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的故事,《史記》中的三個故事

2022-01-09 14:43:43 字數 4691 閱讀 6557

1樓:仙女姐姐

指鹿為馬,狡兔三窟,破釜沉舟,都是出於史記

2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佚文1卷(清王仁俊輯) 上海圖書館藏稿本 二十五史三編第1冊第1頁

史記正訛3卷(清王元啟) 二十五史三編第2冊第881-927頁 二十四史訂補第1冊第 585-598頁 乾隆四十年刊本

史記 中的故事 10個

<<史記>>中的三個人物及其故事

3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廉頗 藺相如

學完《史記》列傳部分,我覺得《廉頗藺相如列傳》是其中敘事情節最為精彩、人物刻畫最為精細的一篇。讀罷全文感覺故事內容一環扣一環,作者將藺相如使秦完璧歸趙,繩池之會藺相如智折秦王,將相和廉頗負荊請罪三則故事巧妙地融合,勾勒出廉頗、藺相如、秦王、趙惠王等人鮮明的人物性格,匯成一曲愛國主義的樂章。

故事的起初在藺相如與秦王的周旋中。秦昭王佯裝以十五城池易趙國和石壁,其實是暗懷鬼胎想要逼趙國屈服於自己。這一點上就足見秦王這人的政治野心,他恃強凌弱、貪暴成性,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而這一時刻就應該站出來一位大智大勇的賢才來救國,這人便是藺相如。藺相如本為宦官的一名舍人,出身卑微,名不顯而聲不彰,但由此宦者推薦後便一躍而起成為趙國的救世主。在「完璧歸趙」段落中,他隻身赴會秦王已可窺見此人的大膽,在與秦王的面談中相如「因持壁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持其壁睨柱,欲以擊柱」,以玉石俱焚之狀來逼迫秦王以平等的態度對待趙國,並以強烈激進的言辭來威嚇秦王使其卸下強者的霸勢。

大智大勇可見一般。而同時我們也看見先前威風八面的秦王此時早已被藺相如的態勢嚇住,開始一一按照相如的要求去做並設宴討好相如,前倨後恭、吃軟怕硬毫無強國君王模樣。但最後換來的只是空歡喜一場,中了相如「走為上計」只能是一肚子鬱悶。

當然堂堂秦國君王在受此等羞辱之後,又怎會輕易善罷甘休?在繩池之會中,秦王將矛頭指向趙惠王,邀其為自己鼓瑟。而趙王竟然順從其意,毫不顧及自己的身份地位「甘願」受辱。

不知該說他愚昧無知,還是懦弱地屈服於秦王的霸權,總之是一個昏君。幸好他的身邊有藺相如這位謀士,以他的忠心赤膽豈可眼看著本國受辱而不顧呢?相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憑藉自己的智勇雙全再次讓秦王計劃落空,保全了趙國在秦人眼中的尊嚴與國格。

兩次出色完成任務的藺相如當然令人刮目相待。在他的身上充滿著智慧的靈氣,在面對強敵之時更顯示出他處事的沉著冷靜與敢於冒險的勇氣。而這些全都源於藺相如的一種精神,忠於國家的愛國主義精神。

若要說他「徒以口舌為勞」可就太片面了,好像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人一般。

當時的廉頗就當了一回這樣的小人,只因自己官品在藺相如之下心懷不滿便開始惡語相向。而藺相如「躲」著他不願露面。這並非藺相如膽小長他人志氣,他只是生怕二人相鬥而落為敵國的把柄,從而危及到國家的安危。

但是武將出身的廉頗不能看出其中玄機,以為相如的退讓使自己很有面子,不知是充分暴露了自己的不識大體。直到藺相如採用感化爭取的策略,使廉頗自省時一切才恍然大悟,才有了廉頗負荊請罪,肉袒謝相如之說。從這件事中,藺相如的為人高尚我們看到,但我們也不能只看到廉頗的意氣用事、一時被虛榮矇蔽雙眼。

作為勇將的廉頗個性耿直爽快有一說一,但並不代表他沒有一顆愛國之心。正因他也是忠臣,相如才能對症下藥使其改過自新,卻非鬧出又一出政治矛盾而自亂了陣腳。武將沒有文臣之智並不稀奇,但只要及時聽勸「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仍是一條好漢,仍是君子之所為,仍是國之棟樑。

趙國正因有廉頗藺相如兩位一文一武的忠臣在,才能如虎添翼般在外交與內政中旗開得勝。他們二位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可謂趙國的振國之寶。

《廉頗藺相如列傳》看似以藺相如為主線情節,也正因有他這個正面形象,才可使讀者更為清晰地看清諸如秦王、趙惠王、廉頗等人的性格特徵,有所參照也有所借鑑。我想這也是此文值得欣賞的原因所在吧。

