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起源於那些形式,1 中國戲劇起源於哪些形式?

2021-04-15 13:41:26 字數 5209 閱讀 7347

1樓:5無為無畏

中國來戲曲的形成

,最早可以追自溯秦漢時代。但形成過程相當漫長,到了宋元之際才得成型。成熟的戲曲要從元雜劇算起,經歷、明、清的不斷發展成熟而進入現代,歷八百多年繁盛不敗,

中國的戲曲起源於原始社會的歌舞,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

北宋的雜劇,在瓦舍勾欄之中,和百戲共同發展,到了南宋,發展成兩種名異而實同的東西,就是宋雜劇和金院本。宋雜劇是中國最早的戲曲形式,也是過渡為元雜劇前的重要藝術形式。

從以上可以得出:中國的戲曲藝術形式應該是源於原始社會的歌舞,發展到南宋,宋雜劇成為中國最早的戲曲藝術形式。

2樓:米素雲

不同意以上說法。

中國戲曲的起源有很多說法,通行的有巫優

說;原始歌舞說;百版戲說;傀儡說;外來說。

原始歌舞權說只看到了現象;百戲說是指漢代的百戲,明顯與事實不符;傀儡是面具,也是在宗教祭祀中的使用的;外來說指來自印度,更是無稽之談。

現在學術界主要流行的還是巫優說。巫優說是由劉師培提出,王國維先生確立。

當然不同的著作有不同的觀點。比如張庚的戲曲通史就是堅持原始歌舞說。

3樓:匿名使用者

1、關於此問題有歌舞說、巫覡說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8653365 、俳優說等等九種說法,內容相當多

詳見中的「戲劇起源」部分

2、崑劇

3、生、旦、淨、(末)、醜(「末」現已不多,併入「淨」和「醜」)

4、京劇

5、 每一種藝術都有特殊的表現手段,從而構成形象的外在形態。作為一種綜合藝術,戲劇融化了多種藝術的表現手段,它們在綜合體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現是:①文學。

主要指劇本。②造型藝術。主要指佈景、燈光、道具、服裝、化妝 。

③**。主要指戲劇演出中的音響、插曲、配樂等,在戲曲、歌劇中,還包括曲調、演唱等。④舞蹈。

主要指舞劇、戲曲藝術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話劇中轉化為演員的表演藝術——動作藝術。

6、前四大鬚生: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

後四大鬚生: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

大約在20世紀20年代,京劇史上產生了以「餘、言、高、馬」為代表的四大鬚生。即: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

後,高慶奎因嗓疾而漸退舞臺,譚富英崛起替換了高慶奎。餘、言於40年代先後去世,楊寶森、奚嘯伯聲譽日盛,在專業和票友中影響頗大,「四大鬚生」的提法隨即有所變化,「馬、譚、楊、奚」的稱謂在民間廣泛地流行起來。即:

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

就歷史地位和藝術成就而言,前後四大鬚生中的七位藝術家應該是不分彼此的(特別是就目前唯一能作為實物參照的聲音資料來看),至少是各具特色,各有長短。至於排位上的差別甚至厚此薄彼的觀點,也只能是後人的一廂情願。

7、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

8、黃梅戲

9、紅色臉 象徵忠義、耿直、有血性,如:「三國戲」裡的關羽、《斬經堂》裡的吳漢。

黑色臉 既表現性格嚴肅,不苟言笑,如「包公戲」裡的包拯;又象徵威武有力、粗魯豪爽,如:「三國戲」裡的張飛,「水滸戲」裡的李逵,「楊排風」中的焦贊。

白色臉 表現奸詐多疑,如:「三國戲」裡的曹操、《打嚴嵩》中的嚴嵩。

藍色臉 表現性格剛直,桀傲不馴,如:《上天台》中的馬武,《連環套》裡的竇爾墩。

4樓:慄尋春豐濮

中國戲曲,起源於原始歌舞。漢代,在民間出現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戲」,尤以專《東海黃公》為著屬。到了南北朝時期,民間出現了歌舞與表演相結合的「歌舞戲」,具有了更為濃郁的表演成份,如《拔頭》、《代面》、《踏搖娘》等。

宋代,出現了「宋雜劇」。金代,在宋雜劇基礎上,北方出現了「金院本」,南方出現了「南戲」。元代,北方形成「北雜劇」,南方南戲進一步發展成熟,戲曲形成。

1.中國戲劇起源於哪些形式?

