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的啟示,曹劌論戰從曹劌身上可以得到什麼啟示

2021-07-29 16:13:58 字數 5120 閱讀 4441

1樓:匿名使用者

魯國能夠以弱勝強,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政治清明,民心所向。這一點在魯莊公和曹劌戰前對話中表現得十分清楚。

曹劌見到莊公以後,開門見山地問其何以為戰。莊公講,生活中的衣服食物,不敢獨享,必定要分給身邊的人。曹劌卻認為“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莊公又說,祭祀時所用供品必定如禮,從不敢擅自更改。曹劌同樣不以為然,認為“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直到莊公講到他在處理案件時,無論大小,總是根據實情、慎重處理時,曹劌才表示讚許,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從這番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曹劌的軍事思想是以政治優劣和民心向背為基石的。魯國抵禦齊國不義之師,本來就是正義之舉,加上國人支援,取勝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第二,上下團結,君民一致。

面對強敵壓境的緊張形勢,魯國上自國君莊公。下至平民曹劌,均以國家利益為重,精誠團結,奮起抗敵,其勢當然難以被擊敗。曹劌出身卑微,平素生活困苦,面對鄉人“肉食者謀之,又何問焉”的困惑,毅然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動力,盡力報國。

魯莊公雖貴為一國之君,卻不固執武斷,他唯賢是舉,將有才能卻出身卑微的曹劌引為謀臣,關鍵時刻又能從諫如流,屈身聽命於曹劌,明君風采令人欽佩。曹劌如有才而不出,莊公就無從得一賢輔;莊公如有賢而不用,曹劌亦無從發揮其才智。所以說,曹劌和莊公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爭的勝負。

第三,避其鋒芒,後發制人。臨陣而鬥,用智為上。曹劌根據齊軍來勢凶猛、人數佔優的實際情況,採取堅守不出、挫其銳氣的策略。

通過雙方勇力的此消彼長,很快就扭轉了雙方力量對比的優劣關係,結果一舉潰敵。取勝之後,曹劌並未盲目追擊,因為他深知兵不厭詐之道,惟恐中齊國誘敵伏擊的圈套,表明他在極善用計的同時,高度警惕,時刻防備對方運用計謀。曹劌在戰爭中知己知彼,運籌帷幄,表現出一位軍事家的卓絕風采。

他謀略得當,正是魯軍戰場取勝的關鍵所在。(

2樓:匿名使用者

兵不在多,在於精。將不在勇在於計

曹劌論戰的啟示

3樓:9點說史

啟示:《曹劌論戰》為集政治、軍事智慧一身的經典史詩,曹劌精彩簡潔的過人謀略,把戰爭藝術發揮得淋漓竟致,左丘明的“春秋筆法”更是化繁為簡,把一場複雜的戰爭從決策、準備、作戰過程、作戰經過和戰後總結一系列繁雜具體的各個環節用直接簡練的手法描寫出來,一氣呵成,精彩絕倫。

文章說明了在戰爭中如何正確運用戰略防禦原則——只有“取信於民”,實行“敵疲我打”的正確方針,選擇**和追擊的有利時機,才能以小敵大,以弱勝強。

擴充套件資料

戰爭題材在《左傳》中寫得最好,詳略得當,而且都有聲有色,這篇文章就是一例。曹劌論戰以“肉食者鄙”即當官的見識淺薄,不能考慮周全為理論基礎,而他的深謀遠慮開始的出發點是魯莊公能否以百姓利益為重。

所以他並不看重魯莊公對侍從施捨小恩惠和祭神的誠實,而非常注重魯莊公以民情審判大大小小的案件,認為這屬於對百姓忠心,可以一戰。

面對實力強大的齊**隊,曹劌沒有貿然行事,當齊軍三次擊鼓進軍,才建議擊鼓,一鼓作氣,戰勝齊軍於長勺,這件事也成為以弱勝強的典範。《左傳》對這場戰爭沒有細緻的描繪,簡單地用曹劌的“未可”“可矣”概括了戰爭的經過,以便使戰前戰後的論戰更加突出。

如果說戰前論戰體現了曹劌的以民為戰爭之本的基本戰略思想,那麼,戰後論戰則體現了他的戰術思想,“一鼓作氣”成為作戰打仗的經典理論。不過他不是隻憑藉勇力,“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則體現了他謹慎的態度。

本文意在表現曹劌的“遠謀”,故緊緊圍繞“論戰”來選取材料。第一段通過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強調人心向背是取決於戰爭勝負的首要條件,突出了曹劌“取信於民”的戰略思想。

第二段簡述曹劌指揮魯軍進行**、追擊和最後取得勝利的過程,顯示曹劌的軍事指揮才能,為下文分析取勝原因作伏筆;第三段論述取勝的原因,突出曹劌善於抓住戰機,謹慎而又果斷的戰術思想。全文敘事清楚,詳略得當,人物對話準確生動,要言不煩,是《左傳》中膾炙人口的名篇。

