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晉國怎麼滅亡的,晉國是怎麼滅亡的?

2022-01-16 14:09:29 字數 7041 閱讀 4722

1樓:_夢遊武林

三家分晉

晉國自中後期開始,卿大夫的勢力越來越大。前453年,晉國卿大夫趙氏聯合韓氏、魏氏擊敗智氏,史稱三家分智。前403年,周天子冊封晉國三位卿大夫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晉國名存實亡。

前349年,末任晉侯晉靜公被殺,晉國最終滅亡。

晉國是春秋時期的一大霸主國家。但到了春秋末期,晉國國君的權力也衰落了,實權由六家大夫(韓、趙、魏、智、範、中行)把持,另外還包括郤、欒等大家族。他們各有各的地盤和武裝,互相攻打。

後來有兩家(範、中行)被打散了,還剩下智家、趙家、韓家、魏家。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勢力最大。

後來趙、韓、魏三家滅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瑤侵佔兩家的土地收了回來,連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後,他們又把晉國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這一事件史稱「三家分晉」。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打發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認也沒有用,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為諸侯。打那以後,韓(都城在今河南禹縣,後遷至今河南新鄭)、趙(都城在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魏(都城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至今河南開封)都成為中原大國,加上秦、齊、楚、燕四個大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https:

2樓:文史笑談

春秋末期,晉室衰微,大權旁落,晉國政權被國中望族韓氏、趙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六家把持。公元前490年,趙氏擊敗範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範氏和中行氏的土地盡為韓、趙、魏、智氏四家瓜分。

公元前457年,韓、趙、魏聯合擊敗智氏,平分其地,分別建立韓、趙、魏三個政權。這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晉。

晉國是怎麼滅亡的?

3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公元前438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這時晉國完全衰弱,畏懼權臣,反向韓、趙、魏三家行朝拜禮。韓、趙、魏於是就瓜分了晉國的土地,只把絳城和曲沃兩地留給晉幽公。

公元前403年,由周威烈王冊命,韓、趙、魏與晉侯並列。到公元前376年,韓、趙、魏聯合滅了晉國,瓜分了晉國的全部土地,晉國徹底滅亡。此即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在三家分晉後滅亡了,由此,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霸權政治結束了,戰國時期群雄逐鹿的序幕揭開了。「三家分晉」是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標誌著我國奴隸社會逐漸瓦解,新興地主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從而推動了封建制度的確立。戰爭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是怎麼滅亡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晉國(前2023年—前376年),春秋時期姬姓諸侯國,春秋五霸之一。國君出自周成王之弟唐叔虞。唐叔虞之子晉侯燮父徙居晉水,至晉孝侯時,國都名翼(今山西翼城縣);曲沃代翼之後,晉獻公遷都絳(今山西翼城縣東南),別都曲沃(今山西聞喜縣東)。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冊封晉國三位卿大夫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韓、趙、魏瓜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晉國是稱霸時間最長的諸侯國。

晉國國都最初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說太原西南),晉獻公遷都絳(今翼城東南),別都為曲沃(今山西聞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

春秋時期的晉國,是怎樣滅亡的

5樓:學漢文的小學生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卿大夫瓜分晉國

6樓:湛藍隕石的隕石

晉國原為中原霸主,在稱霸的過程中,卿族勢力不斷增大,甚至威脅了國君的統治,先有趙盾弒晉靈公,後有晉厲公滅三郤,欒書、中行偃弒晉厲公,卿族之間也是明爭暗鬥、相互攻伐。後來,經過鬥爭,卿族中形成最強大的六家,分別是智氏、範氏、中行氏和韓趙魏三家。

後來,智氏滅範氏、中行氏,但韓趙魏三家又聯合滅掉智氏,至此,晉國卿族以韓趙魏最強。公元前433年(晉幽公元年),晉公室僅剩下絳、曲沃兩邑作為奉祀的地方,晉國所有領土全部入了韓、趙、魏三家之手,晉幽公反而要去朝見韓、趙、魏三家。公元前403年(晉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賜封趙國、韓國、魏國,從名義上承認了趙、魏、韓的諸侯地位,晉國名存實亡。

晉桓公二十年(前369),趙成侯、韓懿侯遷晉君於屯留。晉桓公三十年(前359年),趙成侯與韓昭侯分晉,遷晉君於端氏。晉靜公八年(前349年),趙國奪取晉國的端氏,又將晉君遷回屯留。

