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能力

2021-03-03 20:49:24 字數 4648 閱讀 6291

1樓:du知道君

教學必須有效地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認識活動中來,積極地從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發拓創新的能力和個性特徵。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個性發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把數學知識結構轉化成認知結構、數學技巧的形成及能力的培養,都必須由學生這一認識主體通過自己的認識活動過程來實現。

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必須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展示學生的主體人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一、引入實際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

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主要是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數學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由已知向未知、由舊知向新知的過渡。雖然有它一定的道理,但卻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學習順序並非是兒童感興趣和希望的形式,僅僅是教師單方面按教材的邏輯和自己的思路所設計的教學認識過程,學生看不到學習這些知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無法在知識的學習中表現出自己的能力和作用。

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厭倦情緒,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活動不積極,造成教學質量無法穩步提高。

因此,教師要從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實際事例入手,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進行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問題來自生活。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激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然後再經過思考,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最好動機。通過實際生活問題情境引入教學,使學生明白:

數學和實際生活際緊密聯絡,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數學是一門有用的學科。這不僅增強了學生濃烈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使由興趣而來的學習動機成為穩定、持久的探索數學知識的動機。

二、採用**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1.精心設計問題,加大**的深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問題,可以透視出教師的教育觀念,體現出教師的教育觀念,體現出教師的教學藝術。

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應該思維價值確切、思維指向明確、思維空間寬鬆、思路要求完整。如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通過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後,可以設計這樣兩個問題:①大家認真觀察,割補後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有哪些聯絡?

這種提問有很高的思維價值,留給學生的思維空間也很寬鬆,學生要說的話很多。學習好的學生可以有條理地抓住兩個圖形的內在聯絡,中等學生只有條理上稍差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能說一道二,做到人人有言可發,人人主動思考。②弄清長方形的長就是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就是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後,教師提出第二個問題:

根據上面發現的結果,你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嗎?由於學生已經明確了兩個圖形的內在聯絡,完全能獨立推匯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的提問,不僅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思維環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而且使全體學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2.注重動手操作,加大**的廣度。「手是意識的偉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創造者。

」操作啟迪思維,思維服務操作。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通過一定的實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順應了小學生好奇愛動的心理特點。既引起了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又有使他們在親自感知事物的同時,發展思維、開發智力,愉快獲取知識和技能。

如教學「圓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時,把全班學生分成四個人一組,並提出要求:把圓平均分割後,拼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而面積的大小不變。然後放手讓學生割拼、探索、觀察,學生通過互相合作,共同**,得出將圓割拼成已學過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

接著通過圓的周長和半徑與所拼成的圖形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推匯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並利用多**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展現等面積變形的動態過程。教學中有「扶」有「放」,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公式的來龍去脈。既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在潛移默化中教會了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的本領。

3.倡導民主氛圍,優化主動學習環境。教師的情感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間接興趣。

小學生往往是喜歡哪位老師,就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學習中就更加積極主動。成功的教師都注重與學生在情感上的溝通。在課堂教學中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說出他們所感知和發現的東西是非常必要的。

特別要鼓勵那些不愛發言和怕說錯的學生大膽發言。為此,教師要學生創造一個和諧、民主、富有趣味的學習情境,讓每個學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而在教師創設的愉悅的情景**活動中養成積極的態度,則直接地促使了學生健康個性和不怕困難的人生態度的初步形成。

三、組織多向交流,激勵學生主動開拓精神

在兒童那裡,發展來自合作、來自交往。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有助於形成兒童的行為規範,獲得一定的社會經驗。在集體中互相交流情感和表現個性特徵,還有助於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個性的形成。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要指導小學生人際交往,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在課堂上應提倡合作學習,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同學關係、師生關係。以小組形式探索新知,以活動形式進行交往,以提問形式進行師生間的質疑問難等。

這樣,不僅以主動**發現的活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動機,還以群體間經驗交流的方法,使兒童展示他們的能力和才華,使他們互相啟發,產生更多的**慾望,形成自信、自強的精神;同時,同伴之間的知識和經驗交流,還使兒童逐漸破除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養成容納不同意見的習慣。從小正確對待別人,正確評價自我,從而使謙虛與自信相結合,成為主動開拓精神的基礎。

