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如何說服孫權,諸葛亮激將說孫權

2025-05-31 11:55:23 字數 2855 閱讀 1703

1樓:咩咩**

初出茅廬諸葛亮,怎麼說服孫帆枯權聯劉抗曹的態飢洞?易中天給予了高度讚賞肢褲。

諸葛亮激將說孫權

2樓:星恩文化

曹操征服荊州,劉薔慌忙逃奔夏口。諸葛亮看到事情危急,便去東吳求救於孫權。

當時,孫權兵聚柴桑,對曹操的進兵是戰是降一直猶豫 不決,想觀望曹劉的勝敗之後再作決定;諸葛亮見到孫權說:「天下犬亂未已,將軍您起兵據有江東,劉備亦在漢南收拾民眾,與曹操共爭天下,逐鹿中原。現在, 曹操巳基本平復北方之亂,遂而甫下破了荊州,威震四海。

致使劉備英雄無用武之地,逃遁奔命。將軍您當此緊急關頭應該慎重從事,量力而行。如果您認為吳越之 眾足以與曹操的中原抗衡,不如早與曹操斷絕,布兵相拒,如果您認為不能與曹操相抗,何不棄甲罷兵,歸降曹操呢?

現在,您外表上說服從曹操,內心中卻在猶豫 不決,事情危急而不果斷,恐怕大禍即將臨頭了。」孫權說,「按你的說法,劉備為何不歸降曹操呢?」諸葛亮知道孫權本不想投降,而恐戰而不勝失去江東,便以 激將法對孫權說:

田橫是齊國的壯士,他都能夠守義而不銀散知降受辱,何況劉備是皇室後裔呢?劉備英才蓋世,眾人仰慕,賢人智士之歸依他,猶如百川之人大海。如 果他的大事不濟,只能說是天意使然了,他怎麼能夠歸降曹操呢?

激將法果然奏掘鎮效,孫權聽後憤然說:「我誓不能以東吳之地,10萬之眾受制於人,與曹操相戰 這就決定了。」雖然如此,孫權心中仍存疑慮,他說:

劉備新敗之後,能否渡過此次大難呢?」諸葛亮看到孫權大計已定,便趁熱打鐵說,「劉備雖然新遭長阪之 敗,但戰士歸還者及關羽所率的水軍仍不下萬人,荊州劉琦的江夏士兵也不下萬人。曹操的士兵遠來疲憊,聽說追劉備時,一日一夜行軍300餘里,這就是所謂的 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是兵法上的大忌。

而且曹軍是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附於曹操,不過是迫於兵威,不是真正的心服。所以,如果您能派猛將領兵數萬 與劉備協同作戰,擊敗曹操是必然之事。

曹軍失敗必然北還,如此則荊州與東吳的勢力強鋒消大起來,天下鼎足三分的格局便形成了。成敗之機,在於今日。希望將軍您 早下決心。

諸葛亮一番激將法後再以明確的分析安慰孫權,使孫權聽後大為高興,因為戰勝曹操,自己的東吳便無累卵之危了。他立即派遣周瑜、程普、魯肅等人 領兵3萬,與劉備併力而戰曹軍,果然大敗曹軍於赤壁。

劉備新敗之後窮困不堪,只好求救於孫權。孫權正在狐疑,如按一般的辦法求救,孫權害怕曹軍的氣勢,未必敢作出出兵的決定,而諸葛亮以激將法遊說孫權,激起孫權的豪氣膽略;正是他的手段高明所在。

諸葛亮如何說服孫權與劉備聯手對抗曹操的呢?

3樓:瘋狂的綠帽子

諸葛亮是用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孫權和劉備聯手抵抗曹操的,因為如果蜀漢和東吳任意乙個被曹操滅了,另乙個也活不下來的。

4樓:小九七

孫權本來就不想投降給曹操,被諸葛亮和主戰的周瑜一勸說就下定了決心對抗曹操,這其中東吳的主戰派也出了很大的力。

5樓:靈魂忍者

諸葛亮通過恐嚇孫權,從側面激怒孫權投降之後下場非常慘,才讓孫權聯合劉備。

諸葛亮如何說服孫權與劉備聯手對抗曹操的呢?

