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武昌九曲亭記》翻譯

2021-10-09 15:15:04 字數 4699 閱讀 8361

1樓:匿名使用者

先給出註釋:

武昌九曲亭:據《清一統志》說:「九曲亭在武昌縣西九曲嶺,為孫吳遺蹟,宋蘇軾重建,蘇轍有記。」武昌,今湖北鄂城。

子瞻:蘇軾的字。齊安:古郡名,即黃州,今湖北黃岡。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蘇軾因有人告發他作詩文訕謗朝廷,被貶往黃州,充黃州團練副使

廬於江上:蘇軾到黃州的第二年,由定惠院遷居臨皋亭,其地瀕於江邊,故云

江之南武昌諸山:黃州與武昌(今湖北鄂城)隔江相對。武昌諸山,指樊山,又名袁山。

蘇軾有《記樊山》,其中說:「自餘所居臨皋亭下,亂流而西,泊於樊山,為樊口。……循山而南,至寒溪寺,上有曲山,山頂即位壇、九曲亭,皆孫氏遺蹟。

」又《答秦太虛書》:「所居對岸武昌,山水佳絕。」

陂陁(pōtuó):不平坦

浮圖:梵語,亦作佛圖、浮屠,即塔也。精舍:佛寺

隱蔽鬆櫪:林木豐茂,隱蔽天地。 「櫪(lì)」,同「櫟」,即柞(zuò)樹,落葉喬木,果實叫橡,葉子可喂柞蠶。

策:也是杖。杖策:謂扶杖

亂流:橫絕江水

亂流:橫絕江水。

二三子:指若干青年儒生;語出《論語》,是孔子對他的學生們一種稱呼。

幅巾:不著冠,但以幅巾束首。幅巾迎笑:表示蘇軾與山中的年輕人關係之融洽。

徜徉(cháng yáng):自由往來的樣子。

相勞:相互慰問。

居齊安三年:本篇作於元豐五年(1082),蘇軾已在黃州住了三年。

獲小平:得到了一塊稍微平緩的地方。小平:一作「少平」。

陵阜:高山。

林麓:泛指山中的林木。向背:向陽、背陰。

效:呈現。

有廢亭焉:謂此地有一座荒廢的亭子。

百圍:是說樹幹的粗細。千尺:是指樹的高度。

斤:斧子一類的工具。

睥睨(bì nì):側目斜視,有所打算。

斥:排斥,驅逐。這句是說,把這棵樹從它佔據之地趕了出去。

褰(qiān)裳:提起衣服。先之:走在前面。

移日:連續好幾天。

擷(xié)林卉:摘取山林之中的花草。「卉」,草的總稱。

適意:合乎自己的心意,表示自得其樂。蘇軾在《超然臺記》中說:

「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即此之謂。

「方其」二句:意謂正當蘇軾獲得一種適意的樂趣時,就以為這是最愉快的享受,天下萬物都不能取代這種樂趣。

「及其」句:意謂等到蘇軾對這種樂趣享受夠了,他又總是對自己滿足於這種樂趣感到吃驚,覺得好笑。「厭」,滿足。「灑然」,吃驚。

雜陳:陳列著各種各樣食物。

要之一飽:重要的是以求吃個飽。

委:拋棄。腐臭:腐爛發臭。這句是說,吃飽之後,就把剩下的食物統統丟掉,讓它們腐爛發臭。

「夫孰知」句:意謂沒有人能夠知道人生樂趣是從**獲得的,又是在**失掉的。也就是說,人生樂趣的得失是無常的。

「惟其」三句:意謂由於得失無常,因此只能要求自己問心無愧,處世無可責備,而姑且這樣地生活在人世。「姑」,姑且。「寓」,寓世,住在人世。

是:這,即指適意而言。

這是譯文:

子瞻被貶到齊安(今黃岡),在長江邊上建廬居住。齊安沒有出名的山,而長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連綿不斷,山谷幽深寂靜,裡面有佛塔寺廟僧舍,西邊的叫西山寺,東邊的叫寒溪寺。它們背靠山樑,面對山溝,隱蔽在茂密的松樹櫪(同「櫟」)樹叢中,寂漠清靜,與世隔絕,見不到車馬的喧囂和來人的足跡。

