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了天下,做了哪些鞏固自己地位的措施

2023-02-10 14:55:08 字數 5678 閱讀 4838

1樓:妮可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釆取一系列措施鞏固**集權制國家:廢分封,設郡縣。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取消了各諸侯的世襲封國, 代之以郡縣制度。

將天下分為三十六 郡,由****派遣各級**進行地 方治理。這實際上也就結束了貴族的 世襲制,為中國社會進步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統一文字。

在統一六國之前,各國「文字異形」。

秦初,朝廷的詔書 至桂林一帶一般人就都不認識了,這 給政令的推行和各地的文化交流造成 很大障礙。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書 同文」,由丞相李斯和趙高、胡毋敬等人整理文字,以簡化秦文「小篆」作為標準字型,通行全國。統一度量衡。

為了保證國家的賦

稅收入,秦國的度量衡統一工作早在 商鞅變法時期就已經完成了。

朝廷制 造標準的度量衡器,要求全國統一施 行。當時的1標準尺約合今0。23米,1 標準升約合今0。

2升。統一了鬥、桶、 權、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國人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違反。

除此之外,秦始皇還在全國修建 直道,形成了當時的全國「高速公路」 網;又開鑿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水系,大大改善了交通條件。經略邊疆, 東降百越,南闢嶺南,北擊匈奴,基 本奠定了今日中國之版圖,立下了蓋 世之功!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最擔心的是六國貴族圖謀復辟。為防止封建割據局面再現,他把六國富豪和強宗12萬戶遷至京城咸陽,一部分遷到巴蜀、南陽、三川和趙地,使他們脫離鄉土,削弱其社會基礎;或置於**政權直接監視與控制之下,不致於形成反抗勢力。與此同時,又下令收繳天下兵器,運到咸陽銷燬,鑄成12個各重千石的鐘鐻、銅人。

用這些方法防止百姓手執**反抗和六國舊貴族起而造反。

2樓:旋轉無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書 同文」,由丞相李斯和趙高、胡毋敬等人整理文字,以簡化秦文「小篆」作為標準字型,通行全國。

出於政治和軍事上的安定需要才收繳和銷燬各種在民間流散的兵器,有的人根據漢書的記載,認為秦始皇是為了求長生,將12金人作為祥瑞。

3樓:四方新啟後人

第二,秦朝滅後,12金人被保留了下來,後漢書和三國志都曾經記載董卓銷燬10個長安銅人用來鑄造銅錢,剩餘的兩個經過歷代的搬運,最終被秦王苻堅所毀。至於是不是當年秦始皇鑄造的12金人,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秦始皇下葬的時候,這12個金人也被當作陪葬品埋葬在秦始皇陵之中。這種說法目前還沒有得到考證,畢竟目前秦始皇陵還沒有完全發掘出來

4樓:營養快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消滅齊國之後,結束了諸王侯割據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統的**集權國家,並且推出一系列的措施鞏固其統治地位。其中有一條就是下令收繳天下兵器,用來鑄造成12個單重千石的銅人,立於咸陽。

按照歷史中的記載,這12個大銅人鑄造好之後,被立在阿房宮前。因為銅的顏色為黃色,又被稱為「金人」。

5樓:吃雞蛋蛋

除此之外,秦始皇還在全國修建 直道,形成了當時的全國「高速公路」 網;又開鑿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水系,大大改善了交通條件。

剩餘的兩個經過歷代的搬運,最終被秦王苻堅所毀。至於是不是當年秦始皇鑄造的12金人,就不得而知了。

6樓:選擇的坑

秦始皇創立告奸之法。鼓勵骨肉至親之間檢舉揭發。聖人孔子和西方法治思想的奠基人孟德斯鳩都反對告奸。認為這不是法治。也非人治。而是治人。

四、秦始皇採用商鞅弱民思想。禁止人民擁有兵器。收天下之柄於咸陽。鑄十二金人。禁止人民擁有兵器的秦朝成為最短命的王朝。

7樓:一個電風扇

雖然這12金人在各種史書中多次出現,但是卻並沒有寫秦始皇為何這麼做,因此有的認為秦始皇是為了江山永固,出於政治和軍事上的安定需要才收繳和銷燬各種在民間流散的兵器,有的人根據漢書的記載,認為秦始皇是為了求長生,將12金人作為祥瑞。

大部分的學者認為,秦始皇鑄造金人,最重要的目的還是收繳天下的兵器,

8樓:飛翔的豬

秦始皇尋仙求長生。

始皇二十八年,嬴政遣徐福發童難童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三十二年,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燕人盧生使入海還,得讖言:亡秦者胡也(胡亥)。始皇以為胡人,便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擊胡人,略取河南地。

秦始皇是做到了哪些事情,才最終統一天下的?