5樓:婆須蜜多瑪麗亞

這麼多問題,這麼少的分,怪不得沒人答,呵呵

看你可憐幫幫你了

1、關於此問題有歌舞說、巫覡說 、俳優說等等九種說法,內容相當多

詳見中的「戲劇起源」部分

2、崑劇

3、生、旦、淨、(末)、醜(「末」現已不多,併入「淨」和「醜」)

4、京劇

5、 每一種藝術都有特殊的表現手段,從而構成形象的外在形態。作為一種綜合藝術,戲劇融化了多種藝術的表現手段,它們在綜合體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現是:①文學。

主要指劇本。②造型藝術。主要指佈景、燈光、道具、服裝、化妝 。

③**。主要指戲劇演出中的音響、插曲、配樂等,在戲曲、歌劇中,還包括曲調、演唱等。④舞蹈。

主要指舞劇、戲曲藝術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話劇中轉化為演員的表演藝術——動作藝術。

6、前四大鬚生: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

後四大鬚生: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

大約在20世紀20年代,京劇史上產生了以「餘、言、高、馬」為代表的四大鬚生。即: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

後,高慶奎因嗓疾而漸退舞臺,譚富英崛起替換了高慶奎。餘、言於40年代先後去世,楊寶森、奚嘯伯聲譽日盛,在專業和票友中影響頗大,「四大鬚生」的提法隨即有所變化,「馬、譚、楊、奚」的稱謂在民間廣泛地流行起來。即:

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

就歷史地位和藝術成就而言,前後四大鬚生中的七位藝術家應該是不分彼此的(特別是就目前唯一能作為實物參照的聲音資料來看),至少是各具特色,各有長短。至於排位上的差別甚至厚此薄彼的觀點,也只能是後人的一廂情願。

7、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

8、黃梅戲

9、紅色臉 象徵忠義、耿直、有血性,如:「三國戲」裡的關羽、《斬經堂》裡的吳漢。

黑色臉 既表現性格嚴肅,不苟言笑,如「包公戲」裡的包拯;又象徵威武有力、粗魯豪爽,如:「三國戲」裡的張飛,「水滸戲」裡的李逵,「楊排風」中的焦贊。

白色臉 表現奸詐多疑,如:「三國戲」裡的曹操、《打嚴嵩》中的嚴嵩。

藍色臉 表現性格剛直,桀傲不馴,如:《上天台》中的馬武,《連環套》裡的竇爾墩。

詳見

累得我不輕哦

6樓:匿名使用者

暈死。。。怎麼都跑到baidu上來做作業啊!

中國戲劇起源於哪些形式

7樓:

中文「戲劇」一詞的字源來自於「南戲北劇」的合稱,戲指的是戲文,劇指的是雜劇,是在元代以前在中國南方與北方不同的政局與文化環境下,所形成的不同表演藝術,將兩者合稱則是明代以後才出現的用法。中國在與近代西方有文化接觸前,沒有西方意義上的「戲劇」(主要指話劇)傳統。中國傳統的戲劇為一種有劇情的,「以歌舞演故事」的,綜合**、歌唱、舞蹈、武術和雜技等的綜合藝術形式,也就是戲曲曲藝。

關於中國戲曲的起源的有很多不同的觀點:

戲曲起源於原始祭祀儀式:中國戲曲的根源在可以追溯到先秦到漢代的巫祇儀式,但是宋代南戲的發展才有了完備的戲劇文字創作,現存最早的中國古代戲劇劇本是南宋時的《張協狀元》。元代時以大都、平陽和杭州為中心,元雜劇大放異彩。

後世形成了諸多戲曲形式,也就是各劇種。明代起源於蘇州的崑曲經過發展,首先得到士族大夫的追捧和喜愛,他們大量創造劇本,不斷修改曲譜,同時修正崑曲的戲劇理論,並使得傳奇劇本成為一種新的主流文學形式。隨後崑曲又得到晚明和清代宮廷皇室的喜愛,成為貴族生活的一部分,成為獲得官方肯定的戲劇藝術,故稱「雅」;而以各地方言為基礎的地方戲,廣受民間喜愛,則稱「花」。

