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典故是什麼

2022-02-01 11:25:22 字數 4572 閱讀 2915

1樓:彭咿呀

簡單的說就是,雖然漢朝末年漢室名存實亡,但是皇帝還是可以頒佈聖旨命令賞賜各路諸侯,各路諸侯礙於漢室的名望多少還是不會公然抗旨的,曹操就是看中了這點軟禁了漢獻帝,然後以漢獻帝的名義發聖旨號令各路諸侯,如果諸侯敢公然反抗就是篡漢了,那就名不正言不順,所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再諸侯割據中佔了先機!

【出處原文】

《左傳·魯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春,齊侯(齊桓公)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楚成王)使與師言曰:

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風,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不虞(料也)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

昔召康公(召音邵,召公奭)命我先君大公(姜太公)曰:五侯九伯(音霸),女實徵之,以夾(音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踐履之界),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

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音供),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求問也)。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

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於陘。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於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許慎故里)。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

齊侯曰: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穀同好,如何?對曰:

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獲也)寡君,寡君之願也。

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屈完及諸侯盟。

2樓:景凝夜

其實三國正史中最早出現的說法是「毒士」賈詡向涼州軍後期首領李傕提出的「奉國家以徵天下」。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其部將李傕等人便遣使詣長安求赦。當時掌權的司徒王允為人剛直,沒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懼,不知所為,準備各自解散,逃回歸鄉里。

賈詡當時因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在李傕軍中任職,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們,對李傕等人說:「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

」(《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此計為眾人採納。李傕等以替董卓報仇為名,聯絡西涼軍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後擊敗呂布,殺死王允,挾持了漢獻帝,控制了東漢**。   後來,袁紹的謀士沮授向袁紹獻計,讓其「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可是袁紹手下其他的謀士不贊成,《後漢書·袁紹傳》:

沮授說紹曰:「將軍累葉臺輔,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殘毀,觀諸州郡,雖外託義兵,內實相圖,未有憂存社稷恤人之意。

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稸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曹操就比袁紹高明多了,曹操他不換皇帝,他利用這個現成的皇帝,而且把這個皇帝客客氣氣地供奉起來,利用皇帝這張牌來號令天下、號召諸侯,這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這個說法是可以討論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團的人從來沒有說過「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何去何從》一集中, 易中天先生告訴我們,曹操的謀士毛玠曾經向他提出了一個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曹操採納了謀士毛玠的建議,並予以實施。也就是說,曹操的路線和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那麼,「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說法是人家說曹操的,比方說諸葛亮就說過這個話,他的說法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意思一樣的。也就是說「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話是曹操的敵人說他的,敵人的話不怎麼靠得住吧!

那麼「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沒有人說過呢?有,誰呢?袁紹的謀士沮授,叫做「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可是袁紹手下其他的謀士不贊成,說這個皇帝現在是個廢物啊,這麼一個廢物你把他接到我們這兒來幹什麼呢?

你是朝拜他呢還是不朝拜他呢?你是請示他呢還是不請示他呢?那你肯定要朝拜、要請示,我現在把他弄來以後大事小事我都要跟皇帝請示,皇帝萬一意見和我們不一樣怎麼辦呢?

我是聽他的呢還是不聽他的呢?我聽他的顯得我們沒分量,我不聽他的我不又是違法嗎?算了算了。

袁紹怎麼想呢?袁紹一想,這現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來的,而且董卓要廢立皇帝的時候我袁紹是不幹的,我現在又去尊奉他,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嗎?當然我現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張的那個皇帝再扶起來,那個已經被董卓**了,拉倒吧。

那麼這個事情袁紹一猶豫,曹操就搶先了一步。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漢獻帝在董卓死後,歷盡千辛萬苦,又回到了當時的首都洛陽。這時的洛陽已經是一片廢墟,破敗不堪,在洛陽,皇帝和百官的飲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

曹操在得知這一訊息後,果斷地採納謀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議,想方設法把皇帝從洛陽接到了自己的根據地許縣。

編輯本段歷史經過

劉協從登基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是有皇帝之名而無皇帝之實。但他畢竟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誰掌握了他,誰就能以皇帝的名義向其他地方割據政權發號施令。這個道理雖然簡單,真正明白的人卻不多,袁紹就不懂。

  建安元年(196),袁紹謀臣沮授曾勸說他,如果能"西迎大駕,挾天子而令諸侯",就會收到沒有誰"能御之"的功效。袁紹偏偏不聽,覺得獻帝是個廢物,把他弄來還得養著,怪麻煩的。可見袁紹根本不是個政治家,雖然空有雄兵猛將,卻不懂軍事不過是政治的工具,最後難免失敗。

  而曹操更是早有此識。初平二年(191),曹操做東郡太守不久,皇室劉邈在獻帝面前稱讚曹操忠誠,曹操為此十分感激。初平三年(192),治中從事毛玠向他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他覺得是說到了點子上。

  獻帝東遷後,曹操覺得機會來了,當時宮中食用睏乏,曹操便經常向獻帝進獻食品和器物。獻帝還在洛陽時,曹操就曾向他進獻過縫帳2頂,絲線10斤,山陽郡所產的甜梨2箱,稗棗2箱。獻帝都許後,曹操更是經常進獻,其中有桓帝時賜給他祖父曹騰的家藏器物,也有屬下陸續搜尋到的一些宮中流失的器物。

  迎接漢獻帝來許昌,是曹操的另一個傑作。他最初提起此議時,只有荀彧贊同,並極力說明迎獻帝的迫切性和對今後鬥爭的有利性,說這是一件"大順"、"大略"、"大德"的事。但最初的迎接由於董承等人的阻攔並未如願。

