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謂子路曰汝何好原文翻譯

2025-05-27 04:45:19 字數 1292 閱讀 6622

文言文翻譯: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

1樓:郜語糜翠梅

【原文】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註釋】葉公:葉,音shè.葉公姓沈名諸梁,楚國的大夫,封地在葉城(今河南葉縣南),所以叫葉公。

云爾:雲,代詞,如此的意思。爾同耳,而已,罷了。

譯文】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樣說,他這個人,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評析】文言文的翻譯往往需要聯絡上下文才能翻譯準確,從後面的話來看,這就話的意思就很明顯了,葉公顯然是在問孔子的學生子路他的老師是個什麼樣的人。

為什麼子路不敢評價孔子?這是師道尊嚴造成的。在古代,乙個學生是不能評價自己的老師的。

不過,孔子作為老師也非常實在。學生不評價他,他自己人學生把自己評價了一番。這段文字裡孔子自述其心態,「發憤忘食,樂以忘憂」,連自己老了都覺察不出來。

孔子從讀書學習和各種活動中體味到無窮樂趣,是典型的現實主義和樂觀主義者,他不為身旁的小事而煩惱,表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文言文閱讀(10分)1、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斷句(6分),並回答問題(4分)。子路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

2樓:龍大爺

1、斷句(6分)孔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以之學問/豈可及乎/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對兩處得1分)

2.以此言之,何學之有?(1分) 敬受教(1分)

3.比喻的方法(1分)乙個有成就的人,其實就是乙個善於通過學習來增強自己本領的人。或:

讀書使人變得更聰明、更有力量。或我們絕對不能輕視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問也是我們一生的財富。 (1分,意思準確的其它答案也給分。

標點:孔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以之學問,豈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

譯文:子路去見孔子。孔子問他:

孔子說:「這不是我想要問你的。我只是說,像你這樣的才能,如果再在好學喜問上下工夫,誰能趕上你呢。

子路說:「南山生長的竹子,用不著去揉直,自然長得筆挺。把它砍下來,做成竹箭,照樣能夠射穿用犀牛皮做的甲、盔和盾。

由此說來,為什麼還要學習呢?」孔子說:「如果把竹箭的後尾裝上硬羽,箭首裝上磨得尖銳的箭頭。

它射到甲、盔、盾上,不是更加深入了嗎?」(子路聽了),連連下拜道:「我一定要好好接受你的教導。

論語,孔子與子路的故事,孔子弟子子路的故事

有一次孔子帶學生出遊,中午做飯時,在飯快要熟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居然用手抓取鍋中的飯吃。剛巧孔子走進廚房,以為他在偷食,便教訓了他,說到 剛才孟李祖先告訴我,食物要先獻給尊長才能進食,豈可自己先吃呢?顏回一聽,連忙解釋說 老師誤會了,剛才我是因看見有煤灰掉到鍋中,所以把弄髒的飯粒拿起來吃了。得知真相...

孔子勸學中孔子想告訴子路什麼道理

人不能光憑天資,還要勤奮學習,多加實踐,才能提高自我 孔子勸學 中,比喻說理的句子,並對其中的談話技巧進行簡要分析。孔子想告訴子路的道理是什麼?勸學 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字,駕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於枯燥和單調的。但這篇文章卻形象清新 膾炙人口,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於...

狐謂狼曰 「羊肉其鮮乎!的題目,文言文翻譯(狐謂狼曰 「羊肉其鮮乎!)

狐 狼 犬 狐謂狼曰 羊肉其鮮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飽其口福。狼曰 其如猛犬何?狐間於犬曰 羊數詈君,其言不堪入耳,君乃無所怒,其無聞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願為一雪其恥。君其許之!犬笑曰 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護羊愈謹。狐與狼憤然而去。譯文 狐狸對狼說 羊肉味道可真鮮哪!您如果想嚐嚐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