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

2021-03-04 02:01:43 字數 6176 閱讀 8817

1樓:暖神格格

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以同學之間為主,還有老師與學生之間、同學和專學習內容屬環境之間的相互學習過程。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生全面提高整體素質,也是最基礎的教學方法,在數學教育中老師引領學生主動學習,在數學教育中的中心思想是以學生為始發點,**如何讓學生能夠開心快樂、積極主動去學習,抓住這些相關因素去培養學生。在數學教學中應該把學生的興趣、需求放在首位,建立出輕鬆的、和睦的以及愉悅的課上教學模式與環境。

例如,2023年新人教版中學七年級數學第十章「資料的收集、整理與描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為小組進行討論,一些學生負責資料的採集,一些學生負責資料的統計與分析。

2樓:台州精銳教育

引導式教學,適當給予激勵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3樓:新野旁觀者

學習的過程中是一個學生自身知識積累、能力提升的過程,俗話說「態

度決定一切」,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對於他們的學習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筆者認為,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小學生必備的一項學習態度,也是數學學習中學生有效學習的一項重要方法。本文筆者就教學中如有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入手進行論述,談一下我對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點認識,旨在為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進行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教學體驗:面對與自設聯絡較為密切的知識,學生的學習熱情往往較高,而與自己無關的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則相對較低。數學知識源於生活也用於生活,具有較強的生活氣息,在筆者認為,學習的過程應該是豐富多彩的。

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創設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新課程倡導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相比具有極大的優越性。

要想實施啟發式教學,關鍵在於創設問題情景。創設問題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那麼如何更好的創設問題情境呢?

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識的內在規律和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絡,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把數學特有的嚴謹、抽象、簡潔、概括等屬性,通過巧妙的形式引發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這樣才能創設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教師能夠改變傳統例題和練習的呈現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教材已經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課本的數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也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但這些畢竟是靜止的東西,要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還有很大的欠缺。

低年級兒童往往對活動的事物更感興趣,如能把這些靜止的資源活動化,進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會牢牢地抓住學生的雙眼。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時分秒換算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從自身的生活體驗出發:比如學生從學校走到家裡需要多少小時?

多少分鐘?多少秒?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來對於時間知識有一個更為明確的認知。

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體驗,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學氛圍往往比較單調,學生除了聽講、做作業之外很難發揮自己的一些想法,這就導致學生在進行一些實踐操作題型的時候由於認知不足而難以解決。所以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認識到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引導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積累,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技能的培養。我在「認識物體和圖形」的教學中,在生活中選取了許多學生熟悉物體。

如小皮球、乒乓球、積木、牙膏盒等各種形狀的物體,把它們放在一個袋子裡,四人一袋,問學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裝了些什麼?這樣一來,既充分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當學生倒出袋子裡的東西后,我便又一次利用兒童好玩好動的天性,說:

「你們看一看,又摸一摸,會發現什麼?」這樣進一步激起了學生參與操作的熱情,從而達到了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的目的。

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教師能夠給學生創造動手操作、親身參與的機會,讓他們在參與中體驗成功。比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切割、自主計算,讓他們能夠認識到不同的計算方法,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參與熱情。

三、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促進學生知識形成的多面性

合作是當前社會的一個主題之一,也是現代人才必備的一項基本素質與基本能力,而當前大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保護意識比較強,使得許多孩子沒有機會與其他孩子一起交流,缺乏合作的經驗,但多數孩子樂於交流,因而為了幫助孩子形成與人合作的能力,從入學第一天起,就要讓學生樹立合作學習的意識,首先從與同桌合作開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兒童的天性是活潑好動,願意在活動中學知識。在傳統的課堂上,過於嚴肅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話,往往把自主**的積極性壓抑下去。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比如,在教學「分類」時,充分利用主題圖啟發學生:「來到商店,你們發現這些商品是怎樣擺放的?

