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斷代體史書中,有品評人物並將人分成九等的篇章,稱為

2023-01-07 20:20:21 字數 5665 閱讀 1745

1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史中只有五部是通史,即《史記》《南史》《北史》《新五代史》《舊五代史》,其他全部都是斷代史。

所以第一部斷代史是《漢書》

《漢書》中的「表」共八篇,多依《史記》舊錶,而新增漢武帝以後的沿革。

後二篇為《漢書》所增,包括:《百官公卿表》、《古今人物表》,其中的《古今人物表》,班固把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以儒家思想為標準,分為四類九等,表列出來;《百官公卿表》則詳細介紹了秦漢時期的官制。

故:《古今人物表》-班固

我國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是什麼?

2樓:小凱的小郭

中國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漢·班固《漢書》

如果滿意請採納哦!

3樓:蘿蔔蘿莉之歌

《漢書》 班固著作

望採納--蘿蔔蘿莉之歌

我國古代《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什麼?

4樓:__yin為有你

《史記》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

《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擴充套件資料

名稱來由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稱「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據現知材料考證,最早稱司馬遷這部史著為《史記》的,是東漢靈帝時寫的《東海廟碑》,此前「史記」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創作背景

東周時期王道廢弛,秦朝譭棄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貴圖書典籍散失錯亂。漢朝建立後,蕭何修訂法律,韓信申明軍法,張蒼制立章程,叔孫通確定禮儀,品學兼優的文學之士逐漸進用,《詩》《書》等被譭棄的古書亦不斷在各地被愛好文學的人士搜尋並獻出。

5樓:匿名使用者

d 史記 司馬遷的《史記》

二十四史是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01.史記(漢·司馬遷)02.

漢書(漢·班固)03.後漢書(范曄、司馬彪)04.裴注三國志(晉·陳壽)05.

晉書(唐·房玄齡等)06.宋書(南朝梁·沈約)07.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08.

梁書(唐·姚思廉)09.陳書(唐·姚思廉)10.魏書(北齊·魏收)11.

北齊書 (唐·李百藥)12.周書(唐·令狐德棻等)13.隋書(唐·魏徵等)14.

南史(唐·李延壽)15.北史(唐·李延壽)16.舊唐書(後晉·沈昫等)17.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18.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19.新五代史(宋·歐陽修)20.

宋史(元·脫脫等)21.遼史 (元·脫脫等)22.金史(元·脫脫等)23.

元史(明·宋濂等)24.明史(清·張廷玉等)

我國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是什麼?

6樓:球球

我國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是《漢書》。

斷代體:事件介紹的很詳細,但時間跨度短且不連續地記載朝代歷史。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顏師古釋注,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7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

第一部紀傳體史書—— 《史記》

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

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漢書》

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第一部軍事著作——《孫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夢溪筆談》

第一部水文地理專著——《水經注》

8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部斷代體史書《說文解字》

中國古代的史書是怎樣編寫的?有什麼要求?

9樓:瀟瀟暮雨

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因為它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絡。

  以編年體紀錄歷史的方式最早起源於中國。如:《春秋》,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的;《左傳》,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原名《春秋左氏傳》,相傳為春秋末年的魯國史官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簡稱《左傳》;《資治通鑑》,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也是我國編年體通史的傑作,北宋司馬光(1019—1086)主編,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記載了2023年的歷史,花了19年的時間編寫成的。

  補充:按年月日順序記載的中國史書體裁。起源於春秋。

編年體史書數量極多。著名的有《春秋》、《左傳》、《資治通鑑》等。其優點是便於考查歷史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瞭解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絡,並可避免敘事重複。

缺點是記事按年月分列雜陳,不能集中敘述每一歷史事件的全過程,難以記載不能按年月編排的事件,往往詳於政治事件而忽略經濟文化。

編輯本段紀傳體

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是以本紀、列傳人物為綱、時間為緯、反映歷史事件的一種史書編纂體例。   紀傳體史書的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是記言、記事的進一步結合。從體裁的形式上看,紀傳體是本紀、世家、列傳、書志、表的綜合。

本紀,基本上是編年體,兼述帝王本人事蹟。世家,主要是記載諸侯和貴族的歷史。列傳,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傳記。

書志,是關於典章制度和有關自然、社會各方面的歷史。表,是用來表示錯綜複雜的社會情況和無法一一寫入列傳的眾多人物。優秀的紀傳體史書把這些體裁配合起來,在一部史書裡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

它既有多種體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規格。   我國最早的紀傳體史書,也是我國最優秀的一部史書,是西漢司馬遷編纂的《史記》。《史記》從傳說中的黃帝寫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漢武帝太初年間結束,上下三千年,共計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別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