不久,韓玘殺晉君,晉國最終滅亡。

春秋戰國時晉國皇帝列表

7樓:聽婷說歷史

公元266年2月司馬炎受魏禪稱帝,改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1、武皇帝—司馬炎

2、孝惠皇帝—司馬衷

3、孝懷皇帝—司馬熾

4、孝愍皇帝— 司馬鄴

公元317年4月司馬睿稱晉王,次年4月稱帝,沿晉國號,定都建康,史稱「東晉」。

1、元皇帝—司馬睿

2、明皇帝—司馬紹

3、成皇帝—司馬衍

4、康皇帝—司馬嶽

5、穆皇帝—司馬聃

6、哀皇帝—司馬丕

7、海西公—司馬奕

8、簡文皇帝—司馬昱

9、孝武皇帝—司馬曜

10、安皇帝—司馬德宗

公元403年12月桓玄受晉禪稱帝,改國號楚,定都建康,史稱「桓楚」。

1、宣武皇帝 —桓溫

2、武悼皇帝 —桓玄

3、桓謙

公元405年5月司馬德宗復辟稱帝,復國號晉,定都建康,史稱「東晉」。

1、安皇帝 —司馬德宗

2、恭皇帝 —司馬德文

公元420年6月劉裕受晉禪稱帝,改國號宋,定都建康,史稱「劉宋」;晉亡。

擴充套件資料

晉朝(266年-420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滅吳,完成統一。

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

司馬懿,字仲達,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師(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的奠基人之一。

司馬鄴,晉愍帝(313年—317年在位),西晉最後一位皇帝。

司馬德文(386年—421年),字德文, 即晉恭帝,東晉最後一位皇帝。

8樓:淺羽皆人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

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皇為上,帝為下」。古人所說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詞則是告訴人們,天地是萬物之主。

中國最早所謂的「皇帝」,是對「三皇五帝」的統稱。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傳說中的三個古代帝王;「帝」原指宇宙萬物至高無上的主宰者,即天帝,後來許多國家混戰,各自稱帝,出現西帝、東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來到人間,成為超越「王」的人間尊號(也有說是部落時期的黃帝、炎帝、蚩尤等)。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將「皇」「帝」這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作為自己的稱號,從此天子稱為皇帝。先秦時期,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王」、「後」或單稱「皇」、「帝」,如:帝堯、帝舜、夏後禹、商湯王、周文王、周武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併六國,統一天下。嬴政自認為這是亙古未有的功業,甚至連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變「王」的稱號,就「無以稱成功,傳後世」,於是讓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麼才能改變自己的稱號,以顯示自己的「豐功偉績」。李斯等人商議後報告秦王說,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可改「王」為「泰皇」。

嬴政反覆考慮,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決定兼採「皇」、「帝」之號,將這兩個稱呼結合起來稱為「皇帝」,成為帝制時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嬴政自稱「始皇帝」,後世俗稱「秦始皇」 ,從此天子稱為皇帝。至我國明代,行文中「皇帝」一語已經很常見,如明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

「皇帝曰:『巡撫僉都御史可立厥治行勞哉,賜汝朱提文蟒。汝(袁可立)嘉而毛帥驕愎不協,蠱於兵,滿蒲昌城襲報用敢獻功。」皇

9樓:落魄的水手

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統治者不叫皇帝,都被稱為王。

晉國,周代春秋時期諸侯國名,出自周成王之弟唐叔虞 姬虞。疆域約為今山西省南部。姬虞之子晉侯燮父徙居晉水,至晉孝侯時,國都名翼(今山西翼城);曲沃代翼之後,晉獻公遷都絳(今山西翼城東南),別都曲沃(今山西聞喜東)。

