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一、象腳鼓。
象腳鼓是傣族古老的民族樂器。因鼓身似象腳而得名,廣泛。象腳鼓還受到克木人的喜愛,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樂器。
二、傣族大鼓。
傣族大鼓由鼓身、鼓皮、鼓圈、鼓卡和鼓棰等部分組成。在怒江下游保山傣族地區稱之為「光弄」,西雙版納傣族地區稱之為「光邊」。另有「兩面鼓」、「雙筒皮鼓」之稱。
三、瑤族長鼓。
因鼓身細長而得名。又稱花鼓。瑤族拍擊膜鳴樂器。瑤語稱郭咚郭、槁。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金秀瑤族自治縣、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及其湘、桂、粵毗鄰之廣大瑤族地區。
四、朝鮮長鼓。
朝鮮族長鼓又稱「杖鼓」。起源於印度的細腰鼓。西元4世紀時,細腰鼓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中原,而後又東傳朝鮮。在我國朝鮮族人民中廣為流傳。
五、壯族蜂鼓。
蜂鼓是流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細腰鼓,其式樣和演奏方法與朝鮮族長鼓相似,兩者同出一源。為壯族的一種古老擊樂。常用於民間歌舞伴奏。
2樓:網友
朝鮮族的長鼓、苗族的銅鼓、新疆地區各少數民族用的手鼓 、傣族用的象腳鼓、蒙古族用的tu jue鼓、蒙古族、滿族、達斡爾等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用的薩滿鼓等等。
民族樂器一共有多少種啊?
3樓:竹林聽雨
民族樂器即中國的獨特樂器,分為以下四類:
一、體鳴樂器。
1) 敲擊體鳴樂器:叮咚、木棍琴、韻板、基諾竹筒、竹筒琴、鑼、噹噹、單打、鎧鑼、銅鼓、三角鐵、魚廣東版、木琴、鋁板琴等。
2)陸體鳴樂器:棒棒、銅鏡、竹梆、竹槓、鈸、布哉、乳鈸、頭鈸、二鈸、小鈸、鐃大鐃、釵、司涅、鑔、小鑔、碰盅、碰鈴、腰鈴、闊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
3)落擊體鳴樂器:樂杵、竹搗筒、竹筒、瑤族竹筒、阿嘎等。
4)搖擊體鳴樂器:連廂棍、薩巴依、熱巴鈴、盤鈴、金剛鈴、瑤鈴、薩滿鈴、晃鈴、串鈴、銅鈴、八寶銅鈴、師刀等。
5) 綜合奏體鳴樂器:竹簧、蹈到、鐵簧、錫伯族鐵簧等。
二、膜鳴樂器。
1)棰擊膜鳴樂器:大鼓、排鼓、壯族的種勞、瑤族大鼓、水族大鼓、水族大鼓、塞吐、略鬥、光攏、贈疆、瑤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豬嘴鼓、姜鼓、戰鼓、扁鼓、八音鼓、書鼓、者如咚、小鼓、太平鼓、日木、環鼓、抬鼓、達瑪、納格拉、達瑪如、建鼓、神鼓、那額、達布林、竹鼓等。
2)拍擊膜鳴樂器:夏爾巴鼓、八角鼓、鈴鼓、達卜、黃泥鼓、長鼓、光亞、光吞等等。
3)混合擊膜鳴樂器:手鼓(俗稱蛇皮鼓)、圓鼓、 邊鼓、雙面鼓、杖鼓、蜂鼓、汪都等。
三、氣鳴樂器。
1) 唇振氣鳴樂器:牛角、銅角、剛洞、海螺、鹿笛、長號、筒欽、鎧筒、布巴等。
2)噪振氣鳴樂器:合歡簫等。
3) 邊稜氣鳴樂器:胡笳、壯笛、乃依、橫笛、排蕭、短簫、筒簫、鼻簫、斯布斯額、鷹笛、骨笛、吐任、直通簫、布利亞、巴葛丟冬、列都、笛朽篥、庫洛、雙管鼻笛、扎令、阿烏、笛者挪、泥哇嗚、狍哨、口笛、壎等。
四、弦鳴樂器。
1)打擊弦鳴樂器:揚琴、竹筒琴、竹琴、鏘等。
2)彈撥絃鳴樂器:古箏、柳琴、阮(大、中、小)、古琴蝶箏、琴伽揶琴、雅託噶、五絃琴、獨絃琴、五絃琵琶、納西琵琶、懷思忽雷、考姆茲、蘇古篤、扎木年、彈布林、賽依吐爾、碧約牛腿琴、獨它爾、喀什熱瓦普、多朗熱瓦普、熱瓦普、巴朗孜庫木、庫木日依、阿肯東布拉、樂隊東布拉、月琴、貴州咸寧彝族布依族月琴、彝族四弦、苗族四弦、侗族大琵琶、侗族中琵琶、侗族小琵琶、其布厄、大三絃、龍頭三絃、彝族小三絃、拉祜族小三絃、僳僳三絃、玎、壯族三絃、垤施三絃、彝族大三絃、彝族中三絃、苗族三絃、天琴、豎箜篌、鳳首箜篌、雙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轉調箜篌、卡龍、 弓琴、達比亞、傣玎、託甫秀爾、東布林、菲特克吶、三線琴等。
