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上的出離心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佛教裡非常強調出離心?

2022-02-17 18:45:47 字數 4024 閱讀 3195

1樓:美景良辰

佛教上出離心,就是清淨心。這個出離心不是說「我要出家」,這就叫出離心。出離心是清淨心,有了這種清淨心以後,他必然不會貪戀世間的五欲之樂。

不貪戀世間五欲之樂,他只有出家去修行,我們稱這種心叫出離心。

出離心之後

有了這種長遠的出離心,就沒有現在和未來的分別,他就生起了慈和悲,也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有了這種慈悲心,我們就稱為菩提心。

怎麼發出離心

人的心清淨了,才會有出離心,它倆是一個,不是兩個。有的說,我心裡清淨,但不想出離。實際上那個心並不是清淨。

比如說,當我們一個凡夫證到了四果阿羅漢的時候,他必然要出離。一個是出家,一個是涅槃。像佛的父親,在臨終時候證到四果阿羅漢,他只好涅槃了。

因為他證到四果阿羅漢的時候,他叫什麼呢,叫「義僧」。在(法的)意義上來講他就是僧,(但不能完全行持出家僧眾的一些事情)。他的心已經清淨,和僧是一致的,所以說他只有這一條路可走。

這個出離心不光是說,我想離開這個娑婆世界,我到西方極樂叫出離心。這個出離心,應該放下我們的五欲貪著。

比如說我們現在,在家居士,貪戀家庭,這都是不能獲得出離心。因為出離心和這都是不相應的。

怎樣才能有出離心

清淨心要**於持戒,只有大家嚴持戒律,絲毫不犯,這時候由戒生定,生出的心必然清淨。只有嚴持戒律,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定力,它就是符合出離心。

因為戒是無上菩提之本,一切善根皆由戒生起。所以說沒有戒,一切善不得生。只有戒律才會生出真正的出離心。這點很重要。

有的人認為我讀經,我讀法,或是我修持,我能獲得這個出離心,實際上你獲得的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感覺,並不是出離心。因為出離心首先要離相,出離心是離相的心。

如果一個人戒律不清淨,他怎麼能離相呢?既然不能離相,他又怎麼有出離心呢?所以說,這個就不正確了。

只有在戒律的基礎上,不斷地努力修持,才會有出離心。因為有了戒律,這個清靜的基礎,再加上我們的不分別——比如在家,有各種崗位上的,我們一個是嚴持戒律,另外,對好壞不進行分別。

這個出離心,它沒有什麼要發,要發出我要往西方極樂,或是到哪去,沒有這種心,而是一種無相。把自己,這個我相、人相都已經舍掉了,雖然還沒有證得這個心,但已經趨向這個無相的心,這個階段叫出離心。

這個出離心得到以後,我們就會不退轉,不管遇到多大的外境的壓力,好和壞,他這個心都不會變。平時我們在佛前,有的時候發願,或是……等等,說:我要出離,如何如何。

實際上這個心和我們所說的出離心,它是不相應的。那只是你的分別意識在作怪。因為,這是根據你的思維好壞來決定,並不是從心裡發出來的。

所以說這個出離心,對我們修行很重要。為什麼有的人修一修道,就退道了?什麼原因,就是他沒有發出出離心。而且他往往認為我已經發了出離心。

他那個發的(所謂)出離心,只是在佛前發了個願,但也不是真願,只是一個想法,沒有永續性,也不可能持久。因為,他後面的基礎**於分別,是分別心所產生的。

我們這個出離心,應該是遠離分別所得來的。遠離分別他就趨向於菩提,趨向於菩提心,所以說,這個出離心應該是這麼發,也應該這麼修持。

按照這個出離心去走,出離心發出來以後,我想大家如果真發出離心,沒有幾個人說不想出家。

發了出離心,第一個目的就是想出家,第二個目的就想普度眾生。這個普度眾生不是有相的,而是無相的。他想把正氣留給人間,完成他的一生,哪怕就馬上犧牲自己,他也願意。

這個出離心,也可以說為悲心,慈和悲,這個非常好。希望大家能夠嚴持戒律,來得到這個菩提心,這個出離心。

為什麼佛教裡非常強調出離心?