於是在清代形成了「花雅之爭」,實際上是戲曲共同繁榮的局面。這豐富了戲曲藝術的門類,也形成了各自的藝術特色

近年來臺灣的戲劇研究學者曾永義提出一套說法,認為在討論中國戲劇起源時,應該要區分「大戲」與「小戲」,大戲是成熟的戲曲,而小戲則是戲劇的雛型。大戲是在到了金元雜劇之後才發展完成,而之前的宋雜劇、唐代的代面、踏搖娘、缽頭、參軍戲、樊噲排君難等,都可列入小戲的行列,而中國在非常早之前,就有小戲。

出處: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參考:吳雙 ,《論中國戲曲起源於原始祭祀儀式》,《中國文化研究》(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秋之卷. 1999。

8樓:手繪的心事

戲曲是這樣

一、概述

戲曲起源很早,上古原社會的歌舞中已經有戲曲的萌芽,孕育和成長過程很長,直到宋金時代才形成比較完備的戲曲藝術形態。

宋代汴梁、臨安等都市裡,出現了專門的娛樂場所稱為「瓦子」、「瓦舍」、「瓦肆」

「瓦子」裡專門的表演場所叫做「勾欄」

二、戲曲源頭略說

民間歌舞——原始社會以來,民間娛樂和祀神的歌舞中孕育著戲劇性的因素。

「儺、雩、蠟」等全民性的祭祀儀式活動中,出現以歌舞娛神的表演。秦漢時代的民間「百戲」中產生了《東海黃公》這樣的戲劇性很強的節目。南北朝、隋唐以來,民間歌舞中出現了《大面》《缽頭》《踏浪舞》等歌舞戲。

民間說唱——韻散相間的敘事性的說唱藝術的發展,對戲曲劇本的樣式和戲曲**唱腔的形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豐富多彩的民間說唱藝術,給戲曲的形成提供了文學基礎和**基礎。

滑稽表演——中國從奴隸社會起,宮廷娛貴族之家就出現了一種特殊的奴隸—優。優的人物就是以滑稽表演娛樂其主人。史傳春秋時代楚國優孟裝扮孫叔敖的精彩表演,被認為是戲曲的雛形。

儺舞與儺戲 儺是中國古代以衛生防疫為目的的一種全面性的民俗儀式活動。儺戲一般是戴著假面表演人物和故事

如果要是深入些去**,大體有以下六種起源學說:巫覡說、歌舞說、儺文化說、俳優說、傀儡說、梵劇

很龐大的,以上簡單說一下。

9樓:匿名使用者

戲曲是說唱、舞蹈、民歌、器樂的綜合形式。它的形成是這幾方面高度發展的結果。大致形成於北宋時期。

中國戲曲最早起源於哪些藝術形式?

10樓:小白我們回家啦

戲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漢時代。但形成過程相當漫長,到了宋元之際才專得成型。成

屬熟的戲曲要從元雜劇算起,經歷、明、清的不斷發展成熟而進入現代,歷八百多年繁盛不敗,

中國的戲曲起源於原始社會的歌舞,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

北宋的雜劇,在瓦舍勾欄之中,和百戲共同發展,到了南宋,發展成兩種名異而實同的東西,就是宋雜劇和金院本。宋雜劇是中國最早的戲曲形式,也是過渡為元雜劇前的重要藝術形式。

從以上可以得出:中國的戲曲藝術形式應該是源於原始社會的歌舞,發展到南宋,宋雜劇成為中國最早的戲曲藝術形式。

戲劇的起源是?戲曲起源於什麼?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 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經過漢 唐到宋 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 舞蹈 美術 武術 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

詞起源於何時,中國起源於何時?

詞的全稱叫曲子詞,簡稱詞。由於按照曲來歌唱,又叫倚聲 樂府。還由於句式長短不一,也叫長短句。比如辛棄疾的詞集叫 稼軒長短句 早期的詞多是 五 七言詩變來的,因此,還有個別名叫詩餘。南宋王灼的 碧雞漫志 他說 蓋隋以來,今之所謂曲子者漸興。郭茂倩編的 樂府詩集 他把隋煬帝和王胄作的 紀遼東 列為 近代...

中國最早的文字起源於哪中國象形文字起源於什麼時期?

在傳說裡面是最早的倉頡造字,我們國家的發現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象形字不是一種字吧,應該是代指漢子是象形字。文字很可能起源於很久以前的黃帝時代,文字的出現標誌著古代人由野蠻步入了文明時代。然而中國文字起源於何時,是誰發明的是誰傳播的我們都不知道,所以這是一道難解的謎題。根據傳說認為是倉頡創造了文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