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直播,普通人是否也有機會登上空間站?

2025-05-27 02:00:16 字數 3578 閱讀 5915

1樓:肖靈秋桐

我覺得這件事不可能,但是如果想要實現,肯定還需要更高的技術支援。

2樓:帳號已登出

可能有機會的,根據相關人員的說法在10年內會實現這個技術的,而且現在三個太空人在空間站出差了5個月,他們已經順利的返喊裂回了,茄知這樣的話代表這種技鄭納閉術是非常不錯的。

3樓:曉娟學姐

沒機會。生活中肯定是需要鍛鍊的也會有很多嚴格的鍛鍊。普通人上去的話肯定會受不了。身體也會出現異樣。

4樓:生活達人徐胖妞

普通人也是有機會能夠登上空間站的,但是在此之前要經過很嚴格的培訓和篩選才可以。

5樓:小長學姐

普通人在沒有經過訓練的情況下是不能登上空間站的,你的身體可能就不符合相應的要求。

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直播,我們普通人也有可能去到空間站嗎?

6樓:阿軍侃社會

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直播,隨著直播進行,我們感受到偉大祖國強大同時,也對空間站產生好奇,也想要向英雄航天員一樣,感受下太空的美麗。作為一名普通人,想要在短時間內去往空間站,是一件不符合實際事情;隨著時間流逝,科技不斷向前發展,普通人去往空間站,將不再是夢想。

人類從誕生以來,都有乙個飛天夢。歷經上千年發展,這一飛天夢終於實現。當下空間站中,只能夠由經過嚴格選拔,並通過專業訓練太空人前往。

對普通人能否去空間站這一問題,個人存有下面兩個看法。

能夠進入空間站太空人,都是我們心目中英雄。這些英雄獲得榮譽背後,有著艱辛付出,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成為一名太空人。

普通人並不能承受空間艙執行時候,給身體帶來負擔和壓力。在這樣情況下,極容易出現生命危險。太空人經過專業訓練,加上身體素質過硬,才能夠承擔這一光榮任務。

因此在短時間內,我們國家空間站,還不具備普通人「出差」能力。普通人身體條件不允許,這是為了我們安全與健康考慮。

航天技術在不斷向前發展,我們國家航天事業起步較晚,但發展卻非常迅速。伴隨著航天技術不斷發展,進入太空出差太空人,也會慢慢變得輕鬆愉悅。當航天技術發展到,我們可以像坐飛機一樣便捷時候,也就迎來了普通人上空間站出差機會。

我相信這一天距離我們並不遙遠,未來的國家航天技術越來越強大,科技也會越來越發達,普通人也將有機會在太空漫步,期待這一天到來!

7樓:帳號已登出

是非常有可能的,現在的航天技術發展都是非常不錯的,空間站的工作人員越來越多了,在未來的時候很有可能會讓普通人上去的。

8樓:建慧學姐

肯定是不行的,對乙個人的身體有著很大的要求,生活中也會經常的去培訓和訓練,有著非常強的身體素質。

9樓:慧心學長

普通人也有可能去到空間站,但是需要經過特別多的努力,以及條條關卡的限制。

震撼釋出: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普通人有希望去空間站嗎?

10樓:謝密說娛樂

震撼釋出: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普通人有希望去空間站嗎?國際空間站就是太空人駐守進行科學實驗的平臺,但要達到普通人也能隨意去太空居住,再過40年恐怕也還不夠。

人類載人航天已經接近60年的歷史了,所有這60年的時間內人類一直向走出地球走向宇宙,所以不斷地改進火箭等運載裝置的運載能力,從在太空待數小時到數天乃至現在最長的2年半左右,目前的所有航天專案和太空動物實驗已經表明,人類在太空中住兩年問題不大,歷史上已經有數名在太空中居住時間接近這個數字的,至少有2名太空人在太空待了2年以上。

不過微重力環境依然對人體存在著某些損傷,會使人的表觀遺傳改變,太空人在未來罹患癌症或者自身免疫疾病的幾率增加,也促使骨骼肌肉的萎縮,回到地球上需要經歷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重新適應地球的重力環境,更嚴重的是微重力環境中靜脈血可能倒流,導致太空人頸動脈血栓發生頻率增加。對人類在太空居住影響最大的是太空微重力環境對哺乳動物的胚胎髮育有致命影響,目前只有我國實現過老鼠的受精卵在太空中的初期發育,是實踐十號科學載荷達成的成就。