2樓:倫天干

為什麼說輪迴是苦呢?我們可以概括地來思維一下:

我們現在身處人道,如果人死之後,心識會完全中斷,沒有任何延續,即真能「一了百了」,或許生死的問題就很簡單了。但是死亡之後,心識會結束嗎?不會的。

死亡後,心識會進入中陰階段,此時就像人做夢一樣,心識會到處遊蕩,因為心識的習氣之故,會產生一種錯覺,覺得自己還有一個身體,稱為「意生身」。之後,再因為各自的業力,投胎至六道之一。

天道、阿修羅道、人道、旁生道、餓鬼道或地獄道,是眾生重複生死的六種世間。這就像蟬脫殼,丟掉一個身體外殼,另一個身體會繼續延續。又像一隻蜜蜂在密閉的瓶子裡,一會兒飛到上方,一會兒掉到瓶底,雖然想逃脫出來,可是找不到出口。

當眾生善業福報足夠之時,可以向上生到天道、阿修羅道或人道等三善趣;當累積惡業且福報不夠時,就會往下墮入旁生、餓鬼或地獄等三惡趣,如此不斷反覆迴圈。

輪迴,就是不停地重複相同的過程。廣義來說,除了今生來世的生死輪迴之外,日常生活中也充滿著輪迴的現象。人們每天重複相同的煩惱,除非有極大的痛苦或快樂,讓人們可以有短暫更為深入的生命體認之外,大部分的時間,人們都在迷迷糊糊過日子,「這一天一天的,過得真快啊??

」其實這些都可以叫「輪迴」。就像輪子開始轉動時,能看清楚它的轉動方向,可是轉得很快之後,就看不清楚真實狀況了。

如何才能脫離六道輪迴之苦呢?首先,要知道輪迴流轉之因――有漏的善業和不善的業。無論你現在放生、持戒、上供下施等做一切善行,如果沒有用「三要行」(又叫「三殊勝」,具體意思文末備註)攝持,就都是有漏的善業,不論行持多少,也是投生三善趣的因,無法脫離輪迴。

而不善業,就是做了十不善業為主的所有惡業,更不可能脫離輪迴。

進而言之,這些有漏業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執」,只要你的「我執」還存在,就會永遠不停地輪迴。如果你能下定決心破除「我執」,就有可能脫離輪迴的樊籠。

所以,如今在輪迴中有機會跟隨具德上師系統聞思修佛法之人,應當經常觀修六道輪迴皆是苦,而觀修的要點有以下幾個:

(1)認識輪迴就是六道。

(2)六道之中都只有痛苦,沒有絲毫的安樂可言。

(3)通過思維輪迴痛苦,讓自心生起脫離輪迴的出離心,而且要斷除自私自利之心,不僅是希求自己一人能脫離輪迴,同時要幫助一切眾生都能從輪迴中獲得解脫。

目標不同,就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因此,我們在修行過程中,應該經常反問自己:「我現在修行,是為了今生,還是為了來世?

是想獲得人天善趣,還是從輪迴中永遠解脫?」如果發覺心態錯誤了,一定要立刻調整自己的發心。

有些人現在生活得不錯,就覺得在人道生活非常好啊,不用出離,卻不知道現在所能感受到的所有安樂,都潛藏著痛苦之因,最終會隨著無常壞滅消失;也有人無明的認為,生老病死的確痛苦,但是做人不就是這樣嗎?人人都逃不開,為什麼自己要逃開呢?從而根本發不起出離心??

