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有哪些,少數民族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2021-03-21 18:32:07 字數 4920 閱讀 6230

1樓:困難解決局

中國這個具有有就歷史的大國,共有56個民族,當然漢族應該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了,那麼大家知道中國有哪些少數民族嗎?少數民族是指多民族國家中除主體民族以外的民族,中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其他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

2樓:欣欣自

1、傣族:拜月

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風俗。每逢中秋節這天,小夥子一清早就帶上火藥槍上山打火雀、野雞,獵取節日野味。姑娘、媳婦們忙著到湖邊、池塘裡抓魚。

他們都忙著準備節日的晚餐。老阿媽則忙著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隻桌角上各放一個糯米圓餅,每個餅上插一炷冷香。

待到月亮從山林上空一升起來,就點燃冷香,全家大小開始「拜月」。然後,對空鳴放火藥槍,以示對英雄巖尖的敬意。最後,全家老小歡樂地圍坐在小方桌旁,品嚐食物,談笑賞月,盡興方散。

2、苗族:跳月

在苗族的古老傳說中,月亮並非是「嫦娥」這樣的女性化身,而是個忠誠憨厚、勤勞勇敢的男性青年。有個年輕美麗的水清姑娘,她拒絕了來自99個州的99個向她求婚的小夥子,深深愛上了月亮。最後,她還經歷了太陽製造的種種磨難,終於和月亮幸福地結合一起。

苗族父老為對他們幸福愛情的懷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著月亮的光輝,跳起苗家歌舞,並把這一風俗稱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尋找心上人,傾吐愛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樣,心地純潔明亮,永結白頭之好。

3、哈尼族:長街宴

長街宴是哈尼族的一種傳統習俗。昂瑪突節是哈尼族人民祭護寨神、拜龍求雨的節日,也是作為莊稼人的哈尼族人們最盛大的節日。節日當天,家家戶戶要做黃糯米、三色蛋、豬、雞、魚、鴨肉、牛肉乾巴、麂子乾巴、肉鬆、花生米、歡心谷舞紅米飯等近40種哈尼族風味的菜餚。

準備好酒,抬到指定的街心擺起來,一家擺一至二桌,家家戶戶桌連桌沿街擺,擺成一條700米多長的街心宴(當地人稱長龍宴或街心酒),這是中國最長的宴席。

4、侗族:偷月亮菜

湖南侗鄉的中秋之夜,流行著一種有趣的「偷月亮菜」風俗。相傳古時候,中秋晚上,月宮裡的仙女要降臨下界,她們把甘露灑遍人間。仙女的甘露是無私的,因此,人們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

侗家給這種風俗,取名為「偷月亮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著花傘,選取自己心愛後生的園圃,去採摘瓜菜,而不會被人看成是「偷盜」。她們還要有意地高聲叫喊:「喂!

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來,她們這是藉助月宮仙女傳遞紅線呢。如果能摘到一個並蒂的瓜果,這表示她們能有幸福的愛情。

5、苗族:踩花山

花山節又叫「踩花山」,是苗族的傳統節日。農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雲南屏邊、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節。「花杆」是踩花山節的重要標誌,一般選擇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樹,扎以鮮花,彩旗。

定花村的人是大家公認的「好心腸的人」。這人必須在節日的第一個早晨,趁太陽出山以前把花杆豎好。

3樓:勾遐思局綾

民族風俗習慣,是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相沿積久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它具體表現在各民族的生產、居住、飲食、服飾、婚姻、喪葬、節慶、娛樂、禮儀、禁忌等方面。

4樓:棟然冒舞

各個民族有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中國有56個民族(還不包括正式認證的少數民族),要了解每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可以在網上搜一搜,或者買一本介紹此類的書來看看。

5樓:我

畲族歷史上畲族人民輾轉遷徙,物質生活尤為簡樸。他們「結廬山谷,誅茅為瓦,編竹為籬,伐荻為戶牖」,聚族而居。一般住茅草房和木結構瓦房。

現在隨著畲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改變,修小樓房的人越來越多。火籠、火塘是畲族人民家庭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由於山區氣候寒冷,嚴冬臘月,一家人都圍坐在火塘邊烤火取暖。