每當風停了,太陽出來,江面波平浪靜的時候,子瞻就拄著柺杖,帶著美酒,乘坐漁船,橫渡長江,直奔南山而來。山中有幾個人,熱情好客,喜遊山水,聽說子瞻到來,都裹著頭巾,歡笑著迎上來,然後攜手同行,逍遙自在地拾級而上,一直走到深山盡處,大家都筋疲力盡了,方才停下歇息,掃去落葉,坐在草地上,彼此舉起酒杯,互相問候,玩到心情舒適時,竟至忘記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為過著這樣愜意的生活,子瞻在齊安住了三年,都不覺得時間過得很久。

然而將往西山去時,就要從青松翠柏之間經過,走過彎彎曲曲的羊腸山路,才會見到稍微平坦的地方,遊覽者一定會在此休息。人們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賞,躲在茂密林蔭下小憩,向下可俯視滾滾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邊可掃視小溪幽谷,風雲變化和樹林山腳正面、反面的種種景象,都在人們身邊呈現出來。平地上有一座破舊的亭子,它的遺址非常狹小,不能夠坐下許多遊客。

亭子旁有幾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圍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夠用刀斧來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樹下,就整天(無可奈何地)斜視著它們。一天,來了一陣暴風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連根拔倒,子瞻趁機將那倒下老樹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擴大。

子瞻與朋友們進山看了看,相視而笑,說道:「這大概是(老天爺)想成全我們重修亭臺的事情吧?」於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

亭子建成後,西山的勝景才算完備了。子瞻對這件事極為高興。

從前我年輕時,跟隨著子瞻遊覽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嘗不是帶頭提起衣服捲起褲腳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達的地方,子瞻就總是為這事成天不愉快。

有時他一個人飄然獨遊,悠閒自在地在泉石上漫遊,採摘著樹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著落在山溝中的果子,從溪中舀取水來喝,看到他這樣子的人往往把他當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實天下的樂事無窮無盡,而以使人心情暢快的事最叫人喜愛。而當他稱心如意的時候,(覺得)萬事萬物都不能換取這種快樂;到了他興盡的時候,又沒有不感到吃驚,自我嘲笑的。

好比喝酒吃飯,五花八門的菜餚擺在面前,總之是為了一飽肚腹,而吃下去後,那些事物(無論好的還是不好的食物)同樣變成了腐臭的東西,有誰還會去管哪道菜對人有益,又哪道菜對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覺得慚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責,就不妨把心思寄託在這山林之間(盡情享受它)。這就是子瞻在這裡感到快樂的原因。

2樓:飛揚偏鋒

子瞻被貶到齊安(今黃岡),在長江邊上建房居住。齊安沒有出名的山,而長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連綿不斷,山谷幽深寂靜,裡面有佛塔寺廟僧舍,西邊的叫西山寺,東邊的叫寒溪寺。它們背靠山樑,面對山溝,隱蔽在茂密的松樹櫪(同「櫟」)樹叢中,寂漠清靜,與世隔絕,見不到車馬的喧囂和來人的足跡。

每當風停了,太陽出來,江面波平浪靜的時候,子瞻就拄著柺杖,帶著美酒,乘坐漁船,橫渡長江,直奔南山而來。山中有幾個人,熱情好客,喜遊山水,聽說子瞻到來,都裹著頭巾,歡笑著迎上來,然後攜手同行,逍遙自在地拾級而上,一直走到深山盡處,大家都筋疲力盡了,方才停下歇息,掃去落葉,坐在草地上,彼此舉起酒杯,互相問候,玩到心情舒適時,竟至忘記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為過著這樣愜意的生活,子瞻在齊安住了三年,都不覺得時間過得很久。

