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戰國時期韓國古都是什麼,戰國時期的韓國位於現今的哪個省市?

2022-01-04 04:56:49 字數 4195 閱讀 3839

1樓:之子於冬

公 元 前 403 年,韓、趙、魏三家得到周 威 烈 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han國建立。開 國君 主 是晉 國大 夫 韓 武 子的後代,建 都 於陽 翟(今河南禹縣)。公元前375年,韓 哀 侯 滅 鄭,遷 都 新 鄭。

前230年被秦國所滅,所在地設定潁川郡。

shoudu:平陽(臨汾)、宜陽(宜陽)、陽翟(禹州)、新鄭(河南新鄭)

~\(≧▽≦)/~啦啦啦歡迎追問,熱烈求採納!!!

2樓:揮灑的淚水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韓建都於陽翟。公元前375年,遷到新鄭(今河南鄭州);你說的可能是第一個:陽翟,今河南禹縣。

3樓:風行

鄭州另一說是陽翟(今河南禹縣)。

後者較老。

4樓:

1. 平陽 (山西臨汾)

2. 宜陽 (河南宜陽)

3. 陽翟 (河南禹州)

4. 新鄭 (河南新鄭)

5樓:匿名使用者

陽翟(yáng dí),中國古代地名。在今河南禹州,為史記記載中夏啟的都城,夏啟曾經在此會盟諸侯進行鈞臺之享。陽翟也曾為戰國時期韓國的都城。

《帝王世紀》雲:"禹受封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陽翟是也。"《史記註解》:

徐廣曰:"夏居河南,初在陽城,後居陽翟。"《括地誌》雲:

"陽翟,洛州縣也。《史記-正義》曰:洛州陽翟縣是,韓王信之都。

6樓:匿名使用者

韓國遷過幾次都,先後有平陽、宜陽、陽翟和新鄭。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合滅 掉智伯,從此形成了「三家分晉」的局面。

之後三家紛紛把都城遷往中原,向中原擴 張勢力。

韓 國由山西 平陽南下中 原,遷都宜陽,後又徙都陽翟,韓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滅 掉鄭國,又把都 城遷到新鄭。

宜陽故 城位於河 南 宜 陽 縣 城西25公里處的韓城鎮東側,北依崤山,南接熊耳,處於洛河和宜水交匯處的宜水北岸,故名宜 陽。

陽翟故城位於今禹州市老城,北臨潁河,西 依 禁 溝河,正處於兩水交匯處的東部一帶。

新鄭是鄭 國和韓 國先後 建 都的地方,位於新鄭市城關附近的雙洎河與黃水河交匯的地方。

戰國時期的韓國位於現今的哪個省市?

7樓:

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新鄭)。

韓國先祖為晉公族。曲沃桓叔生子萬,封於韓原,立韓氏。後晉國稱霸,韓氏中衰。

至韓厥,為晉悼公正卿,晉悼公復霸,韓厥之力頗多。後韓起執政晉國27年,韓氏顯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韓虔與趙、魏同為諸侯,建立韓國。

韓虔位列諸侯,不及魏氏強盛。「三晉」同盟之時,韓國隨之瓜分中原,獲利頗多,國勢達到鼎盛。但由於韓國四面受敵,且國人不尚武,屢為列強所攻打。

在殘酷的戰果烽煙中,韓國不得不先後依靠於魏、齊、楚、趙、秦等大國,至前230年,秦王政首滅韓國。

擴充套件資料

晉國韓氏的第一位為韓萬,本為晉君之後,姬姓,生卒年不詳,生活在公元前679年前後。韓萬是曲沃桓叔的庶子,曲沃武公奪得晉君之位後,將韓原(今陝西韓城)封給韓萬作為采邑。

因而以韓為氏。韓萬生韓賕伯,韓賕伯生韓簡,韓簡生韓輿,韓輿生韓厥,韓厥生韓起,韓起生韓須,韓鬚生韓不信,韓不信生韓庚。以上為春秋時歷代韓氏家主。

戰國時期的開始年代,公元前475年的韓氏家主為誰,由於史書記載的缺失,已不可考。公元前514年,韓宣子(韓起)去世,之後至公元前455年之前,韓氏家主有:韓貞子(韓須)、韓簡子(韓不信)、韓莊子(韓庚)。

韓須在公元前541年之時已為成熟的政治家,公元前514年繼其父為韓氏家主,在位時間當不長。韓莊子在位時間已不可考,以韓莊子之子韓康子為戰國時期韓氏第一位家主。

8樓:汽車資訊推送

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在如今的河南省北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帶。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諸侯國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韓國建立,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

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鄭州)。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諸侯國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韓國雖然和秦國、楚國、魏國、趙國、燕國、齊國並稱為戰國七雄,不過,在綜合實力上,韓國卻處在戰國七雄的末尾。

當然,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韓國也並非沒有強盛過,比如消滅了春秋時期非常有存在感的鄭國,並遷都新鄭。就遷都來說,韓國在戰國時期可謂多次遷都。那麼,問題來了,在戰國時期,韓國的都城有哪些城市,有你的家鄉嗎?

