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三歲就愛笑
塑形內力重分佈。
塑形內力重分佈_混凝土構件可採用手歲考慮塑性內力重分佈方法。
weixin_39552304
原創。關注。
0點贊·2007人閱讀。
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02第5章節中規定:
房屋建築中的鋼筋混凝土連續粱和連續單向板,宜採用考慮塑性內力重分佈的分析方法,其內力值可由彎矩調幅法確定。框架、框架-剪力牆結構的梁以及雙向板等,經過彈性分析求得內力後,也可對支座或節點彎矩進行調幅,並確定相應的跨中彎矩。
按考慮塑性內力重分佈的分析方法設計的結構和構件,尚應滿足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要求或採取有效的構造措施。
對於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構件,以及要求不出現裂縫或處於侵蝕環境等情況下的結構,不應採用考慮塑性內力重分佈的分析方法。承受均布荷載的周邊支承的雙向矩形板,可採用塑性鉸線法或條帶法等塑性極限分析方法進行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設計,同時應滿足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要求。
2)《高規》第5章第節和節中規定:
高層建築結構的內力與位移可按彈性方法計算。框架樑及連梁等構件可考慮區域性塑性變形引起的內力重分佈。
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可考慮框架樑端塑性變形內力重分佈對梁端負彎矩乘以調幅係數進行調幅,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裝配整體式框架樑端負彎矩調幅係數可取為;現澆框架樑端負彎矩調幅係數可取為。
2)框架樑端負彎矩調幅後,梁跨中彎矩應按平衡條件相應增大;
3)應先對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架樑的彎矩進行調幅,再與水平作用產生的框架樑彎矩進行組合;槐戚。
4)截面設計時,框架樑跨中截面正彎矩設計值不應小於豎向荷載作用下按簡支梁計算的跨中彎矩設畢明睜計值的50%。
在內力與位移計算中,抗震設計的框架一剪力牆或剪力牆結構中的連梁剛度可予以折減,折減係數不宜小於。
3)鋼筋混凝土材料的結構構件具有塑性變形內力重分佈的效能。
連續單向板及雙向板按塑性計算降低支座彎矩加大跨中彎矩,如果施工中操作人員踩支座鋼筋減小板計算有效高度`h_o`.對提高板的承載力是有利的。框架樑和連粱在豎向荷載作用下樑端彎矩進行調幅加大跨中彎矩,對活荷載的不利分佈影響是有效的措施。
4)梁和板考慮塑性變形內力重分佈及按彈性計算時,在正常使用情況下都不應出現裂縫。
鋼筋混凝土連續梁和框架考慮內力重分佈設計規程》cecs51:93第條規定:經彎矩調整後,構件在使用階段不應出現塑性鉸。
2樓:網友
應該清隱是蘆遲首先按照簡支連續梁計陪正李算內力,然後根據調幅來減小支座副彎矩,增大誇中彎矩,畫出包絡圖…根據彎矩來計算其他內力。
塑性內力重分佈和塑性方法計算一樣嗎
3樓:網友
不一樣,首先,我認為你要明白乙個觀點,不管是塑性內力重分佈還是塑性極限分析方法,二者單從字面上講就是兩個字「塑性」的共性,個人認為,只要是考慮到塑性,一般是區域性構件的分析,對於整體結構來說,區域性構件的塑性分析並不能代表整體,甚至說不能代表絕大部分構件的彈性分析、彈塑性分析。這是前者兩者的共同點。
其次,是弄明白二者的區別只是適用範圍不同。考慮塑性內力重新分佈的分析方法其實是基於彈性分析的再延伸,因為考慮到需要充分發揮結構的潛力,節約材料、施工等原因,所以塑性內力重分佈方法一般適用於超靜定結構設計,注意這裡的範圍是所有的超靜定結構都適用於此方法;而塑性極限分析方法又稱為塑性分析法或者叫極限平衡法,此法主要區域性構件主要用於周邊有梁或者牆支援(這裡就是規定條件)的雙向板的設計,按照滿足塑性極限分析方法的條件(規定的條件)下,經過工程實踐,塑性極限分析方法進行計算和構造簡單很多遊運,也可以保證結構的安全。
最後,是關於雙向板又滿足塑性內力重分佈的超靜定結構的條件,又滿足塑性極限分析方法的規定條件,這個時候如何辦?我個人認為兩種方法的設計都可以用,而且並不矛盾戚肆,此時,塑性內力重分佈的分析高磨轎方法應該是小於塑性極限分析方法的設計,前者較後者偏安全保守些。
計算彎矩m的均布載荷怎麼求?
