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三伏天」的「伏」是什麼意思?

2023-01-27 13:30:11 字數 5114 閱讀 7734

1樓:地瓜燉土竇

文言講,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

在夏日裡暑邪會逐漸的深伏於體內,而不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傷肺氣,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發熱等疾病。而進入冬季以後,這些病會反**作,「……秋為痃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2樓:腦洞快歷史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3樓:愛豬的獅子喵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裡暑邪會逐漸的深伏於體內,而不為人知。

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傷肺氣,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發熱等疾病。而進入冬季以後,這些病會反**作,「……秋為痃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4樓:小豬豬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國陰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文言講,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

5樓:柔翔越湛藍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

麻煩採納,謝謝!

6樓:

入伏後,天氣頻繁進入「桑拿模式」,一出門就熱浪襲人,酷暑難耐。這個時候大家都只想在空調房裡呆著,**都不想去,啃啃冰西瓜、喝個冷飲,美哉。其實這樣是不好的,入伏後,人體陽氣在一年中逐漸達到頂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腠理開洩,一旦著涼,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

長時間吹空調、喝冷飲等過度行為都可能讓身體在無形中被寒邪傷害、陽氣受損等

7樓:鳳鳴人文大觀

三伏天的「伏」是什麼意思?聽完以後有點害怕!

8樓:二十二立

伏有潛伏的意思。三伏天期間,氣溫非常的炎熱,陰氣受到陽氣的壓制,被迫潛伏在底下,可見炎熱,此時,空氣溼潤潮溼、內熱外火讓人十分的難受,這樣的伏天一共有三個,所以叫三伏天。

所以說我們一定不要在三伏天過多的激烈活動,要不然因為天氣原因,最後再暈倒了就不值得了,外出打工掙錢也是一樣的,要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能因為掙錢就不顧健康。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國陰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在我看來,三伏天其實就是告訴人們到了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了,這個時候,你一定要注意養生,不能夠像之前那樣拼命的幹活了,三伏天一定要注意多多休息,多吃清淡的食物,在我看來,三伏天,他就是告訴我們,天熱了,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只不過在當今的一些廣大農村地區,對於三伏天還是很重視的,在這一天,他們會吃餃子,或者是吃雞的,因為她們希望自己能夠在這一年裡能夠,幸福美滿,多多掙錢,三伏天最重要,了,一定要注意養生,不能夠暴飲暴食,彈涼,總之,照顧自己。

9樓:外賣騎手

史書記載,早在東周惠王時,即公元前676年間,我國就有了「三伏」的說法。《史記.秦本紀》載:

「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蠱」。《史記集解》說:「六月伏日初也,周時無,至此乃有之。

」《史記正義》說:「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

」就是說,三伏之說,立於秦德公的時候,這裡的「初伏」,是起初和開始的意思。而所謂「伏」,是隱藏起來,躲避酷暑盛夏的意思。《史記正義》還說:

「蠱者,熱毒惡氣為傷害人,故磔狗以御之。」古人認為狗是陽性家畜,殺狗塗血於四門,可以去除熱毒惡氣

10樓:人生何如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國陰曆氣候規律。

只不過在當今的一些廣大農村地區,對於三伏天還是很重視的,在這一天,他們會吃餃子,或者是吃雞的,因為她們希望自己能夠在這一年裡能夠,幸福美滿,多多掙錢,三伏天最重要

三伏的伏是什麼意思

11樓:匿名使用者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

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每年立秋日及其後兩天如果出現庚日,中伏就為十天,否則為二十天,所以,大多數年份中伏都為二十天,相應地,大多數年份三伏都是四十天。

「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

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

此時我國大部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7月7日節氣是小暑,古籍《群芳譜》中說:「暑期之此尚未極也。

」因為小暑過後,全年最熱的三伏就到了。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熱的日子,又是陰起陽降的時候。《漢書·郊祀志注》中說:

