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姓和氏有什麼區別呀,姓指什麼,氏指什麼呀

2022-01-29 21:59:12 字數 4904 閱讀 2711

1樓:晚夏落飛霜

1、概念不同

「姓」起源於母系社會,用來表示母系的血統;即一個氏族名下的成員都出自一個母系祖先。

「氏」起源與父系社會,為同姓衍生的分支。

2、用途不同

姓是一個家族的所有後代的共同稱號。

氏則是從姓中衍生出來的分支,用以區別子孫之所自出,是古代貴族標誌宗族系統的稱號。

3、使用人群不同

男子稱氏不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

女子則多稱姓而不稱氏。

關於姓氏的9種**

1、以動物為姓,如龍、鳳、牛、馬等。

2、以封國封地為姓,如齊、魯、吳、楚等。

3、以官職為姓,如司馬、上官、侯、帥、尉等。

4、以職業為姓,如做陶器的姓「陶」,管倉庫的姓「倉」,做買賣的姓「賈」等。

5、以出生地和居住地特徵為姓氏,如東郭、西門、楊、柳,李等。

6、以先人的字或名為姓,如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代姓林。

7、以祖先爵位或諡號為姓,如莊、康、武、恆等。

8、以次第為姓氏,即家族中兄弟排行或親屬輩分等為姓,如家族叔孫、季孫、第二等。

9、以母系氏族時的部落為姓,其姓多有「女」字部首,如姜、姬、姒等。

2樓:汽車資訊推送

姓代表了血緣關係,氏則是在同姓的基礎上區分出家族分支。男子稱氏不稱姓,女子稱姓,同姓不通婚。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先秦時期。韓國的王族是韓氏,魏國的王族是趙氏,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們都是姬姓,跟周天子是有血緣關係的。楚國有屈氏、景氏、昭氏三大望族,楚王一脈則是熊氏。

但實際上熊屈景昭都姓羋,往上追溯個幾十代都是王子皇孫。

之所以同一個姓下會有不同的氏,就不得不提到分封制了。

有周一代,氏的最主要**就是封地和官職,小部分來自祖輩的名或諡號。

先說來自封地的氏,這也是最常見的**,一般來說,你的封地叫什麼,你就可以叫什麼氏。比如你的封地在夏,你就可以自稱夏氏;封地在陳,那就叫陳氏。並且,隨著封地的改變的,你的氏是可以改的,這點很重要。

姓是隨著血緣流傳下來的,除非重大的變故,輕易不會改變,而氏就相對隨便得多,你封地換地方了,就可以改。秦始皇嬴政,理論上他是趙氏,原因是秦國以前弱小而趙國強大,恰好秦國國君跟趙國國君祖上是堂兄弟(都是嬴姓),於是蹭了人家的氏,看起來nb一點。但隨著秦國的崛起,再加上嬴政年輕時在趙國過得不好,秦始皇顯然並不喜歡趙這個氏,這時候你說他是嬴姓秦氏也是沒問題的。

氏的另一個**則是官職。例如上官,太史,現代許多複姓就是這麼來的。

來自祖輩的名或諡號的會相對少一點,比較有名的是莊氏,來自楚莊王的諡號「莊」。現代的莊姓如果不是改姓的話,很可能就是楚王后裔。

另外還有來自身份的氏:公孫。

這個氏是一個多**的氏。一般來說只要你爹是公子,但你們這一脈又沒資格繼承爵位,那你就可以叫公孫xx。

聽說過亞當與夏娃的故事嗎?傳說上帝造出了亞當與夏娃。於是亞當與夏娃開始生育後代。

子女隨父系的取氏,子女隨母系的取姓。姓在名前,氏在名後。中華為母系故姓在前。

隨後中華雖被男人掌權,取名時折中,以男人之氏以為姓,故在中華已將氏為姓。姓氏為同一。而在西方則延用至今。

所以西方是名在前而姓氏在後。

夏娃與蛇,女媧蛇身這不是巧合。而存在某種關聯,夏娃偷吃禁果而知裸身。裸與禁這兩個字顯然與這個故事有關。

3樓:匿名使用者

比方說,古代一個王姓母親生個幾個子女,王大,王二,王三,王小丫。一看都姓王那就不能通婚,所以姓**於母系,代表血統,為了防止同姓結婚。後來,兒子做大官,王大封到「周」這個地方,王二封到「魯」。

