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職中藩臺 鎳太 道臺 制臺和撫臺具體正式官名是什麼

2022-01-22 01:42:10 字數 5922 閱讀 7040

1樓:吹著泡泡的魚

總督,又稱總制,明代始設。總督側重於管軍事,因此稱「制軍」,也叫「制臺」,又有「帥」的稱號。總督所駐之處是總督衙門,又稱「督院」。

總督在清代為地方最高階長官,位在巡撫之上,管轄一省或二三省,總督與巡撫合稱督撫。總督職掌綜理軍民事務、統轄文武、考核官吏,為一方面軍民最高長官,世稱封疆大吏。

清初總督、巡撫額數及轄區並不固定,中期以後始定設八督十二撫,後亦略有增減,八督為:直隸(今河北省)、兩江(江蘇、安徽、江西三省)、陝甘、閩浙、兩湖(即湖廣)、兩廣、四川、雲貴。

其中直隸總督、四川總督,該總督也就兼管巡撫事,一般不再另設巡撫。

若***地位,直隸總督是龍頭老大;若論經濟地位,兩江總督首屈一指。

巡撫主管一省軍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撫軍安民」而名。巡撫尊稱「撫臺」,巡撫不能稱「帥」。巡撫所駐之地稱撫院或撫衙。

布政使其職責相當於如今的省長兼管民政和財務,好象古時候的一方之伯,因此稱「方伯」,他也好像天子的屏藩,因此又稱「藩臺」。當巡撫和總督成為固定職務後,布政使的地位就降低了,成為巡撫和總督的僚屬。

一省之中還有專管司法的按察使,「臬」在古漢語中的意思是「法度」,因此按察使又叫「臬臺」。臬臺的地位僅在藩臺之下,藩臺和臬臺合稱「二司」。說某省的「三大憲」就是指的撫臺、藩臺和臬臺。

總督、巡撫的僚屬還有專管教育的提學使,又叫學政;專管鹽政的鹽運使等等。他們雖與布政使、按察使同屬「各司」,但地位卻比藩臺和臬臺要低。

司之下設「道」,如糧道、鹽茶道、兵備道等等。清朝的**分九品,總督為一品,巡撫二品或從一品,司三品或從二品,道四品,道的地位恰是處在承上啟下的一級。道又稱「道臺」,因相當於宋時的觀察使,所以也稱「觀察」。

綜上所述,清朝的省級**只有三人:巡撫(總督)、布政使、按察使,這是可以稱為「三大憲」的重要**。提學使和鹽運使等等,只能算「副省級」。

一省之中有幸能夠進入省級和副省級的**應在10名以內,最多不會超過15名。至於司以下設的道,只能相當於現在的「正廳級」,不能歸於省級之列。

屬吏尊稱長官為「憲」,對知府以上長官的尊稱「總憲」、「憲臺」。

北洋軍閥**時期,對擁有兩省以上的軍閥給以「巡閱使」的官銜,相當於清時總督。袁世凱任命張勳、倪嗣沖為長江巡閱使、副使,為此職之始。

一省的最高軍政長官稱「督軍」,相當於清時「巡撫」。一省最高行政長官稱「省長」,相當於「藩臺」。

清朝官職中藩臺、鎳太、道臺、制臺和撫臺具體正式官名是什麼?

2樓:epc老白

布政使、按察使、道員、總督和巡撫

清朝的撫臺、藩臺、臬臺、道臺都是什麼官?

3樓:可愛芹子丶

道臺,俗稱道員。明、清兩朝,行政區分為:省、府、縣。

省的最高長官 是總督、巡撫,相當於省長,總督有時下轄幾個省(例如 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所以,總督、巡撫是很忙的, 不會去管理一省具體的事物(實際上是皇帝不讓他們管,而且,布政使、按察使 早於 總督、巡撫出現,他們之間,相互監視)。

於是把部分權利下放給(副省長們):布政使(主管民政,俗稱 蕃臺,二品)、按察使(主管司法,俗稱 臬臺,二品)。一個 省下轄多個府(相當於地級市,知府為四品),所以這些布政使、按察使大人們同樣很忙。

他們也需要把職權分配一下。

於是,布政使(蕃臺) 大人,把每個府(地級市)分為一個道、或幾個府劃為一個 道或幾個道 共轄一府,由自己的副手左、右參政或左、右參議為道員(道臺),去處理各府的具體事(實際上是去收稅的),成為 "守道", (佈政為守,也就是發展的意思,所以稱為守道)。

同樣的,按察使(臬臺) 大人,也會把一省多個府,劃為多個道,派自己的副手按察副使、按察儉事擔任道員 ,處理各府司法事物,稱為 "巡道",(巡,意為提刑,有巡視各地司法現狀的意思)。

通俗來講,道員類似於省派到對方(地級市)負責巡視、監察、督辦具體事物的特派機制,具有相對臨時性,並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政機構。在清朝中後期,皇權日漸衰落,道臺(道員) 有了向皇帝密奏的權利,漸漸成為皇帝監視總督、巡撫乃至掌握地方權利的眼線。道臺品級不定,通常是正四品,但特殊的道員(皇帝特派),也有二品、三品的特例。

