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閱讀教學中落實語言文字訓練

2021-05-06 07:32:48 字數 5307 閱讀 4120

1樓:匿名使用者

一、 語言訓練的現狀《新課程標準 》 實施以來 ,語文教學在繁榮的背後出現了不少值得憂思的現象 ,其中一個較嚴重的問題就是語言訓練的削弱.隨著新課程的實施 ,很多教師重視了「自主 」、 「合作 」、「 ** 」、「 開放 」 等閱讀形式 ,語言訓練的內容越來越少.我們很難看到老師帶領學生紮紮實實地學詞寫字 ,也很難看到老師切出大塊時間進行默讀、 複述、 背誦等訓練.

即使有這樣的訓練 ,也因為過分強調了自主而使得訓練不到位;過分強調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缺乏表達的規範性;說寫的交流只重視內容的反饋 ,忽略了語言的形式 ,且經常得不到時間的保證;教學中逐漸淡化了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二、 《語文課程標準 》 的有關理念《語文課程標準 》 中明確指出了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 ,「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 .語言是工具 ,對工具的掌握、 使用和操作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技能.

語言技能的形成必須經過訓練.這種訓練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 有步驟的練習.既有明確的目的 ,又要有科學的方法.

其實傳統的語文教學進入誤區主要原因是 ,對學生的訓練太呆板、 太僵化、 太機械 ,學生學習知識是完全意義上的被動接受者 ,並且主要為應試服務.在新的課改實踐中語言訓練不能取消 ,而需重新構建 ,語言訓練不僅是指語文智慧的培養 ,而且浸透了語文情感.在內容和目標上 ,既包括外在語文行為的訓練 ,又是指導包括內在態度和價值觀的培育.

二者是相互轉化和相互建構的 ,是統一的.三. 在閱讀教學中落實語言文字訓練1、向教材借修辭手法,讓自己的語言更生動小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是稚拙的,同時又是可塑的.

新教材在編排上增加閱讀量,增加了經典詩文、優美詞句的積累.許多課文都運用了許多修辭手法,讓文章更優美生動.我們要結合具體的語境,讓學生體會修辭的表達效果,繼而尋求寫作中可供借鑑的突出點,引導學生學會運用修辭手法,讓自己的語言更生動.

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第二自然段時,引導學生體會「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這句話所運用的比較手法後,繼而引導學生體會「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中排比句式的妙用.然後讓學生**九寨溝錄影後,出示句式:我聽說過---------------的壺口瀑布,看見過-------------的廬山瀑布,遊覽過----------------------的黃果山瀑布,卻從沒看見過九寨溝冬天的瀑布.

九寨溝的瀑布真-----------啊,------------------------;九寨溝的瀑布真-----------啊----------------------;九寨溝的瀑布真-----------啊,------------------------.有了語文教材這個例子,學生寫起來得心應手,於是一段段精彩的段落呼之欲出.如「我聽說過驚濤駭浪的壺口瀑布,看見過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廬山瀑布,遊覽過雄渾瑰麗的黃果樹瀑布,卻從沒看見過九寨溝冬天的瀑布.

九寨溝的瀑布真純啊,純得找不到一絲斑點;九寨溝的瀑布真奇啊,一個個冰條如潔白的竹筍;九寨溝的瀑布真靜啊,湖水冰凍了,岩石冰凍了,連空氣似乎都冰凍了.」這正是由於教師深度挖掘了教材,找準讀寫訓練點,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捕捉學生的真切感受,讓學生樂於動筆,有效地借鑑了修辭手法.2、抓住教材中語言空白點進行補白訓練文字結構中存在著大量的空白,省略和模糊之處,甚至每一個句子中都有未寫出的地方,一次文字就像一張佈滿空間的漁網.