民族樂器:長鼓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4樓:影視達人
長鼓常見的有三種,一種是朝鮮族長鼓,另一種是瑤族長鼓,還有一種是福州狼串。朝鮮長鼓主要流行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及其它朝鮮族聚居地區,又名鋒型伏鼓。瑤族長鼓於宋代已流傳,多以燕脂木製作,工藝精細,主要用於舞蹈伴奏。
福州狼串,也稱為福州長鼓,是福建民間傳統打擊樂器,多用於福建民間**。
朝鮮族長鼓,又稱杖鼓、兩杖鼓。流行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漏基裂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鮮族聚居地帶。長鼓為古代細腰鼓的變體。隋唐時期已用於宮廷。
九、十部樂中。鼓身木製,呈圓筒形,兩端粗而中空,中段細而實。全長(70—80釐公尺,鼓面直徑約40釐公尺。兩端鼓腔大小不一,蒙皮也有別。
粗的一端蒙牛皮、馬皮或豬皮,細的一端蒙鹿皮、白色魚皮或狗皮,皮膜以鐵圈為框,由皮條或繩索繃緊並可調節張度。鼓身外塗紅漆。因鼓腔大小和蒙皮薄厚有別,可發出兩種不同音色,粗端為柔和深沉的低音,細端為清脆明亮的高音,一般為四度或五度音程關係,並可根據需要調節音高。
瑤族長鼓,流傳於瑤族地區的細腰鼓,主要用於舞蹈伴奏。早在12世紀的宋代,瑤族人民已能製作長鼓。但不相送、不**,並且寨寨都有。
古時稱為「鐃鼓」或「銃鼓」。明清兩代仍以鐃鼓為名,至今有的瑤寨還將長鼓叫作鐃鼓。
瑤族長鼓製作精細,外形美觀,多以燕脂木製作,鼓身呈一長筒形,長83釐公尺左右,系用一整塊木料車旋而成,中腰較細而實,兩端稍粗麵空,蒙以羊皮或山兔皮。通體彩繪著雲頭、日月、龍鳳、花草或鳥獸等圖飾,油漆色調鮮明,極富民族風格,有的還在鼓的兩端和腰間繫著8個小銅鈴。
狼串又名狼帳、狼杖(狼丈)、福州鼓、福州長鼓、福建長鼓、弄杖、狼鼓、蓬蓬鼓。福建民間傳統打擊樂器,與朝鮮長鼓、壯族蜂鼓一樣都是中國古代細腰鼓類樂器的遺返閉存。多用與閩劇伴奏和福建民間器樂合奏「籠吹」、「福州茶亭十番**」、「漳州南詞」「十全腔」等其他福建民間**。
手鼓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5樓:小王談娛樂
手鼓是新疆的樂器
手鼓是鼓中的乙個大類別,是一種打擊樂器。各地、各民族稱謂不同,製法也稍有差別,其中。
最為典型的維吾爾達卜。在中東和中敏運亞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手鼓樂器。
其中「達卜」是維吾爾、烏孜別克、塔吉克等族的手鼓,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語稱「納格薯灶曼達。
卜」或簡稱「達卜」。
鼓身扁平圓形或八角型,單面蒙羊皮或驢皮,框周圍嵌有若干銅或鐵製小銅鈸,故名。直徑20-
50釐公尺不等。歷史悠久,四至六世紀敦煌北魏壁畫中早已出現。
擴充套件資料:維吾爾族特色民族樂器。
1、都塔爾。
都塔爾」的琴聲渾厚、悠揚,是新疆維吾爾族鍾情的傳統彈絃樂器。它的名字**于波斯語「dutar」,「都」意為「二」,「塔。
2、彈布林。
彈布林是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彈絃樂器。歷史悠久,形制古樸,音色優美,富有獨特的地方風格,常用於獨奏。漢文史籍中,有「丹不。
3、艾捷克。
艾捷克,又名哈爾扎克。起源於維吾爾族民間。流行於新疆的麥蓋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車和庫車等地。
