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記憶歷史大事發生的年代,怎麼快速記歷史大事的年份,有什麼又簡單有有趣的方法

2021-03-03 22:19:14 字數 6426 閱讀 1938

1樓:

從大到小,先記住中國每個朝代起終年份,然後記住每個朝代皇帝的傳承順序,然後你就想歷史事件發生在哪個皇帝在位,就可以估出大概發生在什麼年份,當然覺得比較重要的事件就背出來。

怎麼快速記歷史大事的年份,有什麼又簡單有有趣的方法

2樓:槳皥

歷史知識,紛繁蕪雜,千頭萬緒,涉及面之廣,內容之豐富,令許多學子「望史生畏」。準確記憶基礎知識是學好歷史的第一步,這是大家公認的。但很多學生把準確記憶理解為死記硬背,他們常說:

「我本來喜歡歷史,就是害怕考試,內容那麼多,真難記!」對於沒入門的同學來說,常會感到無從下手:「翻開書我什麼都知道,可關上書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可見,歷史學科本來是有趣的,學生是喜歡的,並且也是學得懂的,他們擔心的是記不住,害怕的是考試。如果有好的記憶方法,讓他們能學得輕鬆,考得愉快,那他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喜歡歷史呢?本文就如何記憶歷史知識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編歌謠、順口溜、——歌訣記憶法

此法記憶時生動輕鬆、朗朗上口,久久難忘。特別適用於初一學生,因為初一學生理解記憶能力還比較欠缺,側重於機械記憶,如果把一些枯燥的知識編成順口溜、歌訣,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把每一課的內容總結為幾句順口溜,老師編,學生也可以編,編得好不好沒關係,只要把握教材重點,又便於記憶就行。

如「商鞅變法」,可這樣編:「孝公治國有心計,商鞅變法最有力。承認私人有土地,獎勵耕戰免徭役,廢除貴族的權力,建立縣制搞治理。

經濟得到大發展,軍隊有了戰鬥力,戰國後期秦最強,商鞅變法了不起。」這種方法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機械記憶效果大有好處,但它也不是萬能的,培養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更為重要。

此法適用於記憶量較大的歷史知識,如某一歷史事件的背景、內容、意義等。比如中日《馬關條約》的內容,可將其簡化為「割三島、賠兩億、開四口、設工廠」,然後再引導學生將其還原為完整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方法,既便於記憶,又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又如:「工業革命產生的條件」,可抓住「市場、勞動力、資本、技術和科學」這些中心詞,然後再去分析、理解,形成完整的概念。記歷史意義時可抓住一些動詞,如「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可抓住「結束了……確立了……挽救了……」這些詞語。

三、把握歷史線索,濃縮知識精華——畫知識樹記憶法。

此法適用於課後複習、單元複習、專題複習、系統複習等各種各樣的複習。複習時教學生學畫知識樹,一邊回憶一邊畫,包括大標題、小標題、每一個小標題下的各項具體內容,就像畫一棵樹:樹幹、樹枝和樹葉,記的時候先抓住枝幹,再添枝加葉。

我常對學生說:「知識點是零散的,就像滿地的珠子,如果我們用線把它們串起來,帶走就方便了。」

四、結合地圖,形象直觀記地名——地圖助記法。

歷史上涉及到許許多多的地名,中國古代史上歷朝歷代的都城,世界歷史上眾多的國家和地區,以及歷史上許許多多的戰爭等等,就需要利用地圖來幫助記憶。如: 「戰國七雄」的名稱及位置,我教學生這樣記:

「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原。」又如:中英《南京條約》中開放的五處通商口岸,可這樣記:

從南到北「廣廈福寧上」。這就既記住了名稱,又記準了地理位置。

五、歸納比較,尋找規律——規律記憶法

此法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記憶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下,再找出個性,這樣常常能起到觸類旁通,一石三鳥的作用,還可能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如:中國近代歷史上的歷次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通過歸納比較,得出這樣的結論:

都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原因,客觀方面都是由於外國侵略勢力和本國封建勢力的聯合鎮壓;主觀原因都是由於自身內部存在的問題。又如: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各國的背景有著共同之處,都是本國資本主義有了長足的發展,而封建勢力或殖民勢力嚴重地阻礙了其發展。

