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重對宇航員的影響

2021-08-27 22:49:17 字數 5163 閱讀 5654

1樓:匿名使用者

生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與地球重力環境相適應的生理結構與功能特徵,但進入太空後,由於地球重力作用幾乎完全消失,生物有機體處於一種失重狀態。

人類40多年的航天實踐表明,微重力環境對宇航員的健康、安全和工作能力會產生重要影響,中長期被過濾廣告被過濾廣告航天飛行可導致宇航員出現多種生理、病理現象,主要表現為心血管功能障礙、骨丟失、免疫功能下降、肌肉萎縮、內分泌機能紊亂、工作能力下降等。

失重可引起心血管功能的改變。失重時人體的流體靜壓喪失,血液和其他體液不像重力條件下那樣慣常地流向下身。相反,下身的血液迴流到胸腔、頭部,可引起宇航員面部浮腫,頭脹,頸部靜脈曲張,鼻咽部堵塞,身體質量中心上移。

人體的感受器感到體液增加,機體通過體液調節系統減少體液,出現體液轉移反射性多尿,導致水鹽從尿中排出,血容量減少,血紅蛋白量也可相應減少;還可出現心律不齊、心肌缺氧以及心肌的退行性變化,並出現相應的心臟功能障礙,如心輸出量減少、運動耐力降低等,返回地面後對重力不適應而易於出現心慌氣短以及體位性暈厥等表現。這些可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和工作效率,因而成為中長期載人航天飛行的一大障礙,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航天醫學問題。隨著航天飛行的時間延長,心血管功能可在新的水平上達到新的平衡,心率、血壓、運動耐力以及減少的血容量和血紅蛋白可逐步恢復到飛行前的水平。

長期失重會引起人體的骨鈣質代謝紊亂。人體失重後,作用於腿骨、脊椎骨等承重骨的壓力驟減,同時,肌肉運動減少,對骨骼的刺激也相應減弱,骨骼血液**相應減少,在這種情況下,成骨細胞功能減弱,而破骨細胞功能增強,使得骨質大量脫鈣並經腎臟排出體外。骨鈣的丟失會造成兩個後果:

骨質疏鬆和增大發生腎結石的可能。失重所導致的骨丟失隨飛行時間的延長而持續進行,而且這種骨質疏鬆一旦形成,回到地面重力環境下也難以逆轉。**宇航員在和平號空間站上曾試驗多種對抗措施,如每天2小時的跑臺運動,穿企鵝服給以人工載入及服用特殊藥物等,但未能完全解決問題。

目前這仍然是航天醫學需要解決的難點問題。

長期失重還可引起對抗重力的肌肉出現廢用性萎縮,宇航員在長期的航天飛行中加強肌肉鍛鍊可以延緩這種肌肉萎縮,回到地面重力環境中後,進行積極的肌肉鍛鍊可以逐步使肌肉萎縮得到一定的恢復

2樓:匿名使用者

1.環境因素

宇宙空間是不適合人類生存的極端惡劣的環境,下面的一些因素是不利於航天員的健康的。

輻射 地球外層的輻射環境包括電磁輻射和電離輻射。一般來說,電磁輻射(如無線電波、微波、紅外、可見光、紫外光等)貫穿物體的能力很差,對人體傷害較小;電離輻射可以直接或間接地使物質電離或激發,貫穿物質的能力很強,使物體材料及生物細胞受到損害,對載人航天有較大的影響。載人航天的實踐證明在近地球軌道較短時間的飛行,若沒有太陽斑的發生,謹慎地計劃好發射的時間,輻射對航天員的危害不大,在航天中所監測到的航天員輻射計量遠遠低於為航天員制定的個人計量限值。

同時,在400km的低軌道飛行時,太陽質子事件也不會引起航天器艙內輻射劑量率的增加,因此目前的近地球軌道飛行輻射,對航天員健康影響不大。但是,在今後的星際航行中,航天員在太空中停留時間長,宇宙射線輻射劑量增加,加上失重對人體的影響更大,輻射和失重複合效應將會危害到航天員的健康,甚至生命。

在已經過去的40多年載人航天中,由於空間輻射測量和實驗條件的限制,只是初步地測量了航天員飛行中所遇到的輻射劑量及在植物中進行了一些生物學效應實驗,很多輻射的生物學和醫學問題還沒有深入研究和解決。今後隨著星際航行任務的到來,空間輻射對人體的影響將成為航天醫學研究的重點。

大氣環境 近地大氣環境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氧氣、溫度、壓力環境,並可以防止輻射和微流星體對人體的危害。航天時,載人航天器多在200~500km的空間飛行,在這個範圍內,大氣的環境為真空狀態,溫度可高達1000°c以上,這種惡劣的環境是不適合人生存的。但是,由於在航天器中設計了一套完整的航天器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它提供了一個符合人體要求的壓力、氣體濃度和溫度的大氣環境,可以確保航天員在艙內和艙外活動時的安全、健康和高效工作。