後來董承為抵抗韓暹的勢力暗召曹操到洛陽。部下董昭又提醒他只有把獻帝迎到他的地盤許昌,方可成就大業,萬事無虞。這樣,曹操藉口京都無糧,要送獻帝到魯陽就食,把獻帝安全轉抵許昌。

建安元年(196),漢獻帝遷都於許昌。   曹操對獻帝的物質保障和適度尊重,果然得到了他所期待的巨大回報。獻帝授給曹操節鉞,錄尚書事,任司隸校尉,遷都許昌後,又任命他為大將軍,實際獲取了高出於所有文臣武將的地位。

  漢獻帝劉協在許都雖然衣食無憂,卻也無所事事。特別是雖然是貴為天子,曹操也還算尊重自己,但他卻時時感覺到一種無形的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曹操不斷地誅除公卿大臣,不斷地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建安元年八月,曹操進駐洛陽,立刻趁張楊、楊奉兵眾在外,趕跑了韓暹,接著做了三件事:

殺侍中臺崇、尚書馮碩等,謂"討有罪";封董承、伏完等,謂"賞有功";追賜射聲校尉沮俊,謂"矜死節"。然後在第九天趁他人尚未來得及反應的情況下,遷帝都許,使皇帝擺脫其他勢力的控制。此後,他還加緊步伐剪除異己,提高自己的權勢。

他首先向最有影響力的三公發難,罷免太尉楊彪、司空張喜;其次誅殺議郎趙彥;再次是發兵征討楊奉,解除近兵之憂;最後是一方面以天子名義譴責袁紹,打擊其氣焰,另一方面將大將軍讓予袁紹,穩定大敵。

編輯本段歷史分析

曹操就比袁紹高明多了,曹操他不換皇帝,他利用這個現成的皇帝,而且把這個皇帝客客氣氣地供奉起來,利用皇帝這張牌來號令天下、號召諸侯,這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這個說法是可以討論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團的人從來沒有說過「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何去何從》一集中, 易中天先生告訴我們,曹操的謀士毛玠曾經向他提出了一個建議:

「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曹操採納了謀士毛玠的建議,並予以實施。也就是說,曹操的路線和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那麼,「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

「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說法是人家說曹操的,比方說諸葛亮就說過這個話,他的說法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意思一樣的。也就是說「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話是曹操的敵人說他的,敵人的話不怎麼靠得住吧!那麼「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沒有人說過呢?

有,誰呢?袁紹的謀士沮授,叫做「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可是袁紹手下其他的謀士不贊成,說這個皇帝現在是個廢物啊,這麼一個廢物你把他接到我們這兒來幹什麼呢?你是朝拜他呢還是不朝拜他呢?

你是請示他呢還是不請示他呢?那你肯定要朝拜、要請示,我現在把他弄來以後大事小事我都要跟皇帝請示,皇帝萬一意見和我們不一樣怎麼辦呢?我是聽他的呢還是不聽他的呢?

我聽他的顯得我們沒分量,我不聽他的我不又是違法嗎?算了算了。袁紹怎麼想呢?

袁紹一想,這現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來的,而且董卓要廢立皇帝的時候我袁紹是不幹的,我現在又去尊奉他,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嗎?當然我現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張的那個皇帝再扶起來,那個已經被董卓**了,拉倒吧。那麼這個事情袁紹一猶豫,曹操就搶先了一步。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漢獻帝在董卓死後,歷盡千辛萬苦,又回到了當時的首都洛陽。這時的洛陽已經是一片廢墟,破敗不堪,在洛陽,皇帝和百官的飲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曹操在得知這一訊息後,果斷地採納謀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議,想方設法把皇帝從洛陽接到了自己的根據地許縣。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典故是什麼?

3樓:易書科技

公元196年,漢獻帝和大臣們從長安返回洛陽。洛陽城經過董卓之亂後變得殘破不堪,糧食極度匱乏。曹操已經佔據了許縣(今河南許昌),他採納謀士的建議,以方便供給糧食為由,將漢獻帝迎接到了許縣,並將許縣改名為許都。

從這以後,曹操以天子的名義向天下諸侯發號施令,在政治上佔有了極大的優勢。

挾天子以令諸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梗概

曹操為什麼挾天子以令諸侯?東漢末年戰亂 但是諸侯都是尊漢室為正統 就如春秋時期週一樣 曹操挾天子就是說明了他的身份是代表漢室正統 諸侯表面上要服從漢室 如果不服從那就是謀反 沮授讓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袁紹沒采納 而劉備孫權當是沒有實力去接回天子 劉備還披了一件皇叔的外套 說明他也是借王室正統的名義爭...

同樣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成功董卓失敗,差距在哪,你怎麼看

董卓是挾天子,但沒怎麼令諸侯 曹操一開始並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是 奉主上以從民望 後來演變成攜天子以令諸侯了。就算董卓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那麼曹操成功 董卓為什麼失敗呢?筆者 如下 一 對朝廷的政局來說,董卓是亂政者,曹操是治亂者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外戚受到排擠,黨錮之禍上演得很激烈。其實就是宦官...

峽天子以令諸侯天子指誰

無語。當然是曹操啦。首先,說明一下 挾天子以令諸侯 挾 讀xie,不讀xia 指挾持,也就是以自己的勢力 主要是武力 控制天子,並假以天子的名義號令其他勢力人物,已達到稱霸或佔有天下的目的。這是因為天子以下的王公諸侯要想稱霸或佔有天下,雖然他達到了一定實力也是要出師有名的,更不能公開反對天子,因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