六、年代記憶

(1)編大事年表。在學習過程中按先後順序編出某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大事年表,編出整個章節的大事年表,以及編出整冊書乃至整個古代史或近代史、現代史的大事年表。

(2)比較記憶法。如:世界近代歷史開始(2023年)和中國近代歷史開始(2023年)剛好相隔200年;中國奴隸社會結束(公元前476年)和西歐奴隸社會結束(公元476年),一個在公元前,一個在公元后;日本明治維新(2023年)和中國戊戌變法(2023年)。

(3)歸納同一個年代發生的大事。如2023年,慈禧太后發動政變,總理衙門設立,**農奴制改革,美國內戰開始。又如2023年在中國歷史上發生了許多大事:

國民黨右派發動三次反革命政變,南京國民**建立,共產黨人領導了三次武裝起義,召開八七會議等。

(4)有趣的單年記憶法。如:孫中山為捍衛辛亥革命果實,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三次鬥爭時間分別是1913、1915、2023年,再加上2023年的辛亥革命和919年的五四運動,正好是1、3、5、7、9。

又如:1781、1783、1785、1787、2023年這組時間,巧妙地把美國獨立戰爭、英國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連結起來。

此外,記憶年代的方法還很多,如聯想記憶、諧音記憶、歷史上的今天等等。

七、限時記憶,提高效率。訓練學生一分鐘記憶、五分鐘記憶等限時記憶法可以提高記憶效率。

如何記住歷史上那麼多年代和事件?

3樓:失落

教你一個記住大概年代的好辦法。 1、公元0年,你記住王莽篡位。其實篡位時是8年,但是他早就權傾朝野了。

2、公元500年,你記住蕭衍。南北朝是一個極為燦爛的時期,其中梁武帝算一個明珠。 3、公元2023年,你記住檀淵之盟。

其實是在2023年,北宋第3個皇帝,宋真宗趙恆。 4、公元2023年,你記住大太監劉瑾。其實他只是一個小人物,記住他是為了記住當時的明武宗。

有了上面這些大的骨架,再結合你泛泛的歷史知識,就能知道什麼事情大概發生在什麼時候。 比如,我們知道漢朝分為東西漢,中間是一個新,那麼我們就把東西漢的間隔設定為公元前後的分水嶺,這樣一來就容易搞清楚了。 我們知道東漢大概200年,三國時期其實很短就變成西晉了,時間也很短就是東晉。

那麼,大概公元300年的時候就應該是十六國時期開始,到了400年的時候,差不多就是南北朝開始。南北朝既然那麼燦爛,時間持續不會很短,算他200年,然後就是隋唐時期,也就是600年的時候。我們一看,符合那個大的骨架,ok,繼續。

唐朝持續時間比較長,算他300年吧,然後是混亂的五代十國,算他100年,這差不多就是宋朝了,累積起來應該是2023年的樣子,對照一下檀淵之盟的時間,發現差不多,對不對?金滅遼,蒙滅金滅夏,最後滅宋,宋算是持續最長的,算他300年。於是我們可以大概知道元朝是在2023年左右建立的。

我們又知道元朝同時又是最短命的超級王朝,我們就算他100年。明朝就應該是在2023年左右成立的,持續了不短時間,咱們算他300年。看看2023年的記憶點,我們發現也對得上。

然後就是大清入關,算他2023年,持續了多長時間我們不管它,我們總知道中華**吧?2023年1月1日成立啊,然後就是現代史了,很容易知道。 上面大骨架有了,但是很多細節都不準確。

比如宋朝的準確時間,比如清朝和明朝的準確時間,這些實際上都相差很多,但是肯定不會超過100年。 怎麼辦? 我們再記住各朝的皇帝都是哪幾位。

首先說,沒必要研究的那麼細緻,只是大概記住就好了。隨著您歷史知識的進一步豐富,您會自然而然記住那些年代。當然,您要是準備考試,另說。

在這個基礎上,您再進一步往下走。 比如您要是準備研究兩晉十六國時代,您就去研究好了。 我們都知道西晉只有4個皇帝,把他們的在位時間平均一下,這些知識加入剛才的體系之後,我們就可以大概的估計所有皇帝的在位時間。

