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發動戰爭?為什麼現在不能發動戰爭?

2025-07-05 23:55:14 字數 1670 閱讀 9742

1樓:本論

發動戰爭是乙個極端且具有破壞性的行侍攔為,應該被謹慎地考慮和避免。戰爭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員**和財產損失,對社會和經濟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則談枝。

然而,在一些情況下,發動戰爭可能是必要的,例如:

自衛:當國家面臨來自外部的攻擊或威脅時,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可能需要採取武力行動。

改變政治格局:在某些情況下,政治格局可能需要通過武力手段來改變,以促進更好的治理和發展。

總之孫敏,發動戰爭是乙個極端且具有破壞性的行為,應該被慎重地考慮和避免。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通過和平和外交手段解決爭端是更為可取和有利的方式。

2樓: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政治是為由經濟基礎決定的生產力發展服務的。戰爭之利,在於用暴力手段,快速解決用政治/經濟/談判/演變等手段無法或只能緩慢解決的社會經濟矛盾問題。其利在於快速剛性,間接推動軍事科技及相關生產力發展。

其弊端在於因剛性解決,會造成不必要損失,引發新矛盾;用暴力手段,未能盡服人心,為矛盾最終解決留隱患;戰爭沒有必勝之說,存在失敗/拖長等風險;胡讓戰爭沒有不死人的,國家行為的戰爭對個人來說可譁鋒能就是滅頂之災。未來戰爭勝敗,對人類整體生產力都會造成破壞。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亂做晌不可不查也。

兵危戰險,戰爭作為政治鬥爭最終也是最無奈的選擇,用之慎之又慎。

3樓:小小綠芽聊教育

戰爭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引起了國家間、民族間的仇恨;破壞了生態平衡,造成了環境汙染;破壞人類文明;破壞了經濟;給經歷戰爭的人們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心靈創傷。

戰爭集體、集團、組織、派別、國家、**互相使用暴力、攻擊、殺戮等行為,是敵對雙方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領土等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戰鬥。由於觸發戰爭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軍人,因此戰爭亦被視為政治和外交的極端手段。

廣義來說,並非只有人類才有戰爭。螞蟻和黑猩猩等生物也有戰爭行為。戰爭是政治集團之間、民族(部落)之間、國家(聯盟)之間的矛盾最高的鬥爭表現形式,是解決糾紛的最暴力的手段,是在自然界解決問題的辦法手段之一,通常被認為是原始社會才會使用的方法。

為什麼現在不能發動戰爭?

4樓:網友

1、戰爭對乙個國家的經濟帶來毀滅性的破壞,二戰之後,除了美國之外,幾乎所有的國家都面臨重建問題。

2、人口問題,戰爭使國家的人口比例嚴重失調,二戰後的蘇聯男性人口嚴重不足,制約了國家經濟與工業的發展。

3、對人民的影響,戰爭結束後給人民帶來心理上嚴重的創傷,面對家園被毀,生靈塗炭,對於家庭的影響是絕對毀滅性的。

但戰爭也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產生正面影響:

1、經濟影響,一些國家確實能夠利用戰爭發財,但前提是戰火沒有燒進國門內,並且戰爭行為受到了人民的支援(可以把美國在二戰和越戰時期的經濟對比一下)

2、人口影響,戰爭可以消滅大量人口,短期內表面上解決人口問題。

3、資源影響,戰爭勝利者一般都能夠向失敗者索取各種賠償,或者利用戰爭在短期內侵佔資源。

4、人民影響,戰爭能夠在短期內大幅度提高民族凝聚力,提高國家的實力(這也是為什麼總會有xx威脅論)

5、軍事需求永遠存在,而且永遠不可滿足,所以軍工是最大的商業市場,可以促進一些軍事科學發展——而許多軍事科技最終都能轉化為民用科技提高人的生活水平。

總而言之,戰爭的負面影響是絕對的,長期的,深刻的,確定的;而一般情況下其正面影響是短暫的,表面的,相對的,不確定的。

為什麼中國當時對鄰國越南發動戰爭呢

蘇聯唆使越南挑釁中國,中國忍無可忍自衛反擊!首先你對歷史太不瞭解,不是中國對越南發動戰爭,而是越南侵略中國領土,中國才對越自衛反擊作戰 其次,中國為了防止越南侵略勢力再次擴大,才被迫進入越南領土 總而言之,中國對越戰爭是正義的戰爭,是自衛的戰爭 對越自衛還擊戰 資料很多,仔細看看吧。戰爭不是我們發動...

二戰時期日本人為什麼要發動戰爭,二戰時期日本人為什麼要發動戰爭

1931年大日本帝國內軍國主義正趨高漲,帝國 開始策劃如何能夠有效掌控中國領土並且獲取自然資源,進而藉此發展出足夠的實力來掌管亞洲地區。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入侵滿洲,並隨即另外建立作為傀儡政權的滿洲國。此時蔣中正以 先安內,後攘外 迴應日本的入侵行為,繼續剿共戰爭,以便穩定局勢,另一方面則期望國際聯盟...

英法為什麼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為什麼要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上

中國近代史自1840年開始,到1860年二十年間,共發生了兩次鴉片戰爭。這兩次戰爭的標題是我們自己命名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人稱之為 亞羅號戰爭 又稱 英法聯軍戰役 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上說英國人以 亞羅號事件 為藉口,法國人以 西林教案 為由頭,組成聯軍進攻大清朝。祕史,我們的史學家有所隱瞞,誇大其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