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會獨自發動襄陽戰役呢

2022-02-13 19:02:20 字數 5108 閱讀 9812

1樓:不會飛的肥豬

因為關羽沒有參加漢中之戰,急功近利,迫不及待的想要立功。

2樓:複雜世界認真看

因為關羽要佔領更多地盤。當時劉備集團地盤很小,他們要做大隻能多佔領地盤,襄陽離關羽很近,因此他發動了襄陽戰役。

3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他想證明自己的能力,畢竟自己在五虎上將的排名還有很多人質疑,所以自傲的他會這麼做。

關羽是誰殺害的? 100

4樓:

看過《三國演義》的讀者對關羽失荊州這個話題絕不會感到陌生,年青時看《三國演義》,每每讀到這裡,總是感到無比痛惜。以後看了《三國志》等史書之後,對關羽以及關羽失荊州,才有了更深的瞭解。那麼,歷史上的關羽失荊州,究竟是怎樣一個過程,其中又有哪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呢?

一、關羽圍攻襄陽、樊城的目的和時間

我們都知道,關羽是在他包圍樊城時被呂蒙從背後偷襲,結果痛失荊州的。那麼,關羽為什麼會盡遣主力去圍攻樊城,而使得後方空虛呢?

對於關羽圍攻襄陽、樊城,有人認為這是為了配合劉備在西線軍事行動,以荊州的軍事行動來減輕劉備在漢中的壓力,那麼事實果真是這樣麼?

劉備陣斬夏侯淵並奪取漢中的時間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春正月,雖然在夏侯淵戰敗之前曹操的親征大軍就已經出發,但直到三月,曹操的大軍才趕到陽平關一帶,遲來一步,結果被劉備依險拒守,五月,曹操被迫退兵,劉備終於吞下了漢中這塊大肥肉。到了這年秋天,劉備「於沔陽設壇場,陳兵列眾」,受拜為漢中王,並封賞諸將,漢壽亭侯關羽就是在這時被拜為前將軍、假節鉞。

接下來我們不妨再看看關羽進攻襄陽、樊城又是在什麼時候呢?

史書記載:秋七月,以夫人卞氏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

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使徐晃救之。(見《三國志·武帝紀》)這就是說,曹操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才派于禁南下,八月間發生了「水沒七軍」之事,結果於禁被俘,曹仁被關羽圍困在樊城。

既然劉備在這年夏天就已經穩穩地佔據了漢中,那麼關羽為什麼在秋天仍然發動這麼大規模的攻勢呢?是不是關羽的軍事行動跟劉備的軍事行動之間毫無關係呢?關羽與曹仁的戰鬥究竟是何時打響的呢?

關於關羽對曹仁作戰的早期情況,特別是在水淹七軍之前的戰爭情況,史書的上記載並不詳細,不論是投入的兵力,還是戰鬥時間等都難以找到明確的記載,但我們還是能從《三國志·呂蒙傳》中找到一此線索。

史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後羽討樊,留兵將備公安、南郡。蒙上疏曰:

「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

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稱病篤,權乃露檄召蒙還,陰與圖計。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魏使于禁救樊,羽盡禽禁等,人馬數萬,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權聞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冓�鹿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至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

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見《三國志·呂蒙傳》)

在上面這段文字中,雖然沒有具體的年月描述,但我們從事件的前後順序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關羽先進攻樊城,但在公安和南郡都留了相當的守軍,然後呂蒙才用計使得關羽放鬆警惕,使關羽把幾乎全部的兵力都投入到前線,再然後才發生曹操派于禁助曹仁和水沒七軍以及後來東吳的偷襲等等。從這個時間順序來看,于禁應當是在關羽全力攻打樊城的情況下才被派去增援曹仁,繼而全軍覆沒的。

那麼,關羽最初與曹仁開戰同水沒七軍之間就有一個時間差,在這段時間內,發生了呂蒙誘騙關羽傾巢而出導致曹操派于禁助曹仁的事件,但這段時間究竟有多長,我們仍然不得而知。這就需要參考更多的史料來進行推敲了。

《三國志·于禁傳》中有這樣一段: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

——這段文字很清楚地表明,曹仁與關羽開戰的時間應當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的某個月,而這個月,曹操剛好在長安。那麼,在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是什麼時侯在長安的呢?

