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曹軍的損失情況如何,掛掉的將領又有多少

2023-02-10 05:40:12 字數 4206 閱讀 9180

1樓:守望者十三世

號稱的八十三萬大軍幾乎被燒光 有頭有臉的大將在戰時沒什麼損失 死的幾個都是袁紹那裡投降過來的沒什麼名氣的將領 還有蔡中蔡和這種鼠輩 倒是開戰之前被周瑜用計弄死了蔡瑁 張允

2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種說法,說是北方的士兵初到南方獲病了,而且是很厲害的傳染病,因此才被孫劉聯軍打敗,試想想如果沒病的話有怎會被孫劉打敗,即使敗了,像徐晃,等等大將都沒死。。。

3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說曹軍一共83萬,是誇大了的,不合符歷史,實際上曹軍24萬(青州兵16萬,荊州水軍8萬),燒死淹死病死的大半,剩下的也逃逸了,24萬可以說全軍覆沒

而孫劉聯軍才5萬左右(孫權軍為3萬,劉備軍為2萬)

赤壁之戰中,曹軍有哪些將領戰死,損失多少軍隊

4樓:匿名使用者

書上說的80萬大軍不過是子虛烏有,那時曹操全部總兵力才多少,他在赤壁之戰中用的都是荊州的降將和兵,他可以說是沒死一兵一卒,因為荊州他是不費一兵一卒到手。

5樓:匿名使用者

沒死大將,死的都是沒名的。

赤壁之戰裡曹軍有多少人?

6樓:匿名使用者

赤壁之戰裡曹軍有十萬到二十萬人。

赤壁之戰雙方兵力考證:

曹操方面,《三國志·吳主傳》注引的《江表傳》裡記載曹操赤壁之戰之前有給孫權一封書信,信中稱曹軍有八十萬,《周瑜傳》中記載曹操佔據荊州後,得到水、陸軍數十萬,具體數目不詳。周瑜在對孫權將曹操的兵力估到二十多萬。孫吳鼓吹曲《伐烏林》則記載曹操「舟車十萬」。

聯軍方面,孫權調給周瑜兵馬三萬,諸葛亮在勸說孫權抗曹時說劉備有兵馬二萬人。 所以,赤壁之戰雙方實際交戰兵力,孫劉聯軍最多五萬人,曹操有十萬到二十萬人,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

7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80萬,是20多萬。80萬隻是曹操給孫權的威脅信裡寫的數量,真實兵力只有20多萬。

曹操討伐劉表時發兵是10餘萬人(見《三國志》),劉表不戰而降,劉表的兵力是「甲兵十萬」,所以曹操討伐劉表結束後開始的赤壁之戰的兵力總和就是20多萬。

赤壁之戰雙方實際參戰兵力:

a、曹操給孫權的信說:「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這個八十萬當然是誇張的說法,而周瑜所分析的二十

三、四萬的數量是比較接近事實的。

《三國志·周瑜傳》記載:曹公入荊州,劉琮舉眾降,曹公得其水軍,船步兵數十萬。

這個「數十萬」,筆者的理解是二十萬以上。

同時還有僕從國的部分兵力:《三國志·曹操傳》記載:益州牧劉璋始受徵役,遣兵給軍。

《三國志·劉璋傳》記載:璋復遣別駕從事蜀郡張肅送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肅為廣漢太守。

b、這個時期劉備的兵力可以參考《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語:「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

但這個說法明顯是為了同盟提高自己的身份,獲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小。

《三國志·魯肅傳引吳書》記載魯肅語:始與豫州觀於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

連「一校」兵都不夠,可見當時劉備確實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江表傳》記載:劉備「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肯系瑜,蓋為進退之計也。」

那麼劉備的兵力籠統來說就是最多一萬人。

c、孫權給周瑜的兵力倒是有明確記載:《三國志·周瑜傳》記載:「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

《江表傳》記載孫權語: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船糧戰具俱辦,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

也就是說,赤壁之戰是曹操的二十多萬大軍對孫劉聯軍不足五萬人。

8樓:

其實是8萬人,曹操8萬精兵.劉備3千,孫權6千,一個兵至少要十個百姓,要多少人搞後勤,是人就得吃喝拉噻,畢竟不是遊戲

9樓:沙淘浪大

號稱八十萬,其實不過十五萬,

10樓:都市步兵隊

27/28萬 不多 嚇唬孫權的

11樓:承諾幸福

83萬。或者100萬。

12樓:刺客人是

不是80萬 應是20餘萬。

赤壁之戰雙方真實兵力是多少?

赤壁之戰中曹軍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

13樓:匿名使用者

就赤壁之戰的情勢來看,曹操方面勢力最強,擁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超過其他地主集團,在政治上,他把漢獻帝掌握在手中,可以「挾天子以徵四方」,在軍事上,有銳不可擋之勢,曹軍直指東吳,又具「水陸俱下」,主動進攻,處於優勢地位。但由於主觀指導失誤,吃了敗仗。孫權、劉備方面人少勢弱,是被動的防禦,處於劣勢,他們在政治上結成聯盟,軍事上協力並進,戰術上週密準備,由於主觀指導正確終於化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進而戰勝了勁敵曹操。

曹操雖則在兵力上佔絕對優勢,但有多種不利因索:一是北方有馬超、韓遂為後患,二是自己善於陸戰,卻到南方末與水兵交鋒,北方戰士不習水戰。三是長途跋涉,士兵水土不服,軍中瘟疫橫行。

