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2021-03-03 21:31:17 字數 5911 閱讀 3124

1樓:匿名使用者

要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獲的成功,想辦法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感,這樣對中學生的激勵作用將會更大,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就會更高。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去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學生能否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現實生活和周圍事物,從而發現和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是其數學意識強弱的重要標誌。說過那樣: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所以,教師作為學生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首先發揮的作用應該是努力創設這樣一種情境:讓學生成為數學問題的發現者與解決者。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求解答

3樓:小白

中和鎮初中 王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有數學家提出:精湛的教育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髮現問題。

我們把發現問題歸結為三個階段:

一、想問階段,;

二、模仿提問階段;

三、善於提問階段。提出問題的過程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發現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慾望,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學生沒有問題就是教學的最大問題,學生只有具備了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一個善於思考、獨具個性的學習者。

我結合自身的實踐,從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一方面,做以下二方面的思考。首先、組織「以問題為靈魂」的教學活動。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有問題才有思考。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學有疑,才會學有所思、學有所得,才會產生興趣,形成動力。

可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創新教育的起點。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能否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現實生活和周圍事物,從而發現和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是其數學意識強弱的重要標誌。

正如愛因斯坦說過那樣: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教師作為學生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首先發揮的作用應該是努力創設這樣一種情境:

讓學生成為數學問題的發現者與解決者。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步驟,而且要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踐活動情境和參與的機會,從現實生活中選取觀察的素材,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問題的真正存在,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1.

營造和諧氛圍,鼓勵學生敢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係,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學生只有在親密融洽的師生關係中,才能真正表現自己,創造性的發揮潛能。

如果教師冷漠生硬,過多指責,課堂氣氛必然會趨向緊張、嚴肅,學生產生的是壓抑感,學生的自尊心理必然使他們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創造性的思維也就無從產生。因此,教師要時時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充分愛護學生的問題意識。對於學生萌發的各種問題,或是學生提出的不著邊際或不切主題、奇思異想的問題,教師應給予讚許的目光、鼓勵性的語言。

同時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的點點智慧火花,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失時機地肯定和表揚,使學生時時有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感受到思維勞動的成功和樂趣,而當他們的才能得到老師的認可時,就會產生一種發揮更大才能的心理,學生在學習中敢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就得到了提高。2.引導學生從自學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裡所說的自學,是指學生看書自學。

在教學新課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看書自學,從以下幾方面提問題:從與舊知識的比較、聯絡上提問題;從新知識的意義、性質、定律、特徵和公式上提問題;從算理、解法或關鍵字詞上提問題;從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認識不清楚的地方提出問題。教師的後續教學也圍繞這四個問題,隨著問題一個個妥善解決,學生已不知不覺,順利地掌握了所要學習的內容。

3.引導學生在嘗試中發現問題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學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該過程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經驗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

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嘗試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教師在課堂中可放手讓學生進行嘗試,當嘗試中發現新知識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發生衝突或不同學生對同一問題產生不同見解時。適時啟發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在嘗試中讓學生髮現問題,並隨著問題的最終解決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了新知,在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4.組織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說:

「手是意識的偉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創造者。」動手操作是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的必要手段。概念知識中,有許多抽象的內容較難理解,如果讓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實踐,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以往由教師為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傳統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鼓勵學生主動的發現問題,並嘗試採用觀察、動手、**等教學策略解決發現的問題。其次、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實踐 數學中的解決問題包括兩種情況:一是解決數學學科問題,二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或其他學科中的實際問題。

由於每一個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識體驗和生活積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對問題的理解,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師應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徑來思考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尋求自己對知識和方法的理解,以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和發展。1.

提供足夠的問題解決活動時空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認識活動過程,只有經過學生自己主動參與、探索、發現,新知識才能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因此,當學生已積極投入問題解決活動中時,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創造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探索的空間。只有給學生提供尋找問題解決的策略、途徑,才能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數學問題的由來,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結論的獲得,數學知識的應用以及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

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以及良好的數學情感體驗。2.引導學生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解決問題在數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去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中解決問題,並初步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同時,還應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合作與交流,《數學課程標準》所說: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

」教學中,不要僅注意學生是否找到規律,更應注意學生是否進行思考。如果學生一時未能獨立發現其中的規律,教師就鼓勵學生相互合作交流,通過交流的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僅將「遊離」狀態的數學知識點凝結成優化的數學知識結構,而且將模糊、雜亂的數學思想清晰和條理化,有利於思維的發展,有利於在和諧的氣氛中共同探索,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3.

