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核舟記》試分析古漢語中數詞修飾名詞的用法與現代漢語的區別

2021-05-02 00:44:24 字數 1718 閱讀 3053

1樓:沂蒙獵戶

《核舟記》中出現數詞的語句:

嘗貽餘核舟一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船頭坐三人

蘇、黃共閱一手卷。

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又用篆章一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篛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

從以上不難看出,古漢語中,數詞修飾名詞,有兩種順序,既可以放在名詞的前面,也可以放在名詞的後面,並且古漢語中沒有量詞;而現代漢語中,數詞修飾名詞時,一般都放在名詞的前面,並且往往數詞和名詞之間還有一個量詞。這就是古今漢語之不同。

2樓:唯美鹿城

(1)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箬篷:名詞作狀語,用箬篷)   (2)石青糝之(石青:名詞作狀語,用石青。

糝:名詞用做動詞,塗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名詞用作動詞,戴著高高的帽子)   (4)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臥:

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放。詘:通「屈」,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奇巧:

形容詞作名詞,特殊技巧)   (6)而豎其左膝(豎: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豎,豎起)   (7)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

名詞作動詞,梳著椎形髮髻)

古漢語中的數詞在用法上與現代漢語有哪方面的明顯區別

3樓:文以立仁

古漢語中的數詞在用法上基本被現代漢語完全繼承,如確數、概數(三五成群)、終極數(十全十美、九九歸一),或形容詞(多、少、不專一)等。明顯區別是活用,文言文可以將數詞活用為動詞。如「二(貳)」作動詞時,有改變、使其改變的意思。

例如「二三其志」、「此心不二」。

4樓:白羊座籽岷

古漢語中,三一般指多。還要根據情況定,有時數詞就表達多,不表達具體數量。

例如:木蘭詩中:「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他們不可能正好打了百戰,十年歸來。「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也是同理。關於三的就很多了~求採納,謝謝

關於具體數量應該不必多說,相信您自己心裡有ac數。23333~

古漢語中,讀曰與讀若的區別是什麼?請高手詳細解釋一下,謝謝!

5樓:匿名使用者

讀為——用注音來破假借字的訓詁術語。也叫「讀曰」。如鄭玄注《周禮》:

「政讀為徵,謂地守、地職之稅也。」 讀若、讀如的功用是擬其音(注音),「讀為」、「讀曰」的功用是易其字(破假借)

王力先生在講解《古書的註解》(p617)時明確指出:「讀為、讀曰這兩個術語是用本字來說明假借字。」

「讀為、讀曰」:這兩個術語主要是用來說明通假,即用本字來說明正文中的假借字及古今通用字。如:「信,讀為伸」,「巨,讀曰詎。」,「倍讀曰背」。

核舟記 練習題

《核舟記》是一篇( )文

6樓:可愛林麗

《核舟記》是一篇( 說明)文

文章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模式

7樓:匿名使用者

《核舟記》是明末的魏學洢(約1596~約1625)所寫的說明文言文。這是一篇說明文,文中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模式。

8樓:匿名使用者

明代的核舟雕刻的大泛赤壁的文言

《核舟記》的問題,《核舟記》問題

文學是和很多解釋都有差別的,尤其是古文 你是學生,將來要參加中考,按教科書走 可憐的應試教育 我會按教科書走,因為我也是學生 按教科書的背,準不會扣分的 我初二的,也 唉 蓋,表示推測的句首語氣詞。相當於 大約 大概 高中時你將會學到 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 遊褒禪山記 此處也是這樣 ...

核舟記原文,核舟記原文 翻譯 字詞註釋

自己查去 核舟記原文解釋 核舟記原文 核舟記全文是按什麼結構 1 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 第1段 概述雕刻者的精湛技藝以及核舟的由來和內容。第二部分 2 5段 詳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1323633 細介紹核舟的形狀 結構,描述各部位人物的神情...

核舟記的說明順序是什麼,核舟記文章主體部分的說明順序是什麼? 核舟記文章的整體思路是怎樣的?

1 結構和順序 核舟記 是一篇實物說明文,結構清晰。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概括介紹 奇巧人 王叔遠的雕刻技巧,交代核舟和王叔遠的關係及其雕刻的主題,給讀者一個總印象。第二部分 第2 5自然段 寫核舟及舟上的全部情景。第三部分 第6自然段 總計核舟上的人 物的專案和數目,以讚歎核舟的藝術技巧結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