我們就可以叫他們「周大」「魯二」,發現沒,周大、魯二就是「氏」,氏不同,但都是「王」姓的血統。而且我們已經不稱他的姓了,所以有一種說法「女子稱姓,男子稱氏」,幾年後,王大又貶到「衛」這個地方做官,那他的氏也就變了叫「衛大」了,還姓王,所以姓不變,氏可以變。那如果說衛地也有個叫王大的人,我們能叫他「衛大」嗎,當然不能,因為他是平頭老百姓,所以氏最主要的作用是別貴賤。

先秦時,只有貴族是有氏的。大約到了秦漢時期,姓氏基本就混為一談了。

姓是不變的,而氏可以變化。

4樓:樂谷流泉

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為了把各個氏族區分開來,「姓」即應運而生了。「姓,人所生也」(《說文》),姓字從女從生,表明了出生的血緣關係,清楚地說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孫,也是母系氏族社會同一血緣關係人群的標記。

這一時期,實行氏族外婚制,同姓之間不能通婚,因而姓還起著「別婚姻」的作用。我國最早從女而成的原姓十幾個,如姚、姜、姬、姒等,它們往往表示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圖騰。

由於人口不斷地繁殖,一個氏族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發生分解,由姓衍生出它的一系列分支「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姓、氏則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標記。進入階級社會以後,「氏以別貴賤」,氏成為貴族男子的專稱。

命氏之法主要有:諸侯以受封的國名為氏,卿大夫以所賜的采邑為氏,有的以職官為氏,有的以居住地為氏。古人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近親結婚會產生不良後代,「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傳》),因而在貴族女子稱謂中則著之以姓,因為「姓」可表明她出生於某個氏族,起到「別婚姻」的重要作用。

春秋戰國時期,整個社會發生重大變革,姓氏制度也出現混亂,姓氏逐漸混同。到兩漢時,姓已基本確立,與現在通用的姓大體相仿了。然而,由於各種因素的作用,古人改姓之事常有發生。

姓和氏在現代基本是一個相同的概念,而在遠古之時則有著嚴格的區分。在那時,以女子為傳承中心的宗族稱姓,以男子為傳承中心的宗族稱氏。正如《通志·氏族略》所言:

「三代以前……男子稱氏,女子稱姓。」當遠古的先民們人人都有了姓和氏之後,太昊伏羲氏就開始規範「制嫁娶」。《路史》注引《古史考》曰:

「上古男女無別,太昊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正姓氏,通媒約,以重人倫之本,而民始不瀆。」據《通志》記載,太昊時規定:「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

」我國現行的姓氏,是在遠古姓氏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隨著母系社會的分化和瓦解,隨著氏族社會的鞏固和發展,遠古姓的概念逐步被削弱,被淡化,被遺忘。從黃帝以後到西周初始近一千多年的時期內,姓已逐步變得可有可無,氏乃是一個人的主要稱謂符號。

現今的姓氏,多數確立於春秋至秦漢時期,有的則更晚一些。在這一時期,姓和氏之間的遠古概念和差別已經逐步消失,人們乾脆把姓氏合一,「姓」開始成為姓氏的總稱,亦即現代姓的真正含義。

秦漢以前,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姓」起源於母系社會,用來表示母系的血統;「氏」起源與父系社會,為同姓衍生的分支,本來為同姓各部落的名稱,後來則專指部落的首領。國家產生以後,不少封國和官職也成了氏的名稱。

在古代,封國和官職可能世襲,氏也就隨之可以世襲了。一旦封國和官職失去後,氏就開始演變成家庭的標誌。所以這時只有貴族才有姓氏,平民和奴隸是沒有姓氏的。

一般女子稱「姓」是用來「別婚姻」,男子稱「氏」則用來「明貴賤」,兩者的作用不一樣。

姓氏大量產生的時代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尤其是春秋時期。周代制度規定,周天子的嫡長子將來繼承王位,稱為太子,其餘的兒子統稱王子,王子的兒子稱王孫,王子和王孫統稱王族子弟。諸侯的兒子除了太子外均稱公子,公子的兒子稱公孫,公子和公孫統稱公族子弟。

王族和公族可以封國為氏。公孫的子孫不屬於公族,他們以其祖父的名或字為氏,也可以其他方式命氏,主要有:

