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伏,二伏,三伏是什麼時候,一伏,二伏,三伏是什麼時候????

2021-08-31 05:28:02 字數 2858 閱讀 2639

1樓:麼麼啾的抹茶醬

滿意答案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從夏至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個字,庚日每十天重複一次。 伏天的起訖時間每年都不盡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體是怎樣計算的呢?

我國流行的“干支紀日法”用天干與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漢時盛行“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認為最熱的夏天日子屬火,而庚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於是規定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有10天),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有的年的10天,有的年的2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起為末伏,也稱終伏(有10天),總稱為三伏。

2023年夏至是6月22日陰曆5月初8 丁亥日。 第三個庚日是7月15日陰曆6月初2 庚戌日。入伏(初伏)。

7月25日 陰曆6月12日庚申日 中伏 8月8日陰曆6月26日 甲戌日 立秋 8月14日陰曆7月初2 庚辰日 末伏 8月24日陰曆7月12 庚寅日 出伏

2樓:小狐狸

小暑 大暑 處暑 謝謝

起伏,一伏,二伏,三伏各是哪天?

3樓:6688小溪流

起伏是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開始,一伏(初伏)指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至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二伏(中伏)通常指從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三伏(末伏)指從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時間,是三伏中最後的一伏。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時是最熱的。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時間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入伏的時間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4樓:猴猴炒猴猴

從夏至起的第三個庚日為起伏,從這天開始起為一伏(有10天),從夏至起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二伏(有的年是10天,有的年是20天),立秋起的第一個庚日起為三伏,也稱末伏(有10天),總稱為三伏。

由於“夏至”與第一個庚日之間的天數幾乎每年都不一樣,所以與“三庚”的天數也不是固定的。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

此外,七八月,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加強控制中原大部分地區。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也就更熱。

5樓:匿名使用者

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有10天),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二伏(有的年10天,有的年2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起為末伏,也稱三伏(有10天),總稱為三伏。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從夏至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

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個字,庚日每十天重複一次。

按照規定,一伏為10天,頭伏、二伏、三伏,有些年份的中伏為20天,所以每年的“三伏”或為30天,或為40天。

6樓:白雪星夜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從夏至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個字,庚日每十天重複一次。

伏天的起訖時間每年都不盡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體是怎樣計算的呢?我國流行的“干支紀日法”用天干與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漢時盛行“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認為最熱的夏天日子屬火,而庚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於是規定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有10天),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有的年的10天,有的年的2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起為末伏,也稱終伏(有10天),總稱為三伏。

例:2023年夏至是6月22日陰曆5月初8 丁亥日。

第三個庚日是7月15日陰曆6月初2 庚戌日。入伏(初伏)。

7月25日 陰曆6月12日庚申日 中伏

8月8日陰曆6月26日 甲戌日 立秋

8月14日陰曆7月初2 庚辰日 末伏

8月24日陰曆7月12 庚寅日 出伏

7樓:燕陽雲

今年一伏哪天開始的?

起伏,一伏,二伏,三伏各是哪天?

8樓:允美媛譙衣

起伏是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開始,一伏(初伏)指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至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二伏(中伏)通常指從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三伏(末伏)指從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時間,是三伏中最後的一伏。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時是最熱的。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時間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入伏的時間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三伏天」的「伏」是什麼意思?

文言講,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 的 伏 就是指 伏邪 即所謂的 六邪 指 風 寒 暑 溼 燥 火 中的暑邪。在夏日裡暑邪會逐漸的深伏於體內,而不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傷肺氣,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 咳嗽 發熱等疾病。而進入冬季以後,這些病會反 作,秋為痃瘧,奉收者少,冬至...

三伏天什麼時候結束?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至結束

2021年,三伏天是從7月11日開始,進入初伏,歷時40天后,到8月19日結束。我們看看三伏天的具體時間,是怎麼區分的。三伏天,根據老祖宗的計算方法,是有規律可循的,尤其計算方法,我們來看看都有什麼說法。常言道 夏至三庚數頭伏 原來是說,夏至節氣這一天開始,第三個庚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大家可能要問...

夏季暑伏是怎麼算的,夏季三伏什麼時候開始計算?

暑伏是按照 干支紀日 的方法計算的,夏至三庚數頭伏 即從開始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入伏。暑伏,也稱三伏,由初伏 中伏 末伏組成。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個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個庚日在立秋之前,那麼中伏就需20天,俗稱兩個中伏 若在立秋之後,中伏就是1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