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古代是什麼意思,古代麻是什麼意思

2021-03-03 21:37:01 字數 8449 閱讀 2187

1樓:一槓青年

(1).同開挖。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所有兩朝城池,並可依舊存守;溝濠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剏築城隍,開拔河道。"

(2).軍隊由駐地或休息處出發。 郭希仁 《從戎紀略》:

"餘即告 華堂 ,可令隊伍少休息,即開拔扎 全店 以東,一可防敵人長驅,搗我軍營次;一可牽綴敵人,使不得注全力於東南各路。" 巴金 《家》二二:"在他們那個公館裡駐紮的一排兵已經開拔走了。

" 蕭紅 《生死場》十五:"開拔的隊伍在南山道轉彎時,孩子在母親懷中向父親送別。"

2樓:不曾明瞭

拔,造字本義:比喻猛然揮手,將物體從平面中抽出來。

力拔山兮氣蓋世。——《史記 • 項羽本紀》

遞進引申為動詞:超出一個平面,超越。

皆峭拔險怪。——宋 • 沈括《夢溪筆談》

比喻引申為動詞:提職,升遷。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諸葛亮《出師表》

古代麻是什麼意思

3樓: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中國麻紡織的歷史比絲綢更為悠久,古人最早使用的紡織品就是麻繩和麻布,**布和苧麻布一直作為大宗衣料,從宋到明才逐漸為棉布所替代。黃麻布和亞麻布自宋代開始生產。在麻紡織技術形成之前,人類用石器敲打,使麻類植物變軟,然後撕扯成細長的縷,用以搓繩或編結成網狀物。

中國麻紡織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原始手工階段(公元前21世紀以前新石器時代),手工機械紡織階段(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2023年),動力機器紡織階段(2023年以後)。

4樓:於無申處

古代專指**。桑科,一年生草本,雌雄異株。莖部韌皮纖維長堅韌,可供紡織。有**、亞麻、苧麻、黃麻、劍麻、蕉麻等,俗稱「火麻」

「林」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5樓:長雨下不停

林,lín

古代和現代意思沒什麼不同。

1. 成片的樹木或竹子等。

2. 聚集起來的同類事物或人群。

3. 姓。

林,讀作lín。左右結構,木字旁,筆畫數8。

基本含義:

長在一片土地上成片的樹木、竹子等,叢聚的植物。

例如:林產 (línchǎn):林業產物,如木材,森林中的植物、動物等

例文:林,平土有叢木曰林。——《說文》

山中叢木曰林。林,森也。——《釋名》

人工造林的計劃為商品木材提供了保障。

2. 聚集的同類事物或者人群。

例如:書林,碑林,儒林

例句:林者,眾也。萬物成熟,種類眾多也。——《白虎通》

草原上,林林總總的動物共同分享著自然給予的資源。

3. 姓。中華姓氏之一,現代百家大姓之一,在中國南方林氏人口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排在第一位。

例如:林語堂 lín yǔtáng (1895—1976) 福建龍溪人,作家。早年留學美國、德國,曾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廈門大學文科主任。

時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6樓:天天天藍

1.  合時宜的,適時的

如:《莊子》:「時雨降矣。」意思是及時雨降下來了。

如:時豪(穿著入時;時髦);時諺;時文;時服(當時通行的服裝;時興的服裝)

2.  當時的

如:西晉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意思是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比,當時人們都不承認這件事。

如:時忌(當時的忌諱);時輩(當時的名流、賢達);時彥(當時的英才);時人(當時的人);時勢;時語(當時的口語);時豪(當時的豪強);時俊(當代或當時的賢俊)

3.  通「是」。善,好

如:《詩·小雅·怡弁》:「爾酒既旨,爾餚既時。」意思是你的酒漿都甘醇,你的餚饌真好。

4、相當於「常常」、「經常」

如:西漢司馬遷《史記·呂太后本紀》:「時與出遊獵。」意思是常常出遊去打獵。

如:時聞(常常聆聽);時常(常常;經常);時形(經常出現)

5、 按時,到時候

如:《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學過的內容要經常練習,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

6、疊用,表示時而這樣,時而那樣;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

如:時冷時熱

7、當時,這時,那時

如:西漢司馬遷《史記》:「時秦昭王與楚婚。」意思是這時秦昭王同楚國通婚。

8、 適時;合于時宜

如:時菊(應時開的菊);時雪(應時的雪);時味(應時的美味);時果(應時的水果);時物(應時的作物);時花(應時開的花);時鳥(應時而鳴的鳥);時材(應時的才能);時風(應時的風);時饈(應時的美味);時稼(應時的作物)

9、通「伺」。伺候;等待

如:時行(等待時機而行;及時而作);少時(稍等)