所以,從目前來看,航天大氣環境對人體危害的防護問題基本解決。

振動 載人航天中,振動伴隨著航天的整個過程。在航天器的上升階段,振動主要是由於火箭推進系統和氣動力產生的,振動的強度很大;軌道飛行階段,振動是來自於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裝置的動力系統,由於航天員這時處於微重力的“懸浮”狀態,直接接觸到振動的機會大大減少,所以振動對航天員的影響很小;在航天器的返回階段,除了受到返回過程中的氣動與氣動力產生的振動外,當飛船濺落到水面,航天員也會受到水中振動的影響,此階段的振動強度也很大。

失重飛行期間的振動對航天員沒有什麼影響,在上升段和返回段,振動作用時間相對較短,在航天器的設計中採用了減振設計,控制了振源和振動的傳播途徑,同時配備了個人防護裝具和採用了其它防護措施,所以這兩個階段的振動對航天員的健康和工作也不構成很大的危害。

噪聲 航天噪聲的產生與航天振動的產生相似,也分為三個階段。上升段的噪聲是由火箭發動機所產生的噴氣噪聲及通過大氣層附面湍流所造成的空氣動力噪聲,“阿波羅”飛船在發射後60s時噪聲最大,艙外噪聲約為162db,艙內座椅處為125db。軌道段的噪聲主要**於生命保障系統的裝置、電子裝置及姿態控制推力裝置,軌道段的噪聲小,持續時間長,在地面容許水平內。

返回段的噪聲是由於附面層的湍流產生的動力噪聲,其聲壓級與發射段最大動力區噪聲相當,只是高強度噪聲保持較長一些時間。在航天中,由於對航天器艙內噪聲規定了限值要求,並對航天員採取了良好的個人防護措施,因此航天噪聲對航天員的影響是很小的。

乘員艙的化學汙染 載人航天器的乘員艙是一個典型的密閉環境,艙記憶體在著有害的化學汙染物質,它的主要**是人體的代謝產物,艙內非金屬材料的脫氣和熱分解產物,艙內儀器裝置運轉時釋放的或裝置系統故障時洩漏的物質。在正常飛行條件下,航天器艙內的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可以使汙染物不致超過允許水平,40多年的載人航天實踐表明這個系統的設計是成功的,沒有發生過重大的毒理學問題。

上述幾種因素都是危害人體的因素,但是在太空中,航天員是生活在航天器的艙內,這種密閉的艙體將人與宇宙空間隔離,艙內有效的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為航天員創造了一個較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因此除星際航行時的輻射問題外,其它因素對航天員健康無明顯的影響,影響人體最大的是重力的改變。

超重 航天器在發射和返回的過程中,由於加速度的關係,出現了超重現象。通常採用g值的方法來表示。如果一個50公斤的人在1g的環境下他的體重是50公斤,在2g的環境中就成為100公斤,3g的環境是150公斤。

過高的g值對人體是有害的,甚至致命。早期的火箭超重值是7~8g,新式火箭已降低到不超過5g。近年來由於推進技術的發展,太空梭發射時的峰值可控制在3g 水平。

正常返回的最大再入過載為+4gx~+5gx。太空梭再入返回時,乘員遇到的是+gz方向的超重作用,過載不大於3g。在發射段這種超重作用對人體影響不大,航天員都能忍受。

但是,經過一段失重飛行,航天員心肺系統調節能力下降,航天中的超重對人體還是有些影響的。

失重 在太空環境中,其它對人體有影響的物理因素都可以通過飛船座艙的設計和有效的生命保障系統加以克服。但失重這個特異因素卻是人在地球上所未遇到過,而且長時間地作用於人體,它對航天員健康的影響也是最大的。

2.心理因素

心理障礙的表現 隨著載人航天事業的不斷髮展,人在太空中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現在已吹響了向火星和其他星球進軍的號角,這意味著人至少要在太空中停留兩年以上。隨著飛行任務的複雜化,乘員不斷增加,也會導致空間站乘員人際關係和心理狀態越來越複雜,處理也越來越困難,從而造成航天員的心理障礙,影響航天員的工作和健康。因此,航天醫學家們認為影響長期載人航天的三大要素是失重、輻射和心理。

什麼是航天員的心理障礙呢?這是由於航天員在太空飛行時,長期處在與世隔絕的太空中,密閉狹小的座艙、靜寂無聲的太空環境、規定好的交際方式、與地面有限的聯絡及失重所造成的不適感,使航天員產生了一種被遺棄的感覺,他們出現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如憂慮、厭倦、抑鬱、思念親人、人際之間關係緊張等。這些心理反應如不克服,將會影響到航天員的健康和工作。

從載人飛行以來,最長的飛行時間是一年,在飛行中美國和前蘇聯都採用了多種措施來防止心理障礙的發生,使心理學問題沒有嚴重地影響到航天任務的完成,但飛行中仍出現心理障礙,主要表現在思鄉病、恐懼症和人際關係等方面。心理障礙對航天員的健康和工作效率也有影響,尤其在長期航天中的影響更大。據有關人員說,不管事先心理準備如何,經過何種選拔和訓練,飛行30天后乘員之間可能產生敵意。

