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乾文言》曰義者,利之和也,有人也說成利者,義之和

2021-03-03 20:36:37 字數 3686 閱讀 7906

1樓:章彧

利者,義之和也。

「『義』是用來中和『利』的」,後人說「看見利益,就(可以)忘掉義理」的,難道不荒謬嗎?

義和利不一定充滿了終極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利者,義之和也』是什麼意思

2樓:科學普及交流

『利者,義之和也』意思:利:利益;義:道義;之:的;和:統一。要得到利益,就要講求與道義的統一。

選自《易傳·乾文言》

原文「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

譯文元,是眾善的首領。亨,是眾美的集合。利,是義理的統一。貞,是事業的主幹。

3樓:手機使用者

從刀和,然後利,從和省。易利者,義之和也。

要真正的得到利益,就要講求道義(每個行業的道德準則),而不可陳州糶米一樣,損人終損己!

4樓:趙庚白

【原文】利⑴者⑵,義⑶之⑷和⑸也⑹,

【譯文】農耕活動,是說合乎正義的行為要跟著別人認真去做;

註釋: ⑴「利」犁地,耕地。《古代漢語字典》:

「利是會意字,由禾與刀兩部分組成,刀是類似耒(léi)的農具,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刀旁有數點表示犁出地土塊,所以利是犁的初文,表示犁地,耕地。」

⑵「者」語氣詞。用於主語後,引出原因、解釋等。《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人所以謂堯賢者,以其讓天下於許由。」

⑶「義」合乎正義的行為和事情。《老子·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

⑷「之」用在主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左傳·子魚論戰》:「天之棄商久矣。」

⑸「和」hè 附和。(跟著別人去說或做。)《商君書·更法》:「論至德者不和於俗。」

⑹「也」語氣助詞。表判斷語氣。《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和氏璧,天也所共傳寶也。」

《易經》中 「利者,義之和也」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要恰到好處的相和,最適宜的和,才能得到真正的利。假使我有利,你沒有利,乃至損害到你,而你得了利,一定會損害到他,這種有損另外一人的利,並不是利的目的,也不是利的定義;這裡的利,是兩利,彼此間都有利,才夠得上利。

6樓:

要真正的得到利益,就要講求道義,而不可陳州糶米一樣,否則損人終損己。

7樓:趙庚白

【原文】利⑴者⑵,義⑶之⑷和⑸也⑹,

【譯文】農耕活動,是說合乎正義的行為要跟著別人認真去做;

註釋: ⑴「利」犁地,耕地。《古代漢語字典》:

「利是會意字,由禾與刀兩部分組成,刀是類似耒(léi)的農具,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刀旁有數點表示犁出地土塊,所以利是犁的初文,表示犁地,耕地。」

⑵「者」語氣詞。用於主語後,引出原因、解釋等。《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人所以謂堯賢者,以其讓天下於許由。」

⑶「義」合乎正義的行為和事情。《老子·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

⑷「之」用在主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左傳·子魚論戰》:「天之棄商久矣。」

⑸「和」hè 附和。(跟著別人去說或做。)《商君書·更法》:「論至德者不和於俗。」

⑹「也」語氣助詞。表判斷語氣。《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和氏璧,天也所共傳寶也。」

「利者,義之和也。」是什麼意思?

8樓:沒錢的萌娃紙

「利者,義之和也。」的意思是:要得到利益,就要講求與道義的統一。

此句出自《易傳·乾文言》第一段。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

「乾、元、亨、利、貞。」

譯文:《文言》說:元,是眾善的首領。

亨,是眾美的集合。利,是義理的統一。貞,是事業的主幹。

君子履行仁義就足夠可以號令大眾,眾美的結合就足夠可以符合禮義,利人利物就足夠可以和同義理,堅持正道就足夠可以成就事業。君子身體力行這四種美德,所以說:「《乾》卦具有這四種品德:

元、亨、利、貞。」

9樓:樹墨徹夙姬

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要恰到好處的相和,最適宜的和,才能得到真正的利。假使我有利,你沒有利,乃至損害到你,而你得了利,一定會損害到他,這種有損另外一人的利,並不是利的目的,也不是利的定義;這裡的利,是兩利,彼此間都有利,才夠得上利。

10樓:請叫阿健

利者,義之和也』意思:利:利益;義:道義;之:的;和:統一。要得到利益,就要講求與道義的統一。

選自:《易傳·乾文言》

原文:「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

譯文:元,是眾善的首領。亨,是眾美的集合。利,是義理的統一。貞,是事業的主幹。

11樓:趙庚白

【原文】利⑴者⑵,義⑶之⑷和⑸也⑹,

【譯文】農耕活動,是說合乎正義的行為要跟著別人認真去做;

註釋: ⑴「利」犁地,耕地。《古代漢語字典》:

「利是會意字,由禾與刀兩部分組成,刀是類似耒(léi)的農具,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刀旁有數點表示犁出地土塊,所以利是犁的初文,表示犁地,耕地。」

⑵「者」語氣詞。用於主語後,引出原因、解釋等。《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人所以謂堯賢者,以其讓天下於許由。」

⑶「義」合乎正義的行為和事情。《老子·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

⑷「之」用在主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左傳·子魚論戰》:「天之棄商久矣。」

⑸「和」hè 附和。(跟著別人去說或做。)《商君書·更法》:「論至德者不和於俗。」

⑹「也」語氣助詞。表判斷語氣。《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和氏璧,天也所共傳寶也。」

《易經》中的「利者,義之和也」是什麼意思?

12樓:殘日曉沫

「利者,義之和也」這句話的意思是:真正的利,是建立在道義的基礎上,合作共贏,對大家都有利,才是真正利益。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1]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

《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春秋時期,官學開始逐漸演變為民間私學。易學前後相因,遞變發展,百家之學興,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自孔子贊易以後,《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聖典,六經之首。

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並列發展:一為舊勢力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為老子的道家易,易學開始分為三支。

《四庫全書總目》將易學歷史的源流變遷,分為「兩派六宗」。兩派,就是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六宗,一為占卜宗,二為禨祥宗,三為造化宗,四為老莊宗,五為儒理宗,六為史事宗。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

墨子守義文言文翻譯

原文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 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 北方有侮臣,願藉子殺之。公輸盤不悅。子墨子曰 請獻十金。公輸盤曰 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 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

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是哪個文言文裡面

世說新語 中的 荀巨伯探友 原文荀巨伯 遠看友人疾,值 胡賊 攻郡,友人語 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 可去 巨伯曰 遠來相視 子令吾去,敗義 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 賊既 至,謂巨伯曰 大軍至,一郡盡空,汝 何男子,而敢獨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 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 曰 我輩 無義 之 人...

楊生義狗的翻譯,《楊生義狗》文言文解讀

譯文晉太和年間,廣陵有個姓楊的人,養了一條狗。他特別喜愛這條狗,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帶上它。一次,這個人喝醉酒後走到一個水窪附近的草地後,就倒地睡著了,無法趕路。當時正趕上冬天有人燒草燎原,當時風很大。於是狗來回不停地叫,這個姓楊的人仍舊大醉不醒。狗發現這個人前面有一坑水,於是走到坑裡,用自己的身體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