「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

故為藏伏,因名伏日。」夏至這天白晝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夏至後日照時間一天比一天少了,氣溫卻一天比一天持續升高,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的時候開始入伏,俗話說:

「小暑大暑緊相連,氣溫升高熱炎炎」。這段時間叫數伏天。

數伏天氣要一個多月,古人把這段時間叫「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組成。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個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個庚日在立秋之前,那麼中伏就需20天,俗稱兩個中伏;若在立秋之後,中伏就是10天。

因此,數伏天氣既要防暑,又要防汛。我國用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相互搭配,六十天為一週期的紀日方法,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了,據甲骨文研究是在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2年)元月二日已巳日開始,至今從未錯記,是中國曆法史上的一個奇蹟。

12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天」的「伏」是什麼意思 史書記載,早在東周惠王時,即公元前676年間,我國就有了「三伏」的說法。《史記.秦本紀》載:

「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蠱」。《史記集解》說:「六月伏日初也,周時無,至此乃有之。

」《史記正義》說:「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

」就是說,三伏之說,立於秦德公的時候,這裡的「初伏」,是起初和開始的意思。而所謂「伏」,是隱藏起來,躲避酷暑盛夏的意思。《史記正義》還說:

「蠱者,熱毒惡氣為傷害人,故磔狗以御之。」古人認為狗是陽性家畜,殺狗塗血於四門,可以去除熱毒惡氣。

文言講,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

在夏日裡暑邪會逐漸的深伏於體內,而不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傷肺氣,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發熱等疾病。而進入冬季以後,這些病會反**作,「……秋為痃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黃帝內經明確指出要「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調房裡。冷飲不但消不了暑氣,反而會傷了脾胃。

要知道茶是解暑的最佳飲品。一杯熱茶喝下去雖會出一些汗,但隨之而來的是一陣陣的清涼。凡是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遠些。

養生必須從當下做起。

入伏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望採納,謝謝!

13樓:匿名使用者

「伏」是五行家對季節的另類安排,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迴圈。但是由夏到秋則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來。

就要潛伏一段時間,「潛伏」就是「伏」的本義。

「伏」又稱「長夏」,五行家對其冠以「土」。一年五季春、夏、長夏、秋、冬,按木、火、土、金、水的相生關係可以自然迴圈。

秋天屬「庚辛金」所以「入伏」要從「庚日」開始。溫度最高,需要潛伏的時間要在夏至後二十天以後,所以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庚日」是「甲子記日」,和夏至等節氣的時差不定,這就會出現四十天「伏」和三十天「伏」。

三伏中最熱的是中伏。

「三伏天」的「伏」是什麼意思

14樓:西大柚子吖

「伏」可稱「長夏」,「伏」是五行家對季節的另類安排,其中「伏」為土。「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

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一年五季春、夏、長夏、秋、冬,由秋到夏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迴圈。但是由夏到秋則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來。就要潛伏一段時間,「潛伏」就是「伏」的本義。

秋天屬「庚辛金」,所以「入伏」要從「庚日」開始。溫度最高,需要潛伏的時間在夏至後二十天以後,所以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到立秋後第二個庚日結束。如果立秋日及其後兩天出現庚日,則三伏總計三十天,否則三伏總計四十天。

數伏天的三伏天的來歷,三伏天的來歷

庚日的 庚 字是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天干中的第七個字,庚日每十天重複一次。伏天的起訖時間每年都不盡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體是怎樣計算的呢?我國流行的 干支紀日法 用天干與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秦漢時盛行 五行相生相剋 的...

2023年三伏天有多少天,2023年三伏天有多少天?

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 悶熱的日子。可以這樣理解 伏 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 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 夏至三庚 這4字口訣...

三伏天是哪幾天,請問三伏天是指哪幾天

請問三伏天是指哪幾天?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 悶熱的日子。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 夏至三庚 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 庚 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 干支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