6樓:輕描歲月跎

此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和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在《三國演義》中把諸葛亮說服孫權與劉備聯手抗曹進行了精彩演繹,是諸葛亮成為古代中國智慧化身的精典例證。我認為諸葛亮是通過以下步驟促使孫權聯劉抗曹的:

首先,雙方有共同抗曹的利益基礎。「道不同不相與謀」,否則,任憑諸葛亮說破大天也沒用。當時曹操擒呂布、滅袁紹、徵烏桓,己基本統一中國北方,率八十三萬大軍直奔江南而來,佔據荊州的劉琮,面對曹操的大軍,不戰而降。

這時的曹操,只要拿下江東,擒殺劉備,那麼就一統天下了。

當時,「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年僅十九歲,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孫權和曹操、劉備一樣,都有著吞併天下的雄心壯志。他當然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為了祖宗基業也好,為了身家性命也好,為了江東百姓利益也好,總之孫權開始就不想投降曹操,所以他說「孤不能以全吳之地,受制於人,吾計決矣。

其實孫權早就已經下定決心死戰了。

而諸葛亮正是敏銳發現這一點,認為:「今操引百萬之眾,虎踞江漢,江東安得不使人探聽虛實?

其次,善於尋找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從對手陣營裡發現與己方觀點相近、或可以在若干方面求同的朋友,從而使其成為共同利益的代言人,是任何乙個高明的談判家很重視的一項工作。這樣的代言人可以直接或間接給你透露不少重要資訊,在談判中,他能幫助緩解衝突,調整關係,乃至挽回僵局,這樣的角色就象楚漢爭霸時期鴻門宴上的項伯。

而當時這個人就是魯肅,三國演義中把魯肅這個人物塑造的有點憨直,其實魯肅也是乙個統觀大局、計謀百出的傑出政治家。當時,他和諸葛亮的戰略不謀而合,借到江東悼劉表新喪之際,說服劉備,連孫抗曹。

為什麼劉備攻打孫權諸葛亮不去?

7樓:小九七

劉備出征的時候需要有人守家,諸葛亮就承擔了這個責任,而且諸葛亮反對伐吳,所以劉備沒帶著他。

8樓:網友

因為諸葛亮知道現在不是進攻的好時候,其次是荊州需要有人能主持大局。

9樓:培培美好心願

諸葛亮埋和是「聯吳抗曹」的擁護彎判盯者,認為不是伐吳的時機,應衝鍵該養精蓄銳後滅掉曹魏和東吳。

10樓:啦啦隊地方

因為劉備去打孫權得留乙個人來守家,而諸葛亮就是這個為他守家的人。因為諸葛亮實力很強大。

11樓:小什說生活

因為諸葛亮反對劉備進攻東吳,而且劉備出征了,荊州也需要有人能主持大局。

12樓:網友

需要諸葛亮鎮守後方,劉備攻打孫權出動全部兵力,需要諸葛亮在後方提供支援。

諸葛亮弔孝,諸葛亮弔孝這個典故主要什麼意思 諸葛亮弔孝典故介紹

諸葛亮弔孝這個典故主要什麼意思 諸葛亮弔孝典故介紹 諸葛亮弔孝 是古代傳說故事,講述周瑜與諸葛亮之間的智謀之爭。周瑜一氣再氣,在 既生瑜,何生亮 的怨恨聲中死去。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訊,決定前去弔唁。 古代東吳大都督周瑜,精通兵法,才智超群,只是肚量狹小,不能容人。他和諸葛亮共商破曹大計,可又想加害諸...

諸葛亮詩詞蜀相,關於諸葛亮的詩詞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 詞句註釋 蜀相 三國蜀漢丞相,指諸葛亮 孔明 詩題下有注 諸葛亮祠在昭烈廟西。2 丞相祠堂 即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區,晉李雄初建。錦官城 成都的別名。柏 b...

寫諸葛亮的成語,描寫諸葛亮的成語

描寫諸葛亮的成語 描寫諸葛亮的成語有死而後已 料事如神 足智多謀 鞠躬盡瘁等。1 不求聞達 三國 蜀 諸葛亮 出師表 不求聞達於諸候。2 舌戰群儒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 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3 草船借箭 運用智謀,憑藉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4 方寸已亂 三國志 蜀書 諸葛亮傳 今已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