發掘有價值的專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會看問題,會想問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努力發掘有價值的專題實踐活動、作業,也可以通過模擬現實,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意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進一步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重視開放題,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數學作為一門思維性極強的基礎學科,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數學開放題與那些具有唯一正確答案,甚至唯一正確解法的「傳統問題」相比,由於自身的開放性質,不再是條件充分、結論唯一,決定了學生不可能按照既定的模式機械的去從事解題活動,而必須主動地、積極地去進行探索,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用動態的眼光,用活現行教材,使教學內容更加現實、有意義、富有挑戰性。總之,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成功的教育,不在於選擇適合教育的人給予教育,而在於給不同的受教育者以適合的教育,使每個孩子得到自身應有的發展;不在於一枝獨秀,而在於各擅其長;在豐富的體驗中各不相同,在大量的機會中各得其所。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4樓:小小阿洛

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等,獲得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促使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不斷提高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學生只有具備了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一個善於思考、獨具個性的學習者。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談幾點做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喚醒學生問題意識

數學家波利亞說過:「教師的作用在於:系統地給學生髮現事物的機會,並給予恰當的幫助,讓學生在情境中親自去發現儘可能多的東西。

」創設新穎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樂於發現問題,並提出自己關心、想知道的問題,培養學生對學習問題不斷追問的習慣。 例如,學習有理數的乘方時,創設了拉麵師傅拉麵的情境,「拉麵師傅將一團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長條後,手握兩端用力拉長,然後將長條對摺,再拉長,再對摺,每次對摺稱為一扣,如此反覆操作,連續拉扣六七次後便成了許多細細的麵條。」 學生自然提出了「扣六七次後便成了許多細細的麵條有多少根?

」的問題,在探索「扣1次後有幾根?扣2次後有幾根?……」的過程中有效地組織了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營造一個能夠激起學生強烈好奇心,本能地產生認識衝突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生質疑、猜想,喚醒其強烈的問題意識。

二、改變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髮現問題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老師傳授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藉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主動建構的方式獲得的。教師在課堂上應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合作**,交流互動,暢所欲言。注意讓學生去思考、去討論;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問題,再解決問題;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

1、多動手,多操作。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外部活動轉化為內部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應儘量給學生提供可進行自主學習的感性材料,加強直觀操作,通過具體操作進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為抽象數學知識的支柱。

例如,在矩形的教學中,學生常常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現並提出摺疊方面的問題。

如把矩形沿對角線摺疊後重疊部分是怎樣的圖形?若矩形的長和寬分別為16和8,那麼重疊部分的面積是多少?教師通過學生親手操作實踐,再讓學生將解答過程和結論有序地、完整地說出來,然後請全班同學評議。

這樣,引導學生操作、觀察、思考,讓學生髮現和概括出重疊部分的圖形及其面積的計算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在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的方法,培養了自主學習的意識。

2、多合作,多交流。《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是時代賦予數學教學活動的要求。

在數學教學中為了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給學生多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從而有效地進行合作**,發現並提出問題。

三、營造濃厚氛圍,促使學生提出問題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由此可見,問題是創新的起點,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師應創造適宜於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形成有利於學生主體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健康發展的寬鬆的教學環境。

愛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有寬容的態度,提的有深度、有新意的,要及時給予肯定、表揚,讓他們分享成功的喜悅;提的簡單、偏激的,切不可否定和嘲笑,而應肯定其大膽行為,並就其提問的閃光點給以讚賞。

這樣才能呵護學生的自尊心,才能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

四、恰當給予評價,培養學生問題習慣

哲學家菩德曼說:「播種言行,收穫行為;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教師播種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行為,如何讓學生收穫「有更多的問題視角,能提出更好的問題」的習慣呢?

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堅持肯定為主的原則,採取具體肯定的策略,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的價值具體肯定,這種具體的肯定不僅對提出問題的個體,而且對全班學生都有很好的教育意義。經過一段時間的耐心指導和精心培育,學生在課堂上對「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活動充滿激情,逐步養成不斷追問的習慣。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一個過程,教師有意識地進行方法指導,耐心地鼓勵,學生問題意識必然加強,數學學習的過程將變成學生進行知識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式教學

歷代教學史上,教學方法有很多種,啟發式教學思想便是其中之一,它歷史悠久。那麼,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確運用啟發式教學呢?結合自己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一 啟發式教學應重視 導 啟發式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指導思想,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從根本上廢棄一個 灌 字,注重一個 導 字,強調...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通bai過義務 教育階段的數du學學習 使zhi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dao和實踐能專力 的創新教育已成屬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引起廣大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愈來愈顯得重要。數學是一切...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中,如何合理選擇教學方法

遇到問題要善於疏導,耐心的講解。教學教法的種類很多,要選擇簡單易懂的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而定,不同的年級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要多鼓厲學生做到耐心輔導學生。結合教材,結合學生實際來定 小學生的學習特性在於感知,所以要多給予直接的知覺教學。而且多鼓勵,以興趣愛好為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