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上,項羽不殺劉邦,錯了嗎?

2025-06-14 04:15:08 字數 1309 閱讀 6671

1樓:藹大

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什麼對錯之分,只不過在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角度,不同性格的人所做的決斷及行為不同而已。

1、從項羽本人性格、為人而言,項羽的做法是正確的 。

項羽本身就是個性情豪爽,將信義,但卻有勇無謀、狂妄自大。像鴻門宴這種手段,是項羽所不恥的,內心是比較拒接做這種事的,項羽自信以自己的能力是能夠戰勝劉邦的。

況且當時劉邦的勢力還很弱小,以項羽的強大存在是根本不把劉邦放在眼裡的。如果當時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那他就不是項羽了,自己內心根本就過不去那道坎,也是項羽所不恥的。

所碼猜櫻以,從項羽個人角度來看,不殺劉邦是對的,因為項羽遵從了自己的內心。

2、但從立場角度來看,項羽不殺劉邦卻是錯誤的。

項羽作為一方首領,對敵人的輕敵,對敵人的手軟,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對自己所代表的一方勢力不負責,辜負自己手下信任。

畢竟是在爭奪天下之勢,乙個很好的除掉對手的機會,就這樣白白浪費,優遲叢柔寡斷,心慈手軟。在你死我活的鬥爭中是大忌,就因為項羽在鴻門宴上對劉邦的心慈手軟,導致了追隨項羽的幾十萬將士命喪戰場。導致跟隨項羽的江東子弟客死他鄉,最終連項羽本人也在烏江自刎,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所以,從戰爭立場的鬥爭角度來看,項羽在鴻門宴上不殺劉邦,導致後來自己的失敗,以及幾十萬將士的喪命,又是錯誤的。

3、從項羽手下角度來看,項羽的做法是錯的。

好不容易逮著個機會能弄死劉邦,就因為你項羽將信義,不屑於用這種**段,放過乙個敵人。將來反過來遭到敵人的打擊報復,找誰去?作為手下,是在為首領考慮長遠的問題,可項羽不作為,會寒了手下人的心。

以後誰還用心的跟著你項羽?做事這般優柔寡斷,猶豫不決,將來會還是弟兄們的。所以,從項羽手下角度來看,項羽的做法是錯的。

4、從劉邦角度來看,項羽不殺劉邦的做法絕對是對的。

項羽對劉邦將信義,講正義,不下**,饒了劉邦。讓劉邦最後能一統天下,劉邦一定是很感謝項羽當初的「不殺之恩」,不然後來劉邦也不能一統天下,建立大漢王朝。

所兆亂以,鴻門宴上,項羽不殺劉邦,其實並沒有什麼對錯之分,只是看待問題時所站的立場、角度不同,所產生的對錯而已。

2樓:次元小拾

我認為錯了,因為那是項羽殺劉邦的最好機會,也是他徹底解決自己最大競爭對手的巨集廳彎最好機會,所以我伏孝認為他沒殺劉邦是很可惜蔽悶的一件事。

3樓:感情顧問小鄧

錯了,範戚仔增讓項羽設下鴻門宴的目槐仔亮的就是為了殺掉劉邦,而項羽心存婦人之仁,放走了劉邦,鉛寬沒有除掉禍患,以至於後來垓下之戰劉邦擊敗項羽。

4樓:p小李子

是的。項羽太自大,認為劉邦不足為慮。卻沒想到後面自己會被被劉邦逼到烏江自刎。

鴻門宴項羽滅亡之我見作文,若在鴻門宴上項羽殺死了劉邦,後面會怎樣?(寫600字作文)

對於鴻門宴項羽不殺劉邦的原因卻莫說紛紜,前人對此基本給予否定的態度,視之項羽不聽臣言,狂妄無禮,優柔寡斷,剛愎自用,眼光短淺,有勇無謀。其結論就是項羽頭腦簡單,驕傲自大,所以大意放走了敵手,釀成後患。近年來出現不少學者通過研究當時背景,重新 這個問題,作出不同於傳統的看法。比如學者張志坤在其文 鴻門...

如果在鴻門宴上,項羽殺掉劉邦?項羽會一統天下嗎

秦朝末年,秦失其鹿,天下群起而爭之。曾有人言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有人會說兵不厭詐,只要能達到目的,就可以不擇手段,畢竟無毒不丈夫。但是我們也可以從這個地方看出劉邦的性格特點,這也能反應他後來對那些開國功臣做的事。只要是阻擋或者妨礙到他的皇位了,那麼他就可以不擇手段的對付那些他曾經稱兄道弟的流過血擋...

高一語文必修一課文《鴻門宴》《鴻門宴》中劉邦項羽兩個集團中分別有哪些人

劉邦 善於應變 善於用人 善於拉攏 大膽 能曲能伸 堅決果斷項羽 易怒 善變 率直 優柔寡斷 政治無知 自大輕敵 剛愎自用。這兩個人物是兩個鮮明的對立面。劉邦在其中是以一個堪稱完美的政治家形象出現的,而項羽這個 西楚霸王 在此文中卻成為了一個政治無知的典型形象。在現實生活中,只有向劉邦那樣能夠臨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