4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們看到的大量的清朝相關的電影電視劇當中,經常的會出現撫臺、藩臺、臬臺、道臺這樣一個稱呼,那麼它到底是個什麼意思。清朝 文化 知識 管制 老人

5樓:雲中鳥人

撫臺,藩臺,藩臺這些都是民間的說法,官家的說法是巡撫,布政使,按察使,這些都是監察**。

6樓:匿名使用者

都屬於互相監督,互相分配職權,幫助皇帝解決困難的**,有著一定的權力。

7樓:愛生氣的貓

總督,又稱總制,明代始設。總督側重於管軍事,因此稱「制軍」,也叫「制臺」。

8樓:做最好的

巡撫主管一省軍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撫軍安民」而名。巡撫尊稱「撫臺」。

9樓:小小的

撫臺是二品**,藩臺是民政長官,臬臺是按察使,道臺及時道員。

10樓:淵博小濤

每個府也就是地級市相當於一個臺,或者好幾個相當於一個臺

11樓:別有事找壞蛋

他們都處於互相監管的作用,類似於現代的省長等職位。

清朝的制臺,藩臺,道臺,臬臺分別是什麼官

12樓:通古紀聞

1、制臺就是總督,又稱總制,明代始設。總督側重於管軍事,因此稱「制軍」,也叫「制臺」。

總督在清代為地方最高階長官,位在巡撫之上,管轄一省或二三省,總督與巡撫合稱督撫。總督職掌綜理軍民事務、統轄文武、考核官吏,為一方面軍民最高長官,世稱封疆大吏。

2、藩臺就是布政使,其職責相當於如今的省長兼管民政和財務,好象古時候的一方之伯,因此稱「方伯」,他也好像天子的屏藩,因此又稱「藩臺」。

當巡撫和總督成為固定職務後,布政使的地位就降低了,成為巡撫和總督的僚屬。

3、道臺就是各道的**,司之下設「道」,如糧道、鹽茶道、兵備道等等。

清朝的**分九品,總督為一品,巡撫二品或從一品,司三品或從二品,道四品,道的地位恰是處在承上啟下的一級。道又稱「道臺」,因相當於宋時的觀察使,所以也稱「觀察」。

4、臬臺就是專管司法的按察使,「臬」在古漢語中的意思是「法度」,因此按察使又叫「臬臺」。

臬臺的地位僅在藩臺之下,藩臺和臬臺合稱「二司」。說某省的「三大憲」就是指的撫臺、藩臺和臬臺。

13樓:半闕相思

1、制臺:清朝時對統轄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的長官稱為「總督」,尊稱為「督憲」、「制臺」等,官階為正二品,與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務的巡撫不同,總督兼管數省,同時在政務之外也兼掌軍務。

2、潘臺:康熙年間在每省設布政使一員,不分左右,均為從二品。但江南省(後分為安徽、江蘇兩省)、陝西省(後分為陝西、甘肅兩省)和湖廣省(後分為湖南、湖北兩省)設有兩布政使。

二司的長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稱藩臺、臬臺,掌管一省的財政、民政。

3、道臺:道員又稱道臺,清代官名。根據清代的官階制度:

道員(道臺)是省與府之間的地方長官,道員一律定為正四品。清代各省設道員,或有專責,或作為布、按副使。專責者有督糧道或糧儲道,簡稱糧道 ;又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簡稱河道。

官則有的單設,多數為兼任。

4、臬臺:清代亦設按察使的統稱,隸屬於各省總督、巡撫,為正三品官。清末改稱提法使,簡稱臬司。

14樓:

1、制臺

正名:總督。

清朝時對統轄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的長官稱為「總督」,尊稱為「督憲」、「制臺」。

2、藩臺

正名:承宣布政使。

清朝正式定為督、撫的屬官,專管一省的財賦和人事,與專管刑名的按察使並稱兩司。

3、道臺:

正名:道員。

清朝時省(巡撫、總督)與府(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

4、臬臺

正名:按察使。

清朝也設有按察使(通稱臬臺),隸屬於各省總督、巡撫,為正三品官。

1、總督的官職與義務

清朝時對統轄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的長官稱為「總督」,尊稱為「督憲」、「制臺」等,官階為正二品,但可通過兼兵部尚書銜高配至從一品。

與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務的巡撫不同,總督兼管數省,同時在政務之外也兼掌軍務。有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東三省總督和陝甘總督。

此外明清也有河道總督、漕運總督等專管某項政務的總督官職。

2、承宣布政使的官職與義務

清代始正式定為督、撫的屬官,專管一省的財賦和人事,與專管刑名的按察使並稱兩司。

康熙六年(公元2023年)後,每省設布政使一員,不分左右,均為從二品。但江南省(後分為安徽、江蘇兩省)、陝西省(後分為陝西、甘肅兩省)和湖廣省(後分為湖南、湖北兩省)設有兩布政使。