《史記》——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

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

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曆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

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曆》,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曆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

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史記》——齊桓公

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是齊國,齊國原是姜尚的封地。公元前686年,齊國發生了內亂。在這次內亂中,國君齊襄公被人殺死。

襄公有兩個兄弟,一個叫公子糾,當時在魯國 ;一個叫公子小白,當時在莒國,兩個人身邊都有輔佐的能人,輔佐公子糾的叫管仲,輔佐公子小白的叫鮑叔牙。兩個公子聽到齊襄公被殺的訊息,都準備回齊國爭奪君位。魯國國君莊公決定親自把公子糾送回齊國。

管仲對魯莊公說:公子小白在莒國,離齊國很近。萬一回到齊國去,事情就不好辦了。

讓我先帶一支人馬在路上截住他。正如管仲所預料的那樣,公子小白在莒國的護送下眼看快要趕到齊國了,管仲在路上截住了他。管仲拈弓搭箭,向小白射去。

小白中箭倒在車裡。管仲以為小白真的死了,就不慌不忙地護送公子糾向齊國去。可是,管仲卻不知他射中的不過是公子小白衣帶的鉤子,公子小白大叫倒下,原來是假裝的。

等到公子糾和管仲進入齊國國境,小白和鮑叔牙早已趕到了國都臨淄,小白自然做了齊國國君,不但沒殺管仲還委以重任,管理國政、整頓朝政,同鮑叔牙等賢臣進行改革,國力逐漸強盛,齊桓公自然就成為春秋時代第一個霸主。

《史記》中有哪些故事

4樓:京城「老炮兒

《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年的歷史,包含紙上談兵、指鹿為馬等眾多歷史故事

5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中鴻門宴,完璧歸趙,破釜沉舟,指鹿為馬,紙上談兵等故事。

1、鴻門宴。指在公元前206年於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舉行的一次宴會,參與者包括當時兩支抗秦軍的領袖項羽及劉邦。

2、完璧歸趙。本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3、破釜沉舟。出自秦末的鉅鹿之戰。項羽為報叔父項梁之仇,親率二萬精兵進攻章邯。渡江前命令兵士打破煮食用的釜鑊,渡江後鑿沉舟只,只帶三天干糧。

4、指鹿為馬。該成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權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

5、紙上談兵。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6樓:霽雨若初

1、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

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兄弟,成王的叔父,就地位來說在天下也不是低賤的了。然而我仍然「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頻頻起身接待來訪的人,唯恐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

說明周公懂得尊重人才,誠心待士和對人極為重視,也說明人才對治國平天下極為重要。

2、紙上談兵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

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

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3、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

」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4、大禹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5、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管仲擔任齊相主持政務以後,與百姓同好惡,流通貨物,積累資財,使得齊國很快走上國富兵強的道路。管仲所說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也成為齊國自強求富的指導思想。

人民生活富裕,府庫財富充盈,禮儀就能得到發揚,政令才能暢通無阻。管仲抓住了治國的根本,經過多年的治理,齊國逐漸強盛起來,成為春秋第一霸,歷史上也有了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記載」。

你知道《史記》中的哪些故事,《史記》中有哪些故事

著名的有 軒轅天子 出自 史記 五帝本紀 網開一面 出自 史記 殷本紀 囊血射天 出自 史記 殷本紀 酒肉池林 出自 史記 殷本紀 左支右絀 出自 史記 周本紀 焚書坑儒 出自 史記 秦始皇本紀 指鹿為馬 出自 史記 秦始皇本紀 拔山扛鼎 出自 史記 項羽本紀 先發制人 出自 史記 項羽本紀 破釜沉...

史記中關於項羽的記述,史記中介紹項羽的原話

史記中的項羽和劉邦描寫 項羽和劉邦,這一對在反秦起義中的夥伴,後來成為生死相拚的對頭。在司馬遷的筆下,這兩個人各有各的面貌,各有各的腔調。司馬遷寫劉邦,寫他的豁達,他的知人善任,寫他從早年一直到做了皇帝,都脫離不了一付無賴漢的習氣。司馬遷寫劉邦在年輕的時候,喜歡喝酒玩女人,喝了酒,不給人家酒錢。有一...

諸葛亮在各種史記中的評價,在《史記》中,諸葛亮憑自己的「神機妙算」獲勝的故事有哪些

他是政治家,而不是軍事家,他是治世的,而不是平世的。果然牛 不過如果你想知道的詳細點的話 看看易中天的品三國有專門的講諸葛亮的呢!對,百家講耕,吉林教育演 倒,史記怎麼評價諸葛?在 史記 中,諸葛亮憑自己的 神機妙算 獲勝的故事有哪些 2貨,史記 只記載到西漢時期的事,怎麼可能記載東漢時期之後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