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諸葛亮未能統一中原,興復漢室呢

2022-01-22 01:42:13 字數 3579 閱讀 7325

1樓:淺醉江月

一、國力。

這是根據《三國志》等史書整理出的一些資料:

魏國:戶數103萬 人口443萬 兵員60萬

蜀國:戶數28萬 人口94萬 兵員10.2萬

吳國:戶數52.3萬 人口230萬 兵員23萬

魏國的國力最強,強到蜀國的數倍,吳國次之,蜀國最弱!

1、兵力。

魏滅蜀的時候,魏出動了20萬大軍。除此之外,還有防守東吳、守衛京城、鎮駐各地的軍隊,你想想魏有多少兵馬?

而蜀國呢?只有10萬兵。其中還有2萬在南蠻駐紮,沒敢調動,一直到滅國也沒敢動,所以蜀國其實只有8萬。

20萬對8萬。

而區域性就更差距大了。

蜀的門戶的陽平關,在那裡有2萬蜀軍,而魏軍由鍾會統領10萬,諸葛緒後來和鍾會合兵,加起來有17萬!(還有3萬由鄧艾統領,偷渡陰平小道去了)

在陽平關區域性,兵力居然是17:2!

2、糧草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沒有足夠的糧草,神馬都是浮雲。

蜀有多少糧草?

這麼說吧,蜀國被滅時,交出了國冊,其中統計了**糧倉的庫存數,全國的**不吃不喝,只運給士兵吃,也僅夠10萬大軍吃不到一個月。。。。。

而魏此時有多少糧草呢?

僅涼州一帶,就足夠20萬大軍吃上幾年了。更何況還有中原地區源源不斷運來支援。

我們都知道諸葛斬馬謖,因為馬謖丟街亭。

街亭重要,這一丟,諸葛亮只能撤軍。

街亭為什麼重要?重要在哪?

因為蜀國糧草少,只求速戰,不敢持久戰。而魏國糧草多,持久戰必勝蜀。

魏國運糧的要道就是街亭。明白了吧。

你看諸葛亮哪一次北伐不是因為糧草問題而頭疼的?

你看司馬懿阻擋諸葛亮北伐,其實方針特簡單,就是持久戰,跟你耗糧草。

糧草啊糧草,古代戰爭第一重要!

3、人口

有人說了,國力不行,那就努力發展幾年,搞搞經濟建設,等強大了以後再去伐魏滅吳,一統天下。

開玩笑啊~~~~~

憑什麼發展經濟?根本條件還是人口!

東漢人口5000萬,三國時期還剩700多萬。

大量土地荒廢,無人種植。

在這亂世,想稱霸,就必須有強大軍隊。有強大軍隊就必須有足夠糧草。有足夠糧草就必須有人去種植。要人口啊!要農民!

蜀國有多少人?90多萬。

魏國呢?400萬多,鼎盛時期近500萬。三國時期總共才700多萬,魏就佔了接近三分之二。

蜀那90多萬就別提了。

就這點人,你拿什麼發展經濟?關鍵是,你發展,人家魏也發展,而且人家發展的更快。

總之就是一句話,魏遠遠強於蜀,n倍以上!

國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人的因素重要,謀士、將領的水平就是勝負關鍵。

但如果國力相差過大,神馬都是浮雲。

臥龍鳳雛又能如何?就是項羽再生,成吉思漢穿越,姜子牙復活,也無法扭轉的。

二、人員

1、將領謀士

魏國強將如運,司馬懿在晚年的時候更是無敵於天下,走哪滅哪,完全就是個無敵。新一輩的強將也有很多。比如鄧艾、鍾會、杜預、羊牯等等,隨便拿出哪一個,都可以跟關羽張遼他們一個檔次的。

而蜀國呢?早期上將老的老,死的死,剩下的有什麼?

什麼都沒有……後期甚至沒有一個象樣的將領和謀士。

僅僅有一個姜維,卻連一個鄧艾都打不過(鄧艾完克姜維,堪稱天敵啊!),更何況是鍾會、鄧艾、諸葛緒的三路大軍來滅蜀!

順便補充一下:

歷史沒有五虎上將,這也是**編的。

而且也不能算是「超群」,能和關羽他們站在同一檔次的,魏國和吳國這樣的人才也不少。

2、君主

看人家魏和晉。

曹操、曹丕、曹睿,英明!好領導!

後面司馬氏掌握大權,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都是好樣的。

再看蜀國。

先是劉備,只在位2年,說實話,還不怎麼英明!

他修造從成都到白水關的百里長亭,只為享樂。要知道百姓剛剛經歷了戰火,正需要修養生息的時候啊。而且與此同時,關羽在荊州苦戰,眼看就要完了。

他帶兵伐吳,導致大敗!本來國力就不強,這下徹底成為三國中最弱的一國,再也沒有興盛起來。

之後是阿斗,這個傻兒子。歷史上著名的昏君。別提了。

怎麼跟人家魏比?