讀者把文字作為自己的物件,在物件化的過程中,把自己的經驗和想象的東西注入到文字的描寫之中去,使原本只是符合抽象物的文字變得具體了.文字描寫中空白、省略、模糊和模稜兩可之處,在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活動過程中,被填補、補充、清晰化和明確化了.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中的「空白點」,開展創造性閱讀活動,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例如:《去年的樹》一課中「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 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這裡的兩個「看」就可以作為語言訓練和人文薰陶的落腳點,讓學生想象鳥兒的內心世界.有的學生說:

「我是不是唱得還和去年一樣好聽?我會一直想念你的!」有的學生說:

「親愛的樹啊,我的朋友,我會永遠記住你的!」通過品讀、想象、感悟,訓練學生的語言,在文字特定的情境中還原並經歷文字表現的生活,從中獲得豐富的體驗,受到鳥兒「信守諾言,珍愛友情」的情感薰陶.3、向教材借表達方法葉聖陶先生提出: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藉優美生動的教材,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精美,學習如何運用語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在表達上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學習作者的運用語言的方法.

這樣一來,教師就不是純粹的「教教材」了,而是「用教材來教」了.如學習《花鐘》這篇課文,文中第一自然段寫「牽牛花吹起了小喇叭,薔薇綻開笑臉,睡蓮醒來,萬壽菊欣然開放-----」等等讓學生感受同樣是「花開了」作者卻用了不同的表達,還讓我們從中讀出各種花的不同姿態、不同性情,可見作者用詞的準確、精妙,告訴學生這正是我們寫作中所缺乏的.同時強調學生平時要善於觀察身邊的事物,抓住它們的特點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

學完這段後我要求學生回憶平時在校園裡和公園裡看見過的花,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來仿寫一段話.語言文字的訓練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它們不是孤立分開,而是相互交叉滲透.無論是哪一種的方法,都離不開學生對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運用,離不開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技能訓練.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把握新課標的精神、利用教材,以一法為主、多法為輔或多法並用的方式,進行最優化、最有實效的語言文字訓練,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切實提高,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閱讀教學中怎樣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2樓:匿名使用者

一、 語言訓練的現狀《新課程標準 》 實施以來 ,語文教學在繁榮的背後出現了不少值得憂思的現象 ,其中一個較嚴重的問題就是語言訓練的削弱.隨著新課程的實施 ,很多教師重視了「自主 」、 「合作 」、「 ** 」、「 開放 」 等閱讀形式 ,語言訓練的內容越來越少.我們很難看到老師帶領學生紮紮實實地學詞寫字 ,也很難看到老師切出大塊時間進行默讀、 複述、 背誦等訓練.

即使有這樣的訓練 ,也因為過分強調了自主而使得訓練不到位;過分強調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缺乏表達的規範性;說寫的交流只重視內容的反饋 ,忽略了語言的形式 ,且經常得不到時間的保證;教學中逐漸淡化了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二、 《語文課程標準 》 的有關理念《語文課程標準 》 中明確指出了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 ,「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 .語言是工具 ,對工具的掌握、 使用和操作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技能.

語言技能的形成必須經過訓練.這種訓練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 有步驟的練習.既有明確的目的 ,又要有科學的方法.

其實傳統的語文教學進入誤區主要原因是 ,對學生的訓練太呆板、 太僵化、 太機械 ,學生學習知識是完全意義上的被動接受者 ,並且主要為應試服務.在新的課改實踐中語言訓練不能取消 ,而需重新構建 ,語言訓練不僅是指語文智慧的培養 ,而且浸透了語文情感.在內容和目標上 ,既包括外在語文行為的訓練 ,又是指導包括內在態度和價值觀的培育.

二者是相互轉化和相互建構的 ,是統一的.三. 在閱讀教學中落實語言文字訓練1、向教材借修辭手法,讓自己的語言更生動小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是稚拙的,同時又是可塑的.

新教材在編排上增加閱讀量,增加了經典詩文、優美詞句的積累.許多課文都運用了許多修辭手法,讓文章更優美生動.我們要結合具體的語境,讓學生體會修辭的表達效果,繼而尋求寫作中可供借鑑的突出點,引導學生學會運用修辭手法,讓自己的語言更生動.

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第二自然段時,引導學生體會「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這句話所運用的比較手法後,繼而引導學生體會「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中排比句式的妙用.然後讓學生**九寨溝錄影後,出示句式:我聽說過---------------的壺口瀑布,看見過-------------的廬山瀑布,遊覽過----------------------的黃果山瀑布,卻從沒看見過九寨溝冬天的瀑布.