7樓:野草蒼茫

除的古文解釋

chú①

《名》臺階.《史記?魏公子列傳》:「趙王掃除自迎,執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

②《動》清除,去掉.《荊軻刺秦王》:「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出師表》:「攘除奸凶,興復漢室.」

③《動》扣除.《\\[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欠我的粟,稅糧中私準除.」

④《動》逝去,過去.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⑤《動》清理,整治.《五人墓碑記》:「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

⑥《介》除了,除非.《祭妹文》:「除吾死外,當無見期.」《陳州糶米》:「,則除是包龍圖那個鐵面沒人情.」

⑦《動》任命,授職.《指南錄》後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李密《陳情表》:「除臣洗馬.」

【除拜】授官.范曄《後漢書?楊秉傳》:「(桓帝)七年南巡園陵,特詔秉從……及行至南陽,左右並通姦利,詔書多所除.」

【除道】修治道路.

【除宮】1.清除宮殿.司馬遷《史記?

呂太后本紀》:「東牟侯興居曰:『誅呂氏吾無功,請得除.

』」2.比喻宮廷易主.《後漢書?

天文志上》:「是時郭皇后已疏,至十七年十月,遂廢為中山太后,立陰貴人為皇后,除之象也.」.

【除身】授官的文憑,猶今之委任狀.《宋書?顏延之傳》:「晉恭思皇后葬,應須百官,湛之取義熙元年除,以延之兼侍中」.

【除月】十二月又稱除月.

8樓:無業憂民

古代象形,小篆字形。上面是「首」,下面是「人」,「頭」的本字,像一個小兒探頭樣。本讀xié,古「頁」通「首」,即人頭的意思。

現在文字「頁」與原意漸行漸遠。

9樓:不曾明瞭

造字本義,動詞:衛兵肩扛**,值勤預警 dān。 本義只見於古文擴大引申為動詞:用肩挑 dān。

負書擔橐。——《戰國策 • 秦策一》

擴大引申為動詞:承受,接受任務 dān。

吾擔悲也。——清 • 林覺民《與妻書》

詞性引申為名詞:挑載物 dàn。

負擔荷以丈尺兮。——《楚辭 • 哀時命》

詞性引申為量詞:挑,相當於一百市斤 dàn。

但聞行路吟新詩,不嘆舉家無擔石。——李頎《別樑鍠》

10樓:匿名使用者

交,jiao,

(1)象形。小篆字形,象人兩腿交叉形。本義:交叉。

(2) 腳脛相交 [cross]

漢字「交」,讀作jiāo,有「付託,付給」的意思,也可表示「相互、相錯,接合」等。「交」也是一種執行長度的量。

11樓:柒月黑瞳

「保」字的本義是「在背上揹著個孩子」。

從上列甲骨文字形我們可以看出它的左邊是一個面朝左的大人,其手臂向後伸的特別長,右上角是一個嬰兒,表示這個大人背上揹著一個小孩兒,關心備至,細心照理。它是個會意字。金文的字形更為形象,人們一看便可以知道它的含義。

篆文的形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右邊的「人」簡化成了「亻」(單人旁),「嬰兒」的底下又加了兩撇,似乎是把孩子的腿報了起來。楷書的字形基本沿襲了篆文的結構,只是把篆文的曲筆變成了容易書寫的直筆。

「保」的本義「負子於背」(在背上揹著孩子),唐蘭在《殷墟文字記》裡說:「負子於背謂之『保』,引申之,則負子者為『保』,更引申之則有『保養』之義。」意思是說:

在背上背孩子叫做「保」,後來引申為背孩子的人為「保」,再引申就有了「保養」的意思。《尚書·康誥》裡有「保赤子」的話,意思就是「保養好出生的嬰兒」。後來從「保養」又引申出「撫養」、「保姆」等義。

今天我們所說的「保姆」的含義就是僱人看小孩兒,恰恰符合了「保」字的本義。後來的「擔保」、「保證」等義都是從「保護」這個義上引申出來的。

12樓:雨黎春天

詳細解釋

交jiāo【動】

13樓:青萍之末

時 shí

1.季節。

《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唐韓愈《送孟東野序》:「惟天之於時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

明張居正《賀靈雨表三》:「時過不雨,民失有秋。」

2.指天時。

《荀子‧天論》:「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

3.季度。三個月為一時。

《書‧康誥》:「要囚,服念五六日,至於旬時。」

孔傳:「至於十日,至於三月。」

蔡沈集傳:「時,三月。」

4.特指曆法。

《論語‧衛靈公》:「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

宋程大昌《考古編‧正朔二》:「夫子嘗取四代,凡制而折衷之,於時獨欲行夏。」

5.時候;時間。

《論語‧季氏》:「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南朝宋鮑照《學劉公幹體》詩之五:「白日正中時,天下共明光。」