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劉備,九月,至長安。——這是《三國志·武帝紀》的一段,講的是建安二十三年,曹操率軍親征劉備,並於九月將大軍開至長安的事。而在《三國志·武帝紀》關於建安二十四年有這樣的一段:

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夏五月,引軍還長安。

秋七月,以夫人卞氏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

使徐晃救之。……

這樣看來,曹操在建安二十四年的正月至三月間以及五月到十月(十月曹操到達洛陽)這段時間在長安。綜合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提出一個這樣的論點,那就是,如果關羽和曹仁的戰鬥是發生在三月之前,那麼我們可以認為關羽是在配合劉備西線的戰事,而如果樊城的戰事是在五月之後才,由於這時劉備已經穩住漢中,那麼關羽的軍事行動就不應當是為配合劉備而進行的了。

現在問題的焦點有一個:那就是曹仁與關羽是何時開戰,或者說,曹仁是何時接到曹操討關羽的命令的?是在三月前還是在五月後?

我們結合曹操生平的作戰來看,會發現他有一個特點,就是絕不輕易兩線作戰,何況是大規模的兩線作戰,更是不可能由他主動發起。其實不要說曹操,就是劉備本人,其實也是不會輕易兩線作戰的,何況是面物件曹操這樣的勁敵。所以我們基本上可以斷定,曹操令曹仁討關羽應當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五月之後,也就是他從漢中撤兵回到長安,漢中戰事宣告結束之後。

既然關羽攻打襄陽、樊城的目的不是要配合劉備西線,那關羽這次軍事行動的目的是什麼呢?筆者以為,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劉備在漢中獲勝後想趁熱打鐵、乘勝追擊,於是命令關羽在荊州發動攻勢;另一種可能則是,這次大打出手,並不完全在劉備的掌控之中,而是關羽為了立功而採取的獨立軍事行動。

先看第一種可能,劉備即位漢中王后,派劉封、李嚴、孟達等人攻取房陵、上庸、西城等地,但如果關羽的軍事行動與劉封等人的軍事行動是一體的,那麼作為協同作戰的部隊,相互間是需要有一定的配合的,但史書卻記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從劉封、孟達不承羽命看,劉備給他們的任務僅僅是攻佔房陵、上庸和西城三郡,而沒有奪取樊城的計劃,事實上,劉備為奪取漢中也是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不適於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再次發起大規模的戰事。因此,在這兩種可能中,筆者認為,關羽擅自發動進攻的可能性最大。

我們翻閱《三國志·先主傳》不難發現,關於關羽攻襄陽、樊城一事的記錄有別於其它的戰役,在相關的記載中,我們看不到任何有關劉備給關羽下令的記載,這是關羽攻襄陽、樊城一事的一個疑點。那麼,關羽有沒有可能擅自發動這麼一場大規模的戰役呢?答案是肯定的,有。

還在劉備領兵入川的時候,就已經「拜羽董督荊州事」,將荊州事務悉數交給關羽打理了,而且劉備即位漢中王之後,以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而張飛雖說是拜為後將軍,卻只是假節,假節鉞與假節雖說只是一字之差,但在權力上卻相差甚遠。假節只擁有對低階軍官的生殺大權,而假節鉞中的鉞,卻是王權的象徵,某種程度上相當於代替劉備親征。假節鉞在三國時代出現得並不多,可以說是屈指可數,尤其是蜀漢集團,可以說是絕無僅有,除了關羽,似乎沒有第二個人享有這項權力,關羽在劉備心中的地位,由此也可見一斑。

既然關羽擁有這麼大的權力,這麼高的地位,那他顯然也是需要以實際的表現來證實自己的實力的。但事實上關羽立功的機會卻並不多,平定西川,他沒份參加,攻克漢中,他也沒份參加。作為一名征戰沙場多年的武將,對於功名的渴求是不明而喻的,如果我們還記得關羽在被任命為前將軍時那句憤怒的「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見《三國志·費詩傳》的話,我們就不難想象,當看到黃忠因為漢中一戰的功勞而與他漢壽亭壽幾乎平起平坐時,關羽關君侯對一場勝利的渴望會是何等的強烈——而這,正是筆者所認為的,關羽之所以發動對襄陽、樊城的攻勢,並且在久攻不下之時鋌而走險,傾巢出動的原因。

二、關羽為什麼沒能拿下樊城

如果只是看了《三國演義》,我們可能會覺得:如果不是東吳在後面捅刀子,關羽是可以一路殺到許昌甚至更遠的。但如果深入地瞭解一下這場戰役,可能結論就不一樣了。

筆者認為,關羽拿下樊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主要基於以下幾點理由:

1、樊城是曹魏集團在南方的重要據點,戰略意義極其重大,樊城失守,則中原門戶大開,後患無窮。我們可以看看曹操的軍事調動,他不但先後派于禁、徐晃增援曹仁,又從合肥抽調夏侯敦、張遼這樣的精銳部隊趕赴樊城,而且不顧從漢中回師的勞頓,親率大軍前來,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在丟掉了漢中之後,樊城已經是絕不容有失的了。