4樓:長毛奇術師

1.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敢於挑戰權威。

2.我們要把國家的存亡當做自己的利益與責任。

3.做什麼事都要細心與果斷。

如字數多,你可以刪去一點。

5樓:匿名使用者

關注民生,即重人和之貴;三思而行,做事謹慎,執行要堅決利落;敢於挑戰權威;虛心納諫,任人以才。

6樓:賺錢找我

魯國能夠以弱勝強,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政治清明,民心所向。這一點在魯莊公和曹劌戰前對話中表現得十分清楚。

曹劌見到莊公以後,開門見山地問其何以為戰。莊公講,生活中的衣服食物,不敢獨享,必定要分給身邊的人。曹劌卻認為“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莊公又說,祭祀時所用供品必定如禮,從不敢擅自更改。曹劌同樣不以為然,認為“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直到莊公講到他在處理案件時,無論大小,總是根據實情、慎重處理時,曹劌才表示讚許,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從這番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曹劌的軍事思想是以政治優劣和民心向背為基石的。魯國抵禦齊國不義之師,本來就是正義之舉,加上國人支援,取勝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第二,上下團結,君民一致。

面對強敵壓境的緊張形勢,魯國上自國君莊公。下至平民曹劌,均以國家利益為重,精誠團結,奮起抗敵,其勢當然難以被擊敗。曹劌出身卑微,平素生活困苦,面對鄉人“肉食者謀之,又何問焉”的困惑,毅然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動力,盡力報國。

魯莊公雖貴為一國之君,卻不固執武斷,他唯賢是舉,將有才能卻出身卑微的曹劌引為謀臣,關鍵時刻又能從諫如流,屈身聽命於曹劌,明君風采令人欽佩。曹劌如有才而不出,莊公就無從得一賢輔;莊公如有賢而不用,曹劌亦無從發揮其才智。所以說,曹劌和莊公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爭的勝負。

第三,避其鋒芒,後發制人。臨陣而鬥,用智為上。曹劌根據齊軍來勢凶猛、人數佔優的實際情況,採取堅守不出、挫其銳氣的策略。

通過雙方勇力的此消彼長,很快就扭轉了雙方力量對比的優劣關係,結果一舉潰敵。取勝之後,曹劌並未盲目追擊,因為他深知兵不厭詐之道,惟恐中齊國誘敵伏擊的圈套,表明他在極善用計的同時,高度警惕,時刻防備對方運用計謀。曹劌在戰爭中知己知彼,運籌帷幄,表現出一位軍事家的卓絕風采。

他謀略得當,正是魯軍戰場取勝的關鍵所在。(

7樓:匿名使用者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動力,盡力報國,魯莊公雖貴為一國之君,但曹劌敢於提出見解 但根本還是能審時度勢 從大局出發,看透各國形式

8樓:匿名使用者

志存高遠,心懷天下;

敢於發揮自己的專長;

理智、謹慎的心態

9樓:相思繞

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

曹劌論戰從曹劌身上可以得到什麼啟示

10樓:清溪看世界

《曹劌論戰》從曹劌身上可以得到的啟示:只有盡心盡職才能取信於專民,只有取信於民

屬,得到人民的支援,才是戰爭取勝的基本條件。

曹劌“取信於民”的見解,得到了莊公的贊同,“公與之乘”,說明了莊公對曹劌的信任與器重。文中先交代了利於魯國**的陣地,長勺在魯國境內,對魯國來說,地形地物熟悉,便於得到人力支援和物資供給,在士氣上也利於魯國向有利方面轉化。接著是對這次戰役經過的具體記敘,重點寫了“擊鼓”和“逐師”兩件事。

11樓:後振梅姒俏

戰前表現出曹劌對時局的正確把握,冷靜的分析以及超凡的勇氣,說出了魯國之專前施政的一些弊屬端;戰中曹劌沉著,做到了知己知彼,細節處分析敵我的形勢,處處展現出超人的智慧;戰後曹劌的表現從側面更反映出執政者的愚鈍

12樓:匿名使用者

要有自薦的精神;以天下為己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取信於民,戰爭靠的是民心;把握戰機,不急躁冒進。

作為一個領導者,需要廣開言路並心胸寬廣,廣泛採納合理建議,不恥下問。

曹劌論戰魯國獲勝的啟示

13樓:進苑

是個有才華的人曹劌,生卒年不詳,春秋時魯國大夫。著名的軍事理論家。  魯莊公十年(前684年),齊桓公不顧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勸阻,派鮑叔牙率大軍伐魯。

此前,齊、魯幾次交戰,魯國都被打敗。聞聽齊大軍壓境,魯莊公和群臣大驚失色,不知所措。這時,一直隱居的曹劌求見莊公,主動提出為抵抗齊軍出謀劃策。

  莊公問曹劌:“齊強魯弱,我們能打勝嗎?”曹劌反問:

