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在歷史上什麼地位

2021-03-03 22:38:34 字數 5220 閱讀 9932

1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作為軍事家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看到諸葛亮的營壘,稱讚其為「天下奇才」。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且表明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

唐朝時亦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九位歷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諸葛亮亦作諸多軍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對中**事界有一定的貢獻。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表現,如改良連弩。

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諸葛亮的軍事歷史地位如何?

2樓:自由仙

三國中,一般的將領被稱為名將,而諸葛亮、曹操被稱為軍事家。可見諸葛亮用兵的水平。

諸葛亮獨自指揮的大戰,包括平南蠻和出岐山。

很多人因為諸葛亮出岐山未成功,所以認為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不如司馬懿。但實際上應該恰恰相反。

在六出岐山之中,諸葛亮是兵力不如魏國的司馬懿,而此時蜀道天險反而成了後勤負擔,在加上諸葛亮是勞師遠征,司馬懿是以逸待勞,所以司馬懿實際掌控的牌面是比諸葛亮好很多的。但這樣的情況下,戰局基本是不分勝負,那麼也就是說諸葛亮的運籌和指揮能力應該在司馬懿之上。

3樓:匿名使用者

史書中關於諸葛亮的記載,以陳壽所著《三國志·諸葛亮傳》最為集中,書中不僅對於諸葛亮的生平做了具體介紹,還對諸葛亮進行了比較詳細評價。

此外,在《三國志》的其他人的傳記中,例如《先主傳》《後主傳》中,也可蒐集到關於諸葛亮的零星記錄。之後裴松之為《三國志》做注,使史料在原有基礎上更為詳細,為還原一個歷史真實的諸葛亮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諸葛亮,字孔明,出生在東漢時期的琅邪陽都。先祖諸葛豐在西漢曾受漢元帝賞識,被提拔為光祿大夫。

《漢書》卷七十七載諸葛豐:「以明經為郡文學,名特立剛直」。

而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時期曾做過泰山郡丞。由此可見,諸葛亮並非之後在《出師表》中所說的那樣「本是布衣」,而是出自官家。

良好的家世背景並沒有給諸葛亮創造較為優越的生活條件,相反,諸葛亮自幼便開始了躲避戰亂的生活。

諸葛亮的幼年正處於東漢末年社會大動亂的時期,這一歷史時期,統治者昏庸無道,生活奢靡腐化,統治階級內部宦官、外戚、官僚之間為爭奪權力而互相鬥爭,政治極不穩定。

此外,社會矛盾也不斷增加。地主豪強的勢力越來越大。

史書記載,這些人「榮樂過於封君,勢力侔於守令」。

於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農民生活的艱辛。他們終日勞作,卻總是吃不飽,穿不暖,若是再碰上災荒,則境遇更加悲慘。

黑暗的社會生活以及尖銳的階級矛盾最終導致了全國範圍內的農民起義的爆發,之後戰爭又轉變為軍閥間的混戰,諸葛亮的家鄉自然也受到了戰爭的影響。

諸葛亮八歲時父親去世,這讓原本不易的生活變的更加的艱難。因此,諸葛亮與兄弟姊妹便跟隨叔父諸葛玄到豫章生活。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

然而,時間不長,朝廷派朱皓接替了諸葛玄的太守職位,諸葛玄只得攜諸葛亮等家眷投奔在荊州任職的劉表。

建安二年,諸葛玄去世,諸葛亮與弟弟諸葛均便在隆中定居下來。

相較於北方頻繁的戰爭,當時荊州一帶戰亂較少,局勢相對來說也比較平穩。這使諸葛亮暫時的避開了動盪不安的戰亂環境,能靜下心來學習思考。隆中十年,除了「躬耕隴畝」以維持生計外,諸葛亮博覽群書,並與有識之士一起談論古今之事,暢聊志向抱負。

魏略記載: 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

「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後公威思鄉里,欲北歸,亮謂之曰:

「中國饒士大夫,遨遊何必故鄉邪!」

讀書「觀其大略」是為了尋求治國理政之道;友人問諸葛亮之志,諸葛亮笑而不答是因為諸葛亮有著更大的報負。「遨遊何必故鄉邪」之語顯示出諸葛亮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

諸葛亮雖身居隆中,卻時時關心著國家局勢,並以家國天下的情懷來思考國家未來的發展。隆中十年的學習讓諸葛亮有了充分的時間觀察社會、分析局勢、形成自己的政治見解與政治主張。

諸葛亮在隆中期間結交了大量的名士,為自己編織了一張人際廣泛的關係網。

荊襄地區本就有多名士,而東漢末年局勢的動盪促使更多人定居這裡以躲避戰亂,一時間,荊州成為四海俊傑聚居之地,諸葛亮在隆中期間積極結交朋友,聯絡族群,與荊州很多名門望族以及有識之士都建立了密切的關係。

