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應該如何評價劉邦和項羽

2022-02-06 07:40:19 字數 5205 閱讀 6331

1樓:墨顏說歷史

劉邦是「雙面英雄」,而項羽是「本色英雄」。劉邦為人比較圓滑、機智,而項羽比較固執、剛愎自用。劉邦的善於攻心,善於用人,手下的韓信、張良、蕭何助他奪得天下。

項羽有范增,但他不好好利用。

2樓:小周高等教育**答疑

其實劉邦開始的時候,沒什麼大的追求,只想娶個老婆,高高興興地過日子。而項羽不同,因為是項氏貴族,他知道自己註定要成就一番事業,甚至於在看到秦始皇出行的氣派時,他直言:「大丈夫生當如此。

」劉邦可以說是依靠著眾人的力量,在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而項羽更多的是相信自己的力量,帶領著手下前進。

3樓:寶寶61279剛眾

所謂時勢造英雄。在楚漢之爭中,劉邦漢室的建立過程中,劉邦的所做所為,都讓人覺得有些小人,但不能不承認這是個梟雄。項羽大氣,是個英雄,但是做事有些優柔寡斷,婦人之仁。

英雄讓人敬佩,梟雄成就時事。

4樓:

劉邦是一個號召力很強的人,身上自帶一種一人至上,萬人至下的強大氣場。項羽三姓家奴,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擇手段,甚至殺死自己的義父。

5樓:臺臺君說史

項羽就是幹了最重要的事,但是吃力不討好。劉邦就是採摘別人的勝利果實,典型的流氓嘴臉。

6樓:銘刻

爭霸的歷史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延續的成王敗寇的故事。項羽出身於楚國貴族家庭,祖父項燕為楚國大將,後被秦國王翦所滅。叔父項梁也是秦末著名的起義軍將領。

可以說,項羽自小就接受了很好的軍事教育,這為他後來帶兵伐秦打下了良好的軍事基礎。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農產,好結交。因所處環境所限,所受教育程度肯定不高。

二人的出身和所受教育的巨大差距,必然會使二人對待別人的態度有著天壤之別。項羽傲慢看不起人,劉邦禮賢懂得籠絡人心。

7樓:以心

項羽說: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勞天下之民父子為也,劉邦回覆:寧鬥智,不鬥力!

項羽充上武力,不利天下安定,漢初劉氏皇帝崇尚黃老之術,尚無為而治,有利國家休養生息,於是才有後世強悍的大漢王朝。能讓國家安定百姓安居溫飽的**才能得到支援,得民心者得天下,符合時代要求的人可以在那個時代建功立業,一旦時代變了他不在適合就會被新的勢力打敗,破秦軍需要一個強悍的軍事統帥,項羽生得其時,安天下需要一個寬待百姓的君主,劉邦生得其時。

8樓:猴82977猜說

時勢造英雄,無項羽之勇無以滅強秦,無劉邦之弱無以開強漢,劉邦項羽兩個人是時代需要的兩個人,相輔相成相生相剋,滅秦項羽戰功卓著,有利的支援了劉邦降服秦國,項羽滅秦軍,劉邦收秦人之心,於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消滅強大的秦帝國,之後的楚漢之戰是歷史必然,兩個人治國理念截然相反,兩個人都不可能久居人下,項羽主張分封諸侯,治國靠武力,劉邦主張郡縣制,強**弱地方,治國以寬,劉邦入咸陽與百姓約法三章,項羽去咸陽殺秦王焚宮殿,分封三秦,劉邦收關中民心,項羽是天下人心,楚漢相爭項羽必敗。

9樓:zd一生淡定

項羽出身於楚國貴族家庭,祖父項燕為楚國大將,後被秦國王翦所滅。叔父項梁也是秦末著名的起義軍將領。可以說,項羽自小就接受了很好的軍事教育,這為他後來帶兵伐秦打下了良好的軍事基礎。

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農產,好結交。因所處環境所限,所受教育程度肯定不高。

10樓:編號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經歷了戰國和秦末的戰亂,天下人早已經人心思定,心裡已經是極度厭煩了那種國家間互相征伐的混亂狀態。想必項羽有很深的懷舊思想,在滅掉秦國以後,作為當時實力最強,話語權最大的霸主,他竟然搞起了分封制。

此時的劉邦卻在一旁悶聲發大財,一來他被分封的蜀地地瘠民弱又山高林密,毒蟲橫行,別人根本看不上。二來他暗度陳倉地把原來的秦國關中地區攻佔了下來。這樣一下子就有了傲視群雄的戰略資本。

後面的故事就人盡皆知了,項羽是屢戰屢勝但實力越來越弱,劉邦是屢敗屢戰可日益壯大,最終奪得了天下。

11樓:聖殿王

劉邦滅秦,狗曰眼瞎不見,只捧項羽鉅鹿之戰。

12樓:金金看歷史

劉邦是個梟雄,項羽是霸王,一個懂得迂迴,一個不懂得人情世故

13樓:虹彩一一

整天說劉邦項羽,他們又給吃的喝的,管他幹嘛呢?