沈從文《從文自傳‧我的家庭》:「那時正是庚子聯軍入京的第三年。」

6.計時單位。時辰。一晝夜的十二分之一。

《周禮‧天官‧閽人》:「以時啟閉。」

鄭玄注:「時,漏盡。」

《新唐書‧呂才傳》:「按法,葬家多取乾、艮二時,乃近夜半,文與禮乖。」

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二十四時》:「一日分十二時,每時又分為二,曰初,曰正,是為二十四小時。」

7.計時單位。小時。一晝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二章一:「下午五時頃兩部汽車同時出發。」

8.泛指光陰;歲月。

《楚辭‧離騷》:「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

漢張衡《思玄賦》:「盍遠跡以飛聲兮,孰謂時之可蓄。」

唐韓愈《秋懷》詩之八:「作者非今士,相去時已千。」

9.適時;合於時宜。

《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

趙岐注:「孔子時行則行,時止則止。」

《漢書‧晁錯傳》:「日月光,風雨時,膏露降,五穀孰。」

宋歐陽修《求雨祭漢景帝文》:「縣令至愚,以謂雨澤頗時,民不至於不足。」參見「時燠」。

10.當時;那時。

《孟子‧萬章上》:「時舉於秦,知穆公之可與有行也,而相之。可謂不智乎?」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汝時尤小,當不復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沈從文《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時正六月,日夜總在嚇人高熱中受苦。」

11.指當時的人。

《後漢書‧郭太傳》:「甄後不拘細行,為時所毀。」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時雲:『丁君十紙,不敵王裒數字。』」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六:「高宗行幸揚州,郡人李易為狀元……時以為王氣所在。」

12.時機;機會。

《論語‧陽貨》:「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明張居正《被言乞休疏》:「古之賢聖豪傑,負才德而不遇時者,多矣。」

13.時運。

《左傳‧文公十三年》:「死之短長,時也。」

《史記‧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花城》2023年第5期:「這真是『運去金成鐵,時來銅變金!』」

14.時代;時世。

《墨子‧兼愛下》:「吾非與之並世同時,親聞其聲,見其色也。」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15.時勢;時局。

南朝宋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宋王安石《次韻舍弟常州官舍應客》:「霜雪紛紛上鬢毛,憂時自悔目空蒿。」

清秋瑾《黃海舟中》詩:「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

16.時尚;時俗。

唐朱慶餘《閨意》詩:「粧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唐劉禹錫《效阮公體》詩之一:「少年負志氣,通道不從時。」

17.借指時王。

宋王安石《次韻元厚之平戎慶捷》:「文武佐時慚吉甫,宣王征伐自膚公。」

明葉盛《水東日記‧弋謙》:「時石亨為時倚重,偕於尚書治兵土城外。」

18.善,鮮美。

《詩‧小雅‧頍弁》:「爾酒既旨,爾餚既時。」

毛傳:「時,善也。」

19.處,處於。

《荀子‧修身》:「宜於時通,利於處窮,禮信是也。」

王先謙集解引王引之曰:「時亦處也。言既宜於處通,而又利以處窮也。」

20.語法範疇的一種。表示動詞所指動作在什麼時候發生。一般分現在時、過去時和將來時三種。有些語言分得更細。

21.副詞。按時。

《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唐元稹《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寒溫必服,藥餌必時。」

宋蘇軾《賜鎮江軍節度使韓絳上表乞致仕不許詔》之二:「其省思慮,時寢食,親近藥餌,以副中外之望。」

22.副詞。及時。

《韓非子‧說林下》:「不時築,而人果竊之。」

陳奇猷集釋:「不時築,猶言未及時築之也。」

《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及宣王至遼東,霖雨,不得時攻。」

宋朱熹《答楊宗卿書》:「吏事匆匆,報謝不時,足下勿過。」

23.副詞。有時。

《詩‧大雅‧桑柔》:「如彼飛蟲,時亦弋獲。」

朱熹集傳:「言己之所言或亦有中,猶曰千慮而一得也。」

《漢書‧高帝紀上》:「﹝高祖﹞時飲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怪。」

唐杜甫《自閬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之三:「行色遞隱見,人煙時有無。」

宋歐陽修《蝶戀花》詞:「花裡黃鶯時一弄,日斜驚起相思夢。」

24.副詞。兩個「時」字疊用,表示時而這樣,時而那樣。

《史記‧匈奴列傳》:「自淳維以至頭曼千有餘歲,時大時小。」

《漢書‧晁錯傳》:「往來轉徙,時至時去。」

巴金《寒夜》二五:「他的身體仍舊是時好時壞。」

25.副詞。時常;經常。

《史記‧呂太后本紀》:「時與出遊獵。」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六:「時聞洞中泉滴聲,良久一滴,清如金石。」

