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談談大運河的開通在中國歷史上有何意義。

2025-05-29 15:50:08 字數 1683 閱讀 3284

1樓:網友

開鑿大運河是當時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糧食要依靠江淮地區**。依靠陸路運輸,運量小,速度慢,費用大,無法滿足需要。

而 國主要河流大多為東西走向,開通南北運河,利用水力運輸,已是勢在必行。其次,隋滅陳後,需要加強對江南的控制。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不可否認,隋煬空慧山帝想坐龍舟遊江南也是開鑿運河的動機之一。而隋文帝統治二十餘年使隋朝的經濟實力迅速增強,則為隋煬帝開通大運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條件。隋朝大運河,與長城一樣是古代世界最雄偉的工程之一。

大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二市,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47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在碧碧歷史上,大運河曾是中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對中國交通、經濟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都起過重要的作用。它自北而南穿過的華北平原、長江三角洲等都是物產富饒、經濟發達的地區鬥中。

2樓:網友

隋朝大運河是世界上偉大工程之一。大運河的長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頌卜和寬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

和我國古老的長城一樣,大運河千百年來飲譽世界。

運河開通以後,「商旅往返,船乘不絕」。唐朝文學家皮日休說,運河「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野攜穗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皮子文藪·汴河銘》)他還在《汴河懷古》一詩裡讚頌隱裂這條大運河說: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運河的開通,還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另外,運河的開通,對維護國家統一和**集權,也起了促進作用。

3樓:呆小雞

自己去 輸入 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在歷史上發揮過什麼作用

4樓:哲哥聊歷史

1、大運河是中國東部平原上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2、大運河始建於西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大運河 三部分,全長270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大平原上,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迄今已延 續250。餘年。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人世界遺產名錄。

3、隋唐大運河是隋代統一中國南北以後,以洛陽為中心,開鑿的一條南起杭州北至北京的運河,主要目的是為首都運送所需的物資,也成為溝通大運河沿線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紐帶。

4、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工程最大、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並稱為中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它是為了保證南方的物資能夠源源不斷運往京城,而開闢的一條縱貫南北的水路運輸幹線,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其作用。

5、浙東大運河,是浙江省境內的一條運河,以紹興為中心,西起蕭山,東至寧波,始建於春秋時期。南宋建都紹興,皇陵亦在紹興,浙東大運河紹興段成為當時的皇家御河,也是重要的通商航道,至例乃是紹興重要的水運通道。

6、大運河充當中國潛運的重要通道歷時1200多年。1911年,津浦鐵路通車,大運河就逐漸湮廢了。但因為曾發揮過半天下之財賦,悉由此路而進的巨大作用,大運河至今仍然是中國人的驕傲。

大運河開通有何歷史意義

5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開通大運河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存在時間最長,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時間最長,哪個朝代時間最短

周朝,周朝存世800年,自武王伐紂商滅周興,到三家分晉,春秋結束。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以公元前1047武王定都鎬京,到周幽王為止,東周則是以周平王東遷洛陽為起點。中國曆代王朝長壽者唯上古三朝夏商周,夏商享國五百年,周朝八百年,之後長壽者唯有漢唐宋明清,但也只有兩三百年,其他大多為短命王朝,短短數...

中國歷史上建都最多的城市有,中國歷史上哪個城市建都次數最多?洛陽還是西安?

中國歷史上的古都一般都是東南西北中五京 東京 開封 南京西京 長安 西安 北京中京 洛陽 此外,安陽 成都 杭州做首都的時間也不短。所以歷史有 六大古都 七大古都 八大古都 等。一般而言,影響比較大的就是西安 洛陽和北京。洛陽洛陽從中國第一個王朝 夏朝算起,先後有商 西周 東周 東漢 曹魏 西晉 北...

中國歷史上最為開放的朝代,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開放的朝代唐朝,那麼它到底有多開放呢?

唐朝 唐朝前期政治穩定,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唐 又採取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使唐與亞洲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唐朝經濟 文化對各國影響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安史之亂以前的唐朝,處在強固穩定時期,在政治上有自信心,奉行 中國既安,四夷自服 的方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