14樓:卑白

一個人連帝國投降的君王都不會殺!一個人殺了自己的國君!人品高低顯而易見了

15樓:老鄭的日常穿搭分享

道一個承諾,背一世枷鎖,以悲歌落幕,這是英雄,扯一個彌天大謊,讓世界隨之起舞,而自己卻冷眼旁觀,這是梟雄。我認為劉邦是趙雄,項羽是英雄。

16樓:知04092箍仙

高起、王陵有句評價直接道出了二人的性格差距:「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

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說白了就是劉邦雖然有時候比較傲慢還喜歡調笑別人,但封官加爵一點也不吝嗇,項羽雖然表面與人和善,但骨子裡卻妒賢嫉能而且還特別小氣,貪財貪功,所以人心盡失。

怎樣評價「楚漢之爭」

17樓:斜陽史話

楚漢之爭,與第一次秦國滅東方六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把楚漢之爭看作是「第二次秦國東滅六國」也是可以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有以下兩點相似的地方:

1、都是以關中之地為根據地,向東方發兵

項羽率領諸侯滅暴秦之後,違背共主楚懷王的盟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並沒有如約讓先入關中的劉邦做關中王。原本他打算把劉邦封到了偏遠的巴蜀之地,後來張良用計才要到了漢中之地,因此被封為漢王,定都漢中。

而把實際的關中之地分成三塊,讓三位投降於他的降將擔任關中三王,分別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讓他們監視劉邦,不讓他東出。後來,項羽先是殺了韓王成、之後齊、趙之地又亂了,劉邦趁項羽忙於平亂之際,平定了關中三王,佔有了關中之地。

此時的劉邦差不多擁有了整個秦國故地了。

2、平定的地域與秦滅六國一樣

劉邦佔有巴蜀、漢中、關中,基本就擁有了整個秦國故地。而其它地方都是項羽以及項羽分封的諸侯王所佔有,基本也都是原來的東方六國的故地。因此,劉邦東出平定的地域與秦滅六國地域基本相差不大。

所以說,劉邦與項羽之間的楚漢之爭,其實就是「秦滅東方六國」的第二次上演,只是時間縮短了。秦國一統天下的夢想,從幾百年前就開始了,只是秦始皇用了10年結束而已。而劉邦因為項羽的殘暴不忠,所以只用了4年時間就平定了天下,成為了大一統帝王。

18樓:少先小隊長

首先來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必然結果,也是歷史的大潮流是無法阻止的,所以楚漢之爭的歷史只不過是發生在中華殺下五千年曆史中必然要存在的一段,但是又是非常精彩的一段,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年,但是卻為後人留下了豐富而又寶貴的財富。

楚漢爭霸

影響一:西漢建立

楚漢之爭是由秦末農民戰爭直接演變而來的,但性質卻截然不同。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農民戰爭雖然勝利地推翻了舊的封建王朝,但曾經是農民戰爭領袖的劉邦和項羽,卻不得不走封建統治的老路,遂轉變為封建統治權的角逐者。在這場角逐中,項羽具有強烈的舊貴族意識,不善於用人,不能重建統一王朝。

劉邦知人善任,因勢利導,終於戰勝了項羽,登上了西漢皇帝的寶座,建立了漢朝。而且從漢朝以後我們才被稱為漢人。

劉邦建立大漢王朝

影響二:文化價值

楚漢戰爭及前後時期誕生了許多著名的成語典故以及詞語、地名,最著名的有如指鹿為馬、取而代之、破釜沉舟、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約法三章、衣錦還鄉、先發制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四面楚歌、一決雌雄、楚河漢界、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十面埋伏、江東父老、霸王別姬、多多益善、成也蕭何敗蕭何、鴻溝、冠亞季、冠軍、等等,影響十分深遠,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楚漢之爭地圖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文化價值,比如我們現在男女老小都喜歡的象棋,相傳也是楚漢爭霸時期由韓信創造出來的。

19樓:機樂欣潘周

落後的吳越文化是項羽失敗的根本所在

其實楚漢之爭,並不是項羽與劉邦兩個人之間的決鬥,而是以項羽八千子弟為代表的吳越集團與以劉邦蕭何韓信等人為代表的蘇北集團的決戰。通俗一點講,不過是蘇南與蘇北兩大勢力間的決鬥。說到底是吳越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較量。