」讓學生自由地發表意見。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毛巾是生活用品,不應放在賣文具的地方。

」另一個學生馬上發現:「皮鞋也應放在賣鞋的地方,放在這裡不方便賣也不方便買。」還有的學生說:

「墨水瓶太小,放的位置太高不好拿,應該與地球儀的位置對換。」……通過創設這樣的空間,學生不僅懂得了分類的實用性、多樣性,還體驗到了探索者發現奧祕的樂趣。

又比如在教學統計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創設一個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體檢」,讓大家分工、合作進行統計、計算、對比、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協作,以便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激發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

四、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提升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

數學是一項綜合性學科,既有對於學生理論知識的教育,也有對於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能夠為今後的生存發展打好基礎,而這就要從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開始,在練習質疑這一環節中,教材中的許多練習就是實際生活情境的再現。學生用他們的眼光來看待生活,以他們的視角來解答問題。

通過學習新課程,我知道在教學中,只要在課堂教學結構,教學過程,教學體系上以全新的思路進行改革,進行設計,讓孩子在輕鬆愉快中得到知識,那麼提高學生的素質就指日可待。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實踐操作,讓學生能夠將學習的理論知識及時的轉化為實踐技能,提升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比如在教學完多邊形的面積之後,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分組去測量課桌的面積、教室的面積、教學樓佔地面積、學校的總面積等等,讓學生將學習的知識進行實踐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對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鍛鍊,還能夠考察學生的測量技能,另外對於學生的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也是一個綜合的考察。同時通過小組之間的相互競爭、相互協作,對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能夠很好的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4樓:匿名使用者

領略數學教材無聲語言的作用。在數學教材的每一節都安排了例題,而這些例子全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符合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大多都是**並茂的。我在教學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例題去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

作為教師,除了把那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來教育鼓勵學生,使學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學生從課堂引入現實生活當中,從而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讓學生對學習變的主動

5樓:匿名使用者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提倡自主學習,學生的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學就應當是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積極地進行數學實踐活動的過程。應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數學世界,在探索中激起興趣,培養學生健康活潑的個性,

建立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從發現中尋求快樂,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體會數學的使用價值及「做」數學的無窮樂趣。

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學會學習

1、創設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

新課程倡導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相比具有極大的優越性。要想實施啟發式教學,關鍵在於創設問題情景。

創設問題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那麼如何更好的創設問題情境呢?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識的內在規律和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絡,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把數學特有的嚴謹、抽象、簡潔、概括等屬性,通過巧妙的形式引發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這樣才能創設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

例如,在教學加法應用題時,筆者出示了一群小兔在野外採蘑菇的畫面,問一共有幾隻兔子。看到這個有趣的畫面,學生就極其自然地進入情景,加上他們細心地觀察、饒有興趣地討論,有了多種結果:一種是左邊的8只兔子加上右邊的7只兔子,一共有15只兔子;另一種是10只白兔加上5只灰兔;學生還發現:

看見眼睛的9只加上看不見眼睛的6只;彎耳朵的加上不彎耳朵的;看見尾巴的加上看不見尾巴的。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參與著表達、思考等數學活動通過更巧妙新穎的形式,引發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進一步的積極思維活動。

2、改變例題和練習的呈現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教材已經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課本的數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也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但這些畢竟是靜止的東西,要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還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級兒童往往對活動的事物更感興趣,如能把這些靜止的資源活動化,進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會牢牢地抓住學生的雙眼。

如在教學《10的認識》一課時,我把0~9十個數字設計成擬人化的「數字小朋友」,讓這十個「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現。看到抽象的數字長上了手腳,成了會哭會笑的小精靈,學生的熱情異常高漲。

二、學生動手操作體驗,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1、數學**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我在「認識物體和圖形」的教學中,在生活中選取了許多學生熟悉物體。如小皮球、乒乓球、積木、牙膏盒等各種形狀的物體,把它們放在一個袋子裡,四人一袋,問學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裝了些什麼?這樣一來,既充分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當學生倒出袋子裡的東西后,我便又一次利用兒童好玩好動的天性,說:「你們看一看,又摸一摸,會發現什麼?」這樣進一步激起了學生參與操作的熱情,從而達到了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的目的。