畲族山區,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種植較少,雜糧較多。他們普遍以地瓜米摻上稻米為主食,純米飯只是宴請貴賓時才用,喜食蝦皮、海帶、豆腐等。尤喜飲「米酒」和「麥酒」。

畲族的傳統服飾,斑斕絢麗,豐富多彩。畲族服裝崇尚青藍色,衣料多為自織的麻布。現在畲族男子服裝與漢族無異,而閩東、浙南的部分畲族婦女,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衣領、袖口和右襟多鑲花邊,有穿短褲裹綁腿的習慣。尤其是婦女的髮式與漢族不同。少女喜用紅色絨線與頭髮纏在一起,編成一條長辮子,盤在頭上。

已婚婦女一般都頭戴鳳冠,即用一根細小精製的竹管,外包紅布帕,下懸一條一尺長、一寸寬的紅綾。老、中、青不同年齡的婦女,發間還分別環束黑色、藍色或紅色絨線。冠上飾有一塊圓銀牌,牌上懸著三塊小銀牌;垂在額前,畲族稱 它為龍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鳳冠(傳說中,高辛帝把自己的三公主許配給斬犬戎番王頭有功的盤瓠。

冠上還插一根銀簪,再佩戴上銀項圈、銀鏈、銀手鐲和耳環,顯得格外豔麗奪目。

解放前,畲族婚姻家庭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仍保留著古樸的婚俗。一般同姓不婚,本民族內部的盤、藍、雷、鍾四姓中自相婚配。本來,氏族外婚制是畲族傳統婚俗。

但由於歷代統治者的民族壓近和歧視政策,畲、漢兩族之間嚴禁通婚,曾是畲族內部的一條族規。解放後,隨著民族平等團結政策的執行,畲、漢兩族之間的通婚日益增多。古代,畲族青年男女有自由戀愛的傳統,對歌成婚是畲族先民的習俗。

但隨著封建地主經濟的發展,受到漢族婚姻觀念的影響,到解。放前畲族婚姻的封建買賣包辦現象十分嚴重。解放後被革除,現在畲族青年男女基本上都是自由戀愛,婚姻自主。

喪葬形式是土葬,保留有拾骨重葬習俗。

畲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農曆四月的分龍節、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另外,每年農曆二月十五、七月十

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日。,以上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少數民族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6樓:艾小呆的我

1、布依族「搶龍水」。

當新年鐘聲敲響,「搶龍水」成為村民的盛典。家家戶戶派出的代表守候在村中水井旁,只為能最快搶到第一桶井水,「搶來好運」。

2、蒙古族:除夕吃「手把肉」,象徵著閤家團圓。

手把羊肉,就是挑選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殺,扒皮入鍋,放入佐料,進行蒸煮,因為淨手後吃肉時一手把著肉,一手拿著刀,割、挖、剔、片,把羊骨頭上的肉吃得乾乾淨淨,所以得名「手把羊肉」。

3、傣族:傣歷新年潑水節。

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臺,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視窗,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有助於瞭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

4、 藏族:在藏曆十二月二十九,人們要驅鬼、製作「卡塞」。

在家門口用石灰粉在地上繪出「八瑞相」和「雍仲」等吉祥的圖案。藏曆新年第一天,首先要吃的就是被藏族同胞視為吉祥之物的人蔘果飯,隨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切瑪」、燉牛肉、喝酥油茶,合唱藏歌迎接新年。

5、「剽牛祭天」是獨龍族慶祝卡雀哇的主要方式。

被選中的牛披上毛毯和五彩珠,在祭祀神明之後,兩個獵手持長矛跳舞進場,將手中竹矛猛刺入牛的腋下,人們則手牽手地向牛揮刀舞弓大吼大叫,直到牛倒下。「通過這樣的儀式,獨龍族人民祈禱在新的一年中得到天公神靈的保佑,使幸福降臨人間。」