一名前蘇聯航天員在談體會時說:“太空的共同飛行不會是寧靜的,我們在飛行中會有意見分歧,甚至對我的同事極為惱怒。但在失重狀態下站立不穩,想打人都很困難,有時即使感到灰心喪氣也沒辦法,只覺得非常疲勞,常不知為哪件事會引起爭論。

”美國和前蘇聯飛行的經驗表明敵意不僅限於航天員之間,航天員與地面控制人員之間也會發生爭吵。航天員有時故意不接受地面人員的指揮,而想自由飛行;有的需要安靜地呆一會兒,不喜歡地面人員不斷地打擾他們;他們有時掩蓋自己的情緒和反應,當爆發時,則將怒氣發洩到地面人員身上,以減輕他們的煩惱。這種情緒常有週期性的變化,時好時壞。

飛行中的心理障礙常常影響到航天員工作情緒,甚至飛行任務的完成。例如地面指揮站需要德國航天員克雷蒂安在“和平”號飛行中進行一系列的生理功能測試。測試實驗時,需要安裝一些儀器,這名航天員抱怨實驗太複雜,他在飛行報告中說他要花2.

5小時來安裝這些儀器,複雜的實驗使人覺得像實驗動物一樣,如果“和平”號上窗開著,他將把這些裝置扔出去。此外,美國“阿波羅—9”號的航天員在飛行中發生過激烈的爭論,最後通過協商較好地解決了不同看法,取得一致意見。但是“阿波羅—13”號上的航天員卻爭論得很激烈,並和地面指揮人員也發生爭執,以至航天員們堅持在飛行中停止一天工作,專門解決他們之間的分歧。

航天員的這種心理障礙直接影響到任務的完成。地面指揮人員為了避免爭論擴大,造成不良的後果,曾想讓他們提前返回地面。雖然最後他們是按原計劃的日期返回,專家們仍認為這是一次由心理障礙造成的“失敗的飛行”。

美國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後,在國際空間站的三名航天員不能按時返回。對於航天專家來說,最擔心的不是物資的補充,因為俄羅斯的“聯盟號”貨船已經送上去的物品足夠航天員們在太空再停留一年。他們最擔心的是航天員是否能夠承受長期飛行的心理壓力。

因為這些航天員在地面進行的是短期飛行的心理訓練,而沒有進行長期飛行的心理訓練。在2023年5月,美國的nasa就進行了航天員在太空長時間的生活與工作是否和諧的模擬測驗,測驗的結果表明航天員在地面有限的空間中長期生活和工作在一起,相互關係容易變得十分緊張,他們很難創造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的氣氛。美國nasa的航天心理學家認為如果讓3名國際空間站的航天員在空間站呆上一年,最可怕的莫過於心理健康,航天對他們最大的心理壓力是對死亡的恐懼,當他們想到與真空的太空相隔只有一層薄薄的艙壁,隨時都可能出現流星撞擊飛船、氧氣**、太陽能帆板失靈、航天員突發心臟病等,這些都會使航天員產生恐懼的心理。

因此,人類在征服宇宙的過程中,不僅要解決動力、運輸方面的問題,也要解決航天員社會心理學方面的問題。如果人類能利用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使空間站中航天員的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都處於最佳狀態,人類征服宇宙的能力也將隨之推進一步。

宇航員真的能看見長城嗎,宇航員真的能在太空看出萬里長城麼?

給你根長300裡的髮絲,你要是站在東方明珠的頂上能看到髮絲,長城一定也能看到。我想可以的,當時美國在飛船上拍到的幾個物體像片中就有一個是長城的。查查資料吧,不可謠傳。我聽說可能是假的。不過你可以給楊立偉他們打個 問問,畢竟咱們自己的宇航員已經上天了,呵呵 不能,當時所謂看到了長城,只是一時的口誤。理...

美宇航員將重返月球是真的嗎,美宇航員重返月球有何意義?

10月5日,美國副 彭斯說,美國宇航員將重返月球,為人類將來前往火星乃至更遠的地方打下基礎。彭斯當天在美國國家太空委員會首次會議上說 我們將讓美國宇航員重返月球,這樣做不僅是為了 在月球上 留下腳印和插旗,也是為美國宇航員前往火星和更遠的地方打下基礎。彭斯說,月球將成為美國與商業和國際夥伴加強合作關...

宇航員怎麼拉粑粑

使用真空吸氣馬桶。坐在上面要保證pp與墊板的密合,馬桶裡面的強力吸氣泵產生的強大氣流會將人體排除的排洩物和排遺物吸到一個密封的容器並帶回地球處理。原來是排到太空中,後來為了保護宇宙環境,國際上已經不允許這麼做了。坐在上面是很舒服的,航天員甚至可以在上面看書,上網.上廁所也是航天員在地面上的一個訓練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