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名字

2022-03-19 19:32:49 字數 5509 閱讀 4988

1樓:帥帥的豬胖

這首詩的名字是《題西林壁》,作者是宋代蘇軾。

全詩為: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遊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2樓:佳人點金

題西林壁(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3樓:螞蟻掌上觀

《題西林壁》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題目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

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

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緣是指

4樓:中公教育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緣:因為;由於。

5樓:不想長大牙呀

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這首是題在寺裡牆壁上的。

2.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

3.側:側面。

4.各不同:各不相同。

5.不識:不能認識,辨別。

6.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

7.緣:因為;由於。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6樓:等待戈多

緣:因為;由於。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

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

7樓:老圍村

緣,緣由,意思是因為,原因

不知道廬山的真面目,只是因為身在這座山上啊!

8樓:仁辰君任貞

不知道廬山真正的樣子,只是因為自己就在這座山裡面.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簡析]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遊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

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識,和緣的意思

9樓:

識:不認識,辨別。

緣:因為;由於。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的《題西林壁》。

全詩為: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譯文: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10樓:前映天

不知道廬山真的面目,只因為我在廬山中。

11樓:一夕夢道

人不清楚廬山本來的面目,只因為自己在廬山中。說明了一個道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緣:因為。

識:認識到,知道。

12樓:帥帥的豬胖

識:認識,識別,看清。

緣:因為。

這兩句的意思是:我之所以不能看清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處廬山之中。

這是一首即景說理詩,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來觀賞廬山的千姿萬態的風景,以簡短的詩句,激起了人們的思考,也帶給了人們啟迪:人們因為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也不同,得出的結論必然也是片面性;只有認識到事物的全貌,超越傳統的固定思維,跳出框架,才能看到事情的真相。

13樓:匿名使用者

緣:因為。

識:認識到,知道。

14樓:

他緣何到此?估計自己都不知道。中的緣是什麼意思?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全詩

15樓:one放映廳

該詩句出自宋代來蘇源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白話釋義: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不同的樣子。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註釋:1、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2、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

3、不識:不能認識,辨別。

4、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

5、西林:西林寺,在現在江西省的廬山上。這首詩是題在寺裡牆壁上的。

16樓:

1、全詩: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回,

只緣身在此山

答中 。

2、賞析:

此詩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結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奇思妙發,整個意境渾然托出,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回

3、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17樓:三國之長空

一、bai全詩如下:題西林壁

du橫看成嶺側成峰,zhi遠dao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回面目,答只緣身在此山中。

二、簡介:《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

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

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

全詩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18樓:y神級第六人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出自蘇軾的《題西林壁》,全文如下:

橫看成嶺側成專峰, 遠近高低各屬不同。

蘇軾(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 。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

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19樓:讓快樂飛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238656639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1037-1101),北宋詩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被稱為「三蘇」。他的詩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著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

注詞釋義

西林:即廬山乾明寺。

廬山:又名匡山,匡廬,在今江西省,我國名山之一。

橫看:從正面看。

識:知道。

緣:由於,因為。

[簡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遊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

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作文怎麼寫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句詩出自唐代大詩人蘇軾的 題西林壁 全詩是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個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 為什麼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是因為自己身在深山之中,只能看到廬山的一小部分。這兩句話告訴我們 一樣的東西在不同的角度看到...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意思相近的俗語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身在福中不知福。有眼不識泰山。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不尿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與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意思相近的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1 拓展俗語 1 身在福中不知福。2 有眼不識泰山。3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2 詩詞全文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緣 的意思是什麼,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這句詩

不知道廬山的真正的面目,只因為自己就在廬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中 緣 的意思是 因為 由於 這句詩的意思是 之所以看不到廬山的真正面目,只是因為自己就在廬山裡面。意思是之所以看不到廬山的真正面目只是因為自己就在廬山裡面 意思 因為 由於 緣由,在詞句中指是因為的意思。我之所以看不清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