崔州平、徐庶等人學識淵博,諸葛亮經常同他們在一起進行學習討論,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陪伴諸葛亮成長,在諸葛亮學習生涯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當時,黃氏、 龐氏、蒯氏、馬氏、蔡氏、習氏等都是荊州地區的大家族,他們不僅有著巨大的社會影響力,還與各個政治集團有來往,諸葛亮與這些家族建立聯絡,使自己的聲望迅速得到了提高,諸葛亮「臥龍」的稱號就是出自龐德公之口,並在之後聲名鵲起。

此外,與這些人的接觸,也有助於諸葛亮準確及時的把握政治動向,更加全面的分析局勢。

建安十二年,在好友司馬微、徐庶的極力推薦下,當時因兵敗而暫時屯居新野的劉備三顧茅廬,拜訪深居隆中的諸葛亮。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諸葛亮在與劉備會面時,提出著名的「隆中對」戰略,指出曹操兵多將廣,位高權重,不可貿然與其爭鋒;孫權盤踞江東地區,地勢優越,百姓富足,也不易謀取。劉備若要有所建樹,因從勢力較為薄弱的荊州地區入手,以此作為據點,之後再奪取西川,形成劉、孫、操三足鼎立之勢,最終入主中原,復興漢室。

這一思想規劃得到了劉備的充分肯定,在劉備的再三邀請下,諸葛亮最終決定出山輔佐劉備完成大業。諸葛亮在 27 歲這一年進入仕途,開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諸葛亮出山之後,盡心效力於劉備,蜀漢政權在建立期間,諸葛亮在外交和政務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軍南擊劉表,不久劉表病逝,劉表之子劉琮舉州投降曹操,劉備被迫舍妻棄子率少數人逃往夏口。危急關頭,諸葛亮請命出使東吳以說服孫權聯合抗曹,憑藉過人的智慧和靈活的政治頭腦,諸葛亮最終成功說服吳主。

史書記載,孫權在聽完諸葛亮的分析後大悅,隨即調遣三萬水軍,「隨亮詣旨,併力拒曹公」。

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火燒曹船,大敗曹軍,取得了以少勝多戰爭的勝利。

劉備借勢又收取江南四郡,為自己政權爭取到了立足之地。戰後,為穩定局勢,諸葛亮被任命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聽聞曹操要徵漢中,他擔心益州失守,便派法正到荊州請劉備征討張魯,以確保益州的安全。劉備率軍入川時,令諸葛亮和關羽鎮守荊州。

由於諸葛亮在隆中生活了十年,對於荊州情況十分熟悉,同時,荊州還有諸葛亮結交的士族及好友,因此劉備征戰期間,諸葛亮留在荊州對於鞏固後方、支援前線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安十九年,由於戰局發生變化,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自己率趙雲、張飛等將領入川協助劉備攻取成都。

成都平定後,諸葛亮任職軍師將軍,管理左將軍府事物,之後劉備外出征戰時,經常讓諸葛亮留守成都,以補充前方的糧草和兵員。

建安二十六年,也就是章武元年,劉備在成都稱帝,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張飛死後,又擔任了司隸校尉的職務。

從諸葛亮出山到劉備去世的十五年裡,諸葛亮並非像**中所說的那樣是一個始終身處前線,整天研究排兵佈陣的軍事家,實際情況是在蜀漢政權的建立時期,諸葛亮主要從事外交和政務方面的活動,充當政治家的角色。

他出使江東,成功與東吳締結友好盟約,消除了劉備政權東部的隱患,為政局的穩定以及蜀漢政權的建立謀求到了一個較好的政治環境。

此外,在征戰中,諸葛亮常常承擔著鞏固後方的重任,由此也可以看出諸葛亮在政務處理方面過人的能力。

章武元年,劉備為給關羽報仇而起兵征討東吳,卻在夷陵之戰中慘敗,劉備抑鬱成疾不久便在永安縣的永安宮去世。臨終前,劉備將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並告訴諸葛亮:「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諸葛亮聽聞,感激涕零,承諾一生將「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以輔佐幼主。

劉備去世使蜀國陷入內憂外患之中:少主年幼,不懂世事,無法親理朝政;東征耗損了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使國家元氣大傷;周邊一些郡縣趁機發動叛亂。