4、手鼓。手鼓是鼓中的乙個大類別,是一種打擊樂器。各地、各民族稱謂不同,製法也稍有差別,其中最為典型的維吾爾達卜。在中東和中亞很多。
5、熱瓦普。
熱瓦普,又稱熱瓦甫、拉瓦波、喇巴卜。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彈絃樂器。流行數拿扮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傳創制於十四世紀。毛拉·
6、彈布林。
彈布林是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彈絃樂器。歷史悠久,形制古樸,音色優美,富有獨特的地方風格,常用於獨奏。漢文史籍中,有「丹不。
7、手鼓。手鼓是鼓中的乙個大類別,是一種打擊樂器。各地、各民族稱謂不同,製法也稍有差別,其中最為典型的維吾爾達卜。在中東和中亞很多。
手鼓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6樓:鹿歌深嶼
手鼓,朝鮮族、滿族混合擊膜鳴樂器段型。
鼓身扁圓形,鼓框木製,有的用多層板條烘烤彎曲定形而成,鼓口直徑釐公尺、鼓邊高釐公尺~4釐兄橘公尺,兩面均蒙以牛皮或羊皮。將皮面預先縫在大於鼓口的圓鐵圈上,鐵圈用粗鉛絲製作,直徑釐公尺,然後在兩鐵圈中穿以繩索,拉緊鐵圈而使鼓皮繃緊。
鼓框一側設有短木柄,柄長9釐公尺、柄徑釐公尺。手鼓鼓面光素無飾,鼓框和短柄均塗以紅漆。鼓棰木製,棰長26釐公尺,棰柄稍粗。
手鼓是鼓樂器的乙個大類別,各個地區、各個民族對手鼓的稱謂不同。例如維吾爾族的手鼓也叫納格曼達卜,簡稱為達卜,這種手鼓的鼓身為扁平圓形或八角形,單面採用蒙羊皮或驢皮。此外在中東、中亞等地區以及烏茲別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也都有手鼓。
手鼓樂器的所屬民族。手鼓是鼓樂器中的乙個大類別,它是一種打擊樂器。而各個地區、各個民族對手鼓的稱謂不同,製作方法也略有差別,其中最典型的是維吾爾族的達卜。
在中東、中亞等地區的很多國家也都有自己的手鼓樂器,而達卜是維吾爾、烏孜別克、塔吉克等族的手鼓,這種手鼓在新疆非常流行。
維吾爾族的手鼓也被稱為「納格曼達卜」,簡稱為羨燃團「達卜」,其手鼓鼓身為扁平圓形或八角型,單面蒙羊皮或驢皮,框周圍嵌有若干銅或鐵製小銅鈸。
我國有哪些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那些少數民族的服裝有特點
我國有56個民族 傣族 維吾爾族 回族 漢族 藏族 蒙古族 彝 族 苗族 壯族 布依族 朝鮮族 滿族 侗族 瑤族 白族 土 家 族 哈 尼 族 哈 薩 克 族 黎 族 僳 僳 族 佤 族 畲 族 高 山 族 拉 祜 族 水 族 東 鄉 族 納 西 族 景 頗 族 柯 爾 克 孜 族 土 族 達 斡 ...
海南省有哪些少數民族,海南有哪些少數民族
汗族為主 黎族 苗族 三亞那還有少數的回族村 海南有哪些少數民族 海南省的居民,分屬漢 黎 苗 回 藏 彝 壯 滿 侗 瑤 白 泰 佤 畲 水 京 土 蒙古 布依 朝鮮 土家 哈尼 僳僳 高山 錫伯 門巴 納西 仫佬 哈薩克 鄂倫春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 苗 回 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
日本少數民族,日本有哪些少數民族?
據說日本就一個少數民族,在日本北海道北部沿海生活著阿伊努族。阿伊努族只有2.5萬人。日本是單一民族國家,全國都是大和民族,沒有少數民族 日本有哪些少數民族?日本的民族構成比較單一,但不能簡單地將其稱作 單一民族國家 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日本列島上除了人們熟知的 大和人 以外,還生存和繁衍著別具民族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