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者 這一新名詞最早是由誰提出來的

2021-03-11 02:49:32 字數 3783 閱讀 2864

1樓:何世珍

"產消者"是指那bai

些參與生產活動的消du費者,

他們既是zhi消dao費者(consumer)又是生產者(producer)。

著名未來學內家阿爾文·託容夫勒(toffler,1980)在其《第三次浪潮》

中首次提出prosumer一詞。並將那些為了自己使用或者自我滿足而不是為了銷售或者交換而創造產品、服務或者經驗的人命名為產消者(prosumer)。2023年托夫勒又在《財富的革命》一書中提出產消合一經濟。

2樓:誰把流年辜負了

"產消者"是指那

bai些參與生產活動的消費du者zhi,dao他們既是消費者(consumer)又是生產者(producer)。

著名未回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toffler,答1980)在其《第三次浪潮》

中首次提出prosumer一詞。並將那些為了自己使用或者自我滿足而不是為了銷售或者交換而創造產品、服務或者經驗的人命名為產消者(prosumer)。2023年托夫勒又在《財富的革命》一書中提出產消合一經濟。

"絲綢之路"這一名稱最早由誰提出

3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的要道,但為何在河西走廊上沒

有「絲門」而有「玉門」?早在文獻記述絲綢之路之前2023年,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線路已經開通,但它不是為出口絲綢,而是為進口和田玉。「絲綢之路」名稱是德國學者的「發明」。

19世紀末,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其後,德國歷史學家郝爾曼在20世紀初出版的《中國與敘利亞之間的古代絲綢之路》一書中,根據新發現的文物考古資料,進一步把絲綢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亞細亞,確定了絲綢之路的基本內涵,即它是中國古代經過中亞通往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北非的陸上**交往的通道。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線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出產的絲綢。2023年,德國人李希霍芬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以南海為中心,又稱南海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發展於三國至隋朝,繁榮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4樓:一定手留餘香

絲綢之路(德文:die seidenstraße),常簡稱為絲路,此詞最早來自於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

李希霍芬於2023年出版的《中國——我的旅行成果》(china - meine reise - ergebnisse)。

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西漢時張騫和東漢時班超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洛陽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陸路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

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約於前5世紀形成的草原絲綢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發揮巨大作用的海路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宋初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

雖然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但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張騫兩次通西域,開闢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併成功將東西方之間最後的珠簾掀開。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傳教士等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

上至王公貴族,下至乞丐獄犯,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緊密聯絡在一起。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

廣義上絲路的東段已經到達了朝鮮、日本,西段至法國。通過海路還可達義大利、埃及,成為亞洲和歐洲、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路線:洛陽(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西亞,地中海, 羅馬各國

5樓:匿名使用者

「絲綢之路」這個名稱是100多年前一個德國人的「發明」,他的名字叫費迪南·馮·李希霍芬。

6樓:匿名使用者

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後,即被廣泛接受。

「戰略管理」這一概念最早是由誰提出來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安索夫,最初在《從戰略規劃到戰略管理》一書中提出了「企業戰略管理」。

8樓:匿名使用者

戰略引用了軍事上的一個概念。

管理在管理科學發源和發展的這105年裡,隨著從機械化大生產的後工業化生產,從生產為起點的管理科學,從工廠推進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的全部的過程,逐漸,產生了管理科學家,在大學和研究所做科學研究的教授和研究員們的專家們,在收集和整理社會進步的最先進範例和案例的時候,加以適當的提升到思想層面的總結和總括,把小生產的擴大到全社會的超大規模的社會化大生產的規模,倒退回去,引用了古代軍事思想的這個名詞和定義,管具有如同同比的從:

近戰;戰鬥;

戰役;戰爭;

。。。。。。

戰績;戰術;

戰略;。。。。。。

的軍事定義,沿用到現代管理科學裡,借用之。

成為了戰略管理。

這個全新的科學定義的涵蓋。

指:對極端巨集大和長遠計劃的成功部署、思考的正確結果和長期規劃的完全與持續的事實發展相對應的管理實踐的最成功實現。

"社群"這一專業名詞最早由誰提出

9樓:孫超

是由詞語專抄家提出的

如果襲你對這個答案有什麼疑問,請追問,

另外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千萬別忘記採納喲!

革命一詞最早是由誰提出來的?

10樓:米迦勒之舞

革命一詞最早出自於《周易·革卦·彖傳》:「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版人。」權(譯文:天地由於變革而形成四季,商湯、武王改姓受天命,上順天時,下應人心。)

革命本義指變革天命,後詞義擴大,泛指重大革新,不限於政治,因古代認為天子受天命,故更替朝代,謂之革命。

「革命」原本用於君主制朝代之變革,日本人將之略微擴大語義,亦用於共和制變革君主制,如率先稱呼孫中山等人為「革命黨」,清末,「革命」詞義更加擴大,泛指重大革新。

擴充套件資料

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動:

馬克思主義認為,革命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避免的政治行動。這種政治行動之所以不可避免,是因為它不是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而是由社會矛盾運動規律決定的。

馬克思指出:「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活動的現存生產關係或財產關係(這只是生產關係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於是這些關係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

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

由於以推翻現政權和破壞舊關係為主要內容的政治行為,將導致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發生深刻變化,所以,恩格斯又把這種政治行為看作是政治的最高行動。

11樓:嚴冬藏雪

【革命】一詞最早出自《易·革·彖辭》:「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耳目一新的詞語

拼 音 r m y x n 解 釋 聽到 看到的跟以前不同版 感到新鮮.形容事物的面貌權有了顯著的變化.出 處 魏書 河南王傳 齊人愛詠 鹹日耳目更新 示 例 歸國華僑回到了家鄉 眼前的變化令他 耳目一新來 拼音 自r m y x n 解釋 耳目 指見聞。聽到的 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鮮。...

王一新的名字打多少分

王一新 總論 姓名用字繁體字簡體筆畫繁體筆畫康熙筆畫字義五行偏旁部首漢字拼音王王444土王w ng w ng一一111水一y 新新131313金斤x n 三才五行 姓氏五行與名字五行構成 土水金 天人地三才,配置佳。周易卦象 姓名卦象是 雷水解 之 火水未濟 卦氣較旺,姓名成功運較佳。姓名靈數 姓名...

大一新生如何更快的適應新環境,大一新生如何適應新環境?

大學新生都有一個角色轉換與適應的過程,心理學上將這一時期稱之為 大學新生心理失衡期 大學新生由於生活環境 學習方式和社會角色等方面的轉變,必然要經歷一個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能否順利渡過適應期,對大學新生的成長和成才至關重要,若有些問題處理不當或認知錯誤,就會出現心理問題,導致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