諸葛亮危機之時承擔起了鞏固政權、平穩局勢的大任。他先是被封為武鄉侯,之後又擔任了益州牧一職,親自處理蜀國大小政務。

此外,諸葛亮還派鄧芝出使東吳,與東吳重修舊好,緩解蜀國周邊的戰局壓力。

為改變國內戰後頹勢,他採取了「務農殖穀,閉關息民」的政策,大力促進農業發展。

建興三年,諸葛亮率軍南征,平定叛亂,又掃除了蜀國在南方的隱憂。

在劉備剛去世的幾年裡,諸葛亮盡心竭力輔佐幼主穩定政局;頒佈政策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通過結盟、安撫、平叛等多種方式為蜀國創造相對和平安穩的周邊環境。他勵精圖治,使蜀國在遭受重創後政治、經濟等方面迅速得以恢復,為蜀漢政權的鞏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蜀漢建興五年,諸葛亮抓住北魏新帝上位,朝局不穩的時機,上表後主,決定北伐。

次年春,諸葛亮派趙雲、鄧芝帶領軍隊駐紮箕谷,給魏軍造成將由斜谷取郿縣的假象,自己卻親自率領軍隊攻打祁山,安定、天水、南安三郡很快投降蜀軍。

但由於馬謖在駐守街亭時違背了諸葛亮的命令,致使軍隊被魏將張郃所破,戰略要地喪失,諸葛亮只得領軍退回漢中。

當年冬,諸葛亮再次出兵北伐,在攻打陳倉時遭到魏國大將曹真的頑強抵抗,最終因糧盡而還。

建興七年,諸葛亮第三次出兵伐魏,攻取了陰平、武都二郡。

建興九年,諸葛亮率軍再攻祁山,併發明瞭「木牛」來運送軍糧,六月,再次因缺少軍糧而退軍,返還途中伏擊射殺了前來追擊蜀軍的魏國大將張郃。

多年的征戰讓蜀國上下疲憊不堪,從建興十年到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在國內施行「休士勸農」,「教兵講武」的政策,一面發展生產,一面增強軍備戰鬥力。

經過三年的準備,建興十二年春,諸葛亮開始了第五次北伐的征程。

諸葛亮率大軍從斜谷出發,駐軍五丈原,與司馬懿軍隊對峙。為了解決軍糧問題以便與魏軍進行長期作戰,他分兵屯田,併發明流馬來進行運輸。在與魏軍相持百餘天后,諸葛亮終因操勞過度而去世,那年諸葛亮 54 歲。

蜀漢的北伐戰爭隨著諸葛亮的去世而以失敗告終。

按照諸葛亮生前所說,諸葛亮被安葬在漢中的定軍山,諡號為忠武侯。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可以發現,諸葛亮在隆中時主要的狀態是躬耕、讀書、結交名士,完全是文人的生活方式。

劉備三顧茅廬是諸葛亮人生的轉折點,開啟了諸葛亮進入仕途的大門,而諸葛亮的政治生涯又以劉備去世為劃分點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諸葛亮主要從事外交活動和後方根據地建設,為蜀漢政權的建立做準備;後一階段,諸葛亮除了輔佐後主處理政事外,大部分精力用在進行北伐戰爭,這一時期,諸葛亮展現出軍事方面的才華,在治軍方面表現突出,其本人賞罰分明,「無惡不懲、無善不顯」;其管理下的軍隊能軍紀嚴明、進退有度。

至於用兵打仗的能力,陳壽認為:「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在《三國志》等史書中,諸葛亮是擁有治國理政之才的政治家,是治軍有方但奇謀不足的軍事家,是博學多識才華橫溢的文人。當然,對於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形象,也存在著一些爭議。

歷史上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呢,歷史上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啊

一說到能和諸葛亮對比的人,大家毫無疑問想到的就是司馬懿,三國演義 更是把司馬懿塑造成了諸葛亮的一生之敵的對手,但是一直有個問題,諸葛亮和司馬懿誰究竟更勝一籌呢?新三國司馬懿諸葛亮 兩人交手 歷史上諸葛亮和司馬懿其實交手也就兩次,一次司馬懿被諸葛亮大敗與滷城,還有一次兩軍對峙直到諸葛亮去世,單單看戰績...

諸葛亮真的那麼完美嗎,歷史上諸葛亮真的有那麼完美嗎

人無完人!諸葛亮雖然是智者,是能人,是忠義之士!但他也是愚人 迂人 就算死也要保住劉氏江山!愚在一心護著劉禪,迂在死也在保護著一個蠢材!死的不值,最多就說他忠義,其他全是嘆惜!肯定不完美呀,因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人。在我心裡,他就是一個神人,籌謀劃策的能手,完美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諸葛亮,肯定...

真正歷史上諸葛亮他有戰功嗎,諸葛亮真的有那麼多戰功嗎

六出祁山,無功而返。有三點 不得不出祁山,不能犯險,只能無功而返。一,看不得不出祁山,在劉備進四川以前,劉焉父子靠 東州兵 建立了割據政權,這時就有東西川的矛盾,因為這個矛盾,當然還有劉備在當時絕對是個人物的重要原因,才有了法正張鬆 邀請 劉備入川 等到劉備進駐四川之後,在東西川勢力的基礎上,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