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甜雨
課文;雖/有嘉餚(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qiǎng)也。故曰:教(jiào)學/相長(zhǎng)也。
《兌(yue)命》曰:“學(xiào)/學(xué)半。”其/此之謂乎!
、譯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後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後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
《尚書·兌命 》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出處;戴聖,字次君,西漢**、學者、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魏郡斥丘(今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北鄉義)人 一說樑國睢陽(今河南商丘睢陽區)人。[2-3] 生卒年不詳,世稱小戴,與叔父戴德同學《禮》於後蒼,宣帝時以博士參與石渠閣論議,任九江太守,今本《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禮記》傳為聖編。《漢書》成書於漢建初七年(公元80年)。
註解;1.節選自《學記》(《禮記集解》,中華書局1989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相傳為西漢戴聖編撰。
2.雖:即使。
3.嘉餚(yáo):美味的菜。嘉,好、美。餚,用魚、肉做的菜。
4.旨:甘美。
5.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
6.是故:所以。
7.困:不通,理解不了。
8.自反:反省自己。
9.自強(qiǎng):自我勉勵。強:勉勵。
10.教(jiào)學相長(zhǎng):意思是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11.《兌(yuè)命》:《尚書》中的一篇。兌,通“說(yuè)”,指的是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說(yuè)。
命, 《尚書》中的一種文章體裁,內容主要是君王任命**或賞賜諸侯時釋出的政令。《尚書》,又稱《書》《書經》,儒家經典之一。中國上古歷史檔案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的著作的彙編。
12.學(xiào)學(xué)半:教人是學習的一半。第一個“學”是教的意思。
13.其此之謂乎: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其,表示推測。
14.弗:不
通假字兌(通“說(yuè)”,指的是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說(yuè)。)古代皇帝釋出的政令。
古今異義
不知其旨也
旨(古義:甘美。今義:意義,目的。)
然後能自強也
自強(古義:自我勉勵。今義:自己努力圖強。)
2樓:秒懂百科精選
《雖有嘉餚》: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
初一語文書上冊第20課雖有嘉餚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3樓:秒懂百科精選
《雖有嘉餚》: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
初一語文上冊課本第12課詞語 5
4樓:happy張婷
【欣欣然】:歡歡喜喜的樣子。
【朗潤】:明朗潤澤。
【趕趟兒】:原意是趕得上,這裡的意思是各種果樹爭先恐後地開花。
【吹面不寒楊柳風】:這是南宋志南和尚《絕句》中的詩句。全詩是: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杏花雨,杏花開放時節的雨,即春雨。
楊柳風,吹動楊柳的風,指春風。
【醞釀(yùn niàng)】:原意是造酒,這裡是說各種氣息在空氣裡,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繁花】:密密地開著的花。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
【賣弄】:炫耀。
【宛轉】:同“婉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黃暈】:昏黃不明亮。暈,太陽或月亮周圍的光圈,也指光影或色彩周圍模糊的部分。
【烘托】:中國畫的一種方法,從旁邊或周圍塗抹淡墨或者淺的顏色,使畫的主要部分更鮮明,更突出。哲理詩“襯托”的意思。
【舒適】:舒展,活動。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是一年的開始,應該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落地】:這裡指嬰兒生下來。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5樓:冷小默
鑲。響晴。溫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 。空靈。水墨畫。藍汪汪。絕對對。
6樓:餘浩
鑲,響晴,溫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就這些
忘記帶語文書了,幫個忙,《雖有嘉餚》,拍來給我。(課文)
7樓:匿名使用者
《雖有嘉餚》——《禮記》
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譯文:即使有美味佳餚,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所以學習以後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後就會知道困難。
知道不足,然後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後就能自強不息。所以說: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
《尚書·兌命》說:“教育別人,能收到一半的學習效果。”說的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