“陛下感到自己為百姓辦了哪些好事,能使百姓和您同心同德去戰勝敵人嗎?”莊公說:“我雖盡責不夠,不過還是時時想到百姓。

吃穿不敢獨享,常常分給人們。”曹劌說:“這很好,但只靠施這些小恩小惠,百姓還不會真心實意跟陛下去作戰的。

”莊公又說:“我還能時刻想到百姓疾苦,凡重要訴訟案件,都親自考察,不因自己所愛而濫賞,不因自己所惡而加刑,一定按實情作出處理。”曹劌高興地說:

“好!真能做到這樣,我們就可以和齊國一決雌雄了。”   莊公進一步問:

“我們用什麼方法才能戰勝齊國呢?”曹劌說:“打仗要根據戰場的千變萬化隨機處置,決不能事先憑空決定採用什麼固定的戰法。

我願和陛下一同率軍前去作戰,根據實際情況謀劃。”莊公認為曹劌講得有理,遂同曹劌一起帶領大軍迎敵。  齊、魯兩軍在長勺(今山東曲阜北)擺開了陣勢(參見長勺之戰)。

齊主將鮑叔牙因一路進軍順利,有輕敵之心,首先下令擊鼓進軍。齊軍吶喊著向魯軍陣地衝來。莊公見狀,也欲擊鼓迎戰。

曹劌連忙制止,並要莊公傳令全軍嚴守陣地,不得亂動和喧譁,擅自出戰者斬。魯軍紋絲不動,齊軍衝不破陣勢,只好退了回去。鮑叔牙又下令第二次擊鼓進攻,齊軍重振精神,再次向魯軍陣地衝來,魯陣仍巋然不動,齊軍又一次退了回去。

鮑叔牙見魯軍兩次不出動,以為是怯陣,下令第三次擊鼓進攻。這時,曹劌果斷地告訴莊公擊鼓衝鋒。隨著鼓聲,魯陣中殺聲驟起,士兵們像猛虎出籠般衝殺過去,其勢如迅雷不及掩耳。

齊軍被殺得七零八落,丟盔卸甲,狼狽潰逃。莊公見齊軍敗退,欲下令立即追擊。曹劌忙說:

“別急。”他仔細察看了齊軍逃走的車轍,又登上戰車前橫木向齊軍逃跑方向瞭望了一陣,方要莊公下令全力追擊。魯軍追殺了30餘里,斬殺、俘虜了許多齊軍,繳獲輜重無數,全勝而回。

  戰後,莊公問曹劌為何直到齊軍第三次擊鼓進軍時才要下令出擊,曹劌說;“打仗主要靠士氣,而擊鼓就是為了鼓舞士氣。第一次擊鼓進攻,士氣旺盛;第二次再擊鼓進攻,士氣就已經衰落了;待到第三次擊鼓進攻,士氣已消失殆盡了。而我軍卻是一鼓作氣,勇氣十足,當然就把對方打敗了。

”莊公又問:“為什麼齊軍逃走了,你不讓馬上追趕呢?”曹劌說:

“大國之間交鋒,虛虛實實,齊軍雖退,也要特別提防有詐。我察看後擊。”莊公十分佩服,說:

“你是真正的軍事家啊!”立即拜曹劌為大夫。

《曹劌論戰》從哪方面論戰,《曹劌論戰》從哪方面論戰

本文緊扣 論戰 敘述了曹劌對戰爭的有關論述和指揮長勺之戰的史實,材料 安排 詳略得宜,生動耐讀.第一段略去曹劌去求見的詳細情節,對曹劌和魯莊公的論戰作了詳寫.其中又著重於戰前政治準備的論述,因為這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前 提.第二段不作戰爭場面 的一般描寫,只概述了作戰的過程.文中只用四個短句直接寫戰鬥場...

從曹劌的政治遠見你得到什麼啟示,曹劌論戰從曹劌身上可以得到什麼啟示

一 政治清明,民心所向 在政治上取信於民 二 上下團結 君民一心 團結曹劌 版 知人善用 三 掌握策略 權 以逸待勞 不盲目於 強齊硬戰 四 把握戰機 後發制人 彼竭我盈 一招致勝 憑藉智慧,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以小取大。傳統的軍事謀略家不是憑藉在戰場上出生入死 浴血奮戰的經驗來指揮作戰,而是靠讀書...

曹劌見到鄉下人應該說什麼,曹劌論戰問題曹劌在魯國是什麼人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2.曹劌,春秋時期魯國 今山東菏澤 人,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鐸之後,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魯莊公十年,齊攻魯,劌求見請取信於民後戰,作戰時隨從指揮,大敗齊師,一鼓作氣之典出於此。3.曹劌求見莊公,主動提出為抵抗齊軍出力。他的同鄉人說 那些每天都吃肉的人在那裡謀劃,你又去參與什麼!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