(1)以受封的邑名為氏。

(2)以所居的地名為氏。

(3)以官名為氏。

(4)以技藝為氏。

(5)以祖先的諡號為氏。

這樣,大量不同的氏就由此產生了,其數量遠遠超過姓的數量。

在這一時期,「姓」是固定不變的,而「氏」卻時常變化。因此往往出現父子同姓不同氏,或姓雖不同,氏卻相同的現象,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也可有不同的氏。氏的這些變化往往反映了貴族的地位和職權的變更。

如戰國中期的商鞅,他原本是衛國公孫後代,所以又叫衛鞅和公孫鞅,秦國封他為商君後,他又稱為商鞅。

戰國時期,隨著奴隸制宗法制度的崩潰,舊有姓氏體系也逐漸混亂,出現了姓氏合一的傾向。到了秦漢時期,我國的姓氏體系基本上確立了下來,姓和氏完全融合不分,並且不再是貴族的專利,平民也能有姓氏了。秦漢以後,新的姓氏產生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為避禍而改姓;

(2)為避帝王的名諱而該姓;

(3)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時,少數民族的部落名稱演變成漢姓;

(4)當某一姓氏的字有幾種不同的寫法時,往往演變成幾種不同的姓氏。

大約到宋代時,中國的姓氏已與現代幾無二致了。

古代姓和氏有什麼區別,姓指什麼,氏指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姓,會意字,從女,生聲。「女」為女性、女人;「生」為生育、出生。「女」「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6303831生」為姓,其本意即為女人生的孩子隨母親姓。

姓的甲骨文中,「生」像植物萌芽的樣子,表示萬物生生不息,正如人類代代相傳。

到了伏羲氏族社會時期,隨著同一祖先所繁衍的子孫越來越多,一個家族往往會分成若干支系,並散居到各個不同的地方。各個分支的子孫除了保留姓以外,為了相互區別以表示自己的特異性,便要取一個稱號作為標誌,這樣就產生了「氏」。

古人的名字極為複雜,由姓、氏、名、字、號五個部分組成,所以,姓氏最早是分開的,並不是一個詞。姓產生於前,氏出現在後。據考證,中國人在五千年前三皇五帝時期已有了姓,而且,子女最初都隨母親姓。

在母系社會,同一個母親所生的子女都是同姓,姓字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代表了一種血緣關係,是家族基因的延續。所以,一些古老的姓如姬、姜、姚、妘、媯、姒、嬴等,都是女字旁。顯然,姓所標誌的血緣關係最早是由女性來確定的。

母系氏族社會中,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這便是姓產生時的社會背景。

擴充套件資料

姓與氏的共同點:皆是血緣親屬組織。以外婚製為正常屬性。均是一種單系的繼嗣群,即父系的繼嗣群。

中文中的【姓氏】一詞,最早時其【姓】與【氏】不同。姓產生在前,氏產生於後。【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在上古時代,人類還處於母系社會,【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子女的姓是隨著母親的姓而改,也可以看出那時上古八大姓:

姬、姚、媯、姒、姜、嬴、姞、妘等字的部首,都是從女字部這一特點。

古代姓和氏有什麼區別,姓指什麼,氏指什麼?

姓氏名字,用現代的眼光看就是 姓 名,也就是你姓啥叫什麼名字。在古代,姓 氏 名 字 是不同的稱謂。打比方,古代的 妻子 的就是妻子和兒子,妻和子是分開代表的,現在的妻子就是本意男人的老婆。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的氏族社會時期,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 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先秦時代的姓和氏是不同...

申屠姓和屠姓有什麼區別,申屠姓和屠姓有什麼區別

申屠是複姓,現在這個姓氏已經非常少見了,屠是單姓 能列舉最好 你好!估計不超過100人,這個姓太冷了。屠作為姓氏怎麼讀?姓氏源流 屠 t 源出有四 以職業技術命姓。古人有屠宰為業者,其後便姓屠,稱屠氏。出自子姓 是商朝王族的後裔。商朝建立之後,分封同姓諸侯,其中一支封於弦國。弦國滅亡後,其族人遂以國...

楚懷王羋姓熊氏是什麼意思呀

楚國君王是羋姓熊氏。姓和氏是兩個概念 在春秋以前,姓是用來標誌父系的血脈,氏是用來標誌母系的血脈 在春秋以後姓氏基本合二為一,姓是用來標誌血脈最早的源流,氏則用來區別不同的血脈分支 秦以後姓氏合一。羋姓是五帝之一顓臾的後代,楚國貴族一直強調羋姓是為了表明其血脈的 但是楚國開創者是熊繹,熊是羋姓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