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勞動仲裁,如何勞動仲裁

2023-06-21 15:10:04 字數 4709 閱讀 8017

1樓:彭宗輝

勞動仲裁的方法如下:

1、爭議發生後一年內申請仲裁,遞交仲裁申訴書;

2、仲裁委員會收到申訴書之日起五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

3、仲裁庭**五日前書面通知雙方當事人;

4、**,明確請求,答辯,調查事實,舉證質證,辯論,陳述;

5、調解;6、調解不成,裁決;

7、不服裁決起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條。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收到仲裁申請之日起五日內,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受理,並通知申請人;認為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不予受理,並說明理由。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申請勞動仲裁的條件有哪些。

1、申請仲裁人應為勞動爭議的當事人;

2、當事人申請仲裁的事項是與勞動權利義務有關的勞動爭議;

3、當事人應在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受侵害之日起一年內申請仲裁;

4、當事人應向有管轄權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2樓:勞動法諮詢師韓飛

勞動仲裁就是勞動者打官司的第一步程式。

1、發生勞動爭議,必須先申請勞動仲裁,對於勞動仲裁裁決結果不滿意的才可以起訴到法院。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一般在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內),2、仲裁立案時需攜帶:仲裁申請書2份,申請人身份證影印件1份,相關證據影印件和證據清單2份,大部分地區還要求提交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資訊;

3、提交材料齊全後,5個工作日仲裁委給予立案(給申請人出具案件受理通知書),然後通知雙方**時間,進行**審理。庭審之後對雙方進行調解(**前也許會進行調解),調解不成仲裁委下達裁決書。勞動仲裁一般立案後60天內結案;對於裁決書不服,勞動者或用人單位在收到裁決書15天內可以起訴到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

4、可以不請當地律師**,請專業人士提供遠端指導服務並**勞動仲裁申請書、證據清單等法律文書。並且申請勞動仲裁期間,不耽誤勞動者去新單位工作。

5、法律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係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髮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四十三條 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應當自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四十五日內結束。案情複雜需要延期的,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批准,可以延期並書面通知當事人,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時,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裁決。

如何勞動仲裁

3樓:崔靜

法律分析:勞動仲裁按以下程式進行:一、提交申請書;二、仲裁受理;三、**審理;四、仲裁調解;五、仲裁裁決。

勞動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係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髮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係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係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係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4樓:徐昕律師

一、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申請人申請仲裁應當向勞動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仲裁委員會提交書面仲裁申請,並按照被申請人人數提交副本。

仲裁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1)勞動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2)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理由;

3)證據和證據**、證人姓名和住所。

書寫仲裁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二、勞動仲裁流程

提交申請書:當事人申請仲裁,應當提交書面仲裁申請書,並按照被申請人數提交副本。

仲裁委員會應當自收到仲裁申請之日起五日內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仲裁委員會決定受理的,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五日內將申訴書副本送達被申請人。決定不予受理的,應當說明理由。

**審理:仲裁庭應當於**的五日前,將**日期、地點書面通知雙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對申請人按照撤訴自理,對被申請人可以做缺席裁決。

仲裁調解:仲裁庭處理勞動爭議應當先行調解,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促使當事人雙方自願達成協議。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根據協議內容製作調解書,調解書自送達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調解未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及時裁決。

仲裁裁決: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應當自勞動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四十五日內結束。案情複雜需要延期的,經批准可以延期並書面通知當事人,延長期限不超過十五日。

仲裁庭裁決後應當製作仲裁書送達雙方當事人。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5樓:上海法和

法律分析勞動仲裁按以下程式進行:一、爭議一方提交申請書包含個人資訊,請求的事實理由,證據和證人資訊;二、受理仲裁申請後,在五日內將仲裁申請書副本送達被申請人;三、**五日前,將**日期、地點書面通知雙方當事人;四、應當先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製作調解書;五、調解不成的,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員工索要經濟補償金、但是公司已經更名更換法人、以更換後的名字和法人申請勞動仲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十七條 法人合併的,其權利和義務由合併後的法人享有和承擔。法人分立的,其權利和義務由分立後的法人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但是債權人和債務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八十四條 用人單位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期限改正。社會保險費徵繳暫行條例規定,用人單位逾期拒不繳納社會保險費、滯納金的,由勞動保障部門或者稅務機關申請法院依法強制繳納。

如何勞動仲裁

6樓:李律師公益說法

一、如何勞動仲裁,流程是怎麼樣的?

申請勞動仲裁一般是需要去當地的勞動仲裁院委員會申請。

1、勞動保障當事人提出仲裁的,應當從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

2、仲裁委員會應當自收到申訴之日起五日內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決定。受理的,應當由作出決定之日起五日內,將申請書副本送達被申請人,並組成仲裁庭,決定不予受理的,應當書面作出不予受理通知,說明不予受理的理由。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申請書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交答辯書及相關證據。

被訴人沒有按時提交或不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案件審理。

3、仲裁庭應當於**五日前,將**時間、地點的書面通知送達當事人。當事人收到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對申請人按撤訴處理,被申請人可以缺席裁決。

4、仲裁庭處理勞動爭議案件,應當自組成仲裁庭之日起四十五日內結案,案情複雜確需延期的,經報仲裁委員會批准,可以適當延期,但不得超過十五日。

5、仲裁庭處理勞動爭議應先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根據協議內容製作調解書,調解書自送達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個人怎麼申請勞動仲裁,個人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補充回答 1 需要收集的證據 應是能證明你是該單位員工 你工資多少。可以是你工作前後的登記表 和老闆協商工資時的錄音或證人證言 我的工作證或上崗卡 工友證明等。2 吃飯的登記記錄?能證明你是企業員工?不太清楚這記錄上的登記內容是什麼,是公司內部食堂的飯票還是單位內部吃飯賒賬記錄?如果是,還可以用。如...

如何進行異地勞動仲裁,如何申請異地勞動仲裁?

仲裁需要在公司註冊地或工作履行地,進行申請。遞交申請書和 審理當天,如果當事人不能去可由 律師出庭,遞交證據資料的時候可快遞。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仲裁管轄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負責管轄本區域內發生的勞動爭議。勞動爭議由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雙方當事人分別向勞動合...

勞動關係仲裁問題,關於勞動仲裁時的勞動關係確認問題

你好!一 請首先確定勞動關係 根據2005年5月25日勞社部發 2005 12號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係有關事項的通知 全文如下 各省 自治區 直轄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廳 局 近一個時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簽訂勞動合同,發生勞動爭議時因雙方勞動關係難以確定,致使勞動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