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

2樓:新野旁觀者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曾比喻:「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一下

,我們彼此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就有了兩種思想,甚至更多。」這個比喻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如果幾個人在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識、思想,就會促進每個人多學到一點兒東西。通過合作、交流,每個人很可能得到一個,甚至多個金蘋果。

然而當下的數學課堂仍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時常演繹著教師的「獨角戲」,學生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他們缺乏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和願望,不願也不會與同學討論、交流。要改變這一現狀,實現課程標準的理念,數學課堂就要重視數學交流活動,重視培養學生進行數學交流的能力。筆者立足課堂,對如何在數學課堂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作了兩點**:

一、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

教師要給學生營造一種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要信任學生,鼓勵學生積極交流,師生之間應該建立一種平等的、合作的夥伴關係。教師不是教學中的施壓者,在傳授教學知識時教師應該與學生一起去探索、去體驗,這樣,學生在課堂交流中才可能變被動為主動,將學習活動看作是自己主動參與、自我發展的活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可能實現。學生在課堂交往中才可能成為學習的主人翁。

創造一個良好的交流環境,可以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1.重視學生情感,營造和諧氛圍

正如美國教育學家多爾說的那樣:教師在師生關係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突出的「人文性」特點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強調教育平等化、民主化、個性化,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張揚每個學生的鮮活個性。

教師要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流暢的師生交流渠道,努力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關心、賞識的態度去對待每個學生。

2.創設問題情境,營造民主氛圍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教學中,我們應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學生面對熟悉、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自然會饒有興致地主動嘗試,進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3.構建師生關係,營造平等氛圍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個創造、探索的環境和一種科學研討的氛圍,是培養學生勇於創新、積極探索的必要條件。作為教師應努力構建一個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組織學生營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心理氛圍等。

二、鼓勵獨立思考,樹立交流信心

贊科夫認為:「學生的反映是個體能動的反映過程,應該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探索。通過探索,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能力。

」這說明學生深層次的認知發展既需要獨立思考,又需要合作交流。學生的合作交流應該在自己先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這樣才會有思維上的碰撞,才會使學生交流時有自信,有話說,會表達。每當學生在獨立思考中遇到障礙時,教師應給予學生思考性的指導,,通過點撥讓學生繼續思考。

因此,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引導學生「說數學」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說」數學,就是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啟發引導學生敘述自己參與知識探索活動的思維過程,說明自己探索發現的數學結論,發表自己的各種解題見解,提出自己在學習中碰到的困難、困惑,產生的疑問,暢談自己學習後的收穫和體會。教師要特別重視為學生創設交流的情境,提供「數學對話」的機會,激發學生「說」的積極性,讓學生想說、敢說、會說、樂說,並在說的過程中學會思考,發展思維。

2.引導學生「寫數學」

課堂交流大多時間是以語言進行交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生活中發現的數學知識、數學問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發現、心得體會、解題反思等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並進行交流。這不僅可以讓教師瞭解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瞭解學生的思維方式,還可以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

邊,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煥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3.引導學生思考數學

所謂數學思考,就是當學生遇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時,可以從數學的角度來思考這些問題。數學思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讓學生經歷發現數學問題、分析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這種交流活動,有助於學生澄清認識,增強理解。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

1 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科教事業的發展,高等學校的擴大招生,高中的普及,文化基礎較好的初中生已跨入了高中的門坎,而因為城鄉地理位置的關係,家長都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縣城去讀書,隨著這種家長觀念的形成,普通農村高中就不是完全擇優錄取。因此,開展農村高中學校分層次教學模式的探索和研究變得十分緊迫和必要。...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7626132 1 承認學生的差異並儘可能多得了解每位學生的特點,首先要了解學生對於數學課程的興趣,瞭解學生的數學基礎和思維能力。通過課堂的提問 學生的回答 作業練習以及討論交談等多...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摘要 當今知識經濟的時代,數學教育不再只是傳授知識 培養能力,而是傳播文化和培養素質。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可採取如下策略 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 培養學生的人文意識 激發學生的人文情感 進行愉悅的人文互動。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指出,數學教育應重視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大力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