一、平陽

首先,韓國的先人春秋時為晉國大夫,受封於韓原(今陝西韓城)。春秋末年,韓貞子遷於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進入到戰國時期,平陽成為韓國的第一個都城。

平陽對應的是今天的山西省臨汾市一帶。按照介紹,臨汾市東倚太嶽,與長治、晉城為鄰;西臨黃河,與陝西延安、渭南隔河相望;北起韓信嶺,與晉中、呂梁毗連;南與運城市接壤,因地處汾水之濱而得名。對於韓國來說,定都平陽應該出於靠近晉國核心區域的考慮,也即有助於和魏國、趙國爭奪晉國留下來的資源。

二、宜陽

其次,公元前424年前後,韓國從平陽遷都到宜陽(今河南省宜陽縣一帶),就現在的宜陽縣一帶來說,東依千年帝都洛陽市區,南臨嵩縣,西望洛寧,北接新安,東南與伊川為鄰,西北與義馬市澠池接壤。由此,相對於之前的都城平陽,宜陽處在中原地區,有利於韓國在中原地區的爭霸。根據考古資料和文獻記載,宜陽故城略呈長方形,總面積約3.

1平方公里,由宮城和郭城兩部分組成。不過,韓國在宜陽地區的定都時間並不長,只有十多年。

三、陽翟

再者,公元前408年前後,韓國從宜陽遷都到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帶)。陽翟為《史記》記載中夏啟的都城,夏啟曾經在此會盟諸侯進行鈞臺之享。史記註解》:

徐廣曰:「夏居河南,初在陽城,後居陽翟。」就陽翟對應的禹州市,位於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緣的中心城市,地處伏牛山餘脈與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潁河自西至東橫貫全境。

對於韓國來說,遷都陽翟,一方面是該地區本來就比較繁華,曾經是夏朝的都城,另一方面則是靠近鄭國,對於當時的韓國,已經在著手消滅鄭國了。

9樓:蔥頭32稸

韓國,春秋時晉國六大夫,戰國七雄之一,姬姓。春秋時,晉昭侯封其叔叔成師於曲沃,成師的兒子莊伯又封弟弟姬萬於韓原(今山西省稷山縣),韓萬以封地為姓,稱韓武子。公元前589年,韓武子之孫韓獻子佐晉景公打敗齊國,被封為大夫,為晉國六大夫之首。

公元前453年,晉國被韓、魏、趙三家大夫瓜分。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認韓景侯為諸侯。韓國建都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成為戰國時期的強國之一。

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掉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韓國強盛時的疆域有今山西東南部和河南省中部,所處位置東有魏,南有楚,西有秦,北有趙,強國環伺,勢力一直不能發展。公元前355年,韓昭侯用申不害為相,實行政治改革,國勢有所發展。

戰國中後期,秦國向東擴張,對韓的威脅日益嚴重。公元前335年至公元前301年之間,秦先後攻取了韓國的宜陽、鄢、石章、武遂、穰等地。但韓也不示弱,公元前296年,韓與齊、魏聯軍攻入秦地函谷關(今河南省靈寶縣),迫秦歸還了河外及武遂等地,但不久諸地又被侵佔。

以後,秦國日益強大,不斷攻韓,韓軍屢敗。公元前230年,秦派內使滕攻韓,擄韓王安,在韓地設立穎川郡,韓國亡。

10樓:風遇山止

春秋時期的韓國,並不在河南新鄭,而在今天的陝西韓城。相對前者而言,後者知名度確實不大,到如今也只是陝西省的一個縣級市。就地理位置而言,位於陝西東部、黃河西岸,關中盆地東北隅。

11樓:歷史情報官

歷史上「戰國時期」的七個國家,是現今的哪些城市?漲見識了!

12樓:ttt聽海

戰國時期的韓國原來定都平陽(就是現在山西的臨汾),後來遷都到宜陽(現在河南宜陽),疆域約為河南中部和山西東南部。

13樓:可愛越

韓國在全盛時期主要位於現在的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那時候中國的版圖並不大,韓國第1次的都城位於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後來在滅掉鄭國後遷都新鄭。

14樓:inn金牛

山西省南部、河南省北部。 韓國作為三晉之一,是戰國七雄中最小的一個國家,也是第一個被秦國所滅的國家。

15樓:南野躺誰

主要在今天的河南那一塊

16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的韓國在現在的河南一帶

戰國時期西方是什麼樣的,中國戰國時期西方是什麼樣子

西方,是一個bai不明確的概念 du,中國的戰國時代 zhi指公元前475年 dao公元前221年 這裡把西方暫時分為以回下幾個地區 答 中東地區 舊約 聖經 各書卷在公元前四百年左右寫成。古埃及 在公元前四百年左右,埃及人向希臘人傳授制面包技術 后王朝時期 26 31王朝,約公元前664 332年...

戰國時期什麼叫術治,戰國時期,秦國是怎麼取勝的 打敗的六國

秦國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國君嬴姓 少昊氏之後 傳說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養馬,因此將他們分封在秦,作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建國,佔領原周朝在陝西的領地。從前677年起,秦國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宮殿區 居住區 士大夫...

四川在戰國時期屬於什麼國家在春秋戰國時期四川屬於那個國家

一.從公元前376年左右 三家分晉,即春秋時期結束和戰國時期的開始 公元前315年,四川屬於古蜀國和巴國,蜀國是中國古代先秦時期的蜀族在現今四川建立的國家,後被秦國所滅。他們的都城 蜀國前後有2個,開明五世之前,蜀國的都城建於廣都樊鄉 即今天的雙流縣 到了開明九世建都於成都。巴國的都城則一直都是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