然而將往西山去時,就要從青松翠柏之間經過,走過彎彎曲曲的羊腸山路,才會見到稍微平坦的地方,遊覽者一定會在此休息。人們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賞,躲在茂密林蔭下小憩,向下可俯視滾滾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邊可掃視小溪幽谷,風雲變化和樹林山腳正面、反面的種種景象,都在人們身邊呈現出來。平地上有一座破舊的亭子,它的遺址非常狹小,不能夠坐下許多遊客。

亭子旁有幾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圍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夠用刀斧來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樹下,就整天(無可奈何地)斜視著它們。一天,來了一陣暴風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連根拔倒,子瞻趁機將那倒下老樹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擴大。

子瞻與朋友們進山看了看,相視而笑,說道:「這大概是(老天爺)想成全我們重修亭臺的事情吧?」於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

亭子建成後,西山的勝景才算完備了。子瞻對這件事極為高興。

從前我年輕時,跟隨著子瞻遊覽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嘗不是帶頭提起衣服捲起褲腳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達的地方,子瞻就總是為這事成天不愉快。

有時他一個人飄然獨遊,悠閒自在地在泉石上漫遊,採摘著樹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著落在山溝中的果子,從溪中舀取水來喝,看到他這樣子的人往往把他當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實天下的樂事無窮無盡,而以使人心情暢快的事最叫人喜愛。而當他稱心如意的時候,(覺得)萬事萬物都不能換取這種快樂;到了他興盡的時候,又沒有不感到吃驚,自我嘲笑的。

好比喝酒吃飯,五花八門的菜餚擺在面前,總之是為了一飽肚腹,而吃下去後,那些事物(無論好的還是不好的食物)同樣變成了腐臭的東西,有誰還會去管哪道菜對人有益,又哪道菜對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覺得慚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責,就不妨把心思寄託在這山林之間(盡情享受它)。這就是子瞻在這裡感到快樂的原因。

3樓:壽陽風光好

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4],陂陁蔓延[5],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6],西曰西山,東曰寒溪。依山臨壑,隱蔽鬆櫪[7],蕭然絕俗,車馬之跡不至。每風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載酒[8],乘漁舟,亂流而南[9]。

山中有二三子[10],好客而喜遊。聞子瞻至,幅巾迎笑[11],相攜徜徉而上[12]。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酌酒相勞[13]。

意適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齊安三年[14],不知其久也。

然將適西山,行於松柏之間,羊腸九曲,而獲小平[15]。遊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蔭茂木,俯視大江,仰瞻陵阜[16],旁矚溪谷,風雲變化,林麓向背[17],皆效於左右[18]。有廢亭焉[19],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

其旁古木數十,其大皆百圍千尺[20],不可加以斤斧[21]。子瞻每至其下,輒睥睨終日[22]。一旦大風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據[23],亭得以廣。

子瞻與客入山視之,笑曰:「茲欲以成吾亭邪?」遂相與營之。

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子瞻於是最樂。

昔餘少年,從子瞻遊。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24]。有不得至,為之悵然移日[25]。

至其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26],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27]。方其得意[28],萬物無以易之。

及其既厭[29],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譬之飲食,雜陳於前[30],要之一飽[31],而同委於臭腐[32]。夫孰知得失之所在[33]?

惟其無愧於中[34],無責於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樂於是也[35]。

武昌九曲亭記原文及註釋,武昌九曲亭記寫作順序

原文 子瞻遷於齊安,廬於江上。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陂陁蔓延,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西曰西山,東曰寒溪。依山臨壑,隱蔽松櫪,蕭然絕俗,車馬之跡不至。每風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遊。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

《醉翁亭記》的翻譯,醉翁亭記翻譯越短越好

醉翁亭記 北宋 歐陽修 選自 歐陽文忠公文集 環滁 ch 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 h 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 l ng y 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 ch n 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

急求《醒心亭記》翻譯,急求古文翻譯

醒心亭記 曾鞏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歐陽公作州之二年,構亭曰 豐樂 自為記,以見其名義。既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亭曰 醒心 使鞏記之。凡公與州之賓客者遊焉,則必即豐樂以飲。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相環,雲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