2、在肯定了曹操對樊城的態度之後,我們再從軍事力量上看,關羽以半個荊州的實力跟曹操幾乎舉國之力來爭奪樊城,其難度可想而知,且不說水沒七軍之事有一定的偶然性,筆者甚至認為,即使關羽拿下了樊城,之後仍要面對曹軍如潮水般的攻勢,能否全身而退可能都是個問題。

3、當然,戰場上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樊城守將與城共存亡的堅定信念是關羽久攻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史書記載,當時樊城「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慾盡,救兵不至」,在被重重包圍、糧草幾乎用光而救兵不至的情況下,滿寵力勸曹仁堅守,「乃沈白馬,與軍人盟誓」(見《三國志·滿寵傳》),於是曹仁「激厲將士,示以必死,將士感之皆無二」 (見《三國志·曹仁傳》)。

每每讀到這裡,總是感慨良多,正如史書上所說的:曹大司馬之勇,賁、育弗加也。(見《三國志·曹仁傳》裴注引《傅子》)

有了上面三點,關羽其實已經是難言勝算。加上東吳在背後的小動作,關羽這一戰,基本上是必敗無疑了。《三國志·關羽傳》裴注引《蜀記》就有:

羽初出軍圍樊,夢豬齧其足,語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還!」,看來關羽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戰凶多吉少。

三、關羽失荊州的教訓

雖然奪取樊城是個不可完成的任務,但丟荊州卻是個能避免的失誤。

首先,關羽發動的攻勢缺乏戰略上的考慮,顯得有些意氣用事。關於他開戰的意圖,前面已經有所分析,這裡就不再複述。如果關羽能以大局為重,慎重行事,交由劉備來統一部署,而不意氣用事,將來或許真有攻克樊城,直取許昌的可能。

其次,在交戰中,佔據主動的關羽並非沒有撤兵的機會。徐晃為了激勵被困曹軍的士氣,曾將孫權準備襲關羽的訊息捆在箭上射入城中,圍城的關羽也截獲了這個資訊,但他卻沒有立即退兵。策劃這件事的董昭看準了關羽的性格弱點,他認為「……羽為人強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

結果真如董昭所料。而且關羽在偃城被徐晃擊敗之後,仍然用大量的水軍據守漢水一線,意欲頑抗,實為不智。

再次,荊州被襲,在很大原因上也跟荊州內部關係處理不當有關。《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輕己。

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看來,糜芳、士仁之所以投降,跟關羽不無關係。

以往人人都說張飛魯莽,但其實從張飛的生平看,卻看不出有什麼魯莽之處,反倒是頗有國士之風,而反觀關羽,卻多少顯得魯莽了,不論是在攻襄、樊還是在丟荊州這件事上,筆者認為,關羽的性格在其中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庫爾斯克戰役德國為什麼會失敗

主要的原因分三個方面 其一,蘇聯的充分準備,4月12日後蘇聯就開始進行積極的防禦準備,以期通過以堅強的防禦消耗掉德軍進攻能量,摧毀其裝甲兵力,然後再發動 其二,德國在東線損失巨大,在兵力上對蘇聯並不佔有絕對優勢,甚至是劣勢,但是隨著堡壘計劃的一再推遲事實上德軍已經失去了取勝的希望。其三,坑爹的義大利...

關羽死後頭顱為什麼會睜眼,為什麼會有觀音閉眼不救世,關羽睜眼必殺人這樣的說法呢?

死不瞑目。不甘心啊,讓 鼠輩 所殺!這是羅貫中的想法,是 又怎麼會有科學依據呢?這是紋身裡面的學問,紋紋身的都不紋睜眼關公。說說紋身的原理.紋身是有講究的,就是按照自己的五行來選擇相生相剋的物種來紋,一般的來說,正統紋身中,最不好紋的是關公和邪龍,這2個東西比較邪行.一般的人抗不起來,所謂的抗不起來...

蜀漢滅亡後,關羽的後代為什麼會慘遭滅族

這個事情還要從關羽身上講起。在公元219年劉備派遣關羽親自駐守荊州。當時關羽親自率軍攻打襄樊,而當時的守將曹仁根本無法抵抗關羽的攻擊,被打的那叫一個落花流水,慘啊。於是曹操便派于禁領軍去救援,但是先鋒將軍是龐德,龐德可是出了名的猛將啊。據說當時龐德在打這場仗的時候是帶著棺材出征的,也誓死要斬殺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