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作者運用哪些動詞描寫滁人遊有什麼作用

2021-06-04 20:56:42 字數 3756 閱讀 1673

1樓:

《醉翁亭記》描寫滁州人遊覽的句子是“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運用多個動詞,描繪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遊樂園

2樓:

一、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諡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吉州吉水(今屬江西省)人。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代表作有《朋黨論》《醉翁亭記》《秋聲賦》《賣油翁》《採桑子》《踏莎行》《蝶戀花》等。

二、故事背景

歐陽修因支援韓琦、范仲淹等人的革新運動,遭到保守派的反對。革新運動失敗後,歐陽修被貶到滁州。《醉翁亭記》就是歐陽修任滁州太守時寫的。

歐陽修在滁州實行寬簡政治,大力發展生產,使當地人過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且滁州又有令人陶醉的山水,這些都使歐陽修感到無比快慰。但是當時的北宋王朝政治昏暗,奸邪當道,有志改革圖強的人紛紛受到打擊,國家的積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長,這又使他感到沉重的憂慮和痛苦。

三、課文翻譯

1.環滁 皆山也。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誰?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註釋環滁:環繞著滁州城。環,環繞。

諸:各個,眾。

尤:格外。

蔚然:茂盛的樣子。

山:名詞作狀語,在山上。

峰迴路**山勢迴環,路也跟著拐彎。回,迴環,曲折環繞。

翼然: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臨:坐落在高處。

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

輒:就。

號:取別號。

意:情趣。

乎:相當於“於”。

山水之樂:欣賞山水的樂趣。

得:領會。

寓:寄託。

譯文: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個山峰,樹林和山谷特別秀麗,遠遠望去,那樹木繁茂幽深秀麗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著山路走六七裡,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從兩座山峰之間飛瀉而出的,是釀泉。山勢迴環,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座四角翹起,像鳥兒展翅飛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邊上,這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是誰?

是山裡的和尚智仙。給它命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

太守和客人來到這裡飲酒,稍微喝了一點就醉了,而年紀又最大,所以給自己取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麗的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喝酒上。

2.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註釋而:就,連詞,表順承。

雲歸:雲聚攏。

暝:昏暗。

晦:陰暗。

野芳發而幽香: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發,開放。 秀:草木茂盛。

風霜高潔:天氣高爽,霜色潔白。

水落而石出:水位下降後石頭顯露出來。

往:上山。

窮:窮盡。

譯文:又如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就散了;雲氣聚攏來,山裡就昏暗了。或暗或明,變化不一之時,就是山間的早晨和傍晚。

野花開放,散發出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位低落,石頭顯露,這是山中春夏秋冬四季。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物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3.至於負者歌於途 ,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註釋負者:揹著東西的人。

休於樹:在樹下休息。

應:應答。

傴僂提攜:老年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攙著走。這裡

指老老小小的行人。傴僂,駝背。

臨:在……旁。

漁:釣魚。

洌:清澈貌。

山餚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前陳:在面前擺著。前,在面前,名詞作狀語。

酣:盡興地喝酒。

絲、竹:泛指**。

中(zhòng):射中。

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互動錯雜。觥,酒杯。籌,酒籌。

蒼顏:臉色蒼老。

弈:下棋。

頹然乎其間: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頹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樣子,這裡指醉醺醺的樣子。

譯文:至於背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 後面的人答應,老老少少,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這是滁州人在遊玩。在溪邊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釀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菜,各種各樣地在面前擺著,這是太守在舉行宴會。

宴飲酣暢的樂趣,不在於**,而在於射的射中了目標,下棋的人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互動錯雜,或起或坐,大聲喧譁,這是賓客們在盡情地歡樂。臉色蒼老,頭髮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喝醉了。

4.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

廬陵歐陽修也。

註釋已而:不久。

從:跟隨。

陰翳:形容枝葉茂密成陰。翳,遮蓋。

去:離開。

樂:歡樂。

樂:樂趣。

樂:以……為樂,意動用法。

述:記述。

謂:為,是。

譯文:不久夕陽落到山頂,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賓客跟在後面。樹林裡漸漸昏暗了,鳥雀到處鳴叫,遊人離去,鳥雀就歡樂起來。

但是鳥雀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懂得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歡樂,卻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樂趣。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歡樂,酒醒後又能夠用文章記述這種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

就是廬陵歐陽修。

四、問題解疑

1. 開頭對醉翁亭周邊環境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①引出本文描寫的物件;②點明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③層層烘托,突出醉翁亭的美,起到了引人入勝的效果。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兩句在文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從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樂”字,自然過渡到抒發胸臆,並以“樂”為主線,把全篇各部分串聯起來,形成統一的整體。

3. 描寫山間朝暮、四時之景,採用了什麼方式?

都採用先分別描寫後總收說明的方式。“朝暮之景”分寫的是從早到晚的景色,“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總收的是“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四時之景”分寫的是由春到冬的景色,“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總收的是“山間之四時也”。

4. 這幅“太守與民同樂圖”可以分為幾個畫面?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其餘是陪襯。

5.從滁人出遊的場面描寫中,你能感受到什麼?為什麼先從滁人遊寫起?

①滁州百姓生活安樂,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政績斐然。②滁州人如此興高采烈出遊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這與太守的勵精圖治有關,為寫後面的三幅圖畫作鋪墊,引出了下文的太守醉。

6. 結合全文,你認為太守歐陽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①不勝酒力;②與民同樂;③陶醉山水;④為自己的政績而陶醉。

7.“醉能同其樂”,請你談談醉與樂的關係。

“醉”與“樂”是統一的。因“樂”而“醉”,“醉”增其“樂”;“醉”是表象,“樂”是本質,寫“醉”正是為了寫“樂”。

醉翁亭記4段作者到底在樂什麼,醉翁亭記3 4段作者到底在樂什麼

第三段寫遊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寫了四個場面 1 滁人遊 2 太守宴,3 眾賓歡,4 太守醉。第四段寫 山林之樂 禽鳥之樂 遊人之樂 太守之樂其樂 醉翁亭記課文第3和4段依次寫出了哪三種人的樂,原因分別是什麼?請結合3和4段或全文作分析 第三段 滁人遊 太守宴 眾賓歡 太守醉 第四段 山林之樂 禽鳥之樂...

《醉翁亭記》的翻譯,醉翁亭記翻譯越短越好

醉翁亭記 北宋 歐陽修 選自 歐陽文忠公文集 環滁 ch 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 h 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 l ng y 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 ch n 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

醉翁亭記的停頓,《醉翁亭記》朗讀節奏劃分

醉翁亭記北宋歐陽修 選自 歐陽修散文選集 環滁 ch 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 h 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 l ng y 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 ch n 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