四新降服的劉表舊部人心不定。而孫、劉聯軍抓住時機,憑藉長江天險,以逸待勞,發揮自己的長處,開闢水上戰爭,周瑜、劉備等將軍,團結一致,全軍上下士氣高昂,拼死一戰。曹軍面臨這樣的強敵,加之主觀指導失誤,曹操的失敗,在預料之中。

14樓:菅軼

赤壁之戰發生於東漢末,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 曹操消滅了袁紹,統一了北方以後,揮師南下,想趁勢統一全國,當時依附劉表的劉備已失去靠山,孫權實力也不強,在諸葛亮、魯肅等人的謀劃下,孫權決定結成聯盟,調集了3萬軍隊,共同對抗曹操的十幾萬大軍。曹操在兵力上雖然佔絕對優勢,但這次戰役的結果,卻以曹操的失敗而告終。

在這次戰役中,曹操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筆者認為有其主、客觀原因: 一、從主觀原因來看,有兩點:

1、主觀指導失誤。曹操認識到北方士兵不善於打水仗戰,特意用鐵索將戰船順次聯接起來。這時,周瑜讓黃蓋假裝投降,帶著一艘裝滿油、柴的小船順風駛向曹營,乘機縱火燒燬了曹軍的戰船和營寨,曹軍一敗塗地,曹操也被燒得落荒而逃。

由於主觀指導失誤,反而為東吳用「火攻」創造極為有利的條件。用「火攻」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東風二是戰船連環排上。

曹軍認為數九天東風不可能從天而降。他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沒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 2、驕傲自滿。

曹操是我國封建社會中一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在官渡之戰中,曾經以萬劣勢兵力,打敗了擁有十萬兵力強敵袁紹,而在這次戰爭中,他自己具有強大的兵力反而打了敗仗。這是有其主觀原因的,那就是由於他在一連串勝利之後,驕傲起來,他在降劉琮、追劉備時,曾拍手歡呼「天下已定」。

他根本不把孫權放在眼裡,以為只要一封「降迫書」就會使東吳就範。正是因為勝利衝昏了頭腦。他只看到自己的有利條件,看不到自己的不利因素;只看到對方的弱點,看不到對方的長處。

這個歷史教訓,值得引以為戒。 ***在《中國革命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裡都提到了這次戰役。他說,「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影響到優勢、劣勢和主動、被動的變化」。

這一戰役就非常主動地表明瞭這點。就赤壁之戰前的情勢來看,曹操方面勢力最強,擁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超過其他地主集團,在政治上,他把漢獻帝掌握在手中,可以「挾天子以徵四方」,在軍事上,有銳不可擋之勢,曹軍直指東吳,又具「水陸俱下」,主動進攻,處於優勢地位。但由於主觀指導失誤,吃了敗仗。

孫權、劉備方面人少勢弱,是被動的防禦,處於劣勢,他們在政治上結成聯盟,軍事上協力並進,戰術上週密準備,由於主觀指導正確終於化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進而戰勝了勁敵曹操。 二、從客觀原因方面來看: 曹操雖則在兵力上佔絕對優勢,但有多種不利因索:

一是北方有馬超、韓遂為後患,二是自己善於陸戰,卻到南方末與水兵交鋒,北方戰士不習水戰。三是長途跋涉,士兵水土不服,軍中瘟疫橫行。四新降服的劉表舊部人心不定。

而孫、劉聯軍抓住時機,憑藉長江天險,以逸待勞,發揮自己的長處,開闢水上戰爭,周瑜、劉備等將軍,團結一致,全軍上下士氣高昂,拼死一戰。曹軍面臨這樣的強敵,加之主觀指導失誤,曹操的失敗,在預料之中。 通過赤壁之戰的剖析,我們認識到在今後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對客觀事物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或者說正確的指導思想,其次,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謙、謹慎、戒驕戒躁的作風。

這是值得我們記取的。 束蓓蕾,教師,現居江蘇大豐。

15樓:己歌飛

優勢是人多,劣勢是他們太輕敵了,結果被諸葛亮和周渝給算了。。。

16樓:隕落

優勢人多,劣勢不會水戰

赤壁之戰發生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赤壁之戰是誰和誰之間發生的戰爭

曹操想消滅孫權和劉備,孫劉弱小隻能聯盟抗擊,在赤壁曹操被設計致使東吳用火攻燒燬戰船,一敗塗地。建安十三年 公元208年 秋七月,曹操率大軍十餘萬南征劉表,八月,劉表病死,九月,曹操到新野,劉琮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取得荊州。劉備敗走長阪坡,被曹操派遣的精銳騎兵追上,劉備軍主力被殲滅,劉備僥倖逃到夏口,與...

赤壁之戰是真是假,赤壁之戰是真的還是假的

應該是真的吧 我覺得至少關於三國的記載不至於都是假的.而且現在湖北都有赤壁古戰場的有關遺蹟,位於今湖北省赤壁市北部長江邊。至於具體,可以參考三國 是真有的,只是 三國演義 上誇大一些,曹操沒什麼百萬,只有二十萬左右 真你妹!陳壽的三國志故意隱瞞了曹操被劉備打的潰不成軍的事實,三國演義是老羅改編朱元璋...

關於赤壁之戰的古詩詞,關於赤壁之戰的古詩詞

1 念奴嬌 赤壁懷古 宋代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 一作 強虜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