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1分)和諧是人類永恆的追求,隋唐時

2021-04-16 13:33:40 字數 3470 閱讀 3790

1樓:手機使用者

(1)措施:2023年簽署廢除農奴制的「二一九」法令。影響:大大擴大了**自由勞動力的回**,有利於

答工業革命的發展。

(2)經濟:國家扶植和發展國營企業、私人企業。政治:

頒佈《大日本帝國憲法》,加強天皇制。共同特點:都採取改革的方式。

啟示:與時俱進的改革推動著現代化程序。

試題分析:

(1)結合所學知識,「工業革命一旦在某個國家開始,現代化的壓力就形成了,迫使與它相鄰的所有國家緊緊跟上」「只有接受變革,才有可能生存」 ,在沙皇**指的是工業文明的潮流下,**進行2023年改革,再根據**農奴制改革的措施和影響回答。

(2)「看起來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指的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經濟上採取「殖產興業」的政策,國家運用政權的力量扶持國營和私營企業的發展;政治上頒佈《大日本帝國憲法》,形式上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但實際加強天皇制。注意俄、日兩國走上現代化道路的共同點都是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3分)材料一 構建和諧社會是近年來黨和國家的各級各類會議的熱門話題。我們

「制度的創新」社會制度創新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舉措。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1分)材料一:下圖是

2樓:飛羽無痕

(1)三省六部制。(1分)隋唐時期。(或:唐朝)(1分)

(2)《十二銅表法》。(1分)涉及有關債務的規定,體現了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1分)關於對傷害肢體的不同處罰,體現了嚴格的等級制度。(1分)

(3)三權分立;(1分)沒有;(1分)2023年憲法承認了黑人奴隸制(或儲存南方種植園經濟);沒有真正解決人權問題,在印第安人、黑人問題上種族歧視明顯,婦女地位低下。(任意一點1分,結論與觀點需要一致)

(4)理解:孫中山將西方三權分立學說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創立三民主義指導革命。(1分)為什麼:推翻清朝**統治,(1分)建立中華**。(1分)

試題分析:(1)從**資訊中能明顯看出三省六部體制,結合所學可知唐代是三省六部政體確立的時期。(2)從材料二中文字特徵「第3表……第5表……第8表」可以推斷應該是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從具體法律中可明顯看出涉及有關債務的規定,體現了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關於對傷害肢體的不同處罰,體現了嚴格的等級制度。

(3)材料三中文字內容體現了三權分立;結合所學可知2023年憲法沒有實現了「為公眾福利和正義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職能」,因為2023年憲法承認了黑人奴隸制;沒有真正解決人權問題,在印第安人、黑人問題上種族歧視明顯,婦女地位低下。(4)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在於理論上孫中山將西方三權分立學說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創立三民主義指導革命;在實踐中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中華**。

點評:三省六部制與近代西方的三權分立形式上相似,都體現了分權的特點,但是反映的本質卻不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於強化皇權,是君主**的產物;西方的三權分立目的是防止**,是近現代資產階級民主的產物。

高考對歷史中重要法律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①古巴比倫的《漢莫拉比法典》;②古羅馬的《十二銅表法》;③古羅馬的《查士丁尼民法大權》;④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頒佈的《拿破崙法典》,在平時的學習中應該對此進行總結,尤其是在各部法律所產生的影響方面。

(11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

3樓:百度使用者

(11分)

(1)歐洲文藝復興時期。(1分)這場運動促使歐洲從神學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把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2分)併為後來的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1分)

(2)盧梭:社會契約論、人權主權說。(2分)

發展:批判物件指向封建**制度(1分),並提出了未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構想。(1分)

(3)原因:《海國圖志》介紹了世界歷史、地理知識,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2分),衝擊了中國士大夫固有的思想體系,因而遭到了仇視。(1分)

試題分析:

(1)恩格斯所說的「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指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第二小問實際上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意義:文藝復興運動衝破了**教神學束縛,喚醒了人的自我意識,促進歐洲人民的思想解放;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為新航路開闢和啟蒙運動奠定基礎;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和文學藝術的發展。

(2)盧梭是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他主張天賦人權、人民主權;認為統治者權力來自他同人民簽訂的契約,如果違反民意,人民有權推翻他(社會契約論)。啟蒙運動不僅反對天主教會,還把鬥爭矛頭指向封建**制度;要求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按照資產階級利益建構政治制度,為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論上的準備。

(3)魏源的《海國圖志 》系統介紹了外國曆史、地理和科技知識,對外交策略提出很好的見解,並提倡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對舊的思想觀念形成衝擊,因此遭到許多守舊的朝廷官吏的反對。

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是我國曆史發展的主流,是整個中華民族不懈的永恆追求。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5

(28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文明」一詞,由來已久,經歷幾千年的變遷,才有今天的含義:是人類所

4樓:小裙子1伯

(1)因素:城邦制度(或民主政治或人民主權)(2分)。

中國:儒家思想長期教化注重道德(或答中國古代思想重人倫輕自然),小農經濟對知識技術要求低(4分)。

(2)思潮:啟蒙思想(或理性主義)。(2分)

影響: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準備。推動法國大革命。(2分)

(3)特點:由學習器物到學習制度、思想文化。(2分)

原因:民族危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的推動;新式學堂、留學生群體的增加。(4分)

影響:有利於中國的近代化。(2分)

(4)吸收: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西方的市場經濟制度。(4分)

貢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外交政策,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一國兩制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積極主動加入世貿和各種區域經濟集團;促進世界經濟發展;袁隆平的水稻、航天技術等促進世界科技發展。(4分,任答兩個角度即可)

看法:文明具有多樣性;文明之間互相借鑑互相學習;反對把本國的文明強加給他國。(2分,任答兩個角度即可)

試題分析:以文明史觀考察對中西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聯絡。(1)材料中「本質含義是人民生活於城市和社會集團中的能力」體現出「文明」與城邦制度有關。

中國古代科技的地位相對不高可從政治環境、經濟特點、儒家思想等方面分析。(2)結合時間可判斷是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明確提出反對君主**,為革命做了**準備,描繪了未來理性王國的藍圖。(3)近代中國向西方的認識和學習經歷了器物、制度再到文化的過程,受西方文明影響,不斷探索,推動中國的近代化。

(4)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先是學習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後又借鑑西方市場經濟制度,不斷深化。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政治方面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國兩制」理論,經濟成就也令世界矚目,還有對世界科技文化的貢獻。世界發展正是多種文明不斷交流、相互影響的結果,我們應尊重文明的多樣性,借鑑學習其他文明的長處和優點。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 工業革命 1分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5333665 內燃機的發明和使用 2分 2 環境汙染 2分 煤和石油大量開發利用後,煤和石油燃燒產生大量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等廢氣造成大氣汙染。只要能答出煤和石油大量開發利用造成對環境的破壞即可 2...

閱讀下列材料並回答問題11分。材料一孫中山手書

1 潮流 民主共和 資本主義發展 思想 三民主義 作用 三民主義在辛亥革命時期發揮了重大作用 或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新三民主義是國民大革命時期的旗幟l 或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4 分 2 背景 大革命失敗後,中共開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理論 工農武裝割據 新民主主義理論 3 分 3...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歷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為賢,知人善用 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 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當時年號為 貞觀 627年 649年 史稱 貞觀之治 這是唐朝的第一個盛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