4樓:網友
運用均布載荷計算彎矩的公式可以簡單認為m=(q*x^2)/2,x是均布載荷的長度。
其來歷是:q*x是作用在結構上的合力f,單位為n,合力的作用點位於載荷作用的中點,故f的力臂為x/2公尺,從而彎矩m=(q*x^2)/2。
算出了彎矩就可以算出相應的變形等。
均布載荷,一般用 q 表示,簡單的說,它就是均勻分佈在結構上的力(載荷),均布載荷作用下各點受到的載荷都相等。其單位一般是牛每公尺,n/m。
有時候也將壓強當作均布載荷。
比如說固支梁受到的重力就是均布載荷,或者物體受到的壓強在壓強作用面上也是均布載荷。
試說明塑性內力重分佈計算方法的特點及其適用範圍。
5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採用內力重分佈的計算方法,可以使結構內力分析和截面的承載力計算協調一致;可以更符合實際地估算構件的承載力和使用階段的變形及裂縫寬度;調低支座彎矩,尤其粗數野是第二支座的彎矩調低後,支座負鋼筋將減少,這對保證支座截面的混凝土澆搗質量非常有利。而且,在設計中考慮塑性內力重分佈的方法,由於利用了塑性鉸出現後的強度儲備,也比用彈性方法設計節省材料,具有很多合理性和優越性,但是也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在正常使用狀態下構件的變形較大,鋼筋應力較高、裂縫寬度也較寬。
因此對下列結構在承載力計算時,不應考慮塑性內力重分佈,而應按彈性理論方法計算其內力:
1) 直接承受動力荷載和重複荷載的結構;
2) 在使用階段不允許有裂縫巖喊畢拿產生或對裂縫開展及變形有嚴格要求的結構;
3) 處於侵蝕環境中的結構;
4) 預應力結構和二次受力的疊合結構;
5) 要求有較高安全儲備的結構。
最大彎矩應力與截面模量的關係
6樓:紫色學習
梁橫截面上最大正應力與最大彎矩成正比,與抗彎截面模量成反比。
彎曲應力,又稱撓曲應力,撓應力或彎應力。
1)受彎構件橫截面上有兩種內力--彎矩和剪力。彎矩m在橫截面上產生正應力;剪力在橫截面上產生剪應力。
2)已知橫截面上的內力,求橫截面上的應力屬於靜不定問題,必須利用變形關係、物理關係和靜力平衡關係。
彎矩產生的正應力是影響強度和剛度的主要因素,故對彎曲正應力進行了較嚴格的推導。剪力產生的剪應力對梁的強度和剛度的影響是次要因素,故對剪應力公式沒作嚴格推導,先假定了剪應力的分佈規律,然後用平衡關係直接求出剪應力的計算公式。
3)梁進行強度計算時,主要是滿足正應力的強度條件。某些特殊情況下,還要校核是否滿足剪應力的強度條件。
4) 根據強度條件表示式,提高構件彎曲強度的主要措施是:減小最大彎矩;提高抗彎截面係數和材料效能。
5)彎曲中心是薄壁截面梁橫彎時,橫截面上剪應力的合力作用點。因此橫彎作用的薄壁截面梁,發生平面彎曲的充要條件是:橫向載荷過彎曲中心和平行於形心主軸。
應用要點。彎曲應力是指法嚮應力的變化分量沿厚度上的變化可以是線性的,也可以是非線性的。其最大值發生在壁厚的表面處,設計時一般取最大值進行強度校核。壁厚的表面達到屈服極限後,仍能繼續提高承載能力,但表面應力不再增加,屈服層由表面向中間擴充套件。
所以在壓力容器中,彎曲應力的危害性要小於相同數值的薄膜應力。
7樓:天下惟工
抗彎截面模量w=彎矩m÷彎曲應力值σ
按塑性內力重分佈考慮,鋼筋混凝土連續樑的破壞標誌是
神級人氏 標誌就是整個樑變成可變體系。截面的應力分佈發生了變化,稱應力發生了重分佈。鋼筋屈服後,在荷載無明顯增加的情況下,截面的變形可以急劇增大,稱出現了 塑性鉸 受拉鉸 鋼筋鉸 由於受拉筋屈服後產生較大塑性變形形成 適筋樑或大偏心受壓構件 鋼筋鉸的轉動能力較大,延性好,是連續樑 板結構中允許出現的...
在土木工程專業中「內力重分佈」與「應力重分佈」有什麼區別
在土木工程專業中 內力重分佈 與 應力重分佈 的區別 含義不同,結構不同。一 含義不同 內力重分佈對應的是結構,應力重分佈對應的是截面。內力重分佈肯定是超靜定結構才可以產生的,靜定結構不存在這個問題。應力重分佈可以是超靜定結構的,也可以是靜定結構的。二 結構不同 內力重分佈一定出現在超靜定結構,而應...
如何計算灌注樁的彎矩設計值,如何計算樁定位筋公式
式 15 即為跨中彎矩計算公式,它適用於圖 a d 所示的四種受力簡圖。基礎採用直徑320mm,長6m的鑽孔灌注樁。鋼筋砼承臺樑,樑高300mm,樑寬 外牆 如何計算樁定位筋公式 加勁箍計算公式為 3.14 d1 2 d1 2 10d 10d為加勁箍單面焊接長度,若採用雙面焊接按5d計算 加勁箍直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