前403年,晉國卿大夫韓虔、趙籍、魏斯三家分晉。周威烈王賜三家為諸侯,晉國正式滅亡。

晉國為周之宗裔,故為姬姓。後因王孫燮封遷於晉水而為晉氏,故為姬姓,晉氏。

君位順序 君 主 諡 號 國君 在位年數 即位 退位 世系 備 注

本名 時間 時間 關係

1 唐叔虞    虞    前1033 ? 周武王之子

2 晉侯燮    燮          唐叔虞之子

3 晉武侯 武侯 寧族          晉侯燮之子

4 晉成侯 成侯 服人          武侯之子

5 晉厲侯 厲侯 福    ? 前859 成侯之子

6 晉靖侯 靖侯 宜臼 18 前858 前841 厲侯之子

7 晉僖侯 釐侯、僖侯 司徒 18 前840 前823 靖侯之子

8 晉獻侯 獻侯 籍 11 前822 前812 釐侯之子

9 晉穆侯 穆侯 費王 27 前811 前785 獻侯之子

10 晉殤叔 殤叔 4 前784 前781 穆侯之弟

11 晉文侯 文侯 仇 35 前780 前746 穆侯之子

12 晉昭侯 昭侯 伯 7 前745 前739 文侯之子

13 晉孝侯 孝侯 平 15 前738 前724 昭侯之子

14 晉鄂侯 鄂侯 卻 6 前723 前718 孝侯之子

15 晉哀侯 哀侯 光 9 前717 前709 鄂侯之子

16 晉小子侯    小子 4 前708 前705 哀侯之子

17 晉侯緡    緡 27 前704 前678 小子侯之叔

曲沃桓叔 桓叔 成師 14 前744 前731 昭侯之叔

曲沃莊伯 荘伯 鱓 15 前730 前716 桓叔之子

18 曲沃武公/晉武公 武公 稱 39 前715 前677 莊伯之子 (前678年受王命稱晉武公,紀年沿用曲沃武公紀年)

19 晉獻公 獻公 詭諸 26 前676 前651 武公之子

晉奚齊 奚齊 十個月 前650 前650 獻公之子 即位不久被殺

晉卓子 卓子 一個月 前650 前650 獻公之子 即位不久被殺

20 晉惠公 惠公 夷吾 14 前650 前637 獻公之子

21 晉懷公 懷公 圉 1 前637 前637 惠公之子 未及改元就被殺

22 晉文公 文公 重耳 9 前636 前628 懷公伯父

23 晉襄公 襄公 歡 7 前627 前621 文公之子

24 晉靈公 靈公 夷皋 14 前620 前607 襄公之子

25 晉成公 成公 黑臀 7 前606 前600 靈公之叔

26 晉景公 景公 左傳作獳 19 前599 前581 成公之子

史記作據

27 晉厲公 厲公 左傳作州蒲 8 前580 前573 景公之子

史記作壽曼

28 晉悼公 悼公 周 15 前572 前558 厲公堂侄

29 晉平公 平公 彪 26 前557 前532 悼公之子

30 晉昭公 昭公 夷 6 前531 前526 平公之子

31 晉頃公 頃公 棄疾 14 前525 前512 昭公之子

32 晉定公 定公 午 37 前511 前475 頃公之子

33 晉出公 出公 鑿 23 前474 前452 定公之子

34 晉哀公 哀公、 懿公、 敬公 驕 15 前452 前438 出公堂兄弟

35 晉幽公 幽公 柳 18 前437 前420 哀公之子

36 晉烈公 烈公 止 27 前419 前393 幽公之子

37 晉孝公 孝公、桓公 頎 15 前392 前378 烈公之子

38 晉靜公 靜公 俱酒 2 前377 前376 孝公之子

春秋五霸之一晉國,是哪些原因造成會被瓜分?

是因為這個國家的實力在不斷的衰弱,而且這個國家當時實行的也是奴隸制,再加上他的井田制也被破壞了,然後當時的 也出現了特別腐敗的情況,同時這些當官的人也在相互制衡。分封制的出現,晉獻公殺掉了晉國的太子,韓,趙,魏三個國家勢力的不斷增長,朝政的失敗,朝廷的不斷更迭,這些原因都是造成晉國被瓜分的原因。晉朝...

春秋時的越國是怎麼滅亡的?勾踐以後還傳了幾代越王?

春秋時的越國是被楚國滅亡的,勾踐以後還傳了七代越王。越國攻打楚國,戰敗,越王被殺。越亡。正當楚威王在位時。楚威王是楚懷王之父。於是越遂釋齊而伐楚。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強,盡取故吳地至浙江,北破齊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後七世,至閩君搖,佐諸...

清帝國是怎麼滅亡的,羅馬帝國是怎麼滅亡的

您好,個人總結出的幾點原因 1 社會矛盾激化,起義不斷 2 外部入侵 3 國家政治制度落後 4 社會發展與世界脫軌 5 嘗試君主立憲失敗 可能比較簡單,不過總體差不多,望提出批評指正。羅馬帝國是怎麼滅亡的?清朝是怎麼滅亡的 辛亥革命的爆發。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