9樓:雙魚談教育

對於秦始皇,想必大家還是比較熟悉的。而且提到秦始皇,大家還會想到統一,長城等詞語。秦國在當時幾個國家之中,自然環境算是比較惡劣的,但是即使這樣秦國還是笑到最後了,統一了中國。

其實,統一中國並不是秦始皇一個人的功勞,只不過幾輩人的努力在秦始皇時期得到了體現。在秦孝公大力推行商鞅變法的時候,秦國的風氣就有了很大的變化,實力也有了增強。商鞅變法雖然嚴重損害了一些貴族的利益,受到貴族的排斥,但是好在有秦孝公的支援,在全國大力推行。

就是在這一時期,封建制度在秦國得到確立,軍隊實力也是得到很大的提升,可以說位居戰國七雄之首。

在秦昭襄王時期,楚國,齊國,趙國三個國家的勢力遭到重創,這也對秦始皇統一天下產生很大的影響。其實,在秦始皇兼併完六國的初期,六國的人民在心裡還是不認可秦始皇的。同時,民間還有很多人期盼能夠回到原先的統治,這也使得當時秦朝的統治並不穩定。

秦始皇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開始進行一系列改革。由於當時的人民來自不同的國家,所以在文化習俗,文字,語言方面都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秦始皇改革初期就選擇同一文字語言,制定統一的度量衡。

這些,都為之後民族的大融合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當民心統一之後,國家也更加安定。

10樓:漸行漸遠漸無晴

秦始皇堅持商鞅變法的成果,採取遠交近攻的方式統一六國。

11樓:子衿悅史

主要是因為秦國經過商鞅變法變得非常強悍,而且加之秦始皇個人都努力。

12樓:看社會時事

秦始皇統一六國,就統一了政權,還進行了各項改革。

13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當時廢除了封分制,總結了前朝滅亡的原因。

14樓:匿名使用者

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貨幣,很多很多措施來鞏固統治

15樓:

秦始皇有魄力,敢於做常人不能做的事情,有大一統的觀念

16樓:帽子七

秦始皇出生就趕上了秦國最好的時代 然後就統一了天下的

秦始皇為鞏固統一,採取了哪些措施

17樓:天道

加強**集權,實行郡縣制。統一貨幣,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焚書坑儒。北修長城,南鑿靈渠。

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具體原因是什麼

18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稱帝后,主張「事皆決於法」,[1]從而高揚起「法治主義」的大旗,以理天下。直到今天,法治主義也是個十分誘人的主張,而法制社會更是今人努力在追求的一種理想社會境界。難道在幾千年前,這位極權皇帝就已經實行了法治主義嗎?

到底什麼是法治主義?秦始皇搞的「事皆決於法」是否是法治主義?這對於瞭解中國傳統的法治思想將不無益處。

一 要想搞清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從中國法律的起源談起,否則就很難正確理解秦始皇的「法治主義」的特定內涵。

說到「法」的起源,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情況。就中華法系而言,它是中國倫理文化的特殊產物,所以,我們的「法」的概念和內容無處不打上這種文化的印記。

在戰國以前,中國社會本無「法」的概念。追溯到原始社會,確切地說在「五帝」時代,規範人們社會行為的是「德」。古書上說:

「五帝用德化」[2];「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3],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原始社會結束後,到了原生態的國家夏、商、周時代,「禮」代替了「德」,並且逐漸形成了「以禮治國」的重要原則。「禮」為什麼在此時能夠代替「德」來規範社會成員的社會行為呢?