九寨溝的瀑布真-----------啊,------------------------;九寨溝的瀑布真-----------啊----------------------;九寨溝的瀑布真-----------啊,------------------------.有了語文教材這個例子,學生寫起來得心應手,於是一段段精彩的段落呼之欲出.如「我聽說過驚濤駭浪的壺口瀑布,看見過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廬山瀑布,遊覽過雄渾瑰麗的黃果樹瀑布,卻從沒看見過九寨溝冬天的瀑布.

九寨溝的瀑布真純啊,純得找不到一絲斑點;九寨溝的瀑布真奇啊,一個個冰條如潔白的竹筍;九寨溝的瀑布真靜啊,湖水冰凍了,岩石冰凍了,連空氣似乎都冰凍了.」這正是由於教師深度挖掘了教材,找準讀寫訓練點,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捕捉學生的真切感受,讓學生樂於動筆,有效地借鑑了修辭手法.2、抓住教材中語言空白點進行補白訓練文字結構中存在著大量的空白,省略和模糊之處,甚至每一個句子中都有未寫出的地方,一次文字就像一張佈滿空間的漁網.

讀者把文字作為自己的物件,在物件化的過程中,把自己的經驗和想象的東西注入到文字的描寫之中去,使原本只是符合抽象物的文字變得具體了.文字描寫中空白、省略、模糊和模稜兩可之處,在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活動過程中,被填補、補充、清晰化和明確化了.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中的「空白點」,開展創造性閱讀活動,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例如:《去年的樹》一課中「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 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這裡的兩個「看」就可以作為語言訓練和人文薰陶的落腳點,讓學生想象鳥兒的內心世界.有的學生說:

「我是不是唱得還和去年一樣好聽?我會一直想念你的!」有的學生說:

「親愛的樹啊,我的朋友,我會永遠記住你的!」通過品讀、想象、感悟,訓練學生的語言,在文字特定的情境中還原並經歷文字表現的生活,從中獲得豐富的體驗,受到鳥兒「信守諾言,珍愛友情」的情感薰陶.3、向教材借表達方法葉聖陶先生提出: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藉優美生動的教材,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精美,學習如何運用語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在表達上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學習作者的運用語言的方法.

這樣一來,教師就不是純粹的「教教材」了,而是「用教材來教」了.如學習《花鐘》這篇課文,文中第一自然段寫「牽牛花吹起了小喇叭,薔薇綻開笑臉,睡蓮醒來,萬壽菊欣然開放-----」等等讓學生感受同樣是「花開了」作者卻用了不同的表達,還讓我們從中讀出各種花的不同姿態、不同性情,可見作者用詞的準確、精妙,告訴學生這正是我們寫作中所缺乏的.同時強調學生平時要善於觀察身邊的事物,抓住它們的特點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

學完這段後我要求學生回憶平時在校園裡和公園裡看見過的花,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來仿寫一段話.語言文字的訓練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它們不是孤立分開,而是相互交叉滲透.無論是哪一種的方法,都離不開學生對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運用,離不開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技能訓練.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把握新課標的精神、利用教材,以一法為主、多法為輔或多法並用的方式,進行最優化、最有實效的語言文字訓練,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切實提高,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挖掘語言文字訓練點

綜觀小學生的閱讀實踐,普遍存在電視替代書籍的慵懶閱讀行為,淺嘗輒止的敷衍閱讀行為,只愛口袋書 漫畫書的偏食閱讀行為,只讀作文選的功利閱讀行為,隨波逐流的盲從閱讀行為,以及無 法 可依的浮躁閱讀行為等現狀。課外閱讀的管理 如何找到最恰當的語言文字訓練點 多多練習,熟讀平時的練習答案,然後找些短文自己寫...

如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 全面發展的人 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 自主發展 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 科學精神 學會學習 健康生活 責任擔當 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培養 一 從 思想品德 到 道德與法治 課堂正在從 學科本位 轉向 素養培育 1 將價值引領與實踐導行放在首要位置...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詞彙的處理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閱讀教學是學生 教師 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在保證文字閱讀中心地位的前提下,教師應該在讀前 讀中 讀後環節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詞彙的機會,並注重培養學生的猜詞能力。閱讀教學中處理詞彙時,可以採取以下辦法 1 閱讀前 掃除閱讀障礙,巧學 讀前詞彙 在備課時,教師將單詞根據 聽 說 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