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十四史中,《遼史》是最差的

2021-03-03 21:45:44 字數 1267 閱讀 7984

1樓:匿名使用者

《遼史》,也就是遼國的歷史,共116卷。當然,這肯定是由元朝修撰的。一般都認為《遼史》比較簡略,甚至是粗糙,是二十四史中質量最下者。

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時間倉促,而是史料範圍狹窄。

時間原因:

編寫《遼史》時間太倉促了!從2023年4月開始動手,到了次年3月就大功告成了,只用了11個月的時間。要知道,遼國再怎麼樣也有200多年的歷史啊!

史料不足:

《遼史》的主要史料**是南宋葉隆禮的《契丹國志》、遼末耶律儼的《皇朝實錄》以及金朝陳大任的《遼史》,缺少一手史料。當然,遼代本身資料就比較匱乏。

為何《遼史》在史料價值上彌足珍貴?

2樓:漫閱科技

《遼史》是記錄遼朝史事的紀傳體史書。由於遼代的記載流傳不多,《遼史》以外,有關的資料極少,因此它成為遼代的惟一史書,更加珍貴。《遼史·營衛志》在二十四史中是獨有的篇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牧社會的差別。

契丹宮帳的四時移動;冬夏捺缽(會議處理政務),春水(捕鵝、鉤魚),秋山(哨鹿),屬於草原遊牧生活傳統,與中原農耕社會不同。《百官志》分列北面官(契丹草原舊有的官職)、南面官(中原傳統的官職),也屬於紀實的做法。

為什麼清代不在《二十四史》裡?

3樓:啷哩個啷

三國時期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 歷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宋、齊、樑、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

「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後來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欽定二十四史」。

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欽定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規模匯刻。 2023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脫稿,**十年(2023年)大**徐世昌以《新元史》為「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

或者,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為什麼不要清史稿,二十四史中為什麼沒有清史

二十四史,是由清代乾隆皇帝欽定的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們都是按照 史記 的本紀 列傳形式撰寫的紀傳體史書。上起傳說中的黃帝 約前2550年 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 1644年 計3229卷,約4000萬字。由於清史稿是清朝滅亡之後編纂的,所以不可能被收入乾隆年間欽定的二十四史。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分別是什麼,二十四史分別是哪些

二十四史全稱 欽定廿四史 為我國古代修編的二十四部正史,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 前2550年 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 列傳的紀傳體編寫。史記 漢 司馬遷 漢書...

「二十四史」的第一史是最後一史是

二十四史的第一史是 史記 最後一史是 明史 備註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依次為 史記 漢 司馬遷 漢書 漢 班固 後漢書 南朝宋 范曄 三國志 晉 陳壽 晉書 唐 房玄齡等 宋書 南朝梁 沈約 南齊書 南朝梁 蕭子顯 梁書 唐 姚思廉 陳書 唐 姚思廉 魏書 北齊 魏收 北齊書 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