進一步說,第一個皇帝是司馬炎,他怎麼篡位是一個記憶點,同時也就知道了魏國滅亡的時間。還有,第二個皇帝是歷史上著名的白痴,這是一個有趣的記憶點,八王之亂很有意思,也是記憶點,最後的懷愍二帝加起來才10年,愍帝如何受辱,也是記憶點,這樣就把西晉的歷史年代串起來了。 在這個基礎上,您要是想搞清楚他的政治經濟大形勢,就很容易的把所有零散的知識點匯成一個面,一個立體的形象。

同時,也更容易理解每個知識點,豐富了個體的形象。比如,你知道當時全國的收入,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祖逖過江那麼困難,弄幾匹布就去收復中原了。 用這種方式記憶年代,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要有興趣。

其實學習的不是年代,而是整個歷史。

歷史的年份怎麼記憶?

4樓:明欣可表芸

利用一下大事年表。用兩張紙,一張寫時間,一張寫事件。看著時間背事件,看著事件背時間。效果很好的

5樓:廢魚

把每個年份需要記憶的事情歸納一下,比如2023年都發生了什麼事情,月份也按順序歸納排列,然後記憶。

雖然是笨方法但是很有效,記憶速度也挺快。

6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那麼麻煩吧~~,找張紙按年份將大體的時間記起來,想象你給別人講故事,按年份都發生什麼事情.時間長了就記住了.

怎樣快速記住歷史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

7樓:匿名使用者

那要看什麼歷史事件了。比如說我回你這個貼是在12月7日,那麼歷史的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是很容易記住的。

還有就是可以聯想。聯想有好多種!看看以下這篇文章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

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儘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複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

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係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云。

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複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儘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複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

經過=準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蹟(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

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複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

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律向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絡,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絡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

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

③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

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3)列表圖示法。列表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後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

列表法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複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裡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4)聯想法。可分為縱向聯想和橫向聯想兩種。縱向聯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知識要點,使其前後連貫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涉及它前面發生的歷史事件,又可聯絡到後面發生的事件,從點擴充套件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知識的前後內容。

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佔中國領土臺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去夷洲(即臺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臺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臺灣,到清設臺灣府,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個結論:臺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簡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侵佔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臺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佔中國臺灣達50年之久。

這樣將有關臺灣的歷史知識就前後貫通起來了。橫向聯想法,就是把中外發生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聯絡起來。初中《社會》第

三、四冊,將中外歷史放在一起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知識聯絡起來。如講中國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歐洲的拉丁文字聯絡起來。

(5)串字法。對有並列關係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即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後順序串聯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一個字即可。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容可簡化為「青、募、農、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後可簡化為「開、德、雅、波」。

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內容。

3.巧記人名、地名、年代。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較多,去掉這些也就不成為歷史了。

學習歷史,記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並不是光靠死記硬背,同樣有比較可行的科學記憶方法。

歷史演講 歷史的今天12月3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2004年12月3日 國際數學泰斗陳省身逝世 圖 2002年12月3日 我國獲得2010年世博會舉辦權 圖 1999年12月3日 神祕大火燒死美國億萬富翁 1998年12月3日 人類首次徒步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 圖 1997年12月3日 平遙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圖 1996年12月3日 日本頭號...

2023年國內外發生的歷史大事,2023年國內外發生的歷史大事

1 2月2日至6日 全國統一戰線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要高舉愛國主義 社會主義兩面旗幟,鞏固和擴大。包括兩個範圍的聯盟在內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 一個是大陸範圍內以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為政治基礎的團結全體勞動者和愛國者的聯盟,一個是大陸範圍以外以愛國和擁護祖國統一為政治基礎的團結臺 港 澳同胞和國外...

三顧茅廬的歷史故事發生於什麼朝代

三顧茅廬本為漢末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 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 出師表 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拜訪有專長的賢人。三顧茅廬是哪個朝代發生的?三顧茅廬是發生在漢末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