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實際談談著力改善民生的現實意義

2021-03-05 09:13:44 字數 5029 閱讀 5309

1樓:00世界

***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並對此作了明確部署: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這是我們黨著眼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作出的重大決策和部署。

我們要深刻領會、全面貫徹這一重要精神。

一、深刻認識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重大意義

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佈局,並強調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推進社會建設,這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認識、新概括,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具有重大意義。

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關於社會主義本質這一科學和精闢的論述,體現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統一,既要求大大發展生產力,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質基礎,又要求不斷完善生產關係和分配關係,使全體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們黨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每一步都把經濟發展的目標同改善人民生活和促進社會進步的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作出統一部署。著力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生活、生產和生命安全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益,努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調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推進社會建設,這是我們黨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徵的集中體現,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體人民的共同願望。

體現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只有抓住機遇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推動社會全面進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離開發展,一切無從談起。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學發展觀要求發展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兼顧和協調好改革發展程序中的各種利益關係,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推動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抓住了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關鍵,抓住瞭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和影響社會和諧安定問題的關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同時又是十分重要而緊迫的工作。

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就是要擴大公共服務,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是要理順分配關係,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係;就是要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維護社會安定團結。這樣,才能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萬眾一心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體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十六大以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取得了重要進展,但也面臨不少問題,突出的是: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

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同時,人民群眾在新的發展階段,期待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對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生活環境以及個人全面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會的公共需求快速增長,也更加需要加快社會事業發展。要完成這樣的歷史任務,就必須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缺少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很難實現建成全面的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目標。

2樓:謇南後濡霈

再簡單不過了

讓大家都有工作

從字典里扣掉下崗一詞

民生基本就改善了

對了什麼叫民生?

是不是人民要生活的意思啊?

結合所學知識,聯絡生活實際,談談你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看法

3樓:司馬刀劍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經濟發展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

一、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極大地增加社會物質財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還要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激發全社會創造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生活、生產和生命安全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權益,使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是黨和**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是最終衡量黨和**工作的根本標準,也是評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水平的根本標準。

人民群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動力。只有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才能真正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徵的集中體現。

二、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內容

經濟發展方式是否合理,主要看經濟發展中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組合是否高效,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等重大比例關係是否協調,以及經濟發展成果的分享是否公正公平。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存在突出矛盾和問題,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內需與外需、投資與消費的關係失衡,三次產業發展不協調,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人力資源總體水平不高等,嚴重阻礙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迴圈經濟推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源泉。我國是發展中大國,民生消費和民生投資始終是支撐國內需求的重要力量。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居民消費支出不斷增加,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民生需求不斷擴大。

就業、收入分配、教育、醫療衛生、住房保障、養老和社會救濟等,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僅可以解除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還可對居民消費需求產生巨大拉動作用,將有力擴大城鄉居民的即期消費需求,極大釋放潛在需求,不斷創造新的需求,提高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當前,我國民生需求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實現了從生存需求向發展需求、從物質需求向文化需求、從實物需求向服務需求的重大轉變。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僅能夠促進服務業快速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而且能夠全面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推動科技創新,提高人力資源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從而為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注入持久活力。

三、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證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戰略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取得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城鄉結構、就業結構、人口結構、分配結構等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利益格局出現深刻調整,社會發展進入矛盾凸顯期。公眾利益訴求不斷增多,訴求方式更加多樣,群體之間的利益衝突不斷加劇,這些都成為引發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特別是就業、收入分配、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矛盾更加突出,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幸福和社會和諧穩定。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和影響社會和諧安定問題,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

只有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公平正義成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的民生政策,讓人民的意願得到反映、權力得到實現、利益得到保護,才能使我國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真正實現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要加快形成**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要理順分配關係,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係,在做大蛋糕的基礎上分好蛋糕;要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維護社會安定團結。通過努力,把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四、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小康社會,是發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其發展目標不僅包括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還包括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以及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方面,都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小康社會建設中的題中應有之義,又是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目標。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趨勢向好,社會發展成效顯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2023年,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程度達到80.1%。

在新的歷史起點,人民群眾對小康社會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多體現在對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生活環境以及個人全面發展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只有通過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決好民生領域的現實困難和問題,讓人民體會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才能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共同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未來幾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階段。我們既要看到,我國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小康社會建設有著良好的基礎條件;也要看到,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沒有根本改變,各種潛在的挑戰和風險依然存在。這要求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必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優先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循序漸進、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進民生事業加快發展,使全體人民生活更加有保障、有尊嚴,確保在2023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結合實際談談你對法律的理解,請結合實際談談你對法律權利和義務的看法

倫理遵法人人有責,即使在公司上班也是息息相關,不能透露企業機密 法律 個人感覺 查出來都是壞的,沒查出來都是好的,中國的法律就是這樣 請結合實際談談你對法律權利和義務的看法 法律關係是在法律規範調整社會關係的過程中形 們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係。權利和義務是相互聯絡的 1,從結構上看,兩者是緊密聯絡,不...

結合實際談談禮儀教育對大學生有何現實意義

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 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 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文化修養 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式 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 開...

結合實際,談談如何規劃好自己的職校生活

學好專業,多實踐,爭取被學校選取為去省裡 考試的培訓物件,結合切身實際,談談如何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結合切身實際,談談如何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這個應該是你們年輕人自己寫 我們老年人已經過去了,不應該寫 大學畢業後的十年規劃 美好願望 事業有成,家庭幸福方向 企業高階管理人員 總體目標 完成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