煬帝恃其富饒,奢靡無厭,遂致亡國的意思?
1樓:蝸牛桃夭
上謂黃門睜配侍郎王珪曰:「開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飢乏。是時倉庫盈溢,隋文不蘆激許賑給,乃令百姓逐糧。
比至末年天下儲積得供五十年。煬帝恃其富饒,奢靡無厭,遂致亡國。凡理國者,務積於人,不在盈基倉庫。
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與足?』但使倉庫可備凶年,此外何煩儲蓄!
後嗣若賢,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積倉庫,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選自《貞觀政要。辨興亡第三十四》
譯文:唐太宗對黃門侍郎王珪說:「隋朝開皇十四年遇到大旱,百姓大多忍飢挨餓。
當時國家糧倉貯存甚豐,可是朝廷竟不肯用糧食拯濟災民,下令讓老百姓自己想辦法。隋文帝不愛惜百姓卻吝惜糧食,到了隋朝末年,糧倉貯存的糧食足夠五十年之需。隋煬帝繼承父業,依仗國家富庶,所以揮霍無度,極盡奢侈之能事,終於國破家亡。
對於國君,首要的任務在於含養民生,不在於充實糧倉。古人說:『老百姓不陪早襪富足,國君又怎麼能夠富足呢?
只要倉庫的貯備足以對付災年,再多貯存糧食又有什麼用呢?國君的後代如果賢明,他自然可以保住江山,如果他昏庸,即使糧食滿倉,也只是助長他奢侈浪費的習氣而已,這是國家危亡的原因。」
2樓:小婷尋翡
比至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煬帝恃此富饒,所以奢華無道,遂致滅亡。
煬帝此舉是指
3樓:小麼社會生活說
煬帝此舉是指:開鑿大運渣談河。
隋煬帝修建大運河的工程分4段進行。 隋大業元年三月二十一日隋煬帝「命尚書右丞皇甫議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前後百萬,開通濟渠」。
通濟渠起於洛陽城,西引澗水、洛水入黃河;又從極清(今河南滎陽縣)把水鎮東北周黃河水向東到洋州(今河南開封),再順汴水經商丘,折向東南,接通蘄水,經皖北至淮陰入淮水。第一段工程溝通了洛水、黃河和淮河。
同年,隋揚帝又徵發淮南民十萬開邢溝。 608年2月,再次下「詔發河北諸軍好梁咐百萬穿永友純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深郡」。 611年元月,隋煬帝「敕穿江南河油京日至餘杭,八百餘里」。
這段工程的告竣,全長4000多里的大運河貫通,成為中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隋煬帝修通的大運河北路,也就是從黃河向北通往如今北京地區的永濟渠,為征伐高句麗運送糧草提供了便利。
在古代,陸路運輸並不發達,而且車輛運輸的數量遠比水路要少,費用更高,就是放在今天,大宗商品也儘量選擇水運的方式,而永濟渠的修通,為遠征高句麗的大軍提供了運輸糧草的便利,隨後的唐太宗李世民征伐高句麗也沾了永濟渠不少光,為打敗高句麗奠定了後勤保障的基礎。
也有人會問,為何老提高句麗? 不就是乙個小小的朝鮮半島政權嗎? 恰恰不是,高句麗是雄踞遼東的農耕文明政權,它的威脅非常大。
如果不打敗高句麗,唐朝後期很可能就會面臨類似宋朝面臨的遼、金之威脅。而打敗高句麗,離不開隋煬帝修通的京杭大運河之永濟渠。
乙文言文閱讀答案,閱讀甲乙文言文
閱讀甲乙文言文 小題 毛 草 卑鄙 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妻子 妻子和兒女 或 有時小題 b小題 只求能在亂世中苟且偷生,不謀求在諸侯前揚名做官。分 經常 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小題 諸葛亮 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范仲淹 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小題 ...
文言文練習答案,文言文的練習題及答案
1.c2.歷史事實是曹操外行條件比較差,而在那個封建禮教社會,對人的外貌是非常看中的,朝廷選拔 就就必須在形象上得過關,所以曹操命崔琰 文中的名字錯了 代替。至於追殺來使,是因為不論這個曹操是真是假,都不能說他的不好。另外,據我所知,崔琰也為魏王所殺。如過下面那位仁兄多看一點古書,就知道在古時,容貌...
怙惡不悛文言文答案,怙惡不悛文言文
怙惡不悛文言文 鄭伯進攻陳國,大獲全勝。第二年,鄭伯請求與陳侯和好,陳侯不答應。五父 人名 進諫說 能夠親近仁愛的與鄰國相處的做法,是國家的珍寶,您應該答應鄭國和好的請求。君子說 善不可丟失,惡不可滋長,這說的就是陳恆公吧!滋長了惡而不悔改,馬上就得自取禍害,如果挽救,未必辨得到!尚書 盤庚上 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