本紀以歷代帝王為中心,表為大事年表,書記禮制、官制及經濟制度等,世家、列傳記各諸侯國以及武帝以前的各類重要歷史人物,少數民族,鄰近國家的史實,其中世家與列傳就佔了一百篇。司馬遷為了寫完這一鉅著,費時二十餘年,多次跋涉全國各地考察古蹟民俗,傾盡畢生心血。〈史記〉的古史資料價值特別高,有許多記載成為今人研究古史的珍貴文獻資料;《史記》的史實分析和評價也比較客觀,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科學性,例如肯定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進步作用,用「世家」體裁為之作傳,這是古代史家中所罕見的。

《史記》既是不朽的史著,又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善用白描手法刻劃人物形象,魯迅甚至把《史記》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但《史記》只寫到漢武帝為止,故漢代續補《史記》者叢出,其中以班固撰的《漢書》最為後世推崇,它是一部敘述了西漢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紀傳體斷代史。自《漢書》著成後,以紀、表、志、傳為主要形式,以斷代為史的史書體例,便成為後世修「正史」的標準形式。

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體例,以紀傳體編纂而成。二十四史還附志、表等作為附錄。朝鮮、日本的一些史書也是以紀傳體寫成的。

  但紀傳體也有其弊端,即「一事而復見數篇,賓主莫辨」,分頭敘述人物,歷史事件則被分記到人物傳之中,產生重複矛盾的缺陷。到南宋,始出現了克服編年、紀傳二體缺陷而綜合其優點的紀事本末體。

我國古代《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

10樓:山海軒

《史記》 司馬遷著

二十四史

01.史記 (漢·司馬遷) 02.漢書 (漢·班固) 03.後漢書 (范曄、司馬彪)

04.裴注三國志 (晉·陳壽) 05.晉書 (唐·房玄齡等) 06.宋書 (南朝梁·沈約)

07.南齊書 (南朝梁·蕭子顯) 08.梁書 (唐·姚思廉) 09.陳書 (唐·姚思廉)

10.魏書 (北齊·魏收) 11.北齊書 (唐·李百藥) 12.周書 (唐·令狐德棻等)

13.隋書 (唐·魏徵等) 14.南史 (唐·李延壽) 15.北史 (唐·李延壽)

16.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 17.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 18.舊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 (宋·歐陽修) 20.宋史 (元·脫脫等) 21.遼史 (元·脫脫等)

22.金史 (元·脫脫等) 23.元史 (明·宋濂等) 24.明史 (清·張廷玉等)

11樓:夏娃視聽

1,我國古代《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史記》。

2,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

3,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開始編寫《史記》,《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上古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敘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

4,《史記》序中寫道,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12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部是《史記》,漢·司馬遷著

13樓:匿名使用者

「前四史」

《史記》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

二十四史都是記傳體嗎?

14樓:最強大腦花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總共3249卷,約有4000萬字。它記敘的時間,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2023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用統一的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附二十四史: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

《三國志》(晉·陳壽)

《晉書》(唐·房玄齡等)

《宋書》(南朝梁·沈約)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梁書》(唐·姚思廉)

《陳書》(唐·姚思廉)

《魏書》(北齊·魏收)

《北齊書》(唐·李百藥)

《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隋書》(唐·魏徵等)

《南史》(唐·李延壽)

《北史》(唐·李延壽)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宋史》(元·脫脫等)

《遼史》(元·脫脫等)

《金史》(元·脫脫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張廷玉等)

15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紀傳體——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的方式記敘史實。例如《 三國志 》《 史記 》等都是紀傳體。

斷代史體例——以朝代為斷限的史書。此體裁創始於東漢史學家班固,他所著的《漢書》,寫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漢王朝230年的歷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記》為通史外,其餘的二十四史都屬此體。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舉數朝,仍然屬於斷代史的範圍。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的史書,以朝代為斷限的也屬於斷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漢史》、《隋唐史》等,也屬於斷代史範圍。

「二十四史」的第一史是最後一史是

二十四史的第一史是 史記 最後一史是 明史 備註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依次為 史記 漢 司馬遷 漢書 漢 班固 後漢書 南朝宋 范曄 三國志 晉 陳壽 晉書 唐 房玄齡等 宋書 南朝梁 沈約 南齊書 南朝梁 蕭子顯 梁書 唐 姚思廉 陳書 唐 姚思廉 魏書 北齊 魏收 北齊書 唐 ...

為什麼二十四史中,《遼史》是最差的

遼史 也就是遼國的歷史,共116卷。當然,這肯定是由元朝修撰的。一般都認為 遼史 比較簡略,甚至是粗糙,是二十四史中質量最下者。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時間倉促,而是史料範圍狹窄。時間原因 編寫 遼史 時間太倉促了!從1343年4月開始動手,到了次年3月就大功告成了,只用了11個月的時間。要知道,遼國再...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史書嗎,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

史記 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學名著,又稱 太史公記 列 二十四史 之首,史記 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與後來的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 合稱 前四史 這是史記的定義 你說的中國第一步史書太過於籠統,因為史書分為好多種,如 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 左傳 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 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