二司的長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稱藩臺、臬臺。一般省裡設有三司,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揮使,第三個負責指揮軍事,很少參與地方政治,故很少提及。從二品,掌管一省的財政、民政。

3、按察使的官職與義務

「按察」相當於古代的「陳臬」,因此按察使又叫「臬臺」。明朝省級地方**分為三司,分別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揮使則管「一省軍務」。

三司分別相當於現在的省財政廳、省法院院長、省軍區司令。清朝布政使主管民政賦稅;按察使職掌不變;都指揮使廢置不設。

清代減去都指揮使司,變成「二司」。二司的長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稱藩臺、臬臺,同為省長。藩臺管行政財政,臬臺管司法監察郵驛。清宣統三年(1911)改稱提法使。

15樓:跑步游泳**

制臺明清時在官場中,通稱總督為"制軍"、"制臺".

總督一職明代始設,原為臨時差遣,有管轄地方與管轄專務的不同,如總督某處軍務或總督漕運等。至成化中(1469),以韓雍總督兩廣兼巡撫廣東,開府於梧州,始成定製。

清代始,正式以總督為地方最高長官,轄一省或

二、三省,綜理軍民要政,為正二品官,加兵部尚書銜為從一品。事實上,總督兼兵部尚書及都察院右都御史銜,已成定例。此外,另有河道總督、漕運總督,專管河道或漕動事務。

在官場中,通稱總督為「制軍」、「制臺」,尊稱「制憲法」,省稱「督」。

與布政使、按察使合稱「三大憲」。《清史稿.職官志三》:「總督。從一品。掌釐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

藩臺官名。明初,沿元制,於各地置行中書省。明洪武九年(2023年)撤銷行中書省,以後陸續分為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全國府、州、縣分屬之,每司設左、右"布政使"各1人,與按察使同為一省的行政長官。

宣德以後因軍事需要,專設總督、巡撫等官,都較布政使為高。清代始正式定為督、撫的屬官,專管一省的財賦和人事,與專管刑名的按察使並稱兩司。康熙六年(公元2023年)後,每省設布政使一員,不分左右,均為從二品。

但江南省(後分為安徽、江蘇兩省)、陝西省(後分為陝西、甘肅兩省)和湖廣省(後分為湖南、湖北兩省)設有兩布政使。二司的長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稱藩臺、臬臺,同為省長。一般省裡設有三司,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揮使,第三個負責指揮軍事,很少參與地方政治,故很少提及。

地位品級從二品,掌一省之政。

道臺道員(又稱道臺),清代官名。根據清代的官階制度:道員(道臺)是省(巡撫、總督)與府(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

明朝時,省級行政長官布政使下設左、右參政和左、右參議均為輔佐布政使的**。

明初布政司、按察司因轄區大而事繁,布政司的左右參政、參議道員分理各道錢穀,稱為分守道;按察司的副使、僉事分理各道刑名,稱為分巡道。此為道員稱謂之始。至清乾隆間裁去世參政、參議、副使、僉事等職,專設分守道與分巡道,多兼兵備銜,管轄府、州,乃成為省以下府、州以上的高階行政長官。

別稱「道臺」、「觀察」。《官場現形記》第三四回:「八點鐘一位客到,乃是這裡有名的一位道臺叫做』磕頭道臺』。

」又第九回:「王觀察信上言明,是奉了東撫之命,前往東洋考察學務。」東撫,指山東巡撫。

臬臺按察使簡稱臬臺、臬司,掌管一省的司法。

在清朝的官職中戶部侍郎這個官職位大嗎換成現代相當與什麼官

戶部侍郎是戶部的副長官,清代為從二品。約當於今日的財政部副部長。戶部 乃六部 吏部即考試院及人事行政局 戶部即財政部 禮部即 及教育部 兵部即國防部 刑部即法院及法務部 工部即營建署 之一,即今之財政部。侍郎 相當於今日的副部長 次長。尚書是部長。一般而言戶部尚書主要掌全國戶口 賦役方面的政令。而侍...

清朝武將官職標統,清朝武將官職

1 正一品 領侍衛內大臣 掌衛事大臣 伊犁將軍 綏遠將軍。2 從一品 駐防將軍 都統 提督。3 正二品 八旗護軍統領 左 右 翼前鋒統領,副都統 總兵。4 從二品 副將。5 正三品 步軍翼尉 一等侍衛 火器營翼長 健銳營翼長 前鋒參領 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 武備院卿 參領。城守尉 參將。6 從三品 包...

清朝的「三藩之亂」是指哪三藩?它有哪些影響?

耿精忠 吳三桂 尚可喜,指的是這三個藩王發生的叛亂,影響了南方各省,當然也促進了歷史的程序,促進了清朝的統一。指的就是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他們幾個想要謀權篡位,於是就發動了戰爭。導致清朝動盪不安,百姓們苦不堪言。三藩之亂 指的哪三藩?三藩之亂 指的是平西王吳三桂 平南王尚可喜 靖南王耿精忠。三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