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善政與今天的法治有什麼區別

2023-05-22 01:45:09 字數 1297 閱讀 5687

1樓:匿名使用者

區別很多,重要的一點是。

儒家認為人性本善。

儒家倡導「以德服人」的治國方略。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同時儒家否認社會是公平的,「名位不同,禮亦異數」他們認為人有智愚之別,應有貴賤上下之分,而貴賤上下決定每一個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和行為。如何維持這樣的社會秩序?「政者,正也。

君為正,則百姓從政矣。君之所為,百姓之所從也。君所不為,百姓何從。

禮記。哀公問》所以孟子認為「惟仁者宜在高位」,並要求為政者「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由此「治天下可運於掌上」。

如今的社會主義法治 是建立在人性本惡的基礎之上。

道德是一種軟約束,依賴的是人的自覺及良心,是一種自律性的東西,其功能是為了揚善;而法律則是一種硬約束,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後盾,其功能是為了制惡。兩者雖因用力方向不同,但共同維繫著社會的穩定,但畢竟由於各自本質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不能互相代替。一旦道德代替了法律,這樣勢必引起疏於立法的建設,而不利於法律制度的健全。

2樓:凌空一羽·公羊

善政可以說是人治,就是憑統治者個人高尚的道德進行管理;法治是要依據法律,以法律為準繩天下人都遵守。

善治是一種理想的全憑統治者主觀的狀態,而法治則擺脫了主觀的限制,成為客觀的準則。

3樓:匿名使用者

善政追求的賢君,二法制依靠的是制度。

4樓:杉畸

區別大了,善政本質上還是人治。

孟子認為人性善惡與社會治亂有何關係

5樓:東吳孫休

孟子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他的「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相對(梁啟超認為孟子的「性善論」強調了教育的可能性,荀子的「性惡論」強調了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論」是孟子談人生和談政治的理論根據,在他的思想體系中是一箇中心環節。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告子上》)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盡心上》)

孟子的性善論只說性善,南宋朱熹補充為「人之初,性本善」,明代王陽明繼承並發展出「良知學說」,當代學者傅佩榮提出「性向善」。

孟子以「性善論」作為人們修養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論根據,認為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的要求源於人的本性本心,有倫理學意義,同時「性善論」認為通過學習人人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君子,又強調了教育的可能性,具有很大的的教育意義。

孟子的典故,與孟子有關的故事有哪些?

一 孟母三遷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去逝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孟子的母親對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視,管束甚嚴,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為賢。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 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 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孟子的...

明朝通政使是什麼樣的職位,和布政使有什麼區別

明朝通政使是通政使司的長官,負責呈轉封駁內外奏章和引見臣民之言。與布政使的區別 1 官位不同 通政使為正三品官職,而布政使則是從二品官職,官位比通政使更高。2 官職不同 通政使職掌呈轉 封駁內外奏章和引見臣民之言事者等事宜,並參預大政 大獄之會議及會推文武 而布政使則是一級行政區最高行政長官,掌管一...

什麼才是真正的善和惡?什麼是善與惡

什麼是真正的善?什麼又是真正的惡?簡單說為別人著想就是善,為自己著想就是惡 也就是自私 善事 做某做事之前,發自內心的 也就是真誠心 想幫助別人 並且好心理準備 哪怕付出自己的時間 精力 錢財等 正在幫別的時候,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 要有智慧的去做,比如說 不能為了幫a,而間接使b受到了傷害 做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