對輪迴過患沒有清楚的認識,就算知道了輪迴中充滿痛苦,就算有善知識傳授給他正法,如果不去好好修行,不去約束自己的身口意,反而精勤為世間的瑣事忙忙碌碌,為了一點名利和暫時的快樂,就如剛落入溫水中的青蛙一樣,不知危機四伏,如此就真是苦受無出期了。

除了總體觀修之外,也可以就六道眾生的個別之苦,一一觀修,如此可以更深入體會輪迴的痛苦。在思維六道千差萬別的痛苦之時,不要像旁觀者看熱鬧似的,一定要觀想自己身臨其境,正在那裡遭受痛苦。

比如去思維那些惡趣中的眾生,那些眾生曾在死亡時,因為各自的惡業,投生在極為痛苦的地方,這些地方稱為惡趣。而地獄是三惡趣中,最痛苦的地方。觀修之前,就要對地獄的環境、身體、壽命、痛苦與轉生之因等內容,有清楚的理解,這樣你在真正思維的時候,才能一一作出觀想。

(嘎瑪仁波切)

備註:三要行又叫三殊勝,是指我們行善或做功課時的三個要點――一是發心殊勝,二是過程無緣殊勝(以三輪體空、如夢如幻的方式看待),三是迴向殊勝。(筆者注)

3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出離心說明還有貪執,還有沒放下的東西。貪著就會迷在假象上,人心不死道心就難立,假覆蓋了真,就很難脫胎換骨和見性明心。

4樓:麥樂宣

觀察六道沒有什麼是真正的快樂,從而發起出離心,生命的重大意義是暇滿義大,解脫煩惱與束縛,解脫六道輪迴苦,解脫對於現世的貪著,恭敬出家人、恭敬佛法僧三寶、恭敬心。

觀察六道沒有什麼是真正的快樂,從而發起出離心,生命的重大意義是暇滿義大,解脫煩惱與束縛,解脫六道輪迴苦,解脫對於現世的貪著,恭敬出家人、恭敬佛法僧三寶、恭敬心。

抑鬱症和佛教出離心是不是有相似之處呢?

5樓:

抑鬱症是一種病,說白了就是心魔在作祟,和佛法的出離心不是一個東西。

6樓:匿名使用者

抑鬱症是我執的表現,出離心是生而痛苦、解脫向上的覺悟。

7樓:煩惱即菩提

兩者截然相反,抑鬱症是執著和痛苦,出離心是解脫和法喜。

請問關於佛教上師尊稱的問題?各是什麼意思?感謝

密宗的稱上師,金剛上師。顯宗的稱依止師,上人。您說的上人,法師,堪布,大師 仁波切,上師,法王 喇嘛,禪師,尊者,長老 大師,上人,法師是顯宗的稱呼,上人法師差不多的意思,上人是對法師的更高的一種尊稱。仁波切,上師,法王 喇嘛是密宗的叫法,都是尊稱。禪師,尊者,長老也是顯宗的尊稱。佛教加持什麼意思 ...

佛教中是什麼意思,佛教中歡喜是什麼意思

你問的,是 末後常見的 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嗎?這裡的歡喜,有聞法的法喜,意樂,認同,讚歎,誠懇信受,心意交融,由此種種,產生的樂的覺受及外在表現。佛教中的歡喜是什麼意思?佛教中的歡喜有2種解釋,具體如下 1 快樂 高興 滿心歡喜。歡歡喜喜過春節。她掩藏不住心中的歡喜。2 喜歡 喜愛 他歡喜打乒乓球...

佛教裡的金剛是什麼意思,佛教中的「金剛」是什麼意思?

在大乘佛法經論中,金剛指法界中有一法是堅固無能截斷者,但又因沒有另一法可替代或毀壞的緣故,稱這不可被毀壞 替換之法為金剛。在宗教儀式中使用的法器,也稱金剛,中文又將它譯為金剛杵 降魔杵。用此 金剛 來形容如來藏空性心 無心相心 非心心,不取六塵萬法,無可摧毀。因此性無可毀壞,性如金剛,即使集於百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