順便說一下,吳國情況也不妙。

孫權前半生英明,後半生糊塗,簡直是荒唐。

孫權之後的皇帝更荒唐。

三、**yy

什麼「得一可安天下」,那都是**家之言,yy而已。

怎麼能把**當歷史來看呢?

作者愛怎麼寫就怎麼寫,看**就是看個熱鬧,別當歷史。

他就是寫「原子彈和氫彈,得一可安天下」,又能怎麼樣?

**嘛~~~~

2樓:來自玉田湖豁達的木槿花

不會用人,劉備曾說,馬謖言過其實,君子察之。而孔明仍然派其守街亭,導致失敗。再加上阿斗付不起,生產力不夠,故無法匡扶漢室。

3樓:那天你敲我的門

其實你錯了,以上你所說的只是從《三國演義》裡面看來的,其實那**完全是把蜀國給誇大了。而且誇大的很誇張。

先說關羽吧,其實他一點也不厲害,過五關斬六將等都有誇張的成分,說他不厲害是有根據的。你看他打曹操的時候,被徐晃給擋了,守荊州也沒有守住;

再說說諸葛亮,更是被誇大了。其實他一生中幾乎沒有打勝仗,剛剛出山就連敗兩場,博望坡和新野,之後的赤壁之戰主要還是靠東吳這邊,之後的六伐中原都失敗了,可見他的打仗能力和手下的武將能力一般。他唯一打的算術漂亮的戰只有七擒孟獲了,但是那是正規軍和野人在打仗

另一方面,他死後,蜀國同樣存在了六七十年,所以諸葛亮的能力只是一般般

至於能力一般,為什麼還有一直北伐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是正統,是漢室的後人,漢室的後人是不能允許外姓人當皇帝,一統天下的。如果漢室後人建立的蜀國能容忍外姓人當皇帝,那麼他們的正統地位也不保

所以就算國力再怎麼貧困,依然要堅持北伐,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4樓:

1、實際情況決定,在加上馬謖等人的重大失誤。

2、蜀國頭頭太肉了!

3、歷史上這種人多了,空有一身本領,未能實現抱負!也就是:歷史規律。

5樓:匿名使用者

國家實力弱。又不能出奇制勝,單拼國力步步推進的話憑什麼打贏?而且北伐次數太多了,幾年時間就六出祁山,每次攢點兵力糧草就拿去消耗掉,每次攢點就消耗掉。

一沒爆發,二沒後勁。好幾次是糧草跟不上只能打道回府。

到了諸葛亮的時代基本上沒什麼厲害將軍和謀臣了,諸葛亮本身不擅長髮現人才,而且權利抓的太緊事必躬親,手下人缺乏鍛鍊機會。單從人才比拼落後太多了。蜀漢五虎四相不是來自中原就是來自荊州,是天下大亂的時候斂下的家底,單單蜀地的人才根本不能拼過擁有中原的曹魏。

以弱勝強有個很好的例子,勾踐滅吳,那是靠的十年生養十年教育,最後一戰確定勝局。諸葛亮做了丞相後一直擔心沒軍功威望,結果缺了點耐心。不然蜀漢未必沒有希望。

6樓:匿名使用者

讀讀易中天的《品三國》之以守為攻可能有啟發

7樓:地球日記

我覺得最成功的是曹操.也談不上排名.司馬懿,劉備,諸葛亮,孫權,趙雲也不錯.

8樓:

因為,後主劉禪昏庸無能,宦官黃皓當權。五虎大將相繼去世,西蜀國力衰弱,曹魏人馬眾多,司馬懿神機妙算。

諸葛亮為什麼沒有統一中原,諸葛亮為什麼沒有統一全國?

他白痴.為嗎哪.1 蜀國國力衰弱.2 魏國勢力太強.3 吳國嚴重威脅.因為阿斗無能。光靠諸葛一個人實在無能為力。在加上他也漸漸年邁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全是劉嬋的錯,使他6出祁山未果 三國志裡還有一個重大的原因,就是劉備留給他扶持漢室的沉重包袱,使他政治上的種種策略捉襟見肘,人家魯肅就聰明的多,n早...

諸葛亮為何不隨曹操統一天下,卻要屈從劉備?

吾本位一介書生,從來不曾何求建功立業,雖有報國的鴻鵠之志但是生逢亂世也只有向事實低頭,是劉皇叔禮賢下士肯給予我一展巨集圖的機會。卑鄙的曹阿瞞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為天下人恥笑。乘漢室傾頹來謀奪漢家天下,曹阿瞞與董卓何異?吾雖一介草民可也是熟讀聖賢書的文秀才,也知聖賢之理,雖無大志可也...

為什麼秦國能打敗六國,統一中原,秦國為什麼可以統一六國?

商鞅變法使秦國 強大,為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秦 事實力強大,軍功爵製版 度使秦權國擁有充足的戰力,參軍可以免徭役賦稅秦國重視人才,許多在六國不得志的謀士,去往秦國。秦國位於邊陲,地理位置優越,有被稱為天險的函谷關守衛。秦國為什麼可以統一六國?春秋戰國時,秦國地處西陲,長期與西戎為伍,但最終卻取得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