7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國,春節也是各少數民族人民的風俗節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習俗,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具有各自濃厚的民族獨特風采。

1、藏族

藏族人民過年,是按照自己的歷法過藏曆年。藏曆和漢族農曆相近。藏曆年一般是在漢族春節過後的幾天內來臨的。

在除夕前一天,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把髒水汙物往西邊倒掉,讓那些髒東西跟著太陽落山而除掉,以示辭舊迎新,盼望人丁興旺,萬物生長。

除夕這天,要舉行隆重、盛大的「跳神會」。人們穿著豔麗的服裝,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嗩吶等樂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舊迎新,驅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們喜歡吃的食物是油餅、奶餅、血腸、手抓肉等。

大年初一早晨,婦女們僦先去河邊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徵全家吉祥,健康長壽。接著,家家戶戶都在醒目的紅桌上擺上象徵性的供品「竹素其瑪」。

「竹素其瑪」即是元寶式的長形大彩盆(類似漢族地區的五穀鬥),在一頭裝滿麥粒,另一頭裝滿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點,並在上面插上幾束染了顏色的麥穗和青稞穗,祝望五穀豐登,人畜興旺。

歡樂的人們在擺著「竹素其瑪」的屋子裡,圍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贈獻哈達,盡情唱歌跳舞,慶祝新春。

2、彝族

彝族稱過年為「庫史」。「庫」是年或歲之意。「史」即是「新」。「庫史」就是過新年。每當深山初雪,秋山紅葉,太陽迴歸時,谷黃米熟,莊稼收進糧倉,便到了彝族過年的時候。

彝族一年一度的年節是在農曆十月底,有的地方是把過年日固定在農曆十月三十日為除夕之日,冬月初一為新一年的開始。

舊年若遇有不幸災禍,疾病臨身的,通過過年使人們在精神上得到莫大的依託和安慰。在新舊時日交替的時節,時運轉換,祝賀新禧臨門。以過年時間為界定,一切從新開始,只要開好了頭,時運昌達。

以過年時間為準,隔絕不幸命運於逝去之年。

若過了年,年成不好,多災多難,瘟疫疾病漫延,中途人們要重新過年。讓孩子們手持棍棒為**,向一座搭建在村口的象徵性的魔宮進攻,似為同邪魔進行撕戰,最後孩子們要搗毀魔宮。通過這一舉動,讓人們精神上獲得新的寄託。

3、壯族

分佈在廣西、貴州、雲南、廣東等地區的壯族同胞,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米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群眾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

有的還包制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

4、侗族

貴州、湖南一帶的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

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5、白族

雲南白族同胞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升」的慶祝活動。所謂「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裡裝上火藥,點燃以後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

有的地區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到元宵節,都在進行「拋繡球」活動。凡接不住繡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願允愛情了。

我國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有哪些

我國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有很多,並且具有豐富多樣性,同時各具特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主體民族漢族以外的其餘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下面是其中部分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一 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 布壯 布土 布儂 布雅依 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 僮...

少數民族過節時的風俗,少數民族節日風俗習慣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門忌 藏曆新年從藏曆元月一日開始,十五日結束,持續十五天。潑水節 力量 賽龍舟 賽龍舟是潑水節最精彩的專案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 麥帕雅晚瑪 第三天 舉行。那日,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 瑞麗江邊,龍舟競渡。江上停泊著披綠掛彩的龍船,船上坐著數十名精壯...

我國有哪些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那些少數民族的服裝有特點

我國有56個民族 傣族 維吾爾族 回族 漢族 藏族 蒙古族 彝 族 苗族 壯族 布依族 朝鮮族 滿族 侗族 瑤族 白族 土 家 族 哈 尼 族 哈 薩 克 族 黎 族 僳 僳 族 佤 族 畲 族 高 山 族 拉 祜 族 水 族 東 鄉 族 納 西 族 景 頗 族 柯 爾 克 孜 族 土 族 達 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