孫犁《秀露集‧讀〈蒲柳人家〉》:「紹棠寫愛情,時有新意。」

26.副詞。特意。

《舊唐書‧姚崇傳》:「其冬,曲赦京城,敕文時標誨名,令決杖一百,配流嶺南。」

27.連詞。相當於「而」。

《漢書‧張釋之傳》:「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

王念孫《讀書雜誌‧漢書九》:「時讀為而,言吾獨不得廉頗、李牧而為將也。」

28.語氣詞。錶停頓,相當於「呵」。

宋無名氏《錯立身》戲文第五齣:「你明日若不去時,教你從前作過事,沒興一齊來。」

元白樸《寄生草‧飲》曲:「長醉後方何礙,不醒時有甚思。」

《水滸傳》第五五回:「既是如此說時,你三人可就京師甲仗庫內,不拘數目,任意選揀衣甲盔刀,關領前去。」

29.通「是」。此;這。

《書‧無逸》:「自時厥後立王,生則逸。」

孔傳:「從是三王各承其後而立者,生則逸豫無度。」

唐元稹《冊文武孝德皇帝赦文》:「粵餘何功,時帝之力。」

宋沈遘《西京左藏庫副使楊文廣可供備庫使》:「而朕為知人,則時乃之功矣。」

30.通「承」。順承。

《詩‧周頌‧賚》:「時周之命,於繹思。」

馬瑞辰通釋:「時與承一聲之轉,古亦通用……周受天命,而諸侯受封於廟者,又將受命於周。『時周之命』即承周之命也。」

31.通「承」。承受,接受。

漢劉向《新序‧雜事二》:「﹝青蛉﹞蜚翔乎天地之間,求蚊虻而食之,時甘露而飲之。」

32.通「跱」。止息;停止。

《詩‧大雅‧綿》:「曰止曰時,築室於茲。」

王引之《經義述聞‧毛詩中》:「時亦止也,古人自有復語耳……棲止謂之時,居止謂之時,其義一也。」

33.通「伺」。等候。

《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邢昺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也。」

《北史‧藝術傳上‧王早》:「早曰:『今日申時必大雨。』比至未,猶無片雲,帝召早詰之。

早曰:『願更少時。』」元王禎《農書》卷五:「時其飢飽,以適其性情。」

清薛福成《援越南議下》:「宜亟令滇粵諸帥,稍分餉項,運濟永福,時其闕乏而資給之。」

34.通「伺」。侍候;侍奉。

宋陳亮《何少嘉墓誌銘》:「仲兄大雅以疾不涉事,少嘉時其起居,使得徜徉以自養疾。」

35.通「司」。掌管。參見「時夜」。

36.通「蒔」。種植。

《書‧舜典》:「汝后稷,播時百穀。」

孫星衍注引鄭玄曰:「時,讀曰蒔。」

《孔子家語‧五帝德》:「播時百穀,嘗味草木。」

宋王禹偁《擬封田千秋為富民侯制》:「無使后稷播時百穀,獨美於前代也。」

37.姓。

漢有時苗。見《三國志‧魏志‧常林傳》裴松之注。

--漢語大辭典

古代吞金是什麼意思古代麻是什麼意思

古代的吞金是自殺的意思,古時的吞金自殺並不是利用金子的毒性,而是因為它比重大,在體會形成較嚴重的下墜,會傷及腸胃 內臟器官,形成大出血最終導致死亡。吞金自殺是一種艱難的死法。根據現代醫學研究,純金並沒有毒性。吞入純金物件並不會引起中毒死亡。古代文獻裡記載的一些某人喝了少量金箔酒斃命的案例,有人推測,...

時在古代是什麼意思,古代麻是什麼意思

1.合時宜的,適時的 如 莊子 時雨降矣。意思是及時雨降下來了。如 時豪 穿著入時 時髦 時諺 時文 時服 當時通行的服裝 時興的服裝 2.當時的 如 西晉 陳壽 三國志 諸葛亮傳 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意思是常常把自己和管仲 樂毅相比,當時人們都不承認這件事。如 時忌 當時的忌諱 時輩 ...

古代的齁刑是什麼意思,古代麻是什麼意思

窒息的一種刑法 過甚,非常。如 齁苦,天氣齁冷。生氣 悶。如 我很齁 古代麻是什麼意思 中國麻紡織的歷史比絲綢更為悠久,古人最早使用的紡織品就是麻繩和麻布,布和苧麻布一直作為大宗衣料,從宋到明才逐漸為棉布所替代。黃麻布和亞麻布自宋代開始生產。在麻紡織技術形成之前,人類用石器敲打,使麻類植物變軟,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