為什麼說漢武帝抗擊匈奴變向滅亡了羅馬帝國

2021-09-06 11:09:16 字數 4917 閱讀 7991

1樓:

沒有的事~

羅馬滅亡的時候,中國已經東晉南北朝了,北方已經丟了,少數遊牧民族把漢族政權與羅馬政權全部都滅了, 漢朝比羅馬早死至少一百年。

2樓:無敵騎士

漢武帝把匈奴打到了國外,南匈奴人遷入長城內,北匈奴人不遠萬里,來到歐洲.在歐洲的80年裡,匈奴人消滅了西羅馬帝國和東哥特(一個國家),導致整個歐洲大遷徙,大融合.

3樓:情歸夕陽

匈奴被打到歐洲後佔領了君士坦丁堡,消滅了東羅馬帝國,後來又引起了十字軍東征

為什麼說漢武帝抗擊匈奴變向滅亡了羅馬帝國

漢武帝為了抗擊匈奴,付出的代價到底有多大

4樓:匿名使用者

傾全國之力北區匈奴,耗盡了他前幾代積累的財富,加重了人民生活負擔,綜合國力大大下降。

但是正面影響相對大一些,此戰匈奴一戰不起,從而再也不敢進犯中原!此舉保障了百姓的生命財產不受異族的侵略!使中原王朝的君權不流入異族手裡,加強了帝國的統治!

西漢抗擊匈奴的著名將領

5樓:牙牙的弟弟

1、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時期名將、軍事家,名將衛青外甥,大司馬霍光兄長。

善於騎射,勇猛果斷。十七歲,拜驃姚校尉,追隨大將軍衛青,率領八百驍騎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騎兵,拜驃騎將軍,封為冠軍侯。

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兩次參加河西之戰中,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漠北之戰後,封狼居胥,大捷而歸,拜大司馬,與大將軍衛青同掌軍政。

元狩六年,因病去世,年僅二十四歲,被葬於茂陵。漢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像祁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諡為景桓侯。

2、衛青

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外戚、軍事家,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

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諡號為「烈」。

3、趙破奴

趙破奴本是九原郡人,曾經逃到匈奴地區。後來迴歸漢朝,擔任驃騎將軍司馬。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趙破奴升任鷹擊將軍,隨軍攻打匈奴右地(今甘肅西部、祁連山一帶),斬殺匈奴速吸王,俘稽且王、右千騎將以及王子、王母等三千多人,漢武帝於是封趙破奴為從驃候。後因助祭金(漢代諸侯在宗廟祭祀時獻給皇帝的**)成色不足獲罪,失去爵位。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趙破奴擔任匈河將軍,攻打匈奴直到匈河水,無功而還。

元封三年(公元前109年),西漢因樓蘭攻劫漢朝使節,梗阻絲路,派趙破奴率軍數萬人攻破姑師,俘虜樓蘭王,因功受封浞野侯。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趙破奴擔任浚稽將軍,率領兩萬騎兵攻打匈奴左賢王,左賢王與之交戰,派八萬騎兵包圍趙破奴軍,趙破奴被匈奴生擒,所部全軍覆沒。

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趙破奴與其子趙安國從匈奴逃回漢朝。

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趙破奴因巫蠱之禍受到牽連而被滅族。

4、李廣

李廣(?-前119年),華夏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先祖為秦朝名將李信。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

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

匈奴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司馬遷評價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德宗時將李廣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為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5、路博德

路博德(生卒年不詳),西河平州(今黃河晉陝峽谷兩岸)人,西漢漢武帝時期將領。

元狩四年(前119年),右北平太守路博德跟隨霍去病北征匈奴,立下戰功,封為符離侯。

元鼎六年(前111年),衛尉路博德以伏波將軍的身份與樓船將軍楊僕等進擊嶺南,結束了南越國地方政權家庭式統治,後將其屬地嶺南、交趾和海南諸地分置九郡,其中珠崖、儋耳兩郡在海南。太初元年(前104年),路博德因瀆職罪被削爵。

太初三年(前102年), 漢武帝命令路博德在居延澤修築居延塞。路博德以強弩都尉身份,屯守居延直到逝世,後人建立伏波祠紀念,宋徽宗宣和年間追封其為忠烈王。

6樓:許漱

西漢 (公元前202~9)

這期間的名將有:

李廣(?-前119 ) 多次抗擊匈奴,人稱飛將軍。使匈奴不敢來犯。

李陵(?—前74年 李廣之孫。與匈奴作戰,敗,降。

衛青(?~前106年)奇襲龍城,收復河朔,漠北大捷霍去病(前140-前117年)降服匈奴,佔領河西走廊。深入漠北,一路追殺,到今天的蒙古肯特山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封狼居胥)

李息 曾多次任將軍,三次隨衛青出征,帶兵征討匈奴,鎮守邊邑。

7樓:

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武帝時的大司馬大將軍。

戰法革新始破匈奴,首次出征奇襲龍城打破了自漢初以來匈奴不敗的神話,曾七戰七勝,以武鋼車陣大破伊稚斜單于主力,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奇正兼擅;為將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威信很高,位極人臣,但從不養士。元封五年,長平侯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茂陵東北。

