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什麼,佛教的基本教義是什麼?

2021-06-05 21:38:22 字數 5135 閱讀 3235

1樓:

這一段**對你有幫助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四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幹為洲潬。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炎,融則成水。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複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逾,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同業相纏,合離成化;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蒱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沉。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2樓:開遠悅

智慧(思想、生命、時間。)

佛教的基本教義是什麼?

3樓:莫憶千

佛教的基本教義,主要是:緣起、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因果業報、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盤,以及自成一體的密宗法義等。

佛教教義的主要內容可分為兩大方面:

1、關於善惡因果與修行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的實踐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說教方面。佛教的善惡因果觀與修行法門,既與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說教有共通之處,又自有其殊勝之處。

2、關於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的理論方面、哲學方面、辯證思維方面。佛教關於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論,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禪悟)基礎上的成果。

擴充套件資料

佛教的教義核心:

1、緣起即“諸法由因緣而起。

2、十二因緣亦稱“十二緣起”。

簡單地說,緣起就是一切事物一切現象的生起,都是相對的互存關係和條件,離開關係和條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個事物或現象。因緣一般地解釋,就是關係和條件。緣起的定義是:

若此有則彼有,若此生則彼生,若此無則彼無,若此滅則彼滅。這四句話就是表示同時的或者異時的互存關係。

如何理解佛教的基本教義

4樓:匿名使用者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諸佛的教導不是讓我們脫離生活或者厭棄現世,而是讓我們知道如何以智慧來分析、理解、判斷現實中的各種問題,尋找中道的解決方式。做好我們能夠做的事、應該做的事,這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如何依照佛法的思維去發現和分析乃至解決,則是我們自己的覺醒、覺察而後最終覺悟的過程,這就是所謂的“自淨其意”。也就是自己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

佛教指出的是人生的煩惱,但不是讓我們脫離社會。只有正確操控自己的心理、自己的行為,就不會有煩惱產生。佛法的不執著不是要我們做事稀鬆,而是要我們知道什麼是“妄”,什麼是“實”。

該做的工作一定要做好,該盡的義務一定要盡責,不懈怠、不迷惑、不固執。要我們知道什麼是正確的行為,什麼是錯誤的執著,就是佛法帶給我們的智慧。

5樓:莫憶千

佛教的基本教義,主要是:緣起、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因果業報、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盤,以及自成一體的密宗法義等。

佛教教義的主要內容可分為兩大方面:

1、關於善惡因果與修行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的實踐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說教方面。佛教的善惡因果觀與修行法門,既與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說教有共通之處,又自有其殊勝之處。

2、關於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的理論方面、哲學方面、辯證思維方面。佛教關於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論,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禪悟)基礎上的成果。

擴充套件資料

佛教的教義核心:

1、緣起即“諸法由因緣而起。

2、十二因緣亦稱“十二緣起”。

簡單地說,緣起就是一切事物一切現象的生起,都是相對的互存關係和條件,離開關係和條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個事物或現象。因緣一般地解釋,就是關係和條件。緣起的定義是:

若此有則彼有,若此生則彼生,若此無則彼無,若此滅則彼滅。這四句話就是表示同時的或者異時的互存關係。

佛教與科學 哪一個更接近 世界的本原

6樓:天華靜觀

因為佛教揭示的就是世界的本來面目,或者稱為實相,所以叫做【無上正等正覺】,也就不存在【更接近】的問題了。

而科學因為始終存在【能觀】與【所觀】的二元對待,一直在【相】中打轉轉,這樣是無法到達世界本原的。

佛教的主張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你要先知道“佛教”是什麼意思:

佛教就是:佛學+教育

佛學:教人從善,從而快樂幸福。

教育:就是主動去教化他人

所以佛教的主張就是:自覺,覺人。(覺:覺悟、悟到)

8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講究因果報應,有因必有果,要廣種善因;講究禁慾,用肉體的痛苦來減輕自己的罪過;不要太執著,即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等。總之是勸人為善。

佛教說的本源本真是指什麼,應該是什麼狀態、態度。

9樓:匿名使用者

宇宙和生命是從那裡來的?

佛教既不相信另有一個宇宙的創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懷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

佛教相信:宇宙的原素是永恆的,生命的因素也是永恆的,前者是物質不滅,後者是精神不滅。所謂永恆,就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本來如此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實際情況。

佛教相信:宇宙形態的變化,生命過程的流轉,那是由於眾生所造的“業力”的結果。

業力是指有情眾生(動物)使每一樁或善或惡的行為,像各種的顏色一樣,繼續不斷地薰染到生命的主體——識田中去,再從識田之中,等待外緣的誘導而萌芽生長,正像播種在泥土中,等待日光、空氣、水的誘導而萌芽生長,這在佛教稱為業力的現行。業的造作是業力現行的因,業力的現行,是業所造作的果,所謂 “善惡到頭終有報”,就是這個意思的說明。

業,有個人單獨造作的,也有與他人共同造作的;有的雖然單獨造作,但也可以和他人相同,有的雖與他人共同造作,但也各有輕重不同。因此,業的種類,從大體上說,分有“共業”及“不共業”的兩大類。