2、給學生創造動手操作、親身參與的機會,讓他們在參與中體驗成功。

如在教學《連加連減》一課時,我事先製作了一些天鵝頭飾,並且請班裡的九個小朋友戴著頭飾表演天鵝飛來飛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這道活動的「例題」,立刻被深  深地吸引了,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教師很輕鬆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三、小組合作,使學生學會共同生活

與人共同生活現代人必須具備的能力,而一年級剛入學的新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保護意識比較強,使得許多孩子沒有機會與其他孩子一起交流,缺乏合作的經驗,但多數孩子樂於交流,因而為了幫助孩子形成與人合作的能力,從入學第一天起,就要讓學生樹立合作學習的意識,首先從與同桌合作開始。如第一課《數一數》就讓同桌小朋友合作一起完成,讓他們感受到合作成功在帶來的喜悅。而在《認物體》等課的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把桌椅改成馬蹄形,全班分成幾大組,便於學生間的交流,為合作學習創造環境和氛圍。

合作交流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和積極的個性心理品質,在交往互動過程中,能使學生多思考,多實踐,多表達,能更多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相信這對他們今後與人交往,學會共同生活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兒童的天性是活潑好動,願意在活動中學知識。在傳統的課堂上,過於嚴肅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話,往往把自主**的積極性壓抑下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

比如,在教學「分類」時,充分利用主題圖啟發學生:「來到商店,你們發現這些商品是怎樣擺放的?」讓學生自由地發表意見。

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毛巾是生活用品,不應放在賣文具的地方。」另一個學生馬上發現:

「皮鞋也應放在賣鞋的地方,放在這裡不方便賣也不方便買。」還有的學生說:「墨水瓶太小,放的位置太高不好拿,應該與地球儀的位置對換。

」……通過創設這樣的空間,學生不僅懂得了分類的實用性、多樣性,還體驗到了探索者發現奧祕的樂趣

四、 練習質疑,促學生學會生存發展

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能夠為今後的生存發展打好基礎,而這就要從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開始,在練習質疑這一環節中,教材中的許多練習就是實際生活情境的再現。學生用他們的眼光來看待生活,以他們的視角來解答問題。如有一題是講幼兒園買麵包,一個班15個學生買哪兩盒合適,有三盒供學生選擇:

6個、8個、9個,有的孩子就提出要多買兩個給老師吃。而在計算連減時,有學生依生活實景,想出了可以先把後兩個數加起來,再用第一個數去減這個和的辦法。其實這些孩子能動腦筋想辦法來解決問題,足見,練習中的那些實際問題對學生學會生存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

通過學習新課程,我知道在教學中,只要在課堂教學結構,教學過程,教學體系上以全新的思路進行改革,進行設計,讓孩子在輕鬆愉快中得到知識,那麼提高學生的素質就指日可待。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摘要 當今知識經濟的時代,數學教育不再只是傳授知識 培養能力,而是傳播文化和培養素質。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可採取如下策略 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 培養學生的人文意識 激發學生的人文情感 進行愉悅的人文互動。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指出,數學教育應重視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大力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

如何培養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能力

教學必須有效地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認識活動中來,積極地從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發拓創新的能力和個性特徵。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個性發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把數學知識結構轉化成認知結構 數學技巧的形成及能力的培養,都必須由學生這一認識主體通過自己的認識活動過程來...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

1 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科教事業的發展,高等學校的擴大招生,高中的普及,文化基礎較好的初中生已跨入了高中的門坎,而因為城鄉地理位置的關係,家長都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縣城去讀書,隨著這種家長觀念的形成,普通農村高中就不是完全擇優錄取。因此,開展農村高中學校分層次教學模式的探索和研究變得十分緊迫和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