項羽的親信,是會稽起義時的八千江東子弟,次親信是原楚國故地的造反軍團如英布等,最外圍的則是各地投降將士。項羽的各項軍政大計,都由這一部分親信制定。因此,這一部分人的判斷、謀劃,直接影響了項羽的各項決定。

而在項羽的這一部分親信中,謀斷能力最強的是范增,安徽巢湖人。項羽一直尊稱范增為亞父,而且范增已經七十高齡,不可能在最後關頭叛項羽而去,而項羽卻輕而易舉地中了陳平的離間計。原因就在於范增不過是項羽的次親信。

項羽真正披肝瀝膽、確信不疑的,只有江東的八千子弟。這八千子弟中,現在有姓名可考並且可以確認籍貫的是故吳令鄭昌、壯士桓武。另外名見史記的還有鍾離味、龍且、季布等。

這些人,勇武有餘,智謀不足,在關鍵時候不僅沒有幫助項羽,反而拖了項羽的後腿。

首先,江東子弟才智慧力水平欠佳。《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梁殺人,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樑下,每吳中有大徭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不惟智謀如此,勇武亦是如此。

「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所以在楚漢相爭過程之中,凡項羽親自指揮作戰的,無不取勝。而一旦需要分兵拒敵,吳中子弟卻沒有一個可堪大任。

這其中最要命的就是龍且部被韓信殺的全軍覆沒。可以說,龍且的全軍覆沒,是楚漢相爭的轉折點。從此項羽劉邦攻守轉換,形勢大變。

史載項羽"聞龍且軍破,則恐。

其次,江東子弟向來尚武少文。吳越本來僻處江東,難得接受中原先進文化的薰陶,偶爾出現的伍員、孫武、范蠡、文仲等人,也不能得以長久,更兼吳越連年征伐,不久又被楚國滅掉,所以吳越一帶,子弟們只知鬥勇,不知有文。以至於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只知道打打殺殺,不知道收買人心,播灑仁義。

甚至有項羽分封諸王之後,將一部分江東子弟裂土分王,結果這些人無德無能,將自己的王國搞得雞飛狗跳,一個接一個地亂了起來,沒有給項羽提供一個穩定的後方保障。

對於項羽取得勝利之後政治制度的選擇上,但凡通曉一點歷史的,就應當勸告項羽取長補短,將分封制與郡縣制結合起。結果由於親信中無人有此才識,自然也不會有人進諫,而那些非親信將領,則巴不得立即裂土封王,自成一國。所以英布被封到九江國後,珍惜自己的力量,不僅沒有出兵援助項羽,被項羽逼急了反而投靠了劉邦。

反觀劉邦,西漢建立後,立即借鑑秦朝和項羽的經驗教訓,分封王侯,郡縣並舉,才終於穩定了政治局面。

所以,項羽的失敗,不是其個人的原因,是以項羽為代表的江東集團的失敗。江東的文化底蘊不足以支撐整個國家的治理,所以也就難免項羽烏江自刎已謝江東父老。

楚漢之爭的全過程,楚漢之爭的具體過程

楚漢戰爭 繼秦末農民大起義之後,項羽和劉邦 見漢高祖劉邦 之間為爭奪封建統治權力而進行的戰爭。自漢元年 前206 初至高帝五年 前202 十二月,歷時四年餘。在秦末農民大起義過程中,陳勝犧牲後,劉邦集團和項羽集團成為反秦武裝的兩支主力 見陳勝 吳廣起義 秦二世三年 前207 劉邦 項羽相繼率兵入關,...

楚漢之爭,項羽為什麼會敗呢,楚漢之爭項羽為何失敗?

輕描歲月跎 公元前206年,項羽入關,對反秦的各路將領 行賞,加上自己一共分封了十九個國家。項羽的這種分封相當於推翻了秦朝的郡縣制,迴歸到了周代的分封制中。在他的頭腦中,世界並不需要統一,多個國家各自為政挺好,再加上一個類似春秋五霸一樣的 霸王 進行總的約束。這個霸王相當於只是負責監管國際秩序,並不...

如何評價劉邦,對劉邦的評價

自司馬遷之後,漢高祖劉邦的人格品質,被人看好的不多,即使在劉邦事功得到極高推崇時,也只是說他拯民於水火,而不對其整個人品加以推崇。對劉邦的非難,或始於阮籍登廣武戰場 世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1 之嘆,到了 厚黑學 風行之後,劉邦二字簡直成了人品不好的代名詞,至今未有改觀。這些否定劉邦人品的看法,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