由於共業,所以感得同樣的業報;地球,便是由於地球世界的眾生——過去、現在、未來的無數眾生的共業所感,而有各類不同的共業,所以也感得各種不同的世界,太空之中,宇宙之間,有著無數無量的世界,它們的成因,都是由於各類不同的無數眾生,所造各類不同的共業而成。所以,火星上如果真的有人,火星人的形體,未必也和地球人的形體一樣。至於那些無人的星球,乃至那些沒有生物存在的星球,雖不是眾生活動的舞臺,但卻也是為了眾生活動的舞臺而存在;宇宙之間,萬事萬物,沒有一種現象沒有其存在的理由。

比如,太陽上不可能有生物,但如沒有太陽的話,地球上的生物也將無法生存;雖然有許多的事物,無法用科學的觀點證明其存在的理由,但在佛教的解釋,一切都是由於眾生的業力所感,那就是它們存在的理由。

至於生命在地球上最初的出現,佛教相信是由變化而來,下至單細胞的生物,上至人類,都是一樣。地球形成之後最初的人類,是由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來,他們是飛空而來的,那是由於他們的墮落,貪愛了地球上的一種天然食物,吃了之後,身體粗重不能飛行了,就在地上安居下來(世記經、大樓炭經、起世經等)。實際上,那也是出於他們的業報所致,天福享盡之時,必須要來地上隨業受報。

正像以後所有的眾生一樣,既然先由共同的業力,感成了一個地球,豈能不來接受地球生活的果報?一旦在地球世界的業報受完,又將往生應往的他方世界中去。

又由於不共業的理由,雖然同樣生在地球世界,品類的高下,也就不同,下至昆蟲,上至人類,人類之中,貧富貴賤,上智下愚,也有千差萬別。

事實上,共業,也是不共業的分類,比如地球眾生的共業與他方世界眾生的共業相比,便成了不共業;同樣的,不共業,也是共業的分類,比如非洲的黑種人與亞洲的黃種人,是由不共業所感,但因彼此都是地球世界的人類,所以仍由共業所感。以此類推,同在一個國家的人民,也有千萬差別,乃至同在一個家庭,兄弟姊妹,也是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成就,各有各的生活感受。

這,就是佛教對於宇宙生命的**及其存在的看法。

10樓:易筋鍛骨

佛教的本源本真也就是宇宙的本源本真也是人心的最初始階段,佛教認為,宇宙萬物由空而組成,也就是現在科學認證的分子、原子。你看到一座樓房、一座山、一個杯子等等,他們都是由分子、質子、原子所構成,你看到的是它們組成的一個假象,萬事萬物都有它們所構成的,但它們的本質是空的,所以佛教裡有一句禪語,叫:緣起性空。

每個人的思考和觀念不同,所以看到的萬物的形態在每個人的心裡也是不一樣的,你看到的萬事萬物都是空的,而空的形式則是依附於你的心,這也是我們經常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因為萬物的本質是空的,所以我們對待任何事物都要盡心盡力,因為它們來之不易;也不要太過於執著,否則會活得很累,很不開心。

希望這些答案給你有所幫助。

11樓:匿名使用者

自心真空,太空即是,無意無識無分別。心是水,物是波,因動而起,因動而消,非創非滅。

12樓:小學生問老師

贊同12樓師兄的意見,個人補充一點點,用現在的話來說,離開二元對立 後的絕對,或者說妙明真心,真如,有很多得別名,其實窮盡思維也不能夠描述的,所以才說,言語道斷 心行滅處,此處是什麼狀態只能是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不可說,只能去證,功到自然成,願樓主早證菩提,南無阿彌陀佛 :)

13樓:匿名使用者

禪宗講的明心見性,這個要親見

簡豐文居士講的《楞嚴經》《圓覺經》《楞伽經》《六祖壇經》《三祖信心銘》

母音老人講的《拈花錄》

聖一法師講的《金剛經》《六祖壇經》

我空間主頁有個三慧禪房的連結,就都有了。

阿彌陀佛

世界的本原是什麼,本原是什麼意思啊

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區別於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形而上學認為,物質是意識存在的基礎,意識是物質間相互關係的體現,意識是用來控制物質的,意識就是物質的形而上。相比唯物主義者,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者更加重視意識,超過重視物質。當我們真正的開始認識世界,我們會發現世界是從無開始的基礎上發生的,或者是從老子...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是什麼哲學思想

應該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不是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思想。觀點bai是古希臘哲學家達摩du克利特首先提出的zhi.他認為原 dao子是不能再分的構成物質的專最基本元屬素,這和現代化學中的原子是兩個概念.他認為物質都是由這些最基本的基質構成的,所以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不可再分,是最基本的組...

真正的佛教是什麼?煩請解答,真正的佛教是什麼

諸惡不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佛經上的這句話,就是真正的佛教精髓,是每一部佛經必講的。至於開光 拜懺 超度 放生 轉經 焰口 灌頂,等等種種形式和儀軌,都是方便度化眾生的權宜之法。請聽淨空法師講的 認識佛教 了凡四訓 太上感應篇 地藏經 無量壽經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淨土大經解演義 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