綜上,現在人類在太空短時間居住是可以的,但是長期的居住肯定是有影響的,不過單純題主的問題的話,人類是可以在太空居住的,只是暫時一些技術問題無法解決鬧腔姿,還不清楚微重力環境對人體的所有損傷,這個問題不解決人類就不能永久地居住在太空。解決的辦法說起來也簡單,就是製造乙個體積較大而且能夠憑藉旋轉,用離心力模擬地球重力的大型航天裝置,這種航天裝置的原理簡單,但是建造卻十分麻煩,以現代航天裝置的運載能力建造那麼乙個龐大的太空飛行器基本是任一單一國家都難以承受的,美國挑頭建設了國際空間站,總花費1000多億美元,美國自然不會當這個冤大頭,聯合了一二十個國家共同投資研發才建成了空間站。按照目前的火箭運載能力,也只能用大量的發射在太空組裝大型飛船,不可能在地球建造然後一步到位直接發射出去。

按以往航天技術的發展來看,要達到那種成就,可能不是短短的圓晌20年可以完成的,100年也說不定,靠現在以化石能源為動力的火箭非常吃力,而到了可以實現的時候這樣的裝置也只能是特殊的人才才有機會進入居住並工作的,普通人要想住在太空,沒幾百年可能都不現實。飛機已經誕生100多年了,可是現在能經常乘坐飛機出行的仍只是極少數的人類,航天也是一樣的,要完全普及民用液絕,不知道需要多久。

11樓:網友

有的叢臘。我國的科技越發地發達,且航空事業也越發地紅火了,就算是這個年代,去不了滲型滑,下乙個年代租如或者再下乙個年代,應該能去的。

12樓:雨露水火

在我看來,一切皆有可能。做人乙個普通人也應該擁有個遊肆夢想,者胡夢想萬一就實現了呢,如今的祖國是多麼的神嫌轎強大,我依舊是抱有希望的。

13樓:生命ost回眸

從目前的技術來看普通人是去不了的。不過等到未來技術更加發達的時候,普通人就有希望去了。

中國空間站還有人嗎

14樓:派派的社會

截至2023年6月11日,中國空間站有人。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將進駐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實現「太空會師」,並在太空駐留6個月。

自「神五」成功發射以來,現役航天員第1批9人和第2批7人已經全部實現飛天。至神舟十六號發射,前兩批一共16名航天員中,已有13名航天員進入過空間站工作,僅有敬豎楊利偉、劉旺與張曉光3人沒進空間站。

在空間站運營階段,將由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組成,航天飛行工程租賀師主要負責直接操縱、管理太空飛行器,以及開展相關技術試驗。載荷專家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名教授,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而航天駕駛員則主要由有經驗的航天員弊稿派負責。

中國空間站的任務目標:

空間站擬按長期載3人狀態設計,運營階段每半年由載人飛船實施人員輪換,而初期將採用人員間斷訪問方式。載人空間站建成後,將成為中國空間科學和新技術研究實驗的重要基地,在軌運營10年以上。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初期將建造三個艙段,包括乙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每個規模20多噸。基本構型為t字形,核心艙居中,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分別連線於兩側。中國空間站具備開展能力,可根據科學研究的需要增加新的艙段,擴充套件規模和應用能力。

震撼釋出 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普通人有希望去空間站嗎?

震撼釋出 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普通人有希望去空間站嗎?國際空間站就是太空人駐守進行科學實驗的平臺,但要達到普通人也能隨意去太空居住,再過年恐怕也還不夠。人類載人航天已經接近年的歷史了,所有這年的時間內人類一直向走出地球走向宇宙,所以不斷地改進火箭等運載裝置的運載能力,從在太空待數小時到數天乃至現在...

中國的空間站有人嗎?中國的空間站叫什麼?

年月,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完成在軌測試驗證。月日晚,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這是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的第一次應用性飛行。月日時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此後。月日時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月...

閃亮「中國星」,中國空間站穿過北斗七星,這一幕的背後付出了多少努力?

引言 每當談起中國的航天事業,但凡是中國人,內心都會公升起濃濃的自信做早心和自豪感。閃亮的中國星,這一幕後的背春胡或後付出了多少的努力,答案是不想而知的。這背後是無數科研人員以及無數 工作人員和中國人民的默默付出。一 的英明決策。中國航空事業之所以扒伍如此成功,其根本離不開當朝 的大力支援。黨和國家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