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讀書作者一知半解的讀 三國演義 是正確的嗎

2025-06-04 20:35:18 字數 2056 閱讀 3915

1樓:影子分享休閒娛樂

《憶讀書》作者一知半解的讀《三國演義》不是正確的。

根據原文作者的描述,作者拿起一本《三國演義》來,自己一知半解地讀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從作者的描述中,可以得知,作者看懂了,而且是越看越懂,並不是一知半解。

憶讀書》是冰心。

原名謝婉瑩。

所著的文章,在整篇文章中,作者完全是對自己親身經歷的講述,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跟隨作者成長,直到文章結尾得出結論:「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娓娓道來之語,如心底之泉水,緩緩流進了學生的心中,讓讀者終身難忘。

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作者開篇點題,引出讀書的嫌悔基話題。

第二部分 (第2自然段-第8自然段):作者回憶讀書經歷,點出讀書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第四部分 (第11自然段-第12自然段):作者總結全文,告訴我們「讀書好」,要「多讀書,讀好書」。

課文主題:

本文作者回憶了自己的讀書經歷,表達了熱愛讀書、以讀書為樂的情感以及對讀書的認識,告訴青少年「讀書好」,勉勵青少年「多讀書,讀好書」。

2樓:網友

是,因為作者最後越看越明白,所以是個好方法。

憶讀書中哪句是作者對三國演義書籍的評價

3樓:網友

一、津津有味 [ jīn jīn yǒu wèi ]

釋缺裂義:津津:興趣濃厚的樣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談得很有興趣。

出處: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話是這樣說,可是談起理論,許寧還是一套套地向道靜談得津津有味,頭頭是道。」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二、栩栩如生 [ xǔ xǔ rú shēng ]

釋義:形容藝術形象非常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

出處: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茫茫然周也。」

白話譯文: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莊子·齊物論》:「莊周作了一場夢,夢見自己變成乙隻美麗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自覺得非常快活得意,簡直忘記了世界還有莊周這麼乙個人。」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在《憶讀書》這篇文章,依據文章內容,說一說作者小時候讀《三國演義》為什麼會哭?

4樓:秘和洽巨集如

1第一次。

讀到關於死了。

哭了一場。第二次讀到諸葛亮死了。

又哭了一場。

2雖然因為作者要湊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強強湊了108人的數目,但我覺得也比沒有人物特性的《蕩寇志》強多了。

3因為作者從小就崇拜岳飛。

並且很喜歡古典詩詞。

而《滿江紅》則成為了他印象極為深刻的。

也可能是滿江紅相信只要是國人讀了。

一定會熱血沸騰的。

4作者認為讀書是他生命最大的快樂。

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我覺得讀書能陶冶我們的情操。

提高我們的文化素質。

是每天必須的。

5讀書能帶給我們許多的好處。

我們一定要多讀對自己有益的書籍。

讀了憶讀書,三國演義文章什麼情況下可以一知半解地讀,什麼情況下需要細細咀

5樓:

摘要。優秀的文學作品或內涵較深、經得起推敲的文章。細讀多思,反覆琢磨,反覆討論,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瞭解於心,以便吸取精華。

讀了憶讀書,三國演義文章什麼情況下可以一知半解地讀,什麼情況下需要細細咀。

一知半解的讀,閱讀時可以隨便翻翻,略觀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評論的關鍵性語句,弄清主要觀點,瞭解主要事實或典型事例。而這一部分內容經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所以重點看標題,開頭和結尾,就能大致瞭解,達到閱讀目的。

優秀的文學作品或內涵較深、經得起推敲的文章。細讀多思,反覆琢磨,反覆討論,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瞭解於心,以便吸取精華。

三國演義作者簡介,三國演義的作者介紹

羅貫中,名本,別號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詳。太原清源人 今太原市清徐縣 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羅仲祥後唐時仕青州 即今清徐 後因原籍水災且路遠途遙。落籍太原清源,遷居城西白馬山 今白石溝 寺溝村。其父羅錦生有六子,貫中行居第二。人家羅貫中可厲害了,活到了50歲就死了 羅貫中 三國演義 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誰?簡介,三國演義作者簡介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但是並不是他原創的,而是將民間流傳的關於三國的故事,並更具正史,揣摩言辭等等,重新編撰而成的一部章回體 在裡面加入了自己的思想觀念等等。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他將民間流傳的關於三國的故事,並根據正史,揣摩言辭等等,重新編撰而成的一本完成的章回體 羅貫中 元末明初 ...

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二十頁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 呂布歸順,董卓更加飛揚跋扈,自行廢掉少帝,另立九歲的陳留王為帝,並改元初平,自任相國,專權朝野,捏造罪名殺死廢帝。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只會垂淚嘆息。有英雄豪傑行刺董卓失敗,曹操挺身而出,佩著司徒王允借給的七星寶刀來到相府,進入董卓所住小閣,見呂布侍立於旁,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