諡號為『烈』。

衛青是漢武帝時期抗擊匈奴的名將,霍去病的舅舅,二者並稱「帝國雙璧」。衛青開啟了漢對匈戰爭的反敗為勝的新篇章,七戰七捷,無一敗績,為歷代兵家所敬仰。

元光二年漢武帝決定改變西漢初期和匈奴和親的政策,靠「文景之治」積累的財富對匈奴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擊。

衛青出身奴隸,從建元三年(前138年)獲救,任侍中、建章監、太中大夫,經過近十年宮廷為官的歷練,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為車騎將軍首次出征奇襲龍城,開始了十年的戎馬生涯,官至大司馬大將軍。是歷史上出身最低,功勞最大,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

元朔二年(前127年)收復河朔被封長平侯;

西漢衛青遊戲像[1]

元朔五年(前124年)奇襲高闕,拜大將軍,三子封侯;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出定襄,清掃漠南;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大戰合圍單于,加封大司馬。

《史記》記載其所得封邑總共有一萬六千七百戶,《漢書》則有為二萬二百戶及三萬戶。

《漢官儀》載:「漢興,置大將軍,位丞相上。」 《文獻通考》卷五十九雲:

「大將軍內秉國政,外則仗鉞專征,其權遠出丞相之右」。《軍事辭海》:「漢朝時以大將軍錄尚書事,則兼攝臺閣,位極人臣,為皇帝之下最高軍政首腦」。

《漢舊儀》載:「元狩六年,罷太尉,法周制置司馬。時議者以為漢軍有官侯、千人、司馬,故加「大」為大司馬,所以別異大小司馬之號」, 故大司馬有太尉權。

雖然衛青戰功顯赫,權傾朝野,但從不結黨。對士卒體恤較多,與將士同甘苦,威信很高。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病逝,漢武帝為紀念他的彪炳戰功,嘉其陪葬茂陵東北,「起冢像盧山(陰山)」。

諡號為「烈」。《諡法》雲:有功安民曰烈。

以武立功。秉德尊業曰烈。

衛青育有三子(衛伉、衛不疑、衛登),三子生母不詳,但從《史記 外戚世家》衛青得封大將軍時「三子在襁褓中」並得以封侯來看,三個孩子的母親可能不是同一人[2]。前115年後娶漢武帝姐平陽長公主為妻[3]。衛青薨後,長子衛伉因平陽公主的緣故得以繼承長平侯爵位。

霍去病[1]:西漢名將(前140—前117),漢族,軍事家。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

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好騎射。經典之戰:決戰漠北。

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僅24歲。

霍去病 - 個人概述

西漢名將(前140—前117),軍事家。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

善騎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票姚校尉 ,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殲2000餘人 ,受封冠軍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驃騎將軍。

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打通了西域道路。

四年夏,與衛青各率5萬騎過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進擊匈奴。霍去病擊敗左賢王部後,乘勝追擊,深入2000餘里,殲7萬餘人。後升任大司馬,與衛青同掌兵權。

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敢,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元狩六年(前117)病卒

霍去病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驃姚校尉 ,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殲2000餘人,受封冠軍侯。元狩二年(前121)封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與衛青各率5萬騎過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進擊匈奴。

霍去病擊敗左賢王部後,乘勝追擊,深入2000餘里,殲7萬餘人。後升任大司馬,與衛青同掌兵權。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

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僅24歲。

漢武帝為什麼選擇打匈奴而不是選擇賠款?

匈奴從秦朝時期便一直威脅著邊關百姓,也一直是中國的難題與勁敵,是不得不解決的心頭大患。因為漢武帝時期,漢朝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大大提高了,所以漢武帝選擇打匈奴而不是選擇賠款。漢武帝認為求和不是長久之道,只有主動出擊擊敗匈奴,才能徹底去掉匈奴威脅。漢武帝選擇攻打匈奴而不是選擇賠款,這是為什麼呢?漢武帝...

漢武帝為什麼北擊匈奴,戰爭勝利的意義

漢朝國力強盛起來,北方的匈奴威脅到漢朝的統治。所以漢武帝時期北擊匈奴。意義 鞏固的漢室王朝的統治,穩定邊境,促進的民族融合。為國內的小農經濟的發展提供的穩定的外部環境,為漢武帝后來的改革提供的有利的時機。因為匈奴經常侵犯漢朝邊境,甚至一度打到京城不遠。抗擊匈奴,使得漢朝得以獲得穩定的外部環境。開疆擴...

漢武帝為什麼選擇打匈奴而不是選擇賠款呢?

因為當時漢朝已經被匈奴騷擾了幾十年,漢武帝對他們忍無可忍,以他的性格,自然認為只有把匈奴打服了才能換取漢朝的安寧,所以不會答應賠款的。因為漢武帝認為匈奴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而且當時的漢朝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足夠的強大,並不害怕匈奴。漢武帝選擇打匈奴而不是選擇賠款原因,這些少數民族居無定所,一般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