古人對此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叫做「大人世及以為禮」[4]。從這句話所透露出來的訊息看,它無疑在暗示「禮」起源於國家出現之後、為了保證權力私有的世襲制。我們覺得這種解釋是非常符合歷史實際情況的。

從此,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內(具體地說是從夏代到春秋時代),「禮」作為國家出現後的規範社會成員行為的特殊工具,似乎起到了法律的作用。但是我們說,「禮」與「法」卻有本質的不同,對這點古人區別得極為清楚。古人就此闡釋說:

「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5]表面看去,雖然二者都是對社會成員行為的規範,但「禮」更強調對人的行為動機的限制;而「法」則更強調對人的行為結果的限制。所以,前者講究教化的作用和行為主體的自律,而後者則是國家對行為主體所施行的社會性強制措施。

因此,「禮」與其說它近似於「法」,還不如說它更近似於「德」這種倫理範疇。歷史證明,「禮」確實源於原始的「德」,但它在揚棄了原始的「德」的某些內容之後,又注入了前所未有的階級內容,並且將其置於國家意識形態的地位上。夏、商、週三代所以被稱為「禮治社會「的原因就在這裡。

人們也許會問,難道在夏、商、周那樣的國家中就沒有類似法律的強制手段嗎?那倒並非如此,相反,在以階級壓迫為內容的國家中,沒有法律這種強制手段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我們知道,中國國家的形成走的是一條一個血緣族團征服另一些血緣族團的道路,它與希臘那種由原始氏族內部貴族與平民相互鬥爭,最後由氏族平民取得勝利而形成的民主國家是不同的。

希臘人強調的是「憲法」及其「憲法」下人的權利,而我們最初的國家法律主要是由征服者強加給被征服者頭上的種種極其殘酷的懲罰手段,我們對這種懲罰手段有一個特殊的稱謂——「刑」。所謂「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鑽笮;薄刑用鞭撲。」[6]不過,在夏、商、周時代由於大致堅持「德以柔中國,刑以威四夷」[7]的原則,所以「法」,或者更正確地說「刑」,從理論上講並未成為規範人們社會行為的主要工具。

然而,一個慣於壓迫其他民族的民族,遲早會將壓迫他人的手段強加在自己人的頭上。按之史實,僅在西周時代,統治者就大肆宣揚「明德慎罰」[8],忙於丟擲「九刑」、「呂刑」來「威民」,這不是很說明問題嗎?在這裡,我們要著重指出的是,從歷史上看,中華法系從它出現之日起,就不是以保障人的權利不受侵? 肝

秦始皇採用了哪些措施鞏固國家,有何作用

秦始皇為鞏固統一採取了哪些措施?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做出了哪些貢獻?

19樓:黑騎鬼劍

首先秦始皇終結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的戰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集權的大一統王朝。也開創了中國封建制度的里程碑。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了度量衡。

20樓:小耐

統一中國,在秦始皇的功績單上頂多就佔三成。天下統一,秦始皇的功業才剛剛開始。接下來的貢獻主要有:

1.全面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2.修長城,靈渠,馳道。

3.北擊匈奴,南平百越。開疆拓土,又解決後顧之憂。

4.全面推行郡縣制。

21樓:

書同文:統一文字,文化交流更加方便。

車同軌:統一建立官道,相當於秦國的高速公路,方便各地貨物人員的流通。

統一度量衡:統一重量計量標準,規定一斤十六兩,方便各國**往來。

統一六國:第一個封建統一國家,多民族國家社會的雛形,民族大融合。

焚書坑儒:非坑儒,坑的是以煉丹、修仙為主的方士術士,燒的是反動典籍,有利於思想統一。

修建長城:北御匈奴,一定程度上保證北方安定。

能想到的就這些,細節東西自己在琢磨。

秦始皇為鞏固統一採取了哪些措施秦始皇為了鞏固統一採取了哪些措施?

1 政治方面。第一,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其中包含三層意思 皇帝稱號的由來 嬴政自認為 德兼三皇,功過五帝 及為何稱 始皇帝 見註釋 皇帝的權力 凡行政 軍事 經濟等一切大權,均由皇帝總攬,一切軍國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決 皇帝制度為此後歷代王朝所沿用。自秦開始至清末,延續了二千一百多年。第二,建立從 到...

誰是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的

秦滅六國,順從了天意。六國抗秦,也是人情使然。昌平君身兼秦楚兩國王室貴胄,難以跨越國破家亡的亂世,免不了在秦楚兩國間猶疑。他在天意和人情之間浮沉,在父親的楚國和母親的秦國之間遊移,以在秦國建功立業開始人生,以回到楚國救亡稱王結束生命,難道不正是時勢造就的人物,命運的一種自然歸宿嗎?昌平君年表 秦昭王...

例舉秦國鞏固統一的措施影響,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中,內容和意義是什麼是什麼

影響 秦始皇採取的的統一性措施有效的加強了 集權,有利於古代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對祖國疆域的初步奠定和鞏固發展國家的統一